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着又一批收穫,高振東回到家裡,把兩邊得的證書往剛回家的婁曉娥面前一放,樂得婁曉娥飯都不做了,一個一個的翻開仔細看,怎麼都看不夠的樣子。
“呀,你都三級工程師,副教授了?”婁曉娥看着看着,看到了夾在裡面的工作證。
這些也是去年一年的成果,那自然是要一起給自家媳婦看看的。
高振東一張驕傲臉:“那是!”
婁曉娥樂得從晚飯開始,那笑容一晚上就沒停下來過,就連她看自己學習的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不過高振東還有更讓她高興的東西給她,馬上就是大年十五了,就當是新年禮物了。
婁曉娥正看書的時候,高振東取出一迭紙,躡手躡腳的走到她的身後。
他的動作,她當然感覺得到,但是她並沒有轉頭,臉上帶着笑,看看他到底想耍什麼寶。
“當~當~當~當~”,高振東一邊嘴裡哼着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的那幾個經典調子,這是他前世給人驚喜的時候的習慣性操作,一邊把手裡的這迭紙在婁曉娥的眼前一晃。
婁曉娥停下正在記筆記的筆:“什麼東西?”
高振東把紙張抖了抖:“你看看不就知道了?”
她把紙張接過來,悉悉索索的一張張翻看,越看,臉上的驚喜神色就越重。
“啊,你都找了這麼多資料了?”
她手上的,是高振東從《赤腳醫生手冊》上抄下來的部分內容。
她一邊看着,一邊高興的輕聲讀着標題。
“意外傷害救治與三防……”
“怎樣預防疾病……”
“急症處理(缺)……”
她讀到這裡,好奇的轉過身:“振東,這個‘缺’是個什麼意思啊?”
高振東笑道:“缺的意思,就是沒弄完,等着你或者我後面慢慢補,這些都是醫學的專業範疇的東西了,我一時間搞不懂,只是把急症病種歸納了一下,至於怎麼處理,沒搞完,得慢慢來。”
這三章,其實是《手冊》裡抽出來的,原本並不在一起,而且也不是《手冊》裡最靠前的。
高振東先抽這幾章,自然是有他的想法的。
意外救治與三防,和他行伍出身正好對得上,而且在他給三軋廠保衛處編制民兵訓練教材的時候,就有相關的內容。
先拿出這個東西,算是他原本工作和知識結構的延伸,順理成章,很容易讓人接受,再慢慢過渡到更深入的,也顯得自然一點。
“意外救治與三防,哈哈,這是你部隊上學的吧?”果然,婁曉娥的思路,是順着高振東的想法走的。
這裡面主要就是外傷救治,止血、包紮、固定、搬運,以及核生化的防護,軍旅味道極濃,都不用高振東引導,婁曉娥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哪兒來的。
“嗯,這個我是最懂的,自然就先搞這個。”
“怎樣預防疾病,這也是你們部隊裡教的吧?”婁曉娥知道,部隊是個大學校,這裡面什麼都能學到。
“嗯,對對對,我們駐紮地方的時候,也要協助當地同志搞這些工作的。”
這個預防疾病和醫學有關,但是和具體的看病什麼的沒什麼關係,主要是通過對環境的管理和改變,預防一些常見、流行疾病。
內容其實總結起來很簡單,飲水衛生、糞污管理、消滅蚊蟲鼠蠅等傳播生物,這裡的蟲,是臭蟲。
別看這事情看起來簡單,這其實是一個社會文明的基本標誌,就算是到了高振東前世,做不好這些事情的國家,依然要以百計數。
別看白皮吹得厲害,在幾百年前他們曾經在糞便的圍繞中生活,這一點,比起更早的羅馬來,他們差遠了,所以——你們這些逆子,都特麼不是羅馬正統。
這麼說其實也不對,不是曾經,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泰晤士、塞納這些著名河流其實也還是跟個糞坑差不多,特別是下雨的時候,它們的下水道,一點兒都不良心。
高跟鞋的起源傳說之一,就和女的沒啥關係,最早是用來保證別大面積蹭上奧裡給的。鄭重提醒,穿越別穿西方中世紀,從人到住房到城市,就一個字兒——臭,而且是臭不可聞的那種臭。
高振東在部隊上的時候,作爲最基層的指揮員,經常和駐地羣衆打交道,配合工作,懂得這些,實在是太合理了。
“呀,有這麼多種急症啊?”看到急診處理的時候,婁曉娥有點兒驚呆了,說實話,高振東總結出來的這些急症,有很多她都搞不清楚,有一些甚至她還不知道。
畢竟她只是一個剛剛學習了半年的醫科生,還沒學到的東西,多着呢。
“中毒都有這麼多種啊?”她一邊看,一邊唸叨。
高振東給的資料裡,除了發燒、肚子痛、暈厥、休克、出血、咯血等這些她能想得到的急症之外,連中毒都分了好幾種。
作爲從小在四九城長大、婁半城的閨女,殺蟲劑、農藥、除害藥中毒這些離她實在是太遠了。
雖然這些急症的大部分處理手段,都在高振東說的“缺”的那個範疇,但是看着這井井有條的目錄,婁曉娥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沮喪。
“振東,你不是學這個的都能做這麼好,你說我是不是太沒用了啊?”
ωwш●тt kán●CΟ
高振東就怕這個,所以一開始都是儘量繞着純粹的醫學走的。
“我這是投機取巧,這些內容裡啊,大部分都是在部隊上就學過的,你看到了病症的處理部分,我不就不行了,還得等着我們慢慢補,你這是剛開始學,系統性學習,和我急症部分只需要羅列目錄不一樣,我這只是拉清單但不求甚解,你們專業學習,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前面都是打基礎,並不需要知道太多的細節。”
再說了,《赤腳醫生手冊》內容之全面,本來就不是一個醫生能搞定的,我是開掛,但你不是啊。
聽了高振東的話,婁曉娥又高興起來,對對對,振東說得都對。
她饒有興致的仔細校對着具體缺項的內容,想着自己一定要儘快把它們補滿,雖然不懂,可是家裡那麼多書是拿來幹嘛的?
先查到解決辦法,再根據解決辦法去思考其中的原理,這也是一種學習嘛。
看見婁曉娥又恢復了元氣滿滿,興致勃勃的樣子,高振東放下了心,婁曉娥沒那麼脆弱,其實個人能力很強,性格骨子裡也很要強。
高振東正想着呢,婁曉娥突然轉過頭在他臉上親了一下:“差點兒忘記了,謝謝你,嘻嘻~~~~~”
嗯,除了要強,現在還有點兒嬌憨,高振東心裡美滋滋的想。
兩口子在燈下,各自伏案,一個努力學習,一個奮筆疾書……
——
三月一號,是元宵節,高振東正在準備二代坦克立項的事情,其實說是準備,主要是他把草原拖拉機廠傳過來的總體方案進行仔細的閱讀和消化,彙報工作還是由草原拖拉機廠那邊進行。
除了動力之外,各個子系統他參與得比較深,但是總體方案,還是草原拖拉機廠那邊比較把握得住,或者說比較瞭解部隊的想法和現實環境條件。
這個時候,有人來找他。
高振東放下手裡的事情,出去一看,是光陽電子廠的同志,楊總工又親自帶隊過來了。
自從在前天的十二機部閃電獎頒獎大會上見識到了高振東10個一等、3個二等、2個三等的壯舉之後,光陽廠的同志就知道,他們必須得做點兒什麼了。
這種粗到不行的大腿,抱得住那是很爽,但是問題就是可能抱不住,太粗,不好發力。
好在相對光電編碼器這東西難在想法,特別是正反轉和歸零的實現,一旦這點問題被解決,要說其具體的設計難度,還的確不大。
除了燈泡略顯脆弱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沒啥大問題了,至少看起來還挺像樣的了,算是到了一個節點。
光陽廠的楊總果斷決定——彙報工作!
他馬上把電話打回廠裡,叫廠裡把全套正式設計資料發到十二機部機要室,在十二機部機要室打出來。
帶上全套資料,過來一打聽,今天高總在廠裡,運氣不錯。
看看高總那些成果,不用腦袋想都知道,碰見這種機會可不容易。
在會客室等了一會兒,高振東進來了。
“楊總元宵節好啊,哈哈。今天過來,是有好消息?”高振東開門見山。
“高總元宵節好。您猜對了,光電編碼器的具體設計,我們已經做好了,這次來,就是請您給指導指導。”楊總很謙虛,在這位面前是真的驕傲不起來。
高振東手一伸:“嗯,行,我看看。”
接過楊總手上的設計資料,高振東仔細翻看。
東西比較少,機械部分,高振東早有叮囑,設計得四平八穩,沒什麼問題。
四平八穩在日後好像成了一個貶義詞,顯得沒有進取心,野心不夠大的樣子。
但實際上,在科研工作中,四平八穩是個值得表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