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

陳晉的婚事告一段落,小夫妻在洛陽生活了月餘之後,便去往壽春上任,陳晉的身份已經暴露,不過如今陳晉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如今出任太守,雖然有年齡不夠,資歷不足之嫌,但去的卻是九江這等遍地刀兵之地,朝中百官雖有微詞,但卻也不好再阻攔。

陳默如今春秋鼎盛,陳家二代卻也已經開始展露不俗才華,不但長子陳晉智勇雙全,次子陳徵同樣是驍勇無雙,這讓很多藏於暗中的政敵有些無奈,也不知該說陳默教子有方,還是該說陳默會生兒子?

但無論是陳默地位越發穩固還是陳家人傑輩出,對於站在陳默對立面的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漢授十四年,因爲書籍而引起的民間戰爭的緣故,陳晉奪回合肥,迎娶步家女的事情,反而不是那般搶眼,畢竟對於不懂軍事的人來說,合肥也不過是九江郡下一座縣城而已,連郡城都不算,打下這麼一座城池,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至於陳晉的婚事,一個江東士族而已,在中原之地毫無根基,也無需擔心對方有多厲害。

年關過去,時間便到了漢授十五年,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時間感覺似乎變快了,對於陳默來說,好似都沒怎麼感覺,時間就這麼悄悄地溜走了,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好像也沒做什麼。

“夫君在看什麼?”蔡琰裹着被子,白皙的玉璧從被子裡伸出來幫陳默整理衣衫,不免流露幾許春意,見陳默這麼直直的盯着她看,哪怕是老夫老妻了,依舊有些羞澀。

“我在看夫人還是這般動人。”陳默笑道,心中卻是感慨歲月催人老啊,昔日芳華少女,不覺間已經成了風韻猶存的婦人,雖然依舊讓人看着舒心,但眼角處的魚尾紋卻讓陳默不免有些心疼,伸手摸索着妻子的面龐,陳默聲音有些柔:“夫人,這些年家中之事辛苦夫人了。”

“夫君爲何說這般言語?”蔡琰不明白陳默爲何突然說這些,搖了搖頭道:“能與夫君相伴,妾身不苦。”

“等天下太平了,爲夫便帶着夫人去遊遍這萬水千山,東海的日出,西涼大漠之中的落日別有韻味,很多地方,爲夫都想帶着夫人一起去看,夫人可願同往?”陳默笑道。

“夫君在何處,妾身便在何處。”蔡琰低頭幫陳默整理衣衫,柔聲道。

“那就這般說定了。”陳默讓蔡琰重新躺下,笑道:“昨夜夫人受累,繼續歇息吧,爲夫先走了。”

“嗯~”想到夜間纏綿,蔡琰輕嗔一聲。

陳默笑了笑,起身離開。

“經過過去兩年的醞釀,如今各州郡私學漸多,各地一些大家族都開始建立各自的書院,對三學確實產生一定影響,大多數書院,便是族中庶子或是有些關係的寒門,也會收取,書籍的泛濫使得人們對三學不再如過去那般渴求。”丞相府的議事堂中,司馬懿幫陳默總結着這兩年天下的變化。

在書籍未曾氾濫之前,人們想要求學,寒門學子只能依附世家,陳默創辦三學,給這些寒門或是不受重視的庶族看到另一條路,可說是打破了一部分士族對學識壟斷的地位,但如今書籍氾濫,過去那種一書難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隨着印刷術被普及,只要在像樣的城裡就能買到書籍,雖然貴一點,但至少有價,買不起書局的書,也可以在寫小書坊裡買一些廉價書籍,雖然質地不是太好,但內容卻都是一樣的。

而世家大族開始開辦自己的書院,也從朝廷這邊搶了一部分學子,不少庶族、寒門自然會選擇自家的書院或是跟自家關係相近的書院就讀。

不過太學就只有洛陽一家,每年官吏也是從太學中派遣,也是通過書院這條路走向仕途的必經之路,所以這些學子最終還是要匯聚到太學院來的,只要太學把握在陳默手中,書院建的越多,陳默越高興,他不怕這些新生書院威脅到三學,一個太學不夠,可以建兩座、三座太學。

“很好。”陳默點頭笑道:“這樣才能爲朝廷培養更多的人才,否則只憑三學的話,怎能讓天下學士盡歸朝廷?”陳默笑道。

“丞相胸襟氣魄,古今少有。”司馬懿由衷的敬佩道,他現在就在幫陳默負責各地書院學子統計,優秀弟子統計之事,很清楚這場看似世家重新奪回人才權利的博弈中,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陳默暗中推動的結果,而世家或許能夠獲益,但陳默纔是最後大的贏家,這些世家大族,如果按照目前的路走下去,也不過是在位陳默培養人才而已,因爲最終選拔人才並不在世家書院,必須經由太學選拔,只要控制着這個,陳默就立於不敗之地。

“對了,蜀地探查的如何?”陳默對於這種奉承,現在也不算太排斥,哪怕明知對方在拍馬屁,但總不能因爲人家說好話就治罪吧?把司馬懿留在身邊,一來是擔心司馬懿崛起,二來也是想研究研究這種命格的人。

目前看來,司馬懿身上是看不到半點與陳默對立的徵兆,但陳默也知道命格的變化,如果沒這個機會,可能一輩子都顯像不出來,但若給他這個機會,那就不一樣了,就好像陳默,最開始也沒想着爭霸天下,他當時想的是成爲公卿,壯大陳家,有條件的話,匡扶漢室,做一番事業,但有時候人生在世,身不由己,不想讓那些壞的東西展露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絕了他站在這個位置上的可能。

司馬懿現在看似被陳默重用,但乾的卻都是挖掘世家根基的事情,經過這兩年的觀察,司馬懿本事在漲,命格卻在衰退,也變相的證明了陳默的猜測,這命格也不是恆定不變的,只能說司馬懿有那個特質,但如果將他反噬的先決條件都給刨了,就算將來真的有這個機會,他也沒這個命去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了。

“回丞相,蜀地民殷國富,糧草充盈,兵甲齊備,加之地勢艱險,若想攻入蜀地,實屬不易。”司馬懿搖了搖頭道:“不過漢中張魯與劉璋倒是時有衝突,臣以爲,可藉此做些文章。”

“那仲達倒是說說,該如何做?”陳默反問道。

“臣不建議先攻蜀地,卻可借佯攻。”司馬懿躬身道。

“怎講?”陳默扭頭,看着司馬懿笑道。

“回丞相,如今覬覦蜀地的,不止有丞相,還有劉備,據細作來報,這兩年來,荊州劉備與蜀中來往頗爲密切,那劉璋乃仁厚之人,性格有些闇弱,而蜀中東州士與蜀中士族之爭,一直相持不下,若主公作勢佯攻蜀地,劉備必然無法坐視,到時候定會設法入川,主公正好可以集結主力南攻荊襄,只要佔據荊襄,便能切斷長江,到時候無論是攻蜀也好,伐江東也罷,孫劉兩家都難互助,此二地只要攻得一地,則剩下一地獨力難支,取之易也!”司馬懿躬身道。

陳默點點頭,看着司馬懿道:“繼續說。”

“喏!”司馬懿想了想道:“若能攻取荊襄,則劉備孤軍被困於蜀地,與劉璋之間,必將發生衝突,主公可藉此機會,遣一辯士,說服劉璋歸順朝廷,則劍門之險,葭萌之固便可輕易越過,只要過了這兩關,辯士成.都平原,我軍便可長驅直入,拿下川蜀之地,我軍便佔據了長江上游,到時候若能練成一支水軍,自上而下,地利之上,便已佔據了優勢,江東之地取之易也!”

陳默點點頭,跪坐下來,事實上,當初武義跟他說了曹操遺言之後,陳默也思索過良久,拿蜀是最穩妥的辦法,但怎麼拿?如果這個時候劉備插手的話,等於是給了劉備入蜀的機會。

司馬懿這個計策,跟陳默和賈詡他們商議的計策差不多,也是先下荊州,後拿蜀中,最後再收拾江東。

雖然拿下荊州後,很可能招來江東和劉備的兩面夾擊,但如蜀地難進也難出,陳默看過荊州地形,如果真的拿下荊州,劉備往回打,只需將幾處要隘拿在手中,荊州可保無憂,至於江東,可暫時放棄荊南之地,把江夏拿在手中便可。

看了看司馬懿,陳默讚賞道:“仲達這眼光謀略卻是不差。”

司馬懿笑着拱手一禮:“丞相謬讚。”

“我看人,向來極準。”陳默笑了:“你當得起,放眼天下,仲達之才,不下任何一人。”

司馬懿不敢說話了,陳默這般誇獎,多少有些捧殺之意,看看一旁的楊修就知道了,再加上這兩年,丞相府很多髒事都是由司馬懿主持來做的,雖然這也是信任的一種表現,但司馬懿很清楚,這同樣也是一種另類的迫害。

“行了,各忙各的吧,我出去走走。”陳默笑了笑,起身向外走去。

司馬懿和楊修連忙起身,恭送陳默離開。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十八章 鄉里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四百四十章 聚將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十章 胡風第十七章 路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七十八章 賈詡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九章 學藝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九章 學藝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十七章 改變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四十章 殺人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章 新朋友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一章 旅途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十一章 言語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一章 攔路
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十八章 鄉里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三十六章 俘虜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四百四十章 聚將第四百九十一章 稱帝,推演未來第一百八十三章 利令智昏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五十六章 箭書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四十章 胡風第十七章 路遇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七十八章 賈詡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二十七章 春暖閣第四百八十九章 長安對問第二十五章 傷人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一百三十八章 袁術的憤怒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九章 學藝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二十一章 洛陽第二百五十七章 命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九章 學藝第九十九章 再度反目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二十五章 曉之以理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三百九十五章 綢繆第十七章 改變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一百一十七章 族人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二百零七章 朝議第四十章 殺人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三十四章 呂布治郡第八十七章 洛陽亂第八十一章 看不見的爭鋒第一百二十三章 呂布的煩惱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二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百三十八章 劍走偏鋒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變故陳曹起兵,壽數盡本初託孤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二百三十四章 兄弟相殘,袁譚敗北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章 新朋友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一章 旅途第五十章 軍營日常第四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四十五章 立威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十一章 言語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三十一章 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