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

徐良想起前些時候他和皇帝的一次談話,當時,趙諶對北伐失利耿耿於懷,因爲朝中一些大臣在折彥質兵敗之後,對現行策略產生了質疑。而皇帝又想證明自己是對的,但是怎麼證明?那就是豎一面旗幟。

而這面大旗非徐衛莫屬,從他帶領鄉兵出大名,在相州與金軍遭遇第一戰開始,紫金虎的戰功恐怕他自己也數不清了。正因爲如此,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就能證明堅持軍事鬥爭的路線是正確的。

只要把這人典型樹立起來,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天下人對任用武臣,堅持抗戰的質疑。趙諶當時就說,要再次下詔,封徐衛郡王爵。

現在他又問起,徐六遂道:“前些時候官家不是說……”

“嗯?哦,是了,朕當日就已經說過,要冊封徐衛爲天水郡王。不過,上次封他,他拒絕了,此番要是再不奉詔又該如何?”趙諶問道。

徐六已經寫了信給徐九打招呼,正要說不用擔心時,心中一動,改口道:“陛下,臣這個堂弟打仗雖然勇猛,但爲人處世,尤其是在事君上,十分謹慎。若封他王爵,他一則擔心盈滿,二則也自認不配,不如賜他一些錢物,拔擢他麾下的戰將,如何?”

誰知,趙諶聽了這話,反倒堅決了:“不行,有功不賞,如何服衆?徐衛的功勞那都是實實在在,用心拼回來的。朕若不予殊賞,豈不寒了忠臣將士們的心?就此決定,冊封徐衛天水郡王,不許他再拒絕!朕就是要樹一個榜樣都人看,讓那些聒噪的人閉上嘴!”

徐六一聽,俯首道:“一切但憑陛下聖裁。”

建武九年五月,大宋皇帝趙諶在杭州行朝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接見了契丹使者耶律元術。趙官家詳細詢問了耶律大石遠走西域,借力當地契丹部族,接連征服西域多國,重續大遼國柞的經過。在耶律元術從頭到尾講述以後,趙官家神往不已,稱讚大石爲世之英雄,甚至以漢光武劉秀相比。

當然,僅僅是客套話,還不夠。不等遼使開口,趙諶主動提出,當年海上之盟,聯金攻遼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而鑄成這個大錯的罪魁禍首,‘奸’侫童貫,已經伏誅。希望宋遼兩國,能摒棄前嫌,同心協力,再造家國。待鼎定天下,宋遼將再續兄弟之誼!

皇帝這個表態,算是給當年一樁舊事定了調。遼使雖然心知童貫不過是個背黑鍋的,反正人已經死了,死也對證。但大宋方面總算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下,遂也就順水推舟,代表皇帝耶律大石宣佈,將與宋結盟,共圖復興。

之後,宰執大臣和遼使密集會晤,商討聯合圖夏攻金的具體事宜。最後,簽定了國書。

在遼使離開杭州時,趙諶贈與頗豐,委託使者給耶律大石帶去了珍貴而豐富的禮物,並再三囑咐耶律元術轉告耶律大石,“吾與汝主一家也,自此當以盟好爲念,生靈是愛。”

這句話,是當年宋仁宗對偷跑到東京的遼國太子,後來的遼道宗耶律洪基說過的。趙諶用這句話來作臨別贈語,可看出其對結盟契丹一事寄予厚望。

耶律元術在杭州受到熱情的接待,看到大宋方面如此有誠意,心中也是歡喜,當即表示,必然將南朝君王的意思,轉達給天志皇帝。

在遼使前往杭州途中,陝西就已經打起來了。熙河帥姚平仲,在徐衛命令下,率領熙河正軍、番兵、弓箭手數萬人進攻西涼府。者龍族都巡檢使彝生者龍也聽徐衛鈞旨,出吐蕃兵一萬一千人助戰。

西涼府,以前稱涼州,既後世甘肅武威,歷來都是兵強馬壯的所在。《三國演義》中,西涼鐵騎四出征伐,馬超還以之在潼關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雖非真實,但也看出,世人對西‘門’這個地方的印象,總和剽悍,善戰等字眼相關。

在西夏統治時期,西涼也確實曾經兵強馬壯,但多年的征戰,對夏軍是一個極大的消耗和損失,尤其是近年發生的叛‘亂’和天災,使得西夏國勢一蹶不振。現在,它的主要軍事力量多集中在國都興慶府附近,一是平叛,二是防備西軍大舉進攻。至於西涼一府、甘肅瓜沙四州的河西走廊,實在是有心無力。

姚平仲進軍西涼府的途中,僅遇到兩次阻擊,而且只有一次規模稍大,約有數千騎。本來,夏軍的鐵騎也曾經是天下首屈一指的勁旅,但在姚平仲強兵硬弩,步騎協同作戰下,也只能敗退回府。

四月底,熙河軍就兵臨西涼城下了。在此,夏軍拿出了看家的本事,集合西涼守軍一萬八千馬步,又有從各處徵召的吐蕃羌兵兩萬餘,接近四萬人,與熙河軍對陣。姚平仲居然發現了多年不見的“平夏鐵鷂子”,它和“橫山步跋子”,是夏軍常規部隊中的兩大‘精’銳。論起來,‘女’真人的鐵浮屠,只能算是“鐵鷂子”的孫輩。

小太尉知道,只要打贏這一仗,西涼就不難下了。所以,他也拿出最強大的陣容,兩萬五千熙河正軍,紮在中路,番兵和弓箭手在左翼,彝生者龍的部隊在右翼。另有一支三千五百騎規模的馬軍,隨時準備突擊。

姚平仲是員悍將,他絕不肯讓對方搶戰先機,本來是打算先動手,哪知党項人比他更急,一照面,鐵鷂子就放出來了。熙河軍,是大宋昔日開邊的主力,什麼陣仗沒見過?鐵鷂子在他們看來並不稀奇。正是因爲熟悉,所以他知道鐵鷂子的厲害。那是人馬被重甲的移動堡壘,如果沒有密集的陣形,強大的遠程打擊,任何人都不可能擋得住重騎兵的衝擊。

所幸,這兩樣東西,熙河軍都有。

當鐵鷂子挾山崩地裂之勢衝撞過來時,熙河軍的強弩任意‘射’殺着目標。但鐵鷂子重騎兵人馬以鐵索相連,騎士雖死不墜,最終還是無可避免地撞了上來。而夏軍的步兵就跟隨在鐵鷂子的後頭,企圖一舉打‘亂’熙河軍的部署。

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八百四十七章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769章 朱仙鎮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389章 劉子羽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326章 亮招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四十一章第55章 張叔夜第22章 驚動皇帝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一章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488章 復出?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八章第八百一十九章第47章 屠殺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82章 出逃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593章 徐太尉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57章 饅頭第328章 動粗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63章 來了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62章 掘城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2章 小螞蚱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593章 徐太尉第115章 攀親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一十九章第636章 任得敬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六十八章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46章 升官第222章 捅月亮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98章 面君第117章 好險第八百三十九章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827章 天倫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26章 亮招
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八百四十七章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769章 朱仙鎮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389章 劉子羽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326章 亮招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四十一章第55章 張叔夜第22章 驚動皇帝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四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一章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765章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488章 復出?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六十八章第八百一十九章第47章 屠殺第177章 兄弟聚首第82章 出逃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593章 徐太尉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57章 饅頭第328章 動粗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63章 來了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62章 掘城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2章 小螞蚱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534章 機會來了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593章 徐太尉第115章 攀親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一十九章第636章 任得敬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八百六十八章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46章 升官第222章 捅月亮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98章 面君第117章 好險第八百三十九章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827章 天倫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26章 亮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