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

劉備雖未退出南陽,不過隨着宛城穩固,以劉備如今的狀態,除非天助,否則想要從兵精糧足的張遼手中奪走南陽不啻於癡人說夢。

劉備自己顯然也知道這不太可能,所以目前將重心轉移到遷民之上,能夠觸及到的地方百姓,都被劉備派兵驅趕向漢水一帶,張遼自然不能眼看着劉備將南陽治下百姓給帶走,接下來雙方的戰鬥幾乎都是圍繞着百姓在戰,張遼、魏延、崔耿三人分三路攔截,但饒是如此,宛城以南,還是有近三十萬人口被劉備帶走。

消息傳到睢陽的時候,中原戰事基本已經落幕,曹操退守青州,陳默這段時間在修改法度,同時在汝南一帶實施軍屯,一來可以再養一支部隊,二來也是爲防範孫策渡江北上,壽春雖然在陳默手中,但合肥被孫策掌握,戰鬥的主動權就落在了孫策手中。

而陳默在鞏固中原治安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限制曹操,琅琊、泰山、平原都有重兵將曹操的活動範圍限制在青州境內,並保持隨時可以進攻的狀態。

“這劉備倒是會選時候!”睢陽大將軍府中,陳默將南陽傳來的書信遞給荀攸和徐庶傳閱,有些無奈道。

如今剛剛打敗曹操,中原的事情千頭萬緒,新法要謹慎推行,不然朝令夕改,很容易折損朝廷威信,曹操這邊也要重新佈署,而且今年中原大戰,致使很多田地沒有耕作,誤了農時,眼看便要入秋,饑荒在所難免,賑濟災民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雖然是大災,但同樣是陳默在中原樹立自身形象的機會,就看這次調度是否及時,能否助中原百姓渡過這個難關。

雖然也有人建議趁此機會,一鼓作氣將曹操徹底擊敗,但代價卻是……中原數以十萬乃至數百萬的百姓會成爲流民,會餓死。

戰爭年代,朝廷只顧征戰,不顧百姓死活,這是常態,但如今陳默已經據有天下大半,中原百姓與關中百姓對陳默來說沒有區別,怎能不顧?

徹底攻滅曹操卻是要以大半個中原淪爲廢土的代價,在陳默看來,這個代價太大,所以他只是在青州邊界處命人多築塢堡,防備曹操反撲,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中原的治理上,大量的糧草源源不絕的從關中、冀州調來,爲的就是讓中原百姓能夠活着渡過這個災年。

連曹操都顧不上,陳默怎會在這個時候再掀戰事,去伐劉備?

“主公,攸以爲,可將荊州牧之位許給劉備。”荀攸微笑着看向陳默道。

陳默怔了怔,隨即反應過來,看着荀攸笑道:“不錯,正合我意。”

孫策有自己的朝廷,陳默就是下詔,孫策也不可能應,但劉備不同,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雖然接手了劉表的大半基業,但畢竟不是楚王,所以朝廷的詔令對劉備還是有些效果的。

荊州本就不是陳默的治地,劉備現在是實際荊州佔有者,唯一所缺的,就是大義名分,如今陳默將這個大義給他可不是向劉備示弱,荊州的領土,可不止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江夏、長沙、桂陽,同樣是荊州的土地,暫時被孫策佔據而已,如今有了陳默的詔令,劉備纔是這三郡合法執掌者。

他拿不拿,是他的事情,但有了這道詔書,就等於劉備隨時有拿回三郡的理由,拿不拿是一回事,就算劉備沒這個想法,孫策會怎麼想,雙方的結盟,本就是因爲陳默戰敗曹操帶來的壓力,現在有這根刺橫在這裡,相互戒備是肯定的,而且,劉備如今的發展空間可不多了,江東是條不錯的路。

“派人去朝廷,讓陛下寫好詔書,然後送去荊州給劉備,另外告訴文遠,儘可能拿下新野,此乃荊襄門戶,卻也是南陽門戶。”陳默看着衆人笑道。

“喏!”徐庶點點頭,他是負責處理洛陽之間往來文書的,如今天子被囚於冷宮,陳默遲遲不回,也是給朝中那些朝臣一個威懾,這天下可無天子,卻不可無他陳默,而且,接下來還準備封王,陳默準備建立王府,將朝廷遷回長安區,將朝廷跟自己的班底徹底隔離開,免得束手束腳,這個時候涼這些人一下,也讓他們有個抉擇的時間,所以這天子詔基本上就等同於陳默的詔書了。

“主公,崔將軍之事……”荀攸看着陳默,想問問崔權之事該如何處理。

“通敵之罪不可赦,這件事,讓南陽將人處決。”陳默明白荀攸的意思,崔耿是追隨陳默多年的將領,算是心腹之臣,如今崔氏族長做出通敵之事,是否網開一面,但其他事情好說,這通敵之罪乃是底線,不可能赦免,能夠放過崔氏,都是法外開恩了。

有時候這家族之事太過難斷,但底線卻是不能碰的。

“喏!”兩人答應一聲,也明白了該如何處理。

“三日後,我準備去一趟徐州,一來是爲徐州刺史之事,二來也回一趟家族,公達留在睢陽繼續理政,短則半月,長則一月,我便回來。”陳默看着荀攸笑道。

此番去徐州一來安撫徐州士紳,二來也是回一趟家族,畢竟他姓陳,有些事情是繞不開的,而且他也想祭拜一下兄長陳登,這是陳家之中,陳默最感激的一位,另外,他也想回鄉看看,不知當年的莊園,是否還在?可還有人?

“主公放心,如今諸多事情已然步入正軌。”荀攸微笑着應道。

如今很多事情都已經步入正軌,陳默離開,也不會影響這些事情。

“這些時日,你二人隨我也費了不少心思,且去歇息吧。”陳默起身,舒展一番身體之後,看着兩人笑道。

“我等告退!”荀攸與徐庶起身,對着陳默躬身一禮。

接下來的兩日,陳默更多的時候是在接見各方前來拜見的士人,安撫人心,直到三日後,陳默帶着典韋、徐庶以及隨行親衛去往徐州,如今中原雖定,但各地還有不少曹軍殘部落草爲寇或是佔山爲王,也有一些士紳趁機拌做匪寇劫掠鄉民,陳默的兵力多數都被安排在青州四周防備曹軍反撲,所以各地治安眼下算不得太好。

他不會高估自己的本事,所以此番出行,有近千人相隨,以應付有可能的刺殺。

事實證明,陳默這樣的準備並非杞人憂天,剛剛離開睢陽不到百里,便遇到過三次刺殺,更遇到一次伏擊,若非準備充分,如同往常一般只待數十人隨行的話,還真有可能出現意外。

也因此,陳默臨時變道,放棄走蕭縣,從淮浦一帶繞道去往徐州。

“原本是準備回程時,再來這邊,既然路過了,就回來一趟。”臨淮,夏丘。

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城池,陳默有些感慨着看向身邊的徐庶和典韋。

“主公,我們不進城?”典韋有些疑惑的看向陳默。

“不了,又是一番應酬,我們直接回鄉。”陳默搖了搖頭,看了一眼夏丘縣城,幼時在自己眼中雄偉的城池,如今回頭再看,卻小的可憐,城池沒變,變得是自己。

三十里的路程,對於陳默的親衛來說,並不算多遠,下午的時候已經趕回昔日的莊子。

破敗的莊子中,偶爾還能看到一些農夫敬畏的目光,昔日數十戶人口的莊子,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幾乎,大多數破敗不堪,陳默帶着人來到昔日故宅,小小的院落裡,房樑已經倒塌,當初建的狗窩,都看不到了。

“我自幼家貧,孃親體弱,這宅院,便是我們家的全部,雖然貧苦,但日子過得卻充實。”陳默有些感慨的坐在門口的石墩上,看着周圍荒廢的景物,搖頭嘆息道:“可惜了,當年太平教之禍,毀了多少人家?”

“但若無太平教之禍,主公也未必有後來的際遇,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大概便是如此吧。”徐庶也有些感慨道,就算是寒門子弟也沒有這般貧苦,陳默能有今日之成就,還真是令人不得不敬佩。

“當年哪會想這些?”陳默搖了搖頭,悵然道:“有時候,人的成長,都是被逼的。”

徐庶點點頭,深以爲然,都說亂世出英雄,又有幾人知道,這英雄是在多少人的屍體中爬出來的?

正自感慨間,卻見一五十多歲的老者在幾名農夫的簇擁下來到這邊,被親衛攔住。

“讓他過來吧。”陳默扭頭,看向正跟親衛說着什麼的老者,微笑道。

“小老兒見過……”老漢有些顫顫巍巍的看着陳默,不敢直視,也不知該如何稱呼。

“此乃當朝大將軍,長陵侯!”典韋洪聲道。

“見過長陵侯。”老丈連忙躬身道,雖然他還是不知道這是什麼人,但不妨礙知道這事位大人物。

“免禮吧。”陳默伸手扶起老者,笑問道:“老丈是此間里正?”

“正是,老朽遷於此地已有二十餘年了。”老者連忙道。

“二十多年啦,這時間有時候過得挺快。”陳默點點頭,站起身來,看向老者道:“老丈,這些年,可有見過原本居住於此的人回來?”

“原本居於此處?”老者瞬間明白了,這是黃巾之亂以前住在這裡的人,如今飛黃騰達了,回鄉來看,連忙點點頭:“有的,有的。”

“哦?”陳默原本只是隨口一問,沒想到還真有,連忙笑問道:“如今可還在?可否帶我去見?”

“當然,侯爺請隨我來。”老者連連點頭,轉身對着身邊的一名農夫道:“快去告訴那程瞎子,貴人來了,讓他出來迎接!”

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四十章 殺人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九章 甩鍋第四章 虛實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十四章 膽氣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將折腰,伯道兵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四章 聲音第十七章 改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七十一章 冷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七十七章 新環境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
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四十章 殺人第七十五章 劉宏託孤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戰開啓第一百四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九十四章 陽謀第十四章 黃巾落幕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四百七十七章 與周瑜的初次交鋒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閒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九章 甩鍋第四章 虛實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十三章 獵虎第三百六十四章 劉能的憤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暗訪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十四章 膽氣第一百三十六章 孫郎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二十八章 楊奉歸降第二百九十六章 老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十一章 言語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定要冷靜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將折腰,伯道兵臨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一百四十七章 換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一百二十一章 薦師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居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謀天子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六十八章 信任危機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四章 聲音第十七章 改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鍾繇薦才第七十一章 冷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二十四章 斷後第八十九章 謀破長安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操求戰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三百一十九章 不強迫第四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七十七章 新環境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突破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八十五章 隔河相對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九十章 夜亂長安城第二百零八章 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