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高擡貴手

第1161章 高擡貴手

武懷玉對於安西軍屯田之事很重視,

遠在長安的天子也非常重視西域屯田之事,特還給武懷玉這個安西大都護,加了一個安西屯田大使。

“正所謂千里饋糧,而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就算在西域糴糧,耗費也高。唯有就地軍屯耕種,供給軍需,方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

武懷玉跟大家算了筆賬,以如今大唐在安西駐軍三萬二,加上四分馬軍六分步軍這個筆例,還得加上大量的戰馬、挽馬等,而一馬的糧草耗費可抵的上好幾個兵。

“士兵每日給米兩升,一月六鬥,給粟則是一月一石。一個安西兵一年需糧十二石粟,或七石二米,而一匹軍馬一年需粟二十七石,”

“數萬人馬,人吃馬嚼,如果都從中原河隴轉運糧食過來,這路上運輸的費用是糧食本身的幾倍,還要耗費大力民夫運輸。

而我們在西域本地糴糧,需要的數量太多,這麼大量的採購,既難滿足需求,而且也不安全,價格還貴,不管從哪方面講,咱們都得實行軍屯,就地食糧。”

西域屯糧是有不少好條件的,比如可供軍屯的土地有很多,再則安西唐軍也不少,哪怕三分屯田一分牧馬,也還有六分可戰守,不影響軍事。

再一個就是安西這邊牛馬便宜,

就比如說牛,尤其是現在價格可以說是最便宜的時候,一頭細犍牛,也就兩三匹絹,一頭次犍牛,更是隻有兩匹絹左右。

而兩匹生絹,價不過四百錢。

就連馬價,現在也是大跌,原來高昌馬價是細馬一匹銀錢三十七文,約值六匹生絹。

但現在則是掉到四五匹絹價了。

現在西域的牲畜價格大跌,駱駝、馬、牛、羊全面下跌,可糧食價格卻漲了不少。

糴糧比內地輸糧成本低,但仍遠高於直接屯田。

安西軍三萬兩千人,一牙五軍四鎮十三守捉,分出屯田兵萬餘,放牧者三千餘,

“每屯田兵一人耕五十畝,兩人一頃,配牛兩頭,一屯五十頃地,需屯田兵百人,耕牛百頭。”

安西軍初步規劃的軍屯,就達到了一百零六屯,五千三百多頃。

預估歲收百萬石。

安西軍三萬兩千兵,一人年糧十二石粟,一年也不過總三十八萬四千石粟,加上軍馬所需,那這屯田收穫的百萬石糧,基本上能夠滿足軍需,甚至有盈餘儲備。

之前朝廷經營伊吾多年,

在唐軍西征前,

伊州的唐軍也進行屯田,每年不僅能供給滿足自己所需,還能向伊州官倉,以及伊吾軍倉等,上繳儲備萬石糧食。

伊、西、庭三州,加上弓月、雙河、黑水等地守捉軍鎮的屯田,足足計劃了一百零六屯,那可是五十多萬畝糧田。

一屯配百名屯田兵,還要派一些軍官負責,配一百頭耕牛,一百多屯,就是一萬多頭耕牛。

這要是放在內地,可能是個大問題,但現在西域,萬多頭牛不是問題,也費不了多少錢,才兩三萬絹匹而已。

都無需從朝廷申請劃撥錢絹,

現在安西都護府賬面上就很寬裕,哪怕之前行營裡的錢財大多都分掉了,可也留了一部份給都護府,而武懷玉又提前徵收了今年諸部的稅賦。

哪怕暫時對他們徵的是輕稅,

但他們也很‘熱情’的提前繳、多繳了不少,

武懷玉這個大都護,手頭寬裕的很。

“咱們安西以後發展潛力還是很好的,所以要鼓勵將士們把家屬帶來,甚至是招子弟前來,子弟來安西,落戶入民籍,我們給他們分田授地,對新開墾地,頭三年還免徵田租,”

把內地的犯人流放到安西來,鼓勵中原狹鄉無地百姓來安西均田授地,

甚至是接下來還要建立起驛站、烽燧體系,要徵召本地的百姓、城傍胡人服役,到時給各驛站、烽燧也圈田劃地,讓他們可以自己耕種自足,或者是這些地僱傭、徵召民夫來種。

現在是初開軍屯,前期要墾荒,一屯兵按一人一牛五十畝計,等過兩年,則完全可以兩人三牛屯一百五十畝,一人可屯七八十畝。

軍屯,加上後續的罪犯流邊,移民屯邊,以及城傍蕃胡等耕牧所得積儲,唐軍在西域完全不需要內地輸糧,也不需要朝廷額外撥款,就能自給自足,豐衣足食。

只要安西軍能夠在西域自給自足,那麼就能夠長期維持,對西域的控制就會越來越穩固。

“以軍護田,以田養軍,”

“我安西將士健兒,晝則荷戈而耕,夜則倚烽而戰。”

“諸軍健兒,其家口有情同願來者,聽至軍州,我安西都護府,各給田地、屋宅,

還要給一筆安家費,另給車馬費。”

武懷玉期待圍繞安西軍鎮爲核心,以安西軍家眷,組成一個個屯家屯莊,擴大西域漢人軍民數量。

屯田解決軍糧需求,

安西軍其實還可以靠山吃山,靠着絲路也能徵收稅賦,以及參與絲路貿易,不管是販賣牛馬,還是倒賣香料寶石,也都是能夠賺不少的。

以此補貼軍需,增加軍兵福利,也是很不錯的。

確定了第一批一百零六屯,五十餘萬畝的軍屯田後,就是任命這百多屯的屯主,挑選那一萬屯田兵,

還有就是派人在西域各地採購耕牛,還要派人回內地採購各種犁、鋤以及種子等,尤其是那些農具鐵器,中原的不僅式樣更先進,而且價格更低,西域這邊就差的多,

改進型的曲轅犁在中原已經早流傳開來,但西域還沒,價格也貴,而且還無法一下子供應那麼多。

西域採買牛馬,內地採買鋤犁,然後再採購玉米土豆等高產的作物種子帶來,順便還要派人去內地招人。

跟安西軍將領和地方官員們議完事,

衙內李克用稟報,說郭孝恪和契苾何力還有焉耆王都在侯見。

“先請郭孝恪來吧。”

武懷玉給郭孝恪沏了壺茶,老郭是來感謝武懷玉的,

“剛接到聖人旨意,左遷沙州刺史,降爵陽翟縣公。”郭孝恪雖說出身普通,但隋末亂世裡能夠崛起,也還是挺有本事的。

但這次看着別人升官晉爵,他卻是貶官降爵,心裡也挺不是滋味的。但他倒也是很快擺正了心態,本身他在任安西都護、伊州刺史的時候,就表現不佳,雖說他手下缺兵少將,無法左右西域形勢變化,但西域失控,他確實也有責任。

再則他確實違抗了武懷玉的軍令,擅自出擊攻高昌,事後細細思量,又在身邊幕僚的分析下,他這才明白自己一時貪功,卻壞了武懷玉的部署謀劃,

纔有了後面賀魯他們的叛亂,

雖說這也算是引蛇出洞,最後擊敗賀魯他們,反倒有助於朝廷對西域的控制,甚至推動朝廷直接新增了個直屬庭州。

但功勞是武懷玉和程咬金的,甚至契苾何力都有份功勞,就他郭孝恪是有罪的。

他知道武懷玉向皇帝告了他御狀,

但現在馬上要去沙州上任了,他卻還是要來感謝下武懷玉,並不是因爲武懷玉還兼着涼州都督,仍是他直屬上司。

“我要多謝武相當日高擡貴手,我一時糊塗,貪功擅進,武相也只是停了我職而已,”

當時情況,武懷玉這個使相,真要直接將他斬首,也沒有人能救的了他。

但武懷玉僅僅是奪他軍職而已,

武懷玉給他倒茶,“於私,郭公跟我義父他們當年也都是瓦崗聚義的兄弟,於公,郭公也是開國大將,爲朝廷征戰多年立下赫赫戰功。

再則,郭公這次違我將令擅自出擊,確實不對,但好在沒有造成什麼損失,”

郭孝恪接過茶,“是我糊塗,半生戎馬,越老越糊塗。”

“郭公正當壯年,說老可還早啊,暫時坎坷,也不用灰心。”

“不管怎麼說,還得感謝武相高擡貴手。”

郭孝恪這次被朝廷要求直接到沙州上任刺史,都不讓他回長安,別人凱旋入朝,接受嘉獎賞賜,他卻連長安都不讓回。

“我有一事想求武相,我有三子,皆不成器,老大待詔,老二待封,老三待聘,文不成武不就,原先一直跟在我身邊,可我草根出身,也不懂教導,眼看着一個個都大了,還不成器,實在羞愧,

我想讓這三個小崽子,跟在武相身邊侍從學習,我知道他們愚笨,所以也不敢求說拜師門下,只求武相收他們做個侍從使喚,偶爾能夠點撥一下。”

武懷玉覺得郭孝恪這三個兒子的名字取的是真挺不錯的,待詔待封待聘,也反映出老郭的那份望子成龍之心。

他聽說老郭這三兒子還挺勇武的,

“郭公要是捨得把令郎交給我,那就讓他們進安西講武堂吧,也兼個安西牙軍的參軍,”

“多謝武公。”

郭孝恪是瓦崗出身,但跟秦瓊程咬金他們以前不是一山頭的,郭孝恪和黃君漢一樣,那是李績的心腹。

但現在郭孝恪把三兒子都送到武懷玉身邊來,很明顯就是以實際行動向武懷玉靠攏了。

武懷玉也沒拒絕,

“郭公哪天走?”

“明天就動身,”

原沙州刺史是劉德敏,他因孤身入敵營斬殺朱邪闕俟斤,而名揚西域,武懷玉直接授他庭州刺史,事後朝廷論功,皇帝也升他爲安西副大都護兼庭州刺史。

沙州做爲河西走廊西邊門戶,也是十分緊要的,當初武懷義也任過沙州刺史。刺史不能一直缺位,郭孝恪得趕着去上任,何況他是貶謫之官,更不敢耽誤,否則容易被言官彈劾。

“那就祝郭公一路順風。”

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623章 瓜分第1291章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850章 武良娣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1193章 跪拜,吻靴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1220章 心生退意請出家第167章 抽他丫的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630章 檢校中書令第917章 邀戰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1219章 賜封國姓九江王第1119章 沙陀人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1274章 水落石出第89章 半路遭遇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92章 首勝大賺第88章 高歌猛進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21章 抱美而歸第850章 武良娣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716章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213章 崔寡婦第470章 好地主第1109章 太子第521章 金蓮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1110章 媚娘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197章 五子鎮安西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581章 並立二妻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275章 又見女主昌第1215章 節度西域十一鎮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492章 逃人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1191章 雙雙愁淚沾馬毛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108章 留鎮渭州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905章 白旗第917章 邀戰第878章 停封第573章 捅破天第360章 老當益壯再逢春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303章 靈州第649章 分紅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
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623章 瓜分第1291章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第829章 武懷玉想要什麼?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850章 武良娣第696章 恨其不爭第1193章 跪拜,吻靴第706章 太子良娣武二孃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1220章 心生退意請出家第167章 抽他丫的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630章 檢校中書令第917章 邀戰第704章 太子腿斷了第885章 我願爲嚮導第1219章 賜封國姓九江王第1119章 沙陀人第212章 訂婚五姓女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642章 以身飼狼第880章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第1274章 水落石出第89章 半路遭遇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345章 懷玉入京第92章 首勝大賺第88章 高歌猛進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557章 天恩浩蕩武氏興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764章 暗渡陳倉第510章 山後八寨第835章 一切安好第21章 抱美而歸第850章 武良娣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第215章 洞房花燭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828章 一更到三更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945章 龍王廟裡的財神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851章 九王出京第716章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213章 崔寡婦第470章 好地主第1109章 太子第521章 金蓮第1271章 這是在玩火第1081章 非份之想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080章 收養晉陽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1110章 媚娘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197章 五子鎮安西第1162章 叛逃漠北第581章 並立二妻第812章 預謀退路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275章 又見女主昌第1215章 節度西域十一鎮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91章 大封功臣第1211章 斬將奪旗再立功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492章 逃人第114章 殿上交鋒第1191章 雙雙愁淚沾馬毛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108章 留鎮渭州第171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169章 圍獵青狼第905章 白旗第917章 邀戰第878章 停封第573章 捅破天第360章 老當益壯再逢春第329章 雙喜臨門第334章 翼國公府降麒麟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00章 太子昭訓第303章 靈州第649章 分紅第894章 他鄉遇故知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837章 舉旗招兵又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