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

其實張德很早就知道,杜如晦在安排他的身後事,只是連續拖了幾年,倒是讓人都以爲“續命”是正常現象。

尤其是“人瑞”曹夫子之後,人形書櫥陸德明居然也成了半步“人瑞”。

“杜公……當真不行了?”

看着杜荷,老張神色竟然也有些傷感,且不說杜如晦青少年時期的多災多難,只說改元貞觀張德進長安,杜如晦有心無意之間,對他的幫助不可謂不多。

即便眼前這個杜二郎,還曾經跟他別過眉頭。

“舊年冬月就已經臥牀不起了,巢氏給調理了一些,用的人蔘。能讓人攙着起來,但也不能久坐。”

杜荷神色複雜地看着張德,伴隨着杜如晦越發身體不行,杜二郎這才知道,他杜氏終於到了一個要緊的門口。

好在杜如晦哪怕是臨到要死,還給張公謹運作了一個差事。哪怕知根知底的,都曉得這是杜如晦在賣張德面子,投資的是未來,可也得承認……幹得漂亮。

不管是從做官還是做人抑或是做爹的角度來看,杜如晦不愧是“杜斷”,當機立斷的精準,貞觀朝第一。

“武漢這裡‘忠義社’的,我讓李景仁去通知一下,到時……一起去一趟京城吧。”

“大人想回長安。”

“他那身子,吃得住?”

“拗不過的。”

錯愕之間,張德點點頭:“有甚想吃的,或是有甚想看看的,都同我說。我幫忙想辦法。”

“嗯。”

不是說的客氣話,臨死之前還有什麼念想?最大的念想就是不想死,可又做不到,那就只能放縱一把。實在是有牽掛的,那也只能牽掛着。

杜如晦能眼睜睜放着杜二郎不管嗎?但能做的都做了,張公謹能幫一把,要是命長,活過李世民,那就更好。要是也短命,還有張德在。

最近幾年可以說榨乾了杜如晦的資源人脈,無非就是延續一下“杜氏”這個牌面。杜構固然不差,很受皇帝賞識,但現在的皇帝,和貞觀八年之前的皇帝是兩回事,杜如晦心知肚明。

皇帝現在要的不是忠臣良將,而是爪牙鷹犬。

講白了,皇帝只要奴婢不要臣子。

杜如晦看不出皇帝有什麼地方像楊廣那個蠢蛋,楊廣犯的錯,李皇帝怎麼可能犯?低級又愚蠢,只論資質,李世民堪稱超絕。

所以杜如晦只投資未來,杜氏靠杜楚客這個混賬是不行的,自視過高自以爲聰明的笨蛋。而杜構和杜荷,一個老實人,一個不老實……一度要讓人懷疑祖墳是不是被人掘過。

“大人想回長安之後,再見操之你。”

“我記下了。”

只憑這句話,張德就相信,杜如晦就算是死,也要吊着一口氣到了長安再死。和房玄齡那種空手打死老虎的感覺不同,杜如晦身量乾瘦,沒有力量感,可是那種精神頭,總能讓人注意到。

這是一個不管皇帝、世族、老兵、商賈……都覺得很有“特點”的一個人,一個宰輔。

“以後,專心做官吧。”

良久,張德開口對杜荷說道,“從今往後,你跟房俊沒法比。”

“是。”

杜荷點點頭,並沒有什麼不服氣,而是很清楚這種現實。

武漢這裡,沒有讓杜荷一個人去跑腿,張德通知了李景仁之後,又跟“忠義社”的人說了杜如晦的事情。很快,準備前往武漢的隊伍就多了起來,入春之後,不管是水路山路,春花爛漫,着實也不會讓人覺得悲傷。

而此時,朝鮮道平壤宮傳來聖旨,皇帝準備班師回朝。

兩三年的“巡狩遼東”,終於結束了。

遼地局面和皇帝“巡狩”前相比,丁口翻了一番,石城鋼鐵廠相關生產單位總奴工數量突破五萬。至於大量被徵發的民夫、力役,卻是數量太多來源複雜,以至於統計到現在都沒有什麼頭緒。

“環渤海高速公路”的北段、東段陸續運行,儘管和關洛官道比起來,此地的道路也只是將將好可以跑個雙輪馬車再塞一匹馬,但即便只是這種程度,也足夠讓遼地一百年之內翻不了身。

石城鋼鐵廠及其配套工廠的產品,一天之內就可以武裝一個軍。半個月之內,可以武裝朝鮮道平壤宮衛戍部隊。

成果堪稱斐然,只這一條弛道,李皇帝將來的歷史地位,歷朝歷代帝王,坐三望二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只是盯着“一統”這個使命感極強的命題,那麼李皇帝比劉皇帝更加有資格和始皇帝一起唸叨“包舉宇內囊括四海”。

而這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的李皇帝,班師回朝的理由可以說是震動天下。

因爲聽說杜如晦病重,所以回來了,生怕看不到杜如晦最後一眼。

皇帝威權之上,居然被塗抹了一層相當厚重的“人情味”,對那些“貞觀後”的青少年來說,簡直是無法免疫的殺傷力。

這些“貞觀後”不管是世族、寒門還是庶民,都沒有經歷過,或者說有記憶自家的皇帝老子跟突厥小霸王在渭水邊捏着鼻子殺白馬喝酒。

他們的記憶以及成長,伴隨的都是唐軍戰無不勝,大唐堅不可摧,貞觀大帝威加海內……

厚重的功績和榮譽感,使得貞觀大帝的形象,是無比剛強勇猛的,是言出法隨口含天憲的。

“人情味”這種軟綿綿的玩意兒,陡然出現在了貞觀大帝身上,不但沒有削弱其“神威”,反而更讓頂禮膜拜之輩敬畏。

因爲,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民間“知天命”的年紀,皇帝來這麼一個操作,幾乎等於是給整個皇帝的鷹犬爪牙打了一劑雞血。

班師回朝可能會帶來的微妙動盪,都會在這“人性”光輝之下,全部沖垮。

“皇帝就是天,正所謂,上天有好生之德啊。”

在府內感慨萬千的張德不得不承認,自己這麼一條工科狗,要不是非法穿越亂入唐朝,而且努力工作的原動力相當的不純潔,要是土生土長在貞觀朝,還不立刻成爲李皇帝的腦殘粉?

就算是現在,不考慮立場的話,李皇帝也是炫酷到沒朋友。

第九十七章 態度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四十章 凱旋白糖(第一更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十四章 都是壞種第三十一章 煩得很第十六章 土狗的陰損第八十章 講究人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七十一章 穩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會(三更求推薦票)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四十四章 沒見過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六十二章 心情跌宕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四十五章 身懷絕技第六十一章 隨意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三十三章 藥不能停(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殺第六十四章 稱讚第二十九章 始於足下(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十八章 投資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七十七章 請人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一章 站街女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十四章 優勢碾壓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十二章 亂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十一章 一問第七十八章 遠西風雲
第九十七章 態度第九十四章 恩·威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四十章 凱旋白糖(第一更求推薦票)第八十四章 文化人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十四章 都是壞種第三十一章 煩得很第十六章 土狗的陰損第八十章 講究人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十章 乾坤莫測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七十一章 穩第五十七章 奇詭不正經第四十七章 所要何物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四十九章 擴散第二十五章 曲江文會(三更求推薦票)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八十八章 樂見其成第四十八章 見者有份(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非主流殖民第二十七章 更名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四十四章 沒見過第四十一章 苦逼一家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六十七章 曹憲題字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四十三章 和平保證第九十二章 膽大心細之輩第六十三章 我信佛第二十一章 胃口好第六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六十二章 心情跌宕第二十六章 變化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四十八章 合法抗洪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六十五章 套套決定地位第五十八章 時來第五十九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十四章 吃“韭皇”第八十七章 絕非偶然第四十五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第二十二章 勤奮做事第五十九章 要做忠臣第十七章 大局爲重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六十三章 好處第二十七章 美滋滋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四十五章 來去兩匆匆第九十六章 產業興盛第二十八章 邊緣第九十一章 馬車問答(二更)第三十五章 星漢燦爛第六十三章 淳樸第五十二章 出口轉內銷第三十八章 過招第二十三章 上道第三十七章 觀察第二十三章 麻煩第十九章 冷靜一下第四十五章 身懷絕技第六十一章 隨意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六十六章 所付幾何第二十一章 完工驗收(第二更)第三十三章 藥不能停(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殺第六十四章 稱讚第二十九章 始於足下(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失望第一章 都很精明第三十九章 地方博弈第十八章 投資第九十八章 不平衡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七十七章 請人第四十二章 蹲草叢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一章 站街女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十四章 優勢碾壓第七十章 京城風華第三十九章 一時無言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十二章 亂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十一章 一問第七十八章 遠西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