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

皇帝歸程兩千裡,一路過來水陸交通,地方州縣除了各種應付之外,關於皇帝班師回朝的理由,也要去“廣而告之”。

即便有人覺得這是皇帝在消費“將死之人”,但姿態擺出來,就讓人沒辦法張嘴就噴。

更何況,杜如晦自己也樂見其成。

君臣一場,傳下千古佳話,杜如晦很高興自己死了也能榨點油水出來。

即便不考慮將來五十年一百年,只在這貞觀朝,“皇恩浩蕩”也夠杜氏吃個幾年。

“操之,那我等先行前往長安,有甚動靜,自會差人傳訊。”

作爲宗室,李景仁這幾年風頭正盛,雖說開創了“認爹流”,但主要技術還是大腿抱的牢。太上皇幫忙牽線搭橋給宗室謀生謀出路,其中一個主要的渠道,就是李景仁這裡。

江夏東西兩市,如今大部分的絹布行已經不做零單,而是做批發。江夏碼頭也有專門出口的絹布碼頭,出口方向就是南海。順江之下,轉道南海,一路過去都有入股合夥的地方豪門。蕭氏、張氏、沈氏、姚氏乃至馮氏、冼氏……從武漢到廣州再到交州,暢通無阻。

到貞觀二十二年,武漢本地絹布的產量,隨時可能影響着自南海往西一路到天竺諸國的市場。

人有交換的天性,拿自己有的掌握的東西,去交換別人手中沒有的。因交換而產生了分工,因分工帶來了市場。而貞觀朝縱橫四海的英傑豪強,則是交換的範圍,從一州一縣,變成了大江南北;再從大江南北,變成了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早已不能滿足內心對交(利)換(潤)的追求,更何況,在交換的過程中,還有不願意交換,更喜歡欺行霸市攔路搶劫的。如果不能謀求更多的利潤,又打不過車匪路霸,那就只能死路一條。

詭異的繁榮帶來奇葩的變化,李景仁就是這種變化中的得益者。

曾幾何時,他這種貨色,也配跟太皇陛下打交道?

現如今,他居然也能參與到一場不可描述的大型活動中去。這場活動叫做“皇帝要開始裝逼了”。

“京城那些人,也不敢胡亂伸手。這光景皇帝回朝,有甚打算,我也打聽到了消息。此間大政,與我等還是頗有好處。此去長安,若有失地失宅的,尋些合用的,招募了就是。”

“也是,如今還是缺人,南海開闢莊園,人手少了,開闢了也是白費氣力。”

寄生蟲病高發帶來的勞力損失,一般人真扛不住。加上南海地理環境特殊,進入雨季之後,就是渾身難受,稍有不慎,整個莊園就是全滅。

南海諸國人口遠遠少於東海諸國人口,不是沒有原因的。

李道興等人在南海費盡千辛萬苦興修水利壘田築壩,才讓交州一躍變成“上州”,而其中到底填了多少“海角奴”“天竺奴”,這就是個糊塗賬,李道興也不可能天天把這個事情掛在嘴上說。

“洛陽那些個,能伸手的地方不多,眼下長安,算是爲數不多的肥肉。到時候鬧出事端,也不比跟他們爭搶那些個田畝物業,搶人最要緊。”

“省得,此事記下了。”

如果張德不說,李景仁少不得要在長安城跟人爭搶“肉食”。洛陽新貴們現在沒什麼不敢貪的,皇帝天命加身,作爲鷹犬爪牙,有什麼好擔心的?

若非海上漂浮不得不跟三大船隊講道理,他們恨不得把單道真、王萬歲的褲衩都搶乾淨。

皇帝過滄州時,非正式會晤就已經開始在朝廷上層流轉。李皇帝的心思,基本都傳達到了。天下大州刺史、長史,新貴中的地方巨頭,但凡手頭有人有錢的,如今都知道李皇帝打算新開一個衙門——宣政總制院。

總制中國之外軍政,講白了就是要把中國之外的利益一把抓,要開始定規矩。

即便有人不願意,可也心知肚明,規矩還是定的,而且能定規矩的人,李皇帝天然有優勢。

哪怕明知道東海之上,李皇帝的拳頭不是最大的。

提前傳達了精神,各家自然都要開始聯絡琢磨,應對接下來的會晤。

這時候講什麼忠臣奸臣都沒什麼意義,吃到肚子裡的利潤,沒可能不消化就吐出來。

李皇帝要定規矩,要穩穩當當地把“東海金”“南海金”“靺鞨金”“河中金”的好處拿回中國,然後存到皇銀內帑。可以理解,但是想要一口獨吞,別人連湯都沒得喝,那就沒得談。

再者,在中國不好搞事,到海外有什麼不好搞的?

對有錢有人的巨頭而言,海外拉一票野人武裝起來幹你唐軍一點壓力都沒有。

什麼唐人什麼老鄉什麼家國,在他們眼中就是個屁。

消化利益纔是唯一,纔是天條!

好在大唐帝國有限責任公司能夠做起來也不是靠運氣,李董是個相當理性的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勇氣。但明知山有幾百只虎,還偏向虎山行,這是佛陀的高尚情操,學不來。

李董定規矩的目的,也是爲了穩定輸入貴金屬或者說掠奪番邦資源。對番邦的盤剝,只要他們沒有反抗之力,對李董來說,就沒必要展現自己的“仁德”。

沒有利潤,打起來又費錢,這時候就需要打一頓之後再宣揚“仁德”。類似扶桑諸國一盤散沙,又有大量貴金屬等着去撿,還能搜刮大量勞力去修奇觀的地方,簡直是爽到沒朋友。

這時候要啥“仁德”?必須“威加海內”啊。

只是好死不死的,一羣賤人提前跑去這些地方以他的名義“威加海內”,吃頭湯的不是他李世民,但李世民捏着鼻子認賬也不是一回兩回。

再者,世界很大,他李皇帝“天命加身”,管你發現什麼“金”,都得讓他吃一份。東一點西一點,哪怕每個地方佔比都不多,可加起來總量就是極爲恐怖。

於是哪怕成立“宣政總制院”,適當地把海外利益讓渡一點出去,看似吃虧,算總賬的話,“天命加身”就是這麼無解!

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七十六章 爲國獻身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九十章 功勞靠撿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九章 方向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二章 殺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章 接風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三十章 深挖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四十章 大局第二章 西行第九章 喜事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五章 大丈夫第十三章 暴打第二章 賊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三十章 配合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漢功夫好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六章 震驚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五章 需求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二十六章 這個破遊戲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三十章 祭告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七十一章 穩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十八章 天賦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九章 方向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三十章 約談第六章 心態第九十七章 疲憊不堪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
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七十六章 爲國獻身第五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衝擊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九十章 功勞靠撿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飄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九章 方向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十七章 簡單的事情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八十四章 做狗不易第四十六章 饕餮第八章 陸氏前程第六十四章 怨念(一會兒還有)第二章 殺第四十八章 陽光依舊燦爛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一章 天后宮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十三章 還是個孩子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章 接風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二章 溫彥博的刀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三十一章 聞弦知雅意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八十七章 手藝好第三十章 深挖第七十一章 面善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四十章 大局第二章 西行第九章 喜事第七十五章 保護費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三十二章 自立第九十四章 基調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漸(大年初二第一更!)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五章 大丈夫第十三章 暴打第二章 賊第五十三章 你來追我呀(第一更)第三十章 配合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漢功夫好第十四章 忙碌的狗第六章 震驚第三十二章 改變第五章 需求第六十九章 薛書記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四十四章 等待第九十二章 事業第七十六章 小衝突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四十三章 隨便收徒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八十一章 來不及傷感第二十六章 這個破遊戲第九十六章 會晤之前第三十章 祭告第六十八章 印證第九十一章 求生第七十一章 穩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十八章 天賦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第十六章 白氏來人第十七章 辣眼睛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五章 太平地界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五十章 星星點點第八十五章 末代君王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九章 方向第二章 西行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五十七章 執着的人第六十八章 吃人有理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七十三章 我把你當兄弟第三十章 約談第六章 心態第九十七章 疲憊不堪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