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趙構心聲

攙扶着趙構行走於小園之中,葉宇一直是靜靜地跟在一旁,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個富有爭議的人。

一老一少漫步於園中,時不時的趙構問向葉宇幾句家常,葉宇也是悉數予以應答。

或許是走累了,二人在一處閣樓裡坐下。隨着二人的到來,閣樓裡也很快由宮女送上香茗,兩人就這樣閒暇地聊着家常瑣事。

一番閒談之下,葉宇對於這個年過六旬的老人,算是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宇兒,你說將來的史冊上,會如何評論朕的一生?”趙構吹了了吹茶盞上的熱氣,悠閒地問了毫無徵兆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葉宇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他總不能說你將來會被後人鄙夷,罵你是個軟弱無能之人?

這些話他說不出口,也不敢說,所以這讓他感到有些爲難。

趙構見葉宇有些猶豫,於是露出一絲苦笑道:“其實你不說,朕也知道,民間乃至朝臣都會暗中說朕曾經是個昏君!”

“皇爺爺,您多慮了……”

“你不必替朕掩飾,朕心裡其實很清楚,他們會罵朕軟弱無能、殺害忠良,使得我大宋半壁河山淪爲金人之手!”

“……”葉宇沒有說話,因爲這個時候他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沉默不語,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

趙構微微嘆了口氣,搖頭自語道:“所謂不在一個高度,其他人永遠不明白朕心中的苦楚。朕當年在位之時做了一些事情,朕的子民又豈能盡知?”

“孫兒明白!得到的權力越大,所付出的犧牲也就越大,可能會骨肉相殘,可能會受盡冤屈……自古皇帝,稱自己爲孤家寡人,孤寡的不是人,而是心……”

葉宇的這番感慨之言,讓趙構聽了神情一震,隨即讚賞道:“你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地,實屬難得啊!不錯,孤寡的不是人,而是心!”

“雖然如今朕退了位,但朝中之事也有所耳聞,天下文人士子多會指責朕軟弱與金國求和,但他們可曾想過朕這個皇帝不好當?”

“當年父皇與皇兄雙雙被擄往北地,朕也是趕鴨子上架絲毫沒有準備,一路逃到江南重整軍隊抵抗金兵!但是他們可曾想過,這打戰是隨隨便便就能打的麼?”

今日趙構似乎談興很濃,很想與眼前這個年輕人說說心裡話。

而葉宇在聽取了趙構的話後,心中的固有思維正在慢慢轉變,他此刻突然覺得趙構其實是個可憐人。

他是因爲徽欽二帝被擄走而撿到了皇位,但是這個皇位可謂是來之不易,幾乎是到了生死攸關的境地。

正如趙構方纔所言,這打仗其實並非是一腔熱血。打仗打的是什麼?所有人都知道,是錢,是人!

而這二點,當時南宋都是極度匱乏。政權初建,國家一窮二白,百姓流離失所,吃的都成問題,拿什麼打去?

說道兵源,《說岳全傳》的故事就更是渲染般的扯淡。可以說宋朝的兵制之下,很多人不願意當兵。一般百姓寧可流浪受苦,也都不願加入軍籍。

大宋軍人一改隋唐府兵制慣例,採用招募的方法招兵,而招兵的對象多是流民和饑民。當兵雖說是衣食無憂,但也算不上什麼榮華富貴,最重要的是臉上還要刺字。

刺字這一惡習在五代盛行,被大宋承繼下來,目的就是爲了防止士兵逃亡。而當時臉上刺字的人,除了兵士,就是罪犯和奴婢。所以一旦當兵後被刺字,這輩子都會被人瞧不起。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小說演義,都認爲岳飛已經快要直搗黃龍,滅金指日可待。

但史實是,當時金兵至少五十萬,宋軍呢,除了部分老百姓組成的義軍這種烏合之衆,根本沒有戰鬥力。

真正地兵卒,也就是十幾萬,而且分屬於幾個大將,彼此不團結,互相扯皮,互相牽制,這樣的宋軍,如何能戰勝金人?

漢人是個十分愛想象美好事物的民族,由於宋朝兵事的積弱,所以有了《楊家將》、《岳飛傳》還有更爲扯淡離譜的《嶽雷掃北》。

岳飛死後,子孫並不受重用,而且都是習文不習武,又豈會是小說中打的金國投降?

這讓葉宇想到了清朝乾隆弘曆的身世,皇室之中孩子的出世以及身份,都會有專門的宗人府進行把關,弘曆又豈會是漢人之子?

然而經過小說的渲染之後,儼然成了不是事實的事實。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種主觀臆測,漢人反清復明已然無望,就自我安慰的想當然認爲。

爲了什麼?不過是讓那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一絲安慰罷了!

趙構輕輕的呷了一口香茗,然後輕嘆道:“平心而論,朕的確懼怕金國,這是不爭的事實,朕也不想掩飾什麼!但這種懼怕不是與生俱來,若是我大宋健兒真能勢如破竹,朕何必心生懼意?”

見趙構毫不掩飾的承認這個事實,葉宇倒是感到十分的意外。但葉宇相信趙構說的是心裡話,小打小鬧的勝利,根本讓趙構看不到希望,反而會激起金國的反撲。

這個心理,歸根到底還是大宋的軍隊,讓趙構失去了信心!

只要有生命的生靈,都會有反抗意識,更何況是人?而之所以不去反抗,是因爲被打怕了!

爲什麼會怕?還是因爲技不如人!

“可是這能怨得了朕嗎?大宋的半壁江山淪爲敵手,這是朕的錯?社稷的百年沉痾難道是一時而成的?留下了這個爛攤子,你讓朕有什麼辦法?”

“朕承認自己不是個有作爲的皇帝,但自問比及父皇、皇兄要勝過很多!仁宗皇帝在位之時,有范仲淹慶曆新政;神宗皇帝在位之時,有王安石變法,但這些結果又是如何?”

“失敗了!若說朕是無能昏君,那當年仁宗皇帝在位時,名相、名將不在少說,但結果是失敗了,爲什麼?說明朝廷的弊端沉痾,若要改制可謂是難如登天!”

“朕何嘗不想做個好皇帝?誰願意臭名史冊?可是這個過程總得有人揹着罵名去過渡!朕雖然沒有太祖太宗那樣開疆拓土,但至少保住了江南百姓的富足安康!”

“……”

趙構的這番話,讓葉宇一直以來的認識正在逐漸的變化。

當年重生宋地的時候,他還一直抱着後世歷史上的評論與定位,但是當他融入這個時代、這個朝廷之後,他才發現的如今的朝廷看似富足,卻已經面臨腐朽。

正如方纔趙構說的那樣,當年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以及後來的王安石變法,不是這些人閒的蛋疼,而是因爲這個朝廷、這個政體已經逐漸的趨於腐朽。

直到現在又苦苦支撐了一百多年,這其中的問題沉痾可想而知有多麼的嚴重。

此時此刻,葉宇似乎越發的明白了趙構的無奈。對於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等一干人,這些將領很會打仗是不爭的事實,但始終只是一個將領,站得不高,看的不遠是這些人的通病。

爲將帥者,所看到的只是行軍打戰這一塊,至於其他的他們沒有去考慮!比如國庫空不空,內部矛盾激不激烈,國內有沒有天災人禍,亦或是國與國的外交利益關係……

這一切的一切沒有人去關注,但身爲皇帝卻要將這些統統考慮在內!

而士林文人多是無病呻吟,只看到片面因素,勢有棄筆從戎掃平金國的豪情,但是這些人可曾考慮過國家的情況?

而對於百姓而言,其實打不打仗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重要。他們所要的就是一個安定的生活,要是突然戰事一起,百姓們又要多交一成軍餉賦稅!

正如後世的共·和國,面對小島國的多次騷擾而不爲之所動,不是軟弱無力忍氣吞聲,而是因爲種種因素的鉗制,可是我們沒有看到也沒有想到,所以我們就會想當然的去指責國家·領導。

趙構說到最後卻站了起來,身子有些蕭條:“岳飛是忠臣,秦檜是奸臣,這一點朕心中很清楚!”

“拿你皇爺爺您爲何……”

“這就是帝王之術!”

趙構轉過身來,看了葉宇一眼,隨後複雜一笑道:“今日朕這個糟老頭子絮叨了不少,時值正午,你就留在宮中陪朕共進午膳吧!”

葉宇點了點頭沒有拒絕,在德壽宮裡與太上皇趙構與太后吳氏一起吃了午膳。葉宇不知道的是,這份殊榮是慶王與恭王所沒有的。

在午膳的閒談之中,葉宇從內侍太監的口中得知,昨日太上皇趙構去了靈隱寺上香,在途中聽到了不少流言蜚語,因此回到宮中之後一直悶悶不樂。

所以今日才傳召了葉宇來到德壽宮,閒聊之間將心中的鬱結傾吐而出。至於趙構爲什麼要找他閒聊,葉宇心裡也是不清楚。

按照趙構的說話,那就是二人比較投緣!

從德壽宮出來之後,一路上葉宇想了很多,今日他才認識到真正的趙構,這或許就是埋藏心裡大半生的鬱結所在。

做回自己?或許站在權利頂端的人,永遠都不能做回自己……

走出德壽宮的那一刻,葉宇才明白趙構所謂的帝王之術是什麼!

制衡,講究權利的一衆平衡,忠臣有忠臣的用處,而奸臣自然有奸臣的用場。忠臣時間久了會成爲權臣,而奸臣時間久了會成爲佞臣!

岳飛是忠臣,但可以說是功高震主,而且最爲重要的是,成立岳家軍猶如軍閥!

衆人皆爲十三道金牌調回岳飛感到可惜,但卻沒有考慮到這平白無故多出十二道金牌,是不是彰顯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囂張?

就算有各種理由去解釋,但不聽調令就是一種君臣大忌!

趙構身爲趙氏子孫,秉承了趙家重文輕武的宗旨,本身就對武將心有不安,那麼要想制衡這些邊關大將,那秦檜就是最好的利劍。

奸臣有奸臣的妙用,因爲奸臣能做忠臣做不到的事情!正如清朝乾隆皇帝明知道和珅是個貪官,卻依舊委以重任是一個道理。

後世我們恨或者討厭趙構,是因爲骨子裡,我們仍然認爲自己是天朝上國,宋朝理應比金人要強大。而之所以被欺負,則是歸咎於趙構的身上!

實際上,早已物是人非,而看透這一切的,也只有趙構。

當然,如今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他葉宇……

這一點魯迅先生看得比較透徹,我們把大欺小,視爲正常,正如阿q的表現:一是欺凌比自己弱小的的;二是說‘我爺爺的時候……’;三是那句魯迅式的經典“我說他”。

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征討周邊國家的時候,小國國主主動投降求和,我們稱是他識時務、是順應天命,但我們卻不能接受反過來的情況。

葉宇走出皇宮的那一刻,回頭看了一眼深深地宮牆,自言自語道:“人心的複雜,豈是幾個字就能闡述的?歷史,真的可靠嗎?”

(小盆友,有票票的記得賞三生幾張,不知道這。

第558章 兩軍廝殺戰正酣第22章 大棒甜棗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87章 春宵一刻第53章 娶你過門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746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21章 餐食人肉第361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344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798章 御花園中君問臣第91章 上架之前第791章 連番詔令天下定第558章 兩軍廝殺戰正酣第284章 欺人太甚第733章 帝都的繁華夜市第2章 別無選擇第234章 誰是孫子第32章 狐騷醋味第257章 帝王之術第206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350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568章 捷報傳來引朝爭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221章 飛蛾撲火第167章 心心相印第36章 扒人衣服第87章 春宵一刻第783章 不單純的柴叔夏第295章 畜生蒿藜第537章 彎道拐多易便秘第618章 京城之事幾思量第446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114章 你不正常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725章 城雖未破心已亂第730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755章 冊立太子暗流涌第334章 有錢有地真闊綽第395章 我們是否在助他第674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467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371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100章 大夫許宣第36章 扒人衣服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41章 九子屠龍第17章 一波三折第536章 神棍後代不靠譜第467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570章 鳳陵客暗蘊三策第547章 外面野花知多少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576章 遼軍陣營暗隙生第790章 輸在你手中不冤第318章 刑部天牢雙對弈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688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65章 茶道留香第745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69章 男兒本色第193章 一局兩得第296章 擲筆斷絃第529章 梨花帶雨見猶憐第134章 軟硬兼施第496章 牛不喝水強按頭第176章 來者不善第252章 一夜學問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111章 金蟬脫殼第603章 順利攻下宣化府第378章 誰說公主摸不得第754章 君臣三人心機藏第316章 宮中迷霧暗重生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323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692章 長江爭奪戰開端第92章 進退兩難第435章 鳳陽城破飲悲歌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648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723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408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792章 十年如夢又逢君第323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629章 或是天命不可違第662章 秦王府中逢異變第388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377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386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775章 相國寺內閱經人
第558章 兩軍廝殺戰正酣第22章 大棒甜棗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87章 春宵一刻第53章 娶你過門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746章 彼此恩怨氣病身第88章 羯鼓三通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787章 夜黑風高逼宮路第21章 餐食人肉第361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344章 鴛鴦戲水夜夫妻第798章 御花園中君問臣第91章 上架之前第791章 連番詔令天下定第558章 兩軍廝殺戰正酣第284章 欺人太甚第733章 帝都的繁華夜市第2章 別無選擇第234章 誰是孫子第32章 狐騷醋味第257章 帝王之術第206章 峰迴似有路轉時第350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568章 捷報傳來引朝爭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221章 飛蛾撲火第167章 心心相印第36章 扒人衣服第87章 春宵一刻第783章 不單純的柴叔夏第295章 畜生蒿藜第537章 彎道拐多易便秘第618章 京城之事幾思量第446章 風緊火急葬三軍第114章 你不正常第565章 吳府之內起爭端第725章 城雖未破心已亂第730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755章 冊立太子暗流涌第334章 有錢有地真闊綽第395章 我們是否在助他第674章 更尊崇的三結義第467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371章 離山之前論改革第100章 大夫許宣第36章 扒人衣服第119章 大肆收禮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141章 九子屠龍第17章 一波三折第536章 神棍後代不靠譜第467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570章 鳳陵客暗蘊三策第547章 外面野花知多少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576章 遼軍陣營暗隙生第790章 輸在你手中不冤第318章 刑部天牢雙對弈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688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65章 茶道留香第745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69章 男兒本色第193章 一局兩得第296章 擲筆斷絃第529章 梨花帶雨見猶憐第134章 軟硬兼施第496章 牛不喝水強按頭第176章 來者不善第252章 一夜學問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111章 金蟬脫殼第603章 順利攻下宣化府第378章 誰說公主摸不得第754章 君臣三人心機藏第316章 宮中迷霧暗重生第545章 張說被逼三跪拜第175章 胡攪蠻纏第323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692章 長江爭奪戰開端第92章 進退兩難第435章 鳳陽城破飲悲歌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648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723章 交予顧夕風密旨第172章 劫後餘生第408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792章 十年如夢又逢君第323章 剃頭挑子一頭熱第629章 或是天命不可違第662章 秦王府中逢異變第388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377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386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775章 相國寺內閱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