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難也不難

說有類“分封”,那是絕對不爲過。

國朝體制之下,對於海外新土不可能像對待中原那樣看重。自漢以來的頂級精英,對於直接統治一塊地區的需求,是有很清晰看法的。如果直接統治的投入成本遠大於產出,那麼,就不必直接統治,而是簡介統治甚至只是影響。

典型就是漠南漠北,直接統治的回報率爲零,對古典時代的帝國來說,直接統治就是個無底洞,半點產出都不會有

所以不管漢朝以來,主要工作就是在草原搞分化,或者說扶持代理人。

同樣的,面對現在的“河中地”“天竺地”以及過去的扶桑、朝鮮道、蒼龍道南北,也都是屬於直接統治意願不高的地區。

但伴隨着人口密度增長,以及利益產出的極大提升,直接統治就有了經濟人口基礎。於是也就出現了類似“廣交會”扶持地方代理人,乃至扶持地方小邦傀儡國主的現象。

利益使然,很正常的事情。

而“廣交會”這種行徑,就正如李奉誡所說的那樣,有類“分封”。

因爲廣州、交州的地方勢力,等於說掌控了一個海外邦國,一應制度都是健全的,除了一個傀儡國主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是由“廣交會”把控。

對馮氏、冼氏、李氏而言,這是長久的基業,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利潤。

南海、蒼龍道可以這麼搞,“天竺地”地域廣大,又邦國林立,再加上攝入其中的敦煌宮軍頭多不勝數,自然也可以這麼搞,而且規模還可以比蒼龍道還要大。

最最重要的一點,海外新土按照現行政策,稅賦極低。

大貴族不但不要繳稅,理論上還是從別人那裡抽稅的。

僅此一項,就足夠讓大貴族拿出一部分的資源去投資海外新土。

舉族搬遷的可能性不大,但分化出一支兩支,則是毫無壓力。

比如現在的廣州馮氏,其根腳,其實是渤海馮氏,兩地相去一萬里,但馮氏的的確確在南方紮根下來,還做成了地方大族。

帝國高層的大貴族,需要分化出來的資源,可能只有整個家族的百分之一,但百分之一的資源,在海外也已經是相當恐怖的能量。

像侯君集這樣的貞觀新貴,手指縫隨便漏一點出來,漏個幾萬貫、幾百丁口出去,根本是不費吹灰之力。

但幾萬貫、幾百丁口,在海外已經可以稱作小邦。裹挾土著僕從的話,最少可以擴張爲“勝兵千人”的中等國家。

而侯君集這樣的貞觀新貴,國朝有幾十上百個。至於在野大族,除去已經覆滅的二崔一盧,依然還有七八十家。

這七八十家任意一家,分個十分之一的人口出來,就是萬人規模。拋開各種變量因素,這樣的萬人,層層裹挾的話,規模比傳統的西域大國還要強得多,可以做到“勝兵兩千”甚至“勝兵一萬”。

只是這些都是理想狀態,正常而言,遠離中原,就等同於“流放”。只是以往由中央政府執行,現在變成了大貴族豪門來執行,甚至可能是“自我流放”。

“誘之以利,也不是那般容易啊。”

“也沒那麼難。”

李奉誡和張德眼中的地方豪族,特點都是非常的鮮明。指望老世族拔一毛而利天下,難如登天。同樣的,爲一己之私而滅天下,他們也是屁顛屁顛半點壓力都沒有。

“兄長可有計策?”

“香料價格炒高即可。”

對於東南豪族,老張實在是太熟悉了。這十幾二十年下來,武漢面對的東南炒家不知道有多少。

沒有東南豪族不敢碰觸的商品,畏懼……不存在的。

糧食、布匹、灰糖、白糖、陶器、漆器、高檔傢俱、名貴木料等等等等,甚至鹽也被炒過。

官鹽的確是價格穩定,可南方一旦進入了雨季,個別地區澇災嚴重,這時候管你什麼官鹽不官鹽,市場上流動的,全是私鹽。

一石私鹽五十斤沙,價錢拉高到官鹽的價錢不說,還有價無市……

而這種時候,官方爲了賑災,往往都是優先考慮糧食物資,總的食鹽市場,拉高再多也沒有多少錢。

但對東南豪族這些炒家來說,一個縣幾千貫,十個縣就是幾萬貫。東南雨季到來之後,萬一碰上內澇、山洪,規模一般都不會太小。航運受損的話,可能波及的就是數州之地,那就是幾十個縣、軍寨、市鎮。

除了這些地方,山中還有獠寨,還有山越遺民,這些大大小小的寨子、村落,加起來也有幾十萬人口。

時機要是把握的好,這幾十萬人口帶來的利潤,也有幾萬貫。

因爲山民大多都是用山貨、乾貨、皮子、木材、人口來交易,實物交易對小商販來說比較頭疼,但對東南豪門而言,這就是比現金還要好的好東西。

舉凡大族居住的地方,往往都是有輕微的通貨膨脹……

所以說,老張說炒高香料價格,倒也不是隨口一說。而是海上貿易線中,天竺這一條貿易路線,不管是絲路還是海路,香料、調味料都是重頭高利潤。

而且國朝大城市的高端消費,早就下放到了“寒門”或者說市民階層,這個總的市場規模,相當的龐大。

東南豪族並非沒有挑戰過武漢,只是炒作物價,拼的就是實力。東南豪門聯合起來,總的資本不如武漢,這纔不敢造次。

反過來講,如果武漢先行放手某個物資,那麼東南豪族,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價錢拉高。

炒家運作某一種物資,時限往往很長。哪怕是在局部地區炒鹽價,那也是六個月左右的雨季、災後恢復期。

至於說灰糖、白糖,那一般都是一年以上的運作時間。

倘若是天竺香料、染料、調味料,把往來航運時間算上,那最少也是一年半。

而市場瘋狂,根本不需要一年半,十天半個月就會出現苗頭,一個月左右就會全部發瘋,兩個月以後中低層都開始跟着湊熱鬧,半年左右,人人都在做一夜暴富的夢。

當年登萊、淮揚都有過幾次炒家雲集,只不過都被華潤號鎮壓了下去。所以大部分時候,東南豪族的前期運作費用,主要在針對“忠義社”的公關上。

最近的一次,自然是“扶桑地”的糧食價格,輸出的是糧食,收穫的是貴金屬。

“香料?”

“不錯。”

面對程處弼的疑惑,張德點點頭,“放出點風聲,就說天竺地出現大災,又或者海上船隊遇上海嘯,總之……香料短期內沒有。”

老張兩手一攤:“香料沒有,染料也沒有,調味料也沒有。”

“恐慌”會蔓延,但貴族們的生活節奏卻不會“恐慌”。只要卡住大城市中市民階層的消費水平,前期就能擼一把很豐富的羊毛,這個誘惑,東南豪族不可能不心動。

至於之後怎麼熱鬧,怎麼掀起下海西行的狂潮,那都是後話。

而且不僅僅是東南豪族,西北老世族同樣如此,他們常年盤踞在絲路的起點。在絲路斷絕的時候,日子很不好過,好不容易熬出了頭,自然是要把幾代人的“損失”,變本加厲地摟回來。

以前有程處弼這條惡狗在“崑崙海”附近搶劫,還有敦煌宮這個官方流氓,現在程處弼擡擡手,鬆一鬆……一切都是這麼的美好。

“當年有多少人奔赴登萊,前往東海;現在就會有多少人前往天竺,進入南海,進入蒼龍道!”

程處弼連連點頭,“只要來了‘天竺地’,是走是留,那就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只要有念想,留住人不成問題。”

張德又對李奉誡道,“東南豪族那邊吹風,我親自約談他們。至於民間那些個遊手好閒的浪蕩子,就看奉誡你的表演。”

“哈哈。”

李奉誡聽得有趣,笑出了聲,“我這便成了個柺子,只是不親自拐人,靠一張嘴皮子。”

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五十章 擴散第九章 赴宴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七十八章 內在聯繫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六十章 吾皇聖明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八十一章 驚人業績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三十四章 大動作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四十三章 照貓畫虎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九章 喜事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三章 閃了腰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三章 孔祭酒前進第三十章 白日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十章 江夏王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七十二章 絲織競爭第三十章 配合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三章 灑脫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九十章 宰第十九章 人才難得第十九章 工程第十二章 過冬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五十幾章 今天太平無事第六十七章 風乍起第九十六章 變換第七十九章 蘇烈(一更)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七十五章 因人而興第五十幾章 今天太平無事第九十六章 變換第二十九章 暢想
第四十九章 善後第五十章 擴散第九章 赴宴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二十章 問程老三借錢第七十八章 內在聯繫第六十七章 曝露第九十二章 事態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二十二章 赤裸裸第四十四章 祥瑞中的祥瑞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二十四章 幸福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六十五章 早秋有點熱第六十章 吾皇聖明第四十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五十幾章 杜斷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七十六章 爲了民主(一更)第八十一章 驚人業績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三十四章 大動作第十八章 既然捨得死第九十四章 鬧公府第四十三章 照貓畫虎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十三章 很滿意第九章 喜事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十六章 放馬屁第九章 老李有章程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三十七章 小行會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九十九章 草原風物大不同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七十章 高人(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王福疇之思第四十九章 揮毫潑墨第八十九章 巧取豪奪(二更)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三章 閃了腰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三章 孔祭酒前進第三十章 白日第七十五章 崇道第十章 江夏王第十三章 奇葩本位制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七十二章 絲織競爭第三十章 配合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六十章 同樣水深第七十三章 變化無常第三章 灑脫第九十九章 流亡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九十五章 世道無常第五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五十九章 演技(第一更)第九十章 宰第十九章 人才難得第十九章 工程第十二章 過冬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七十三章 治世以大德第九十二章 大郎回京(一更)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五十幾章 今天太平無事第六十七章 風乍起第九十六章 變換第七十九章 蘇烈(一更)第七章 令人拜服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九十九章 說客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十二章 河北道增員第六十一章 長孫的矛盾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七十二章 率性而爲第七十五章 因人而興第五十幾章 今天太平無事第九十六章 變換第二十九章 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