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着兩個女眷的問話,謝文菁微微一笑,算是迴應。
黃四娘有意與謝文菁拉近關係,於是又開口道:“從前太妃娘娘在世的時候,每到太后娘娘壽辰,就會一同前來雲棲寺。”
“也會選些女眷跟着禮佛,有一次我娘和三姐就來了。”
“那都是四年前的事了,”黃三娘道,“太妃娘娘身子不好之後,太后娘娘也就沒再辦法會。”
太妃娘娘四年前開始病重臥牀,去年春日的時候薨逝,太妃沒了之後,太后娘娘也沒了心情,再也不曾出宮過。
既然提及這一樁,黃三娘望着謝文菁:“那時候我就知曉二娘子。”
謝文菁拿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祖父過世之前,我沒回過謝府,你是去過鄉里?”
黃三娘搖頭道:“我倒是沒見過二娘子,只是看到過二娘子抄寫的佛經。”
“當時謝老太君身邊的管事來送經文,我剛好也在旁邊抄經書,於是聽到了管事與師太說話,”黃三娘道,“原本那經文是老太君抄寫的,但抄到最後,老太君染了風寒,難以完成,這才讓二娘子代勞,我那時候還奇怪,謝家怎麼還有位二娘子?”
“我還以爲是自己聽錯了。”
謝文菁似是在回想,片刻之後她道:“我一直在祖母身邊,確然有幫祖母抄寫經文。”
黃三娘笑道:“那就對了,原來不知不覺中,我與二孃早就有了緣分。”
說完這些,一時無話,三人只得飲茶。
黃四娘終於想起來:“原來寺廟東邊是要開鋪子,也不知道要賣些什麼,坐車過來的時候,我瞧着有不少人。”
黃三娘道:“這般大動干戈,定是個大買賣。”
謝文菁顯然對此也很感興趣:“我來的時候也瞧見了,東邊臨街那裡已經蓋起了樓閣。”
“聽寺裡的比丘說,纔開始修葺不久,那東家只想要快點將鋪子開起來,不在意花多少銀錢。”
黃四娘是個喜歡四處打聽消息的,對這些知曉的多些:“那帶樓閣的是個茶樓,旁邊的空地要做香水行。”
謝文菁沒有打斷黃四孃的話,黃四娘乾脆將香水行仔細講與謝文菁說了。
“那茶樓我們還能去得,”黃三娘道,“香水行也就只能聽一聽。”
這種地方,女眷怎麼可能過去?
“便是去看看茶樓也好,”黃四娘道,“雖然還沒修葺完,那樓閣看着就不一般。方纔瞧見騾車拉了不少陶瓷磚過去,若是都貼上,不知會有多惹眼。”
謝文菁想到方纔明真師太說的那些話,微微皺眉道:“雲棲寺是佛門清淨之地,不知那商賈爲何非要在寺廟旁做買賣?”
“這我還真的知曉,”黃四娘一臉得意,“那商賈找人四處看過,若是在這裡做買賣,便能財源廣進。”
“日後他家還要將宅院也搬過來。”
謝文菁露出幾分驚訝:“還有這事?”
“別的地方我不知曉,”黃四娘道,“雲棲寺這裡定然是好的,太后、太妃娘娘常來的地方,自然不一般。”
黃三娘道:“不過既然是在寺廟外做買賣,該多捐些香火錢。”
“方纔三姐禮佛的時候,我與比丘說起這樁事,”黃四娘道,“那東家不止捐了香火錢,還要在家中供奉佛祖,東家與寺裡定好了,要在下個月初九舉辦法事,給家中供奉的佛香開光。”
“除此之外,還會設粥廠佈施,到時候我們也來湊湊熱鬧可好?”
黃三娘道:“我可管不了,你去問父親、母親。”
黃四娘又去看謝文菁:“二孃也與我們一同過來如何?”
謝文菁沒有應承,只是道:“下月十五就是太后娘娘壽辰,只怕我手上還有事要忙。”
“還有好些日子,”黃三娘試探着,“到時候我再去問你。”
她們好不容易纔能與謝二孃來往,自然要竭力爭取同行的機會。
謝文菁想了想點頭道:“也好。”
三人又說了好一陣子話,黃家姐妹這才起身告辭,臨走之前黃四娘還親手泡茶給謝文菁,可謂是處處周到。
謝文菁望着眼前的熱茶,嘴角微微翹起,伸手去拿茶杯,手背上的皮膚白皙細嫩,已然不輸方纔的黃家姐妹。
在外奔波勞苦不易,錦衣玉食卻誰都能受得。
謝文菁最終還是沒喝那杯茶,外人送來的東西,到底不能輕易相信,腦海中閃過一些景象,她深吸一口氣,神情重新恢復平靜。
“我們去給王妃求個平安符。”謝文菁吩咐管事道。
管事媽媽一臉笑容:“不妨也給郡王爺帶一個,郡王爺送來屏風,咱們總得拿些東西以表謝意。”
“還是送香包吧,”謝文菁道,“裡面放些安神的藥材,郡王爺會喜歡。”
“二娘子想得周全,郡王爺總誇讚二娘子通醫理,收到香包定然要掛在牀頭。”
謝文菁微微揚起脣角,偌大的王府什麼都不缺,所以只有投其所好纔是最好的。
走出禪房,在門口看到明真師太。
謝文菁雙手合十行了佛禮。
明真師太十幾歲就入佛門,在雲棲寺一直很有名聲,太后、太妃娘娘來到寺中,就會請她前去講佛法。
謝文菁道:“方纔偶然聽到師太說話,若是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師太只管言語。”
“阿彌陀佛,”明真師太唱唸佛號,“施主慈悲,貧尼替雲棲寺感謝施主。”
說到這裡,明真師太嘆了口氣,臉上露出幾分無奈:“寺廟周圍不該有什麼鋪子,主持也是心軟,經不住人三番兩次勸說,纔將地租了出去……已然如此,只盼他們不要擾寺中清淨。”
謝文菁頷首:“師太說的是,前些太后娘娘還問起雲棲寺的情形,我抄好佛經送入宮中時,也會將雲棲寺的情形告知太后娘娘。”
明真師太面上一喜,不過很快他低頭道:“阿彌陀佛。”
兩個人說完話,謝文菁似是突然想起:“不知善信抄寫的經書會放在何處?”
明真師太道:“都放在藏經殿中,施主若是想要查看,就讓比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