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東宮四大天王

楊縣令腆着肚子一身深綠官袍,滿臉微笑的在一羣差役的簇擁下,從人羣中擠開一條道路,走進臺下圍起來的那一圈空地內。

“楊明府請入席。”

馬周這個掛名的白鹿書院的副山長,一襲白袍站在那裡笑臉迎賓。

楊縣令滿意的點頭,今天這場面有些大,很露臉啊。這張三郎不愧是短短時間就當了五品高官的人,果然會來事。這場面,嘖嘖,尤其是這貴賓席設置的非常好啊。數千百姓四面圍觀,而他卻坐在這貴賓席上,多威風。

楊縣令正想着是不是上臺先說幾句話呢。

結果就見四周的人都轉頭往後看,然後就見一股煙塵,然後人有高呼。

“這是東宮衛率!”人羣中有長安來的人喊道。

“爲兩個穿緋袍的,哎喲,兩位大官來了。”

有恰好認識的人立馬道,“那是太子中允和太子洗馬。”

“太子洗馬不是咱們白鹿書院的山長嘛,怎麼又來個太子洗馬?”旁邊看熱鬧的人中,有不解的問。

馬上就有人給他解答,“東宮有兩個太子洗馬的,是左春坊下司經局的長官,都是從五品上,這太子中允比太子洗馬高一級,也是左春坊的。”

“對的,左春坊的長官是左庶子,現東宮左春坊左庶子,正是咱們張三郎妻舅滎陽郡公呢。他下面有兩個太子中允和兩個太子洗馬。除了咱們張三郎這個新封的太子洗馬,還有一位太子洗馬姓魏字玄成。”

“那這個太子中允是誰?”

“這個看起來年紀挺大的,好像是王叔玠,太原祁縣王家的,五姓之一。”

“哦!”

一羣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紛紛拖長了聲音點頭,其實真正聽明白的沒有幾個。大多數小民,他們根本搞不清楚朝廷的官職有哪些,更別說東宮裡的官職了。

很多人只知道東宮有一個太子洗馬,還是因爲張三郎當了這官。不少人一開始還以爲這個洗馬之職,真的只是給太子洗馬的呢。不少人還曾爲張三郎抱不平,張三郎如此有才能本事,怎麼給貶到東宮給太子洗馬去了啊。

後來聽說,洗馬是從五品上,是很大的官。

這些人還暗自納悶,怎麼給太子洗個馬就是五品的官,那皇帝洗馬豈不得是四品官?

楊縣令和自己的幾個屬下站在那裡有點摸不清頭腦。

這時柯里正小跑着過來,“明府,太子殿下差太子中允王郎君、太子洗馬魏郎君前來,請明府等往迎接。”

縣令有些愣神。

一個小小的私塾開個學,怎麼太子也給關注了,還派了兩位五品上官前來。

趙縣尉輕推了下自己的上司,“明府,快前往迎接。”

楊縣令整了整衣袍,連忙點頭,“都隨我迎接兩位東宮上官。”

魏徵和王珪兩人的派頭還是挺大的,太子特意派了一隊東宮衛率護送着他們前來,還打起了東宮的旗號。

楊縣令趕到時,張已經先到一步了。

“張見過兩位!”

張打量着剛從馬上下來的兩人,一個五十出頭,一個四十出頭,他很快就猜到了兩人身份。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馬魏徵。

這兩個以後就是自己的東宮同事了,嗯,這兩人也是太子的心腹謀士了。在東宮的地位,估計相當於房玄齡杜如晦了。

雖然東宮裡最重要的幾個職位是太子詹事和左右庶子,但那幾個職務,其實都是由朝中要臣兼任。比如左庶子鄭善果,就是朝中的民部尚書還兼任大理卿。

東宮裡真正最得建成倚重信任的還是王珪和魏徵等這羣人。

“張洗馬果然年輕有爲啊。”王珪笑着打量張,張賣相還是不錯的,高高大大還白白淨淨的,如今頭也長起來了,眉清目秀,確實很瀟灑倜儻。

魏徵面帶微笑沒說話,而是一直在觀察打量着張。看了一會,覺得張確實很灑脫,見到他們,也沒有絲毫的怯場,不卑不亢的。

“魏徵魏玄成,早就想要見見文遠了,可惜你一直不來東宮啊。本以爲你在家與新婚妻子如膝似膠捨不得分離呢,卻不料你原來是在家著作三字經,還寫出了張氏家規如此好文,嗯,建立白鹿書院,更是能名傳千古的好事啊。今日我二人特受太子囑託前來,爲白鹿書院慶賀。”

張拜手,“多謝兩位,也謝過太子。”

寒喧一陣,張請他們入貴賓席。

好在裡面擺的這些桌子上沒有擺上名牌,要不然還得臨時製作。不過如此一來,楊縣令那個主賓位置就得讓給王珪和魏徵,只能退居第三了。

不過人家都是紅袍,自己一件綠袍,沒辦法,只能坐到第三張桌子上去。

其它縣尉縣丞里正,以及那些族長們等,也都只能依次往後排。

兩個小地主現在自己沒位置了,站在那裡風中凌亂。張管家非常抱歉的對他說,位置不夠了,請他們站站。

兩小地主看了看坐在前面的兩位東宮高官,再看了看臺上那位同樣穿着緋袍的張三郎,沒敢齜牙,老實的站那了。

管家剛準備上臺繼續主持呢。

結果聽到外面又是一陣聲響,張站在臺上,越過人羣,看到路邊又來了一些車馬。

“太子詹事安邑縣公裴公到。”

“太子左庶子民部尚書太理卿滎陽郡公鄭公到!”

裴世矩和鄭善果居然也到了,這兩個一個是太子詹事,一個是左庶子,都是東宮要員。尤其是裴世矩,張對這人還是有些瞭解的,都快八十歲了,可依然還擔任了東宮詹事重職,這可是相當於朝廷尚書令的位置。

特別是他其實是今年竇建德兵敗之後才歸唐的,可一入唐卻深得李淵信任。究其原因,這人可不僅僅是竇建德降臣這麼簡單。

裴世矩歷仕北齊北周隋唐,真正的四朝臣子。

讓張最佩服這個七十多歲老頭的是,出身於名門河東裴氏的裴世矩,參加起滅隋之戰,曾經以三千老弱平定嶺南,也是隋朝的外交專家,地理專家。在楊堅時就已經深得重用,到楊廣時,更是與宇文述等並稱五貴,同掌朝政。

他爲楊廣經營西域,打擊吐谷渾,甚至用計分裂突厥,在外交方面,真正的是當世第一人。

就算是在江都之變,楊廣被殺之後,宇文化及和竇建德都始終對他十分尊重,一直重用。降唐之後,李淵也對這個曾經的隋朝同僚,非常敬重。裴世矩都七十多歲了,還讓做了太子詹事,成爲東宮第一臣屬。

相反,隋朝的重臣蘇威,曾經主動的跑來長安,想要入唐爲官,結果李家父子卻直接拒絕了。

當然裴世矩後世時最有名的一條評價還是佞於隋而諍於唐,在楊廣時期,他一直是被打入奸佞之中的,可到了唐,卻成爲諍臣,爲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推崇。

不得不說是個很神奇的人物,反正有股子政權不倒翁的勁,什麼樣的皇帝他都能侍奉,也都能適應。一個開明的君主,他就是個諍臣,一個賢明的皇帝,他就是一個能臣,而遇到楊廣這樣的皇帝,他就成了一個佞臣。

今天裴世矩居然也來捧場了。

鄭善果以前在隋的時候也是當大理卿,跟裴世矩很熟。在江都的時候,一起做了宇文化及的臣子,後來又都落到了竇建德手裡。只是竇建德很尊重裴世矩,但卻對鄭善果不怎麼客氣,因此鄭善果早兩年到了長安,先歸的唐。

“三郎啊,這位是河東的裴弘大,現任太子詹事。”鄭善果爲張介紹着道。

張看着都快八十歲了,可還精神矍鑠的裴世矩,真心佩服的道,“裴公之名,晚輩早有聞聽。曾以三千弱兵定嶺南,也曾用計分突厥。經略西域、總領北蕃、遠征遼東,裴公壯哉!”

張說的這些,也確實都是裴世矩最得意的。他爲大隋得開西域,也爲大隋威懾草原,更曾力勸楊廣東征。

經略西域和威懾草原的策略都很成功,但徵遼,卻是大敗特敗,甚至成了隋亡國之因,這事困擾他多年了。

今天聽到張說起徵遼之事,他不由的無限感慨。

“人皆道隋因徵遼而亡,三郎卻似乎有不同意見?”

“裴公,隋時,西有吐谷渾,北有突厥,東有高句麗。若真要比較,突厥如羣狼,吐谷渾如豺狗。羣狼雖兇,可只要擊其狼王,則羣狼無必亂,至於豺狗,那不過是跟着狼撿食的,狼羣若亂,這豺狗自然也借不了威做不了福。唯有這東北高句麗,那是臥榻之猛虎啊,盤踞遼東,不斷西侵吞食我中原疆土,立國數百年,早就已經養虎爲患了,若不打斷他的脊樑,那纔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張對於隋唐兩代前後數位皇帝征討高句麗,甚至楊廣李世民兩位皇帝先後御駕親征這事,是有自己的看法的。魏晉之後,中原內亂數百年,南北分治,一直內耗,而東北的高句麗趁着這個時間,不斷西侵,展壯大,甚至把東北許多部族都納入自己麾下。

若不是隋唐兩代數位皇帝一直用兵遼東,最終隋朝打斷了高句麗的脊樑,而唐朝時更是把高句麗連渣都打沒了,歷史上的契丹、女真、蒙古這樣的東北部族,肯定早就在隋唐時殺進關入,與漢人爭奪幽雲了。

好多人只說徵高句麗勞民傷財,損兵折將,還說唐朝最終也是滅了高句麗也沒守住,便宜了新羅。但他們沒看到,一個經歷數百年本已經強大起來的東北虎,最終在隋唐時被連番狂揍最終被轟成了渣,一個巨大的威脅直接被剷除了。

雖然高句麗滅掉以後,東北有新羅、渤海、契丹等接連興起,可直到晚唐之時,都還沒有一個勢力真正達到高句麗的全盛時期。要等到唐亡之後,契丹人才真正的興起於東北,南下於幽雲。

張很佩服裴世矩的外交戰略,佩服他的遠見卓識。

裴世矩有點激動,沒想到張三郎真的是認同自己的那一套的。

“三郎,今日老朽可是不請自來,你不厭煩吧?”

“裴公、鄭公能拔冗前來,我高興還來不及呢,請!”(未完待續。)

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134章 晉王李治第1468章 殺功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435章 捅破天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793章 天意第1194章 天家父子第1350章 皇帝的話不管用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330章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第363章 刺字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493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1448章 太子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1494章 魏徵第三章 百無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198章 宰相們的態度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1270章 崩盤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1273章 殺承乾第1200章 孤家寡人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023章 憤怒的李世民第1142章 老丐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123章 釜底抽薪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927章第591章 滅國神將第1059章 漢京留守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604章 遭天遣第459章 **--賜死、斬首第1404章 殺帥第653章 夜郎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419章 磨刀霍霍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130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七十六章 世人皆濁我獨清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1377章 發難第549章 漢京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1329章 只羨大唐不羨仙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227章 過河卒第935章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403章 大憲章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461章 哈里發第1012章 長孫皇后第1460章 李世民第363章 刺字第886章 重圍第1052章 五殺神第1479章 戰列線第1336章 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1141章 迷妹第589章 火燒李家第985章 全擼了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520章 二世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315章 太上皇后第1124章 新殺招第1039章 密詔第857章 老匹夫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九十一章 秦王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
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134章 晉王李治第1468章 殺功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435章 捅破天第197章 洗馬的官第975章 李超是把雙刃劍,用之當慎第793章 天意第1194章 天家父子第1350章 皇帝的話不管用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189章 不務正業第330章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第363章 刺字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446章 參奏李超第493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1448章 太子第656章 對敵人仁慈,對是對自己殘忍第1494章 魏徵第三章 百無一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198章 宰相們的態度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565章 收回旨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1270章 崩盤第1036章 霸王卸甲第462章 有生擒李超者,封開國侯第1343章 終於到了這一天第225章 知遇之恩第140章 闖中軍大帳第1273章 殺承乾第1200章 孤家寡人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393章 三郎,朕該立誰爲太子?第1023章 憤怒的李世民第1142章 老丐第1539章 又一個女王第123章 釜底抽薪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1580章 朕不是李淵第927章第591章 滅國神將第1059章 漢京留守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390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604章 遭天遣第459章 **--賜死、斬首第1404章 殺帥第653章 夜郎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419章 磨刀霍霍第1174章 大唐、羅馬邊界協議第130章 活死人肉白骨第855章 自由誠可貴第七十六章 世人皆濁我獨清第1057章 唯有江山不可共享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368章 最好的行軍糧第1300章 十二金剛第五十七章 浸豬籠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1377章 發難第549章 漢京第443章 李三耍流氓第1329章 只羨大唐不羨仙第752章 長孫無忌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227章 過河卒第935章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1403章 大憲章第1088章 大唐高速公路第1461章 哈里發第1012章 長孫皇后第1460章 李世民第363章 刺字第886章 重圍第1052章 五殺神第1479章 戰列線第1336章 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第1120章 鯨吞虎噬第1141章 迷妹第589章 火燒李家第985章 全擼了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1520章 二世第1538章 三天三夜第564章 渾水摸魚第1315章 太上皇后第1124章 新殺招第1039章 密詔第857章 老匹夫第943章 第六更送上,求票!第九十一章 秦王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