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

“公則,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次日一早,衙署,袁譚看着郭圖的眼睛裡,已經帶上了絲絲殺機。

放曹軍入平陽而攻伐袁尚,就算最終贏了,他袁譚能得到什麼?就算再蠢,袁譚也不認爲曹操會好像幫自己把冀州打下來以後讓給自己。

“主公,如今擺在我等面前的只有兩條路。”郭圖嘆了口氣,跪下來對着袁譚一拜,大漢不興跪禮,郭圖這一跪,算得上是極爲虔誠了。

“這便是你爲我選的路?”袁譚陰沉的盯着郭圖。

“向三公子投降,或是與曹公結盟。”郭圖看着袁譚,沉聲道:“不知公子欲做何選擇?”

繼續頑抗袁尚,沒有意義,就算他們真的集結起來幾萬烏合之衆,這種軍隊一衝就散,就算依城而守,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更別說若是拒絕了曹操,青州的曹軍恐怕立刻便要渡河。

“那我爲何不向三弟投降?”袁譚冷聲道。

“若是陽平之戰前,主公投降,三公子定會善待主公,但如今主公勢窮,便是投降了,主公覺得三公子會如何待主公?”郭圖躬身道:“袁公路之事不遠,主公可莫要忘了!”

袁譚聞言打了個激靈,當年他派岑壁、劉備等人去淮南,暗中迎回了袁術,本以爲是大功一件,誰知袁紹卻頗爲不喜,派人將袁術接回鄴城之後,沒多久,便傳來袁術在鄴城病故的消息,此時他若真向袁尚投降,勢窮力孤之下,袁譚會接受,但肯定不可能再讓他像現在這般獨領數郡,若被召回鄴城,袁尚擔心昨日的袁術或許便是今日的自己。

“大公子不必震怒,如今冀州局勢至此,大公子已無可能再掌冀州,但若肯與曹公結盟,待冀州平定之日,或是入朝官拜公卿,亦或是爲一郡太守乃至州刺史皆有可能,他日位列三公,延續袁家名門之望也未必就比一方諸侯差多少。”許攸微笑着勸解道。

反正袁譚現在敗勢已定,向袁尚服軟,未必有什麼好下場,但倒向曹操這邊,曹操肯定不會虧待他。

“主公,如今曹公已經出兵,那洛陽陳默恐怕也不會旁觀,兩大諸侯聯手來攻,冀州剛經內戰,如何事兩大諸侯之敵,敗局已定,不如早謀後路,也可使袁家血脈不絕!”郭圖見袁譚猶豫,知他意動,連忙繼續勸道。

現在冀州的局勢,經過袁譚這麼一鬧,就算袁尚成功收服了冀州,但面對曹操、陳默兩大諸侯的夾擊,也很難保住袁家基業,不如趁着如今還有些價值,爲自身謀些好處。

“大公子,這時機轉瞬即逝,此時若能助曹公渡河,曹公自會感念公子之好意,但若錯過如今這機遇,他日便是願意歸順,恐怕也難有如今之機遇,還望公子早做決斷。”許攸看着袁譚一臉糾結的模樣,微笑道:“攸早年隨本初時,便頗爲公子不公,爲何公子爲嫡長子,然三公子有錯便得寬待,而公子稍有小錯,便會受責罰?最後甚至連這冀州都傳給三公子,於公子卻是不聞不問,甚至連公子封地都割給了曹公?”

郭圖跟着勸道:“主公,非是我等不忠,而是先主和三公子,從未顧念過父子、兄弟之情吶!”

袁紹臨死前,將冀州基業留給了袁尚,青州卻要送給曹操,這本沒有錯,但對袁譚,卻沒有絲毫交代,而再往前看,從小到大,有好處都是袁尚的,有過錯責罰的永遠是袁譚這個長子,他算什麼?

胸中惡念在許攸和郭圖的輪番挑唆下,漸漸涌起,良久,袁譚咬牙道:“莫再多言,我若投曹公,曹公將以何位待我?”

反正父親將這冀州留給了三弟,半點東西都沒留給自己,自己又何必顧念這些。

許攸和郭圖臉上泛起了一抹笑意,許攸當下道:“在下來此之前,曹公已有交代,汝陽侯世襲爵位,除此之外,有青州刺史、豫州太守或是朝中衛尉之職公子可任意挑選。”

“衛尉之權曹公若能答應,我立刻便撤去沿岸守軍!”袁譚咬牙道,汝陽侯已經算是侯爵中最高的級別,而且袁家本就出自汝陽,將汝陽侯封給袁譚,除了對袁譚的重視之外,也算是給袁譚正名了。

許攸微笑着點點頭,心中大喜,這算是成功說服袁譚了,當下與袁譚商定一些如何配合曹軍渡河之事後,便立刻告辭,只要曹軍渡河踏入平原,曹操便等於是搶佔了先機。

三日後,袁尚率軍抵達鳴犢河,與袁譚隔河對峙,另一邊,臧霸、呂虔率領駐紮在青州的兵馬源源不斷的渡河進入平原,並沒有立刻出兵與袁尚作戰,而是迅速佔領平原各座城池,事先準備好的官員迅速上任,安撫民心,至此,就算袁譚反悔也沒用了,曹軍已經成功渡河並有了立足之處。

同時屯於東郡的曹軍也開始在於禁、李典的指揮下對對岸的蔣義渠、眭元進所部發起了進攻。

袁尚得知此事之後,已經爲時已晚。

“混賬!不爲人子!”袁尚大營,得知袁譚徹底倒向曹操之後,袁尚大怒,狠狠地踹翻身前的桌案,厲聲道:“傳我軍令,命高覽、郭援二將立刻渡河,攻破高唐,生擒袁譚!”

本來嗎,袁尚與袁譚之爭,是袁家內部的事情,現在冀州內憂外患,袁尚本想盡快整合整個冀州之力來對抗陳默曹操,聯合陳默打曹操也好,聯合曹操打陳默也罷,總是有辦法周旋的,但現在,袁譚不聲不響的投了曹操,沒了大河之險,冀州便要面臨曹操的攻伐,整個局勢都要面臨崩潰,教他如何不怒!

田豐、沮授也是面色陰沉,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他們對這件事看的更深,這可不只是袁譚投降曹操那麼簡單,背後定有潁川士人在攛掇,這些人眼見無法抗衡冀州士族,便想引來強援,借曹操之手壓制冀州士族,甚至將冀州士族徹底鎮壓!

對於袁尚下令攻佔高唐,兩人並未阻止,曹操已經渡河,濮陽那邊必然遭受壓力,當趁曹操尚未立穩腳跟之際,將曹軍趕回青州,如此尚有可爲,否則戰火蔓延至冀州的話,恐怕河內那邊,陳默也絕不會坐視曹操獨得冀州,到時候就是兩面受敵,局勢便徹底不可收拾了。

“主公,曹操既然出手,便不會只是青州一路,東郡兵馬此刻恐怕也已渡河,如今河水已然結冰,曹軍渡河更加容易,當速速派兵支援蔣、眭二將。”田豐拱手道。

袁尚點點頭,寫下一道軍令道:“速速傳回鄴城,命高幹分五千兵馬派往濮陽,阻止曹軍渡河!”

“喏!”自有親衛答應一聲,接過軍令轉身離去,飛馬傳往鄴城。

不是袁尚不想多派兵馬,只是如今冀州四方受敵,已經沒有多餘兵馬可派,這五千兵馬,都是鄴城守軍之中分出來的。

“洛陽陳默亦不可不防,牧野守軍,恐怕未必能敵陳默虎狼之師!”沮授在一邊嘆道。

袁尚沉默了,陳默現在還沒動兵,而且他現在也無兵可派。

沮授猶豫了一下,建議道:“可命二公子集結兵馬阻擋太史慈,調遣韓老將軍南下與張郃聯手禦敵。”

韓瓊雖老,但作戰經驗豐富,有他率領所部與張郃一道防備陳默,可保萬無一失。

說到最後,沮授嘆了口氣,如果袁譚沒有反叛,或者沒有投降曹操,這個時候完全可以跟袁譚暫時和解,如此一來,便有充足的兵力來防守四方之敵,但袁譚一投曹操,整個冀州就像個四面漏風的房舍,無論如何補,這兵力都不夠,到如今,只能放棄一些了。

“準!”袁尚猶豫片刻後,閉目點頭,雖然沮授沒有明說,但撤走韓瓊,袁熙那邊可沒有多少兵馬,只憑他麾下張南、焦觸二將,當初可是差點被太史慈打的全軍覆沒,如今兵少將寡,如何能使太史慈之敵,調走韓瓊,等於是放棄了袁熙,放棄了幽州,但現在,他只能這般做,先保住冀州再說其他。

……

冀州局勢,從袁尚與袁譚二子徹底開戰之後,陳默便一直密切關注着這邊的局勢,青州那邊的消息相隔太遠,不能及時傳到這邊,但東郡兵馬渡河,陳默這邊不到兩日便得到消息。

“東郡之兵已經開始調動,也就是說曹操可能已經自平原攻入,如今河水冰封,正是冀州防禦最爲薄弱之際,主公,此時我軍亦不能再等了!”荀攸看過地圖之後,對着陳默躬身道。

陳默點點頭,他自然也看出瞭如今局勢,曹操此刻,恐怕已經渡河了。

當下點頭道:“公達、德祖此次爲隨軍軍師,隨我出征冀州,元直留守成皋,負責調運糧草之事。”

“喏!”三人躬身一禮。

“傳我軍令,命武義爲先鋒,率本部人馬攻向鄴城,其餘各部,三日之內,於汲縣集結,兵伐冀州!”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六十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六十章 人心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十四章 情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字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六十章 發泄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一章 旅途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十章 徐晃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章 授業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十章 人命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五章 出遊第五十七章 世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三十一章 人散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六十章 人心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五十六章 蜀地之爭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四百三十二章 孫權慌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六十章 人心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一百五十三章 生擒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十四章 情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三百八十章 兵力優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離間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袁紹的煩惱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賜字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降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州易主(中)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六十章 發泄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一章 旅途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難第六十四章 飢兵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二十章 徐晃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二章 授業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十章 人命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四百六十四章 當陽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渡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二十六章 不平凡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四百四十八章 連弩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四百七十三章 雨幕來客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輸贏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五十七章 連環計(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五章 出遊第五十七章 世情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