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煩悶

溫了一罈黃酒,寒秋風冷,壁爐燒着柴火,屋內平整的地板上鋪着西域毛毯,是于闐國的特產,程處弼專門派人送來的。

“三郎在西域,有安菩跟着,倒也無妨。”

李震吃了一爵,回憶着少年放肆的過去,鮮有的惆悵。

“大兄怎地這般多愁善感?”

“我也要去爲家業拼了啊,唉……”

“既爲鐘鼎鳴食之家,自不似黔首純樸。田間地頭忙碌,煩惱是要少一些。可大兄願意麼?”

“所以愁惱啊。”李震瞪了張德一眼,又憋屈地冒了一句經典一出來,“安逸的愁惱。”

“哈哈哈哈……”

老張大笑,趕緊給李震添了一爵,“吃酒吃酒。”

“還是大郎你瀟灑,怎地做官也和別家不同?”

“我哪裡是做官?我只是做事的時候,恰好有個官身。便是沒有官身,我就不在荊襄了麼?”

張德笑了笑,寬慰李震道,“兄長是個心軟之輩,若是去了江南,最好還是讓幕僚做惡人。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大兄這性子,不像伯父。”

“虎父犬子耶?!”

又瞪了一眼張德,便又羨慕道,“你居然有兩個兒子了,我真是……如何都想不到,想必,社中知曉此事的人,也不多吧。”

“奉誡是知道的。”

“他自是和你親善,算是同路人啊。”

有些話李震沒想說,有點傷人。其實李震想說的是,就算張德要造反,只怕李奉誡在一旁也是個搖旗吶喊磨刀遞劍的。

朝廷興衰和他們關係不大。

“皇帝要遷都,只怕和‘新南市’脫不了干係。”

突然,張德收了神色,嚴肅地跟李震說道。

“除糖市之外,怕是要新增鹽市、銅市、鐵市……”

舉着酒杯,張德話說一半,就讓李震臉色相當的難看。

半晌,李芷兒掀開門簾進來,然後一言不發,拿起酒壺,給李震添滿:“大伯滿飲。”

“多謝。”

李芷兒又給張德添滿,老張點點頭,看着李震:“只糖市、銅市,最多就是死人。但若是要新增鹽市、鐵市,我看,有人要造反。”

“鹽鐵專賣”自後漢之後,就是說說,官營官辦鹽場鐵礦並不是最大的,當然明面上來說確實是如此。實際上世家豪門能對抗中央,能對抗軍閥和胡人,光靠田地和控制的人口,那是不夠的。

以清河崔氏爲例,雖然崔浩這個變態確實厲害,但清河崔氏掌握的鹽池、鐵礦,足夠扶持一個草原小部族起家,然後在一塊草原上稱王稱霸。

范陽盧氏更是如此,走私鹽鐵到草原,那是輕車熟路。若非張公謹先爲代州都督後爲定襄都督,將河北遼東的大小部族或殺或撫,哪有李德勝在河北作妖,李世民後面狂扁范陽盧氏的套路?

這些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互相聯繫互相反應,只是其中權謀手段最高者,恰好是這個帝國的皇帝罷了。

走私鹽鐵物資到草原,對地方豪族來說,這特麼算什麼?不算什麼。三國以來,都是這樣乾的,南北朝鮮卑人起起伏伏,和北地豪族大姓的支持,息息相關。如渤海高氏之流,更是直接跟鮮卑人合作,自立爲王。

然而天下一統,作爲帝國的皇帝,又有誰願意有人把重要的物資,去走私給生死存亡的大敵呢?

世家和資本家一樣,他們沒有祖國,甚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都是說給別人的。

唯有皇帝一家,纔是與國同休家國一體。

這個時代,有族的概念,卻無“民族”的自覺。

說到底,中國中國,這是一個“世界”,而不是一個國家。中國即天下,在這個時代,是準確的,也是大多數情況下合理。

中國之外,不管是中國之民亦或是天竺突厥波斯之流,都會感慨中國的富饒高產安逸祥和。

中國即天下,中國即世界。

作爲“天下共主”,李世民不允許北地豪族的這樣做那樣做,於是,衝突發生了。

現在,他要遷都,把長安以及關內的勢力帶到山東去,帶到河南去。山東士族,又有誰不膽顫心驚。

“若製鹽、販鹽同白糖一般需要‘產本’,定有大戶作亂。”

李震同意張德的觀點,李皇帝想要靠遷都來轉移實力,削弱關中軍頭實力的同時,又鎮壓山東士族。

壓制山東士族的細節,不外是人、地、錢三方入手。人未必會殺多少,貞觀朝不管怎麼說,在貞觀十一年的年尾,依然人才缺乏,需要大量的官僚來維持朝廷的上下運轉。

下手的地方,一定是田地和收益上。

而“鹽鐵”,則是五姓有恃無恐對抗中央,屹立數百年而不倒的核心本質。他們自保之餘,只需要將這些物資武裝野心家,野心家自然會去咬死想要對他們下手的無知之輩。

倘若是智力正常的敵人,卻又因爲需要人才來維護統治,又不得不飲鴆止渴,繼續和五姓合作。

這是個相當惡劣的循環。

苻堅、拓跋珪、慕容氏……這些胡人旋起而滅,沸沸揚揚囂張一時,今日五胡何在?

“去歲太子東巡,希望無事啊。”

李震突然又感慨一聲,李承乾這個笨蛋去東巡鬧的長安人都知道太子他賢德,這簡直是智障行爲。

萬一作亂的人裡面有人拿這個說事,到時候暖男太子窩東宮數腿毛去吧。

“我們先假設皇帝遷都。”

張德說着,問李震,“伯父能打探到消息嗎?”

“不能。”李震搖搖頭,“別說大人,房相杜相同樣如此,興許……”

忽地,李震眼睛一亮,想到了一個人。

老張一看他表情,頓時搖搖頭:“長孫無忌絕無可能,此事事關重大,他一個外戚,沒甚用處。皇帝是不會和無權外戚商議遷都事宜的。”

“還是先假設遷都。”

張德繼續說道,“遷都洛陽之後,皇帝會先拿誰開刀。”

“其實,說來說去,皇帝也不會一網打盡,只有兩種可能。”

夾了一塊涼拌豬耳絲,吃完之後,李震才抿了一口黃酒,“要麼抓大放小,要麼只誅首惡。”

“嗯,不錯。”

老張點點頭,心中卻也有些煩悶:就怕李二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第四十章 安平獲利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八十九章 扒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十九章 反轉第十一章 過分第六章 張郎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十八章 天賦第四章 流言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九十章 查探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七十八章 塞北義商第七十章 秉持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十章 江楓漁火對愁眠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七十一章 哄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七十一章 你們對算術一無所知第六十章 聚餐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五十章 改名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九十六章 清濁難分第十一章 兩證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九十一章 共同認知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一章 穩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六章 露面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三章 灑脫第四章 俺脫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八十三章 猜測第十章 提督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十章 物流業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四十八章 忠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
第四十章 安平獲利第九十章 隱藏的躁動第五十六章 背鍋俠(遲到的一更)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八十九章 扒第六十章 九月初二的共識第十九章 反轉第十一章 過分第六章 張郎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十八章 天賦第四章 流言第八十一章 退路第七十三章 官聲第九十章 查探第三十九章 拼搏第五十二章 那時長安少年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七十六章 崔氏良人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八十八章 上鉤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七十八章 塞北義商第七十章 秉持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三十一章 不急和急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十章 江楓漁火對愁眠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七十一章 哄第四十章 故人故事第七十五章 浴血奮戰第七十五章 南蘇州第七十一章 你們對算術一無所知第六十章 聚餐第八十八章 顧問第七十六章 馬蹄聲來第五十五章 黑臉老漢技術強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六十二章 病退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四十二章 百萬貫(求推薦票)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四十二章 準備還價第五十章 改名第七十六章 深藏不露第二十五章 義商仁心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四十九章 做官第四十章 讓人嗑藥第九十六章 清濁難分第十一章 兩證第五十八章 一羣鴨子(第三更)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九十九章 激烈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九十六章 出行第七十幾張 把李董嚇尿的大新聞第九十一章 共同認知第二十七章 思路廣第二十七章 孔曰成仁(第三更)第一章 穩第九十二章 胃口第六章 露面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三章 灑脫第四章 俺脫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八十三章 猜測第十章 提督第七十六章 非理性第三十九章 真愛成本第七十一章 沔風第十章 物流業第六十五章 認真做事第四十二章 風口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四十八章 忠第六十章 天命在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