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以我爹爲前車之鑑!”
婁曉娥這最後一句話,雖然是並沒有加重語氣,但郭書苗卻是理解了裡面的份量。
婁曉娥說的是她現在可能要幹一些髒活,但郭書苗卻是聽懂了婁曉娥擔心自家的財富,以後會變成她們這個大家族的原罪。
身處不同位置,想法不同很正常。
婁曉娥現在已經到達了可以考慮家族延續的問題了。
她不光是替自己考慮了,甚至包括了郭書苗的孩子,還有何媛她們。
郭書苗神情認真了起來,她低聲問道:“嫂子你這個想法,跟我哥說過麼?”
婁曉娥搖了搖頭,面露一絲痛苦說道:“沒有,在這個上面,你是除了我媽之外,唯一一個知道內情的人。
我媽一句話說的很對,我爹在解放的時候,雖然犯了很多錯誤。
但他沒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做法,對家族而言,是最好的。
現在咱們家大業大,身家億萬,看上去是很風光。
現在四九城那邊,也是對咱們很看重。
但將來萬一哪天,港島這邊迴歸,到時候四九城那幫人,會怎麼看咱們?
你哥雖然跟我說過,港島這邊以後回不回家,都永遠是咱們對外的窗口,讓我不用擔心。
但我怎能不擔心?
我爹不管對錯,但他就是當初信的真真的,所以後來一點還手能力都沒有。
我是不想我的孩子,以後會像當年的我一樣。
每天提心吊膽,見到任何一個外人,都要低着頭。
看到那些穿中山裝的,我都得露出討好的神情。
書苗,你會幫我是吧?”
婁曉娥最後不肯定的詢問了一句。
郭書苗靠上了婁曉娥,她並沒有急着表忠心,反而是回道:“我哥當初介紹我加入路領導的部門,曾經跟我說過一段話。
他說,不管什麼事,都得以自己的幸福爲前提。
如果老路的命令,會以犧牲我的幸福去達成。
我哥當時跟我說的,那樣的命令讓我千萬不要答應。
嫂子,我今天也就是這個話。
我在乎的人,就是那麼幾個。
我的孩子,我的家庭。
你跟孩子們,我哥跟他的家人。
還有二哥那邊,
其他的人,我不在乎。
以後我哥要是怪你,我就跟你一起扛着。
他不顧他自己的前途,也得想想他的孩子們。”
兩個娘們自認爲“偉大”的,就把以後她們的路給決定了。
其實在她們的認知來說,並沒有什麼錯誤。
只是認知不同而已,她們也不能理解改開後,咱們對港島的包容。
何雨柱是經歷過改開,所以他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
但現在的婁曉娥,只能以她現在的認知,來解讀以後的事情。
何雨柱坐在小車上,緩緩的隨着自行車流往前而行。
現在正是下班高峰期,車水馬龍指的就是這個場景。
何雨柱靜靜的望向車窗外,大家臉上歡快的神色,就不用細細描述了。
就說一眼望不到頭的自行車車流,就能知道這個年頭,大家的幸福感是增多還是變少了。
到何雨柱這個位置,很多資料他都能接觸到。
建國時,自行車存量大約是五十萬輛,人口5.4億。
而去年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咱們的人口來到了九億,自行車數量到了約5000萬輛。
也就是原來是一千個人有一輛自行車。
而現在是二十個人有一輛。
當然,自行車這玩意還是集中在各個城市的比較多。
像何雨柱這樣的家庭。
哪怕他平時用不上自行車了,但他名下也是有一輛二八大槓。
整個四九城,只要家裡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上班的,那自行車肯定得整一輛的。
就是95號院,自從賈家跟易家搬出去以後,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買了自行車。
連閆埠貴家,也有一輛二手的了。
閆解成不是買不起,而是他所有的錢,都投入了集資建房上面去了。
按照閆解成的說法,就是他妹妹要回來了。
以後老三說不定也要回來。
那他身爲家中老大,總要給弟弟妹妹把住的地方給準備好。
所以哪怕他吃點虧,背點債,也得在這個上面早做準備。
這番操作,替閆解成在衚衕里拉了不少印象分。
誰都沒想到,閆解成還有這麼大氣的一面。
按照老四九城人的說法,就是閆解成這個事情,做的地道。
還有人問閆解成,他老子閆埠貴應該有存款,爲啥這種大事,閆埠貴卻是不支援他們一些。
閆解成遇到這種詢問,心裡樂開了花,表面上卻是含含糊糊的說道:“老頭子的確是有幾個錢,但他心思也重。
老二那邊,現在也不是太好。
老三還沒成家立業,
還有他們老兩口的養老。
我湊湊,再借點,過幾年苦日子總能熬過來的。
就不麻煩父母了。”
這話一出,誰不給閆解成豎個大拇指頭?
都明白閆埠貴是什麼人,肯定是摳門的不願意掏錢幫老大一家。
但閆解成不光沒說他爹的一句壞話,還替閆埠貴的摳門打圓場,這纔是一家長子該有的大氣。
更關鍵是,有今天這個事傳出去了,要是以後他老子因爲什麼事,讓他出份子。
那閆解成可以底氣十足的拒絕。
就算宣傳的全四九城人都知道,閆解成也不怕壞名聲了。
閆解娣已經回家,安置工作的五百塊錢,是閆埠貴給她出的。
當然,閆解娣在回來以後,第一時間,就跟老子保證了,以後這筆錢會加利息還給她。
所以現在的閆解娣,雖然她的工作是閆埠貴幫了最大的忙,並且在閆解成房子還沒下來之前,她還只能跟父母住在一起。
但閆解娣最感激的並不是父母。
她第一個感激的是後院狗蛋,畢竟要不是狗蛋惦記她這個同院姐姐,她也沒機會回來。
說不定就跟那些同院子的知青一樣,在那邊跟一個地方下去的男同學,領證結婚,紮根農村。
或者爲了吃兩口飽飯,還有些女同志選擇了嫁給當地人。
閆解娣第二個感激的,也是關係最好的,就是她嫂子蘭花了。
雖然蘭花沒給過她多少錢,但幾次都是在她熬不下去的時候,是她嫂子給了她家人的關心與溫暖。
這也是閆解娣心裡最柔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