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東西二王

自從無道宗大舉西進以來,西域的平衡便被打破,從以前的分庭抗禮變爲三方混戰,雖然西域佛門也曾想過聯手金帳薩滿教先將無道宗趕出西域,但一來無道宗有樓蘭城這個支點,進可攻退可守,二來西域佛門和薩滿教兩家明爭暗鬥多年,宿怨已深,一時半刻之間無法化解,也很難取信對方,所以就變成了三方互相防備、互相進攻的局面。

在此之前,由左尊者主持大局,三方還算是勢均力敵,不過隨着澹臺雲從中原來到西域,局勢立時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畢竟澹臺雲是一位貨真價實的長生之人,而西域佛門和草原薩滿教如今並沒有長生之人坐鎮。

不過薩滿教與金帳王庭相依相存,王庭中還有四大也先那顏,不可小覷,所以澹臺雲決定先解決西域佛門。

事實上,這也算是秦清和澹臺雲的默契。

自二次帝京之變後,兩人就沒有再去直接插手中原局勢,完全交給了龍老人和李玄都,而龍老人和李玄都將戰場定在了齊州。

澹臺雲將重心放在西進事宜上,主要敵人是西域佛門。秦清則是親赴遼州,決意進行一次蓄勢已久的北伐,掃清金帳佈置在遼東一線的兵力,使其在未來數年間徹底失去進攻遼東的實力,而不是完全寄希望於金帳內鬥而無暇顧及遼東,從而使日後的入關沒有後顧之憂,從這方面來說,薩滿教將會是秦清的敵人。

薩滿教不容小覷,西域佛門同樣不是軟柿子,比不得遼東那般實力雄厚,卻也有相當底蘊。

以遼東舉例,遼東號稱帶甲二十萬,又被世人稱作鐵騎二十萬,實際上當然不可能全部都是騎兵,騎兵的數量大概在十萬左右,其中又以輕騎兵和騎馬步兵爲主,人馬披重甲的重騎兵只佔了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左右,開銷極大。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火器的興起,秦清重視火器併爲遼東大軍大量配備火器,這便產生了騎馬步兵。騎兵是馬上作戰,使用騎槍、馬刀進行衝鋒,或者以弓弩騎射遊鬥,重騎兵的集羣衝鋒更是無人能擋。可騎馬步兵並不使用騎槍,而是使用火器,騎馬只是爲了快速移動,抵達指定地點後便會下馬作戰,與步卒無異,故而被稱爲騎馬步兵。因爲這種特殊騎兵最早出現在幽州朝陽府,因爲太過奇怪,被人戲稱爲“龍城奇兵”,後來誤傳爲“龍騎兵”,號稱遼東龍騎,是秦清的親衛軍云云。

除此之外,遼東的步兵也配備大量戰車和火器,野外交戰時,以偏廂車、武剛車等戰車形成車陣,然後依照敵人距己方的距離,依次使用輕型火炮如虎蹲炮等,大型火槍如盞口銃、擡槍,最後施放鳥銃及集束火箭,遼東步兵火器裝備比例已經達到六成。而除去騎馬步兵的騎兵部隊則裝備三眼銃等火器,也有四成比例。

最後便是各種重型火炮,最重的火炮達一萬斤,因爲陸地作戰的緣故,不必考慮承重問題,所以比起清微宗戰船的船載炮,射程和威力都更勝一籌,只是移動緩慢,只適合用於守城和攻城,並不適合野戰。在如今只有實心彈的前提下,震懾人心足夠,想要以炮破城卻是力有不逮,清微宗的船隊能夠震懾渤海府,是因爲渤海府防務空虛,形同虛設,而非火炮真正能扭轉乾坤,想要以火炮毀去城牆,要等到太平宗完成改進火炮和炮彈,使炮彈其能夠如“鳳眼子”一般直接爆炸。其實太平宗的工匠已經有了進展,原理並不複雜,只是工藝過於繁瑣,暫時無法大規模鑄造。

在這種情況下,遼東的二十萬鐵騎與金帳的二十萬鐵騎已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軍隊,名爲鐵騎,實則是步騎協同,並非一味來去如風。

西域佛門沒有遼東這樣的底蘊和財力,可他們卻有爲數衆多的僧兵,大約在五萬之數,雖然這些僧兵沒有火器,但自小信奉佛祖,十幾年如一日,意志堅定,十分頑強,其中頗多好手,又熟悉西域地形,與無道宗的西北大軍交戰,並不落於下風,甚至還讓無道宗吃了一些虧。

在這種情況下,澹臺雲也不得不親自下場了。

不過澹臺雲沒有直接出面,而是藏身於大軍之中,直到一個合適的時機,才突然出現在戰場之上。

兩軍交戰的戰場距離樓蘭城大約一千餘里,已經進入西域三十六國的範圍之內,距離真言宗的山門不算太遠了。

雙方再次鏖戰多日,互有損傷,陷入僵持之中。

此地算是個咽喉要地,由一位金剛上師親自坐鎮。所謂上師,其地位類似於道門的真人,遜色於儒門的聖人。

這位金剛上師立於陣前,臉上有寶光流動,身着一身鮮紅僧袍,裸露出一隻手臂,周身肌膚泛着淡淡的金光,好似佛寺中的金身佛像。除了神仙一途的金身,佛門也有金身之法,兩者頗有些相通之處,金身成時,如山嶽大地,不可動搖,不可後退,修煉到極致之後,並不遜色人仙體魄。

這名僧人便是修煉金身有成,身上有山嶽聳立之勢,就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嶽,於巍峨絕頂之處睥睨山下衆生。

僧人胸前懸掛着大如拳頭的骨質念珠,細細看去,其實每一顆念珠都是由人頭骨以秘法煉成,頭骨中被填充有寶石、瑪瑙等佛家七寶料,使得每顆念珠熠熠生輝。

這是真言宗獨有的人骨念珠,真言宗僧人坐化圓寂後施行天葬,屍體餵食給老鷹,以達到佛祖割股喂鷹的慈悲境界,餘下的骨頭則用做法器。其每一枚骨珠,都取自一位高僧的頭骨。所以眼前這名僧人的一副念珠總共有二十一顆念珠,便需要二十一名有歸真境界以上修爲的高僧圓寂後方能練就,可見其難得。

他本以爲這次領軍之人還是無道宗的左尊者,可這一次他錯了,尤其是他看到那個不曾披甲的身影孤身出陣之後,心頭驟然生出寒意,就像牛羊見到虎豹。

再看到那些如潮水般向後撤退的西北大軍,這位金剛上師臉色愈發凝重,知道憑藉自己,絕不是此人的對手。

西域佛門一脈的修行傳承之道,向來與中原的禪宗佛門迥然有異,甚至佛道合流之後的道門也難以囊括西域佛門的種種。道門內的真言宗、金剛宗只能視爲一箇中原分支,在中原的勢力寥寥,事實上兩者也很少大規模參與中原爭鬥,唯一的例外是大真人府之變,結果遭到李玄都的重創。

西域佛門雖是出自佛門一脈,但傳至草原西域之後又與薩滿教相互融合,而薩滿教是上古巫教的分支變種,如此種種變化之後,西域佛門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灌頂手段,說白了就是將自身修爲傳承於下代弟子,師父傳徒弟,徒弟再傳徒弟,代代傳承,使得西域佛門在佛門衰敗之際仍舊能屹立不倒。

眼前之人,在澹臺雲的感知之中,雖然有近乎於天人造化境的修爲,但其中有一多半卻呈現出遊離之相,不似真正天人造化境大宗師那般圓融如一、無漏無缺,乃是憑藉外力達到現在的境界,想來這就是所謂的傳承之功了。

這等修行法門,將一身修爲都寄託於色身之中,有違中原佛門視肉身爲臭皮囊,追求超脫色空之理。

何謂色身?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兩手、兩腳之四肢,圓顱方頂,有形有質之一個人的軀殼,謂之色身,也就是武夫人仙們千錘百煉的體魄。

平心而論,人仙一途追求體魄並無甚錯,可西域佛門作爲佛門分支,卻如此注重色身一途,也難怪中原佛門將其視爲離經叛道,乃至於旁門左道。

中原佛門視七竅爲窟窿,視四肢爲木節,視皮肉爲膿胞,視五臟爲痞塊。舍此色身於度外,另尋出個無形之形、無象之象的真身,方能延的性,明的性。益以舍的假,方能求真。

若是迷迷昏昏,以此色身爲真,認假爲真,以虛爲實。外而六門,內而六識,內外交攻,斫喪真元。

天地間萬物,凡有形者皆有壞,若愛此色身爲假,而不窮性命之真,大限一到,我是誰而身是誰,身與我兩不相干。

換而言之,若是不能求得長生不死之身,體魄就是臭皮囊,就是一件可以拋卻的衣物,所以中原佛門輕視體魄,稱其爲色身。道門的神仙、鬼仙也輕視體魄,拋卻體魄,前者以香火願力鑄成神道金身,後者以神魂念頭出竅,好似脫去了身上的衣裳。就算是地仙和天仙,也要脫胎換骨,擺脫凡軀,等同是換了一件衣裳。

唯有道門的人仙一途不“脫衣裳”,也不“換衣裳”,而是以體魄突破天人界限,以體魄爲舟,渡過苦海,抵達彼岸,成就長生。

從這一點上來說,西域佛門也不能算錯。

不過放到澹臺雲的面前,就有些班門弄斧了,畢竟澹臺雲纔是貨真價實的人仙,如今世上僅存的長生人仙。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女相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石姐姐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昇之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一百零八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十七章 劍器近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三十二章 家傳劍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美人白骨第三十五章 當年舊怨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官銀疑雲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卜算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二百七十五章 家事難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九十八章 俗人雅人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雪夜話第九章 毫不留情第二百九十章 光明教第八十九章 玉門關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四十章 願賭服輸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八十一章 客卿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聖人府邸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嫂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七十一章 神力金甲第六十八章 雨滴夜長第二百章 各有玄妙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二十章 慶功宴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爭第一百八十二章 敗敵第一百二十章 湯泉別院第一百八十八章 長生泉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九十七章 江湖俠氣第五十四章 親政第九十四章 陰陽逆轉第二百零二章 明官隱現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鼙鼓第二百零八章 迎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崑崙山巔第九十五章 孤身陷陣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六十八章 一劍破敵第一百零八章 顏如玉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祖顯聖第四十四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經臺第三十六章 遠赴雪山第四十五章 宋政之謎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路見聞第二百一十二章 齊州會館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秋皆度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六章 軍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四十章 近墨者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二女相見第一百六十九章 石姐姐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山途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昇之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互助第一百零八章 意外之喜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十七章 劍器近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三十二章 家傳劍法第一百八十一章 美人白骨第三十五章 當年舊怨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第一百五十三章 官銀疑雲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一百一十三章 樓船之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卜算子第一百九十七章 浩然正氣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七十三章 八部神通第二百七十五章 家事難第一百七十章 道門第九十八章 俗人雅人第一百四十章 上清正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純陽入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風雪夜話第九章 毫不留情第二百九十章 光明教第八十九章 玉門關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情第一百四十章 願賭服輸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出好戲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八十一章 客卿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聖人府邸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一百五十三章 小嫂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七十一章 神力金甲第六十八章 雨滴夜長第二百章 各有玄妙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二十章 慶功宴第二百章 九重樓第六十四章 心境之爭第一百八十二章 敗敵第一百二十章 湯泉別院第一百八十八章 長生泉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九十七章 江湖俠氣第五十四章 親政第九十四章 陰陽逆轉第二百零二章 明官隱現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鼙鼓第二百零八章 迎客第二百一十四章 崑崙山巔第九十五章 孤身陷陣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六十八章 一劍破敵第一百零八章 顏如玉第二百一十六章 七戰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二十二章 玄女六經第八十六章 開胃小菜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尸暴跳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四十七章 天賜良機第二百三十九章 道祖顯聖第四十四章 江湖傳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經臺第三十六章 遠赴雪山第四十五章 宋政之謎第二百二十二章 反責衆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一路見聞第二百一十二章 齊州會館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二百零四章 參差分兩勢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一百七十八章 圍攻第一百一十七章 春秋皆度第八十八章 無心上人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章 土豪田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六章 軍陣第一百一十一章 故地重遊第八十七章 再相逢第四十章 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