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務農

“五郎,如今多了一萬六七千畝的田地,總不能荒着,這幾處地界丁口已被遣散瓜分。俺們要是幹些打殺的活計,倒也無妨,可是種地,那是全然不通啊。”

“是啊五郎,而且這劍南地,多是山川溝坎,不似武漢,灌溉澆水便當。就是江夏,那也是觀察修了水庫,這纔多了幾萬畝上田出來。真要是荒着地,怕不是早晚還得被人勾了去。”

屬僚們多是“銳士”,“參贊軍事”還行,種地真是不行。而且願意入滇的,往往本身就在崇山峻嶺之間混過的。這幾年因爲“升遷”無望,獠寨平的平,滅的滅,剩下的也都跟龍姓、雷姓、苗姓大部落一樣,改姓改族,混入武漢的生產體系中去,再也找不到曾經的標識、屬性。

舊年漢水李嘉欣,就是走了張德門路,靠平定“匪患”,“累遷專任”敦煌,成爲西軍序列一員。再有三五年,應該也能混個不錯的爵位,搬到洛陽去,對子孫也好。

類似這些願意跟着龍五出來的,一是除了廝殺沒什麼技能,花錢又爽快,但武漢對有活力社會團體一向嚴打,他們也就只能另謀出路;二是武漢系的升遷渠道雖然艱難,可門路很廣,重業務能力不重資歷,當然資歷肯定有加成,但業務能力強,肯定是機會最大。

綜合起來,恰好龍五郎有這麼個“資源渠道”,跟過來冒險也沒什麼好說的。

類似龍昊身邊的幕僚、親隨、護衛,他們的一應裝備,除大型甲具之外,其餘的,都是要自己採購。

滇馬、川馬、騾子甚至是驢子,馱乘類大牲口,都是自己採購的。橫刀、長矛、短槍、匕首、纜繩、弓矢……這些也都要採購,全部加起來,百幾十貫總歸是要的。龍昊身旁完全聽命的人員是八十人,也就是說,整個小團隊,連“甲具”“弩箭”都沒有,前期成本投入,就要小一萬貫。

一般地方的人,還真玩不起這個。

而這八十人中,有一半以上的武裝人員裝備,都是龍五郎作保,從武漢借貸之後,才採購到的。

當然回報率也很豐厚,魯望山一役,姑且稱之爲“一役”,僅僅是搜刮的白銀原料及銀製品,就一次回本。其餘丁口子女牲畜,更是不用多說,連上好的木料,如柱頭、房樑,都有七八十根,要是能運回武漢,也是了不得的一筆錢。

期間陰死了幾個“偷奸耍滑”又“生錯地方”的豪帥,扔給土族瓜分狂歡之後,還多出來一萬六七千畝無主之地。雖說都是下田,可要是扔着不種,時間一久,前來開荒的土人又會匯聚。

不相干的人多了,對龍昊現在盤踞的鐵索橋、關隘、路口,都是極大的危險。

除非這些人都是自己人。

這個道理,別說龍昊自己,連只會廝殺的親衛們,也是明明白白。

一時沒什麼頭緒的龍昊,無奈之下,用信號機傳遞了一個消息過去,兩天後,武漢那邊傳來了一個消息,張德給龍昊請來了幾個“農官”。

因爲是“農官”,老張就沒通過長孫無忌,而是寫了一封信給李承乾,暖男太子在長安正在研究豆麥套種的四種提高產量方法,陡然接到張大郎的信,頓時大喜,東宮麾下,立刻又多了幾個芝麻官。

東宮對此的解釋,就是“雅礱江銅市草創,當屯田經營”。

很合理,很科學,很有那個符合邏輯的味道。

“農官”也都是老張的學生,跟龍昊也算是同學,只是不在一個系統裡。雖說只是“農官”,但要說砍人,這幫“農官”也不含糊。因爲他們的父輩兄弟,多是河北刀客出身,家庭主要以守邊戍堡士卒爲代表,典型的就是獨臂刀客林輕俠,他的同族弟佬,就在武漢求學。

張德爲江漢觀察使時,在鄂州殺人的主要快刀手,就是這幫河北老弟。

獠寨太平之後,金盆洗手的老弟們,就職業“務農”。

於是這幫“農官”的事業,其實就兩件事情,砍人的時候負責“屠農”;不砍人的時候負責“務農”。

總歸和“農”也是分不開的。

隔了小一個月,這幫“農官”才抵達了“雅礱江銅市”,來了之後,先是補種了一波“陵稻”,也幸虧滇東北地區氣候適宜,否則的別的地方,補種“陵稻”就是死路一條。

此次補種效率大大提高,因爲用到了曲轅犁,這是劍南不曾有過的“高科技”。在此之前,整個劍南地區的農業效率,都極其低下,農具多是木製、石器,銅器都很罕見,部族仇殺的主要武器裝備,就是弓箭,因爲對金屬需求低;其次就是木製、竹製長矛。

這也是爲什麼龍大哥只有八十個保鏢,但他是大哥的原因。

“五郎,這是山長給你的信。”

龍昊接過信,碾碎封印抖開信紙,便瀏覽起來。

半晌,龍昊收好了信,然後看着“農官”們道:“山長的意思是,‘雅礱江銅市’可以向諸山寨、洞府招募人手種地屯田。”

“具體呢?總不能隨便招募吧,若是來了奸細,也要供養不成?”

“主要招募各山寨、洞府中的小支,這等人在洞寨中,本就受豪帥蠻帥欺壓,也只是得過且過。但要說有類奴隸,那是不能的,手下土地、丁口,還是有一些的。還有一些有類尋常州縣農戶,家有三五人,地有幾十畝。”

“這一萬六七千畝地,其實能用的不多,一半光景就了不得了。剩下的,取水艱難,無甚用場,除非修建塘壩。不過要建水泥廠,也要等局面太平才行。”

“是哩,眼下‘雅礱江銅市’大小豪帥、蠻帥、洞主、寨主幾十上百,人多嘴雜,倘若見了便當,定要鬧出事端,到時候心思全在如何廝殺上,倒是壞了黔中大事。”

這幫學生也是開闊了眼界的,武漢方面也從來不吝嗇把“見識”下方。

黔中的銅礦開發,是武漢未來幾年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其中投資規模之大,相較鄂州興修水利小十年,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回報是看得見的,銅礦的每一分產量,都是“利潤”!

他們這些學生願意折騰,那也是因爲能看到“晉升”的機會,別的不說,揚子縣就是因爲“貿易”而生造出來的縣城。

別人可以,自己憑什麼不可以?

更何況揚子縣還在武漢千里之外,黔中離武漢的直線距離可沒多少。

“就怕那些寨子不放人,土族雖不知教化,卻非愚昧無知,總會防着一手。”

龍昊擔心的,就是這個。

只是沒曾想,龍大哥變“謹慎”了,新來的“農官”們卻是霸氣:“這又有何懼?倘若有寨主洞主搪塞,正好勾一個‘意圖敗壞朝廷軍政’罪名,我等先行打殺了他們,再把功勞扔給唐軍,正好皆大歡喜。那些自持勇力的土人,合該殺個乾淨。”

“……”

我這大哥位子讓給你們好不好?

龍五郎一時無語,但也不得不承認,“農官”的想法是很正確很合理的。

背靠朝廷,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就算有土人想要告御狀,人都死了,還不是隨便自己怎麼說?

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三十四章 還是不要放過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白日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三十九章 真會玩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五十四章 傷別離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二章 樑豐縣男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七十一章 你們對算術一無所知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九章 朝會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詩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二十章 怠慢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四章 喝湯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九十九章 一個意外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十章 撒手鐗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十九章 鳥爲食亡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七十四章 賣方市場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七十一章 穩第七十七章 涼州行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四章 腦洞第四十四章 福澤幾代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五十八章 時來
第七十四章 噴子找不到方向第七十二章 隨意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九十五章 懷德節第六十九章 善意的坑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五十四章 不能接受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六十章 仁者愛人第十二章 茶會第七十八章 取名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十三章 張公謹成婚(二更)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七十五章 奮鬥第四十二章 門路第三十四章 還是不要放過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五十一章 矛盾之下第五十四章 決心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二十七章 繼續流芳百世(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白日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三十七章 人事變動第三十九章 真會玩第七十二章 捉婿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六十九章 西域人間第五十四章 傷別離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二章 樑豐縣男第九十一章 人生如醬缸第二十九章 默契第四十章 缺口第四十七章 種什麼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七十一章 你們對算術一無所知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五十九章 溫家堡的人(求票)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九章 朝會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八十八章 忍者神帝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詩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勢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二十章 怠慢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二章 始於貞觀第四章 喝湯第三十五章 來個buff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八十章 倭地生計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十三章 舊年福地第七十一章 要做雞頭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九十九章 一個意外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六十四章 講道理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十章 撒手鐗第六十九章 乾貨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十九章 鳥爲食亡第七十章 舊年緣分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七十四章 賣方市場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三十七章 禮法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七十七章 所爲何來第七十一章 穩第七十七章 涼州行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十二章 不摻合第四章 腦洞第四十四章 福澤幾代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八十一章 友好會談第五十二章 好手藝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五十八章 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