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盡其用

過了蒲板之後,沿途所見的鄉莊、往來的行人多了許多,與洛陽的百里無人形成鮮明的對比,陳默離開時,曾在雷首山建立了巨大的糞池,如今掛在陳默名下的良田,根據滿寵統計所得,比往年多了至少三成的收益,陳默不在的這段時間,衛家以及河東其他家族乃至李慶所在的家族已經不止一次對糞肥的事情進行旁敲側擊。

三成的糧食增益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可不只是多了三成收益那麼簡單,給佃農的糧食是固定的,多餘下來的糧食就不只是三成了。

這只是最簡單的一個方面,若是將眼光放大來看,若用在交易上,這代表着他們將有更重的話語權,畢竟眼下天下大亂,糧食比錢更有用。

一路上,能夠看到不少新搭起的木寨,這是自洛陽遷來的人口新設的莊園,爲了平息民心,陳默讓滿寵儘量把原本的鄉莊整個保留,使這些遷徙來的百姓能夠儘快熟悉,當然,那些擁有田產的富戶,陳默不可能給他們撥田地,現在這些新建的鄉莊,都算是陳默的佃農聚集地。

“聽說長安那邊也在努力安置百姓,不知效果如何。”騎在戰馬上,典韋跟白驃和韓凱一起,看着兩邊來去匆匆的行人,撓了撓下巴上鋼針一般的鬍鬚道。

“能如何?”白驃拉着繮繩,出神的看着遠處的鄉莊道:“主公能如此迅速安置流民,是主公將手中田產全部拿出來,纔有今日之結果,關中有多少田是董卓私田?恐怕還沒有主公在這裡的田多,但此番遷往關中的人口卻有上百萬之衆,董卓要安置這些人,便得有地。”

“那若手中沒了田地又如何?”典韋好奇道,見他不理自己,拍了他一巴掌。

“搶啊。”白驃咧嘴瞪了董卓一眼:“前日主公不是說過嗎,這些遷徙的百姓將是關中最大的隱患,也是董卓與關隴豪族決裂的根源,我們這次回來可不會休息,很快就要打仗,不然光憑這河東的地,可養活不了那麼多人!主公說這些的時候,你究竟在做什麼?”

“這……不知爲何,每次主公說這些東西之時,我便止不住的犯困,然後便……咳~”典韋看着白驃:“你說主公是不是會什麼邪術……不……法術?”

白驃無語道:“若真是如此,以後打仗何須軍隊,主公去陣前說一說,那仗就贏了,何須我等殺敵?分明是你不願學,還怨主公?你知不知道主公爲你做的那篇千字文蔡公是如何評價的?”

“這跟蔡公有何關係?”典韋有些傻眼。

“那篇千字文,乃是主公爲似你這般軍中將士所創,爲的就是給你這般的有功將士卻又已經過了讀書年紀的人,有個識字的機會,蔡公看過之後,曾言那千字文乃古今蒙學之典,那是能流傳千古的,千字成文不算難事,難的是那千字無一字重複,卻又朗朗上口,你可知,衛覬爲求此書,不但親自登門,還主動獻上良田千畝只爲謄刻此書,我等想要,都得專門去謄刻,主公專門爲你著書,你卻視之若敝屣,典兄,你知不知道我等如今都恨不得每日打你一遍?”

“這般值錢!?”典韋驚愕的瞪大了眼睛,他知道書值錢,而且很多書都是價值千金都有價無市,但能換千畝良田的書,他卻未曾聽過。

“不然你以爲爲何此番遷民,河東之地的士紳豪族爲何這般傾力相助?”一旁的韓凱瞥了典韋一眼道:“真不知道主公對你這蠻漢爲何這般好?”

典韋舔了舔嘴脣,沒理這倆人,從懷中掏出陳默的千字文來看,系統仙神……這四個字他看了很多次,早已識得,再往下看……典韋勉強壓住那股睏意,如此往復再三,終究典韋還是將竹簡重新揣入懷中。

對於陳默這番心意,典韋很感動,但他再一次確定,自己不是這塊兒料,不過這書不能浪費,得當做傳家之書,以後有了兒子,就是用棍子,也得逼他把這本書給讀完了,以不負主公這番心意和厚待,老典家,也是時候該出個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看着典韋這番模樣,白驃和韓凱不約而同的捏緊了繮繩,把目光看向別處,不能衝動,不說影響不好,就算真動手,也打不過這貨,我等乃帶兵之將,跟這種莽夫是不同的,況且主公已經答應了讓他們也謄刻,不用羨慕這蠻漢。

“你平日就是這般什麼事都與部將商議?”臧洪坐在車廂裡,聽着外面的談話,覺得很有意思,扭頭看向陳默道。

“大多數時候是這般,也是老師給的方法。”陳默點點頭道:“不過若遇大事,需我一言而決,便是錯,也要執行。”

“與我何干?”臧洪詫異道。

“記得幼時老師教我學問,從不會強硬的告訴我怎樣做,而是旁徵博引,每每思之,總能令弟子有所悟,所以弟子以爲,這般無事時常與將士們討論,一來可以發掘他們才能,二來也能積聚衆智,令我學到許多東西,三者,久而久之,對他們也有幫助。”陳默笑道。

“我卻未曾發現,我父當年便是如此教我的。”臧洪笑着搖了搖頭,其實主要是陳默這個弟子好教,肯自己思索,換成自己那不爭氣的兒子,都不知道被臧洪揍了多少遍了,有時候臧洪挺羨慕老陳家的,陳登如今名聲不說,才學也不下自己,如今又出了個陳默,其才或許更勝陳登幾分,有時候這東西,真的羨慕不來啊。

陳默笑道:“能得老師親授,於默而言,恩同再造。”

“相信我,便是換個老師,你今日成就也不會太差,有時候天賦這東西,恨不講理。”臧洪搖了搖頭嘆道。

陳默搖了搖頭,天賦?自家人知自家事,若無系統神仙相助,自己就是再努力,怕也不及如今,所以天賦這東西,至少自己是不夠資格說這個的,楊修、徐庶那樣的,才叫天賦,自己只能算運氣好。

“不過老師既然來了,這段時間弟子這裡許多事情還需老師指點。”陳默笑着將話題引開。

就算老師不肯留下來,人盡其用的道理陳默還是要發揚光大的,婚事可以延後,但眼下河東的發展卻不能耽誤,基礎已經建立,接下來就是屬於自己規則的建立了。

“說說,有何需要爲師相助?”臧洪笑問道。

“如今河東之地,基礎已經規劃完善,但規則需要重立,弟子這些時日閒來無事,做了許多規劃,但尚未整理完善,其中包括各衙署之權、相互之間的制約以及如何良好有效的運轉起來,律法方面,漢律足以,但如何能夠確保執行到位,弟子做了幾個設想,其中最關鍵的部分,便是再執行過程中,有一個統一的準則,或許會有錯,但不會釀成大錯,官吏之間,有其權利所在,但這個權利不能太大,一旦傷到民生,便需立刻根除,但做這件事的人,無論是我還是滿寵都不合適,需得老師來做。”陳默笑道。

“也就是說……要我做個惡人?”臧洪無語的看着這個弟子,還真是個做大事的人,狠起來連自己老師都要利用。

“畢竟弟子要常駐於此,關係鬧的太僵不好。”陳默也不避諱,一臉靦腆的將自己整理成冊的條理遞給臧洪,那模樣像極了當年第一次寫成一篇文章交給老師,期待老師表揚的樣子。

“伯道真的長大了!”臧洪看過之後嘆了口氣,看着陳默笑道:“不過此法我雖不曾全知,卻也能猜到一些,如此做法,一郡乃至一州之地尚可,但若要想再往大做,很難。”

說白了,陳默的這個方法就是將各官職權利劃分明細,執行到位,相互制約,鼓勵小戶發展,卻又限制那種大家族出現,而且稅務的準則也確實到人,大族可以僱傭佃農,但戶籍不能隱瞞,而且佃農的賦稅大族要幫佃農交,而不是如同以往一般大戶只交他自家一家的。

這絕對是一個得罪人的事情,而且也確實更適合臧洪來做,無論陳默還是滿寵來做,都會得罪人,但臧洪不同,他不在這裡久居,而且雖非陳默下屬,卻是陳默的老師,名望上也足夠,等規矩立下了,臧洪拍拍屁股走人,陳默則享受臧洪帶來的好處,就像當年秦王變法,商鞅雖死,秦法卻繼續執行一般。

“這個弟子也知道,能行州郡足以,至於天下,弟子不敢妄想,他日若有機會重定乾坤,或許會想出更好地方法。”陳默點點頭道。

說到底,自己這些策略並無奇特之處,最重要的是執行到位,監察到位,換句話說,就是有足夠的人來做這件事,從消息傳遞速度上來看,州郡尚可,若擴大到天下反而很容易誤事。

“也罷,就當是爲師給你的賀禮。”臧洪颯然笑道:“爲師也想看看,那樣的天下事怎樣的。”

“多謝恩師!”陳默肅容一禮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十章 黑子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七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章 新朋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十七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七十一章 閒事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莫名煩躁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六十章 發泄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十八章 進城第一章 糞郎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五十章 情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章 推薦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五十一章 曲陽
第一百二十三章 猛虎兵敗第一百零四章 戰後那些事兒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晚輩第一百章 兄弟反目第三百六十五章 司馬懿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生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腹背受敵第十章 黑子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二十一章 疑兵第二百八十四章 審配論道第六十五章 我困欲眠第四十五章 世道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十二章 商道第二百九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七章 太史慈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章 新朋友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十四章 情第一百三十章 徐州風雲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十九章 大郎得名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劉毅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再回洛陽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三百四十四章 全軍覆沒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二百六十四章 真定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雄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十七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七十一章 閒事第五十五章 首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莫名煩躁第五十五章 連環計(上)第四百一十三章 論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趣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辯朝堂公卿吐血,聞噩耗陳默離京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二十章 烏鴉嘴——曹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八十六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六十章 發泄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十八章 進城第一章 糞郎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章 請君入甕第九十八章 董卓得勢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一百八十一章 自掘泔水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五十章 情苦第一百三十二章 荀攸第三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章 曹操的奇兵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七十章 推薦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五十一章 曲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