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國科技院的大拿們,他們想要見到高振東的難度自然不高,而且是在三分廠見到。
就在他們組團的當天,就在三分廠見到了高振東。
除了數理化學部的主任之外,其他同志其實在這之前並沒有見過高振東,因爲他甚至缺席了增補委員的儀式。這也讓其他同志對這位當時連年齡都沒有的同志產生了極大的好奇。
等到見到本人的時候,大家大概能猜出來一點點到底是爲什麼了,就僅僅看年齡,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
三十左右的軍級幹部見多了,但是三十左右的科學委員可真不多。
不過這些同志也就是驚訝了一下,主要原因是,他們對於那篇論文的好奇和急切遠超高振東這個人。
雞蛋好吃就行,下蛋的雞長什麼樣無所謂。
對於他們的到來,高振東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的,換他如果看見誰說通信系統的最大誤碼率比50%還高,他也得去親眼看看,如果誰說誤碼率達到100%而且還實現了,他會直接過去把人家供起來,每天晨昏定省。
“振東同志啊,那個那個石墨二維材料……”說到這裡的時候,科技院的同志們都還有些感到不真實。
1934年,朗道提出“二維晶體在有限溫度下無法穩定存在”的理論猜想,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凝聚態物理的東西,想要證僞可能相對容易,但是想要證明一個論斷,有時候比數學還難,因爲數學還能通過嚴謹的證明解決一些問題,但是物理這東西你永遠想象不到真實世界到底能給你整出個什麼幺蛾子來。
雖然還沒實證,但是大家覺得這話靠譜。
所以同志們都覺得有些不真實。可別小看他們這種反應,就連這種“不真實”,都是一般人沒法感覺到的。就好像絕大部分人看不懂絕大部分數學難題的題目一樣。
早有準備的高振東點點頭:“這事兒啊,我這裡準備好了,來來來,我們去看看。”
見高振東這裡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同志們反倒覺得這事兒多半是靠譜的。說實話,對於高振東,他們多半是隻知道一些成果,但是對他本人的情況是並不太瞭解的,不過僅僅是知道的這些成果,就已經足夠建立起對他的足夠的信心。
現在一看他這氣度,嗯,沒跑了,看來沒問題。
想要從頭開始撕膠帶直到整個流程跑完,那是基本上不可能了,撕膠帶也就罷了,後面那套驗證方案跑下來,那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完的。
但是已經搞好的東西,卻是能給同志們看的,這就少了很多需要花時間的環節。同志們也不會去懷疑在這種事情上,高振東還要搞什麼小動作,那不至於,都是這個級別上的人了。
看着三分廠技術處的同志們拿着已經搞好的樣本,一點一點的驗證下來,同志們的神色越來越激動,看來真的有門兒!
“看起來,真的只有單個碳原子那麼厚!”0.4nm的厚度,比單個碳原子的直徑是要大一些的,但是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衆所周知,物理這東西,是有個誤差的。
而且碳原子的直徑是個理論直徑,當尺度到了這個級別的時候,很多東西和宏觀是大不相同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會對碳原子的直徑產生影響。
可以說,這個數據,非常好的證明,高委員手上這個東西,就是一種二維材料。
“真的成功了!你創造了奇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宣傳口的同志們很喜歡用“奇蹟”這個詞來給我們的一些單個方向上的突破打標籤。
沒別的原因,主要就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到這些事情,是真的奇蹟。
薄弱的基礎,稀缺的人員,匱乏的資金等等這一切,都是同志們在僅有的這一點點突破上的一個個攔路虎,能過關斬將將做出突破,說是一聲奇蹟並不爲過。
只是後來這個詞被用得有些爛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對,這一點我們很肯定。如果各位同志有興趣,我們可以提供高定向石墨和相關材料,並且開放試驗室設備,請同志們在我們的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高委員很有信心,格局也很大啊。
“別急別急,這東西到底叫什麼名字?”數理化學部的主任覺得“碳基二維晶體材料”這個名字實在是有些囉嗦,不夠朗朗上口,高委員作爲發明者,總有個想法吧?
沒想到高振東卻是搖了搖頭:“這東西在我們這裡就是這個名字,沒別的……”
倒不是高振東不想起名字,畢竟這東西的名字是現成的,石墨烯。
但是高振東對這個名字有些過敏,聽着有點心煩,他下意識的不想用這個名字。
石墨烯、納米材料、量子效應……天知道上輩子那些商家們,到底糟蹋了多少好名詞,尤其是那幫騙老頭老太退休金的,簡直逆天。
搞得高振東一聽這些名詞,下意識就會覺得“這東西是假貨”,哪怕是後來有真貨出來了,他還是這個想法。
“啊?這也太技術了……”對於高振東的回答,數理化學部的同志們都有幾分驚訝,能爲一種顛覆性的新材料命名,對於搞這行的同志們來說,那得是多大的誘惑啊,偏偏這位同志居然不屑一顧。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啊!
然而真正考驗他們神經的是高振東的下一句話。
“說實話,這東西我也是突發奇想搞一搞的,想要起名字還真沒那麼深厚的功底,我怕我起出來的名字不夠好。要不……在座的各位都是前輩,在這條路上耕耘日久的,你們來起一個吧。”
他這個話其實是實話,要不然他也不會除了“石墨烯”,就想不出別的更貼切的名字了。
別小看起名字這個事情,學過有機化學的同志都知道,給有機化合物起名字,或者倒過來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名字畫出結構式,是有機化學的基礎考點之一,如果上課不夠認真,栽在上面的同志也不在少數。
還別說,石墨烯這個東西雖然是凝聚態物理的產物,但是它的名字還真的來自有機化學。
但是他說的事實歸事實,同志們聽着是真的有點麻,想上去搞他三拳兩腳的衝動油然而生。
在座的同志可都是這個領域的資深大牛了,按說什麼離譜的事情都見過,但是高振東這話過於離譜。
什麼突發奇想?你這一整套的製備和驗證方案弄下來,別說突發奇想臨時起意,就算是正經研究這個的同志,都不見得能搞得清楚。
不對,不是不見得,是根本想不到!畢竟朗道的理論還擱那兒呢,誰有興趣在一條必死的道路上瞎特麼折騰。
誒……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也許他真的只是門外漢的靈光一閃,畢竟入了這個門的壓根就不會想到還有這麼一條路子。
但這就更難繃!
同志們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說纔好。
“看來,我們還是不能對經典理論太過盲從啊,尤其是一些難以實證的理論,不能因爲有權威結論在那裡,就貿然放棄。”學部主任感嘆道。
如果這裡的同志是普通的科研人員,高振東大概率會勸說盡量還是在已有理論框架內去做事情,主要是這種思路,很容易浪費一切資源之後還一事無成,包括研究人員自己的精力、壽命、健康。
但是這裡的同志可都是站在國內最頂端的,帶領着大家進行科學上的突破和顛覆這種事情本來就是他們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所以高振東並沒有多說什麼。
學部主任說到這裡,才意識到剛纔高振東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把冠名的榮譽,送給自己這幫人了?
幾位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嗨,這怎麼好意思呢。
一邊嘴上說着不好意思,一個個的一邊在腦袋裡開足馬力,絞盡腦汁,務必要爲振東同志這個顛覆性的材料起一個配得上的好名字。
看來“戰報會騙人,但戰線不會”這句話的含金量,果然很高。
“這是石墨晶體,那石墨兩字是不能少的。”
“嗯,石墨二維晶體?”
“那不行那不行,這名字和論文裡那個有什麼區別,同樣又臭……有湊字數的感覺。”好懸才把“又長”兩字兒吞回去的這位同志,一邊找補一邊有些心虛的瞟了高振東一眼。
還好,振東同志依然是雲淡風輕,毫不在意。
高振東倒不是沒聽出來,主要是他覺得人家的判斷是對的,科學委員看事情真準!
wωω⊕ тtκan⊕ ¢O
“那最好是三個字,琅琅上口,言簡意賅最好。就好像有機化學裡,我覺得最美的名字就是‘冠醚’,能到那個級別那是最好的。”
冠醚,一類有機化合物,因爲結構都像是一頂皇冠,故而得名。
高振東這個半吊子雖然在化學方面有不少東西,但是他真不知道冠醚是個什麼東西,但是這不妨礙他跟南郭先生似的,跟着大家一起點頭。
抄之大者,爲國爲民,高振東濫竽充數充得那叫一個理直氣壯!
但是事情的走向,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嗯,有道理有道理……誒,剛纔你說什麼?”另外一位同志突然想起了什麼。
“我說能到冠醚那樣名字的意境是最好的。”
“不是,上一句。”
“我說有機化學……”
問起這個問題的同志一拍大腿:“對,就是這個!有機化學!同志們,你們看這個單層結構的每一個單元格,像是什麼?”
高振東頓感不妙!但是已經把命名權送出去的他又沒法再說什麼,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事件再次回到歷史的慣性軌道上。
“有點像烯烴類的平面結構!”
“對了,所以啊,我們借用一下有機化學的概念,就把這個東西命名爲‘石墨烯’,大家看怎麼樣?”
高振東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淦,千算萬算,還是沒算到同志們的靈機一動又把脫繮的野馬一腳給踹回曆史的原本軌跡上去了。
他想什麼不重要,在場的同志們卻是越想越覺得妙。
“妙啊!石墨烯!來源、結構,都有了。”
“朗朗上口,易讀易記,而且特色鮮明。”
“嗯,我覺得這個名字不錯,就它了就它了。”
“振東同志啊,你覺得這個名字怎麼樣?”
高振東一邊佩服同志們的敏銳,一邊感嘆好的命名總是趨同的,同時還露出一個笑容。
“好!就這個!”
他還能說什麼?他也沒本事起個更好的啊。
大家興高采烈的把這個名字記下來,唯一奇怪的就是振東同志臉上那笑容,怎麼感覺跟吞了蒼蠅似的。
“振東同志,回頭我幫你把這個名字改到論文裡去哈。對了,這個論文,是要公開發表?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作爲科技工作者,他們自然是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成果讓世界看見,更進一步的提升我們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是另外一方面,保密的事情也不能不考慮。
高振東搖搖頭:“防工委那邊打過招呼的,沒有問題,我分析過,他們也認可,至於原因,我們回頭再說。”
他既然這麼說,其他同志自然就不再有擔憂,高振東和防工委的關係,他們還是很清楚的,這位年輕同志這麼神秘,有九成的原因就在防工委身上。
“那你的建議,是發表到什麼雜誌上?國內的是不建議的,客觀的說,以國內的現狀,對這篇文章的學術價值評價是有些不利的。”同志們很是實事求是,爭那點兒虛名沒有用,客觀評價、認清現實、知恥後勇、奮起直追纔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科學、自然,就這兩家了。”高振東淡定自若,一點沒有擔憂的意思。
說到這個,學部主任纔想起一件事情來,面前這位年輕人,可是已經在《科學》上發表過一篇名爲《關於航天通信中背景噪聲的研究》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