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

北風呼嘯,雪花飛舞。

北燕州。

桑乾河畔,永興縣東南四十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這就是軒轅臺?”

誰能想到橋山上那個不起眼的高臺,居然是軒轅臺,高不過一米多,長寬也不過兩米左右。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西有王母之山、豁山、海山、窮山,有軒轅之臺,有軒轅之臺,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臺。”

“窮山,便是眼前這橋山。”

武懷玉看着眼前,也有些感慨,怪不得南朝詩人曾說,寂寥千載後,誰畏軒轅臺。

橋山因其山峰天然形成拱形石橋而得名。

黃帝崩,葬橋山。

昔日黃帝廟已不見,空餘這塊大方石,傳說是黃帝和仙人廣成子下棋的的棋盤,後來成爲後人祭拜黃帝的祭臺,故稱軒轅臺。

在檀州平谷的漁子山上,也有一座大冢,世傳爲皇帝軒轅陵,也俗稱軒轅臺,西鄰西漢平谷故城,雖幾經滄桑依然尚存,正殿有軒轅、伏羲、神農三皇之位,每年正月十五軒轅廟會,四方百姓雲集,進香祭奠。

相比下位於涿鹿的這個橋山軒轅臺,反倒默默無名了。

李突地稽倒是帶着一衆兒孫們很恭敬的給石臺祭祀三牲貢品,還認真的磕了頭。

兩處軒轅臺,李突地稽每年都拜。

軒轅雖非他們靺鞨始祖,但他現在以華夏自居,當然要拜這祖宗。

到底哪處是黃帝葬骨之地,李突地稽不在意。

“我以前到北燕州狩獵,都不敢向西射,敬畏軒轅之臺。”

老頭子一臉嚴肅認真,還當着懷玉的面,給他衆兒孫們好好上了一課,告訴他們軒轅黃帝是誰,要如何心存敬畏。

南朝梁元帝說寂寥千載後,誰畏軒轅臺。

可內附靺鞨首領突地稽卻說他們不敢向西射,因爲西面有軒轅臺。

甚至此前居於此地的邊民、蕃胡,僅憑一句話,便對這石臺恭敬萬分,年年也是要來祭拜的。

“段參軍。”

“屬下在。”

“你安排一下,在此起冢爲陵,立廟祭祀,修軒轅殿,以祭祀我華夏人皇。”

所需材料,招商承供,勞力則直接用俘虜的那些粟特胡。

軒轅即是人皇、天神,也是華夏祖先。

其實天下各地關於橋山位置,關於軒轅臺有各種說法,但如今大唐官方認證的橋山和皇帝陵,其實是在關中的坊州,列於國家祀典,四時祭祀的。

不過對武懷玉來說,在北燕州新設的永興縣內,把當地一直延續的這個軒轅臺傳說認證一下也非壞事。

在此修起軒轅臺,在這片邊塞前線,胡漢混居厲害的地方,把老祖宗請出來,甚至特意用粟特胡俘虜來修,挺有意義的。

反正其實也花不了太多錢。

“待黃帝陵修好,遷移一些大戶於此守陵。”

這是仿漢代陵邑制度,西漢之初就將天下豪強遷往皇帝陵墓附近,形成陵城供豪富居住,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以此爲疆本弱末之術。

陵邑制度既加強了關中本位制,也加強了軍事防備,最重要的是削弱了關東的地方豪強勢力,甚至抑制了土地兼併。

武懷玉在北燕州修個黃帝陵,回頭肯定也要把檀州平谷的軒轅臺再修一修,到時再把幽州內地的一些豪強,遷到這兩州,以守陵爲名,既可以打壓下幽州內地豪強勢力,也還能充實邊疆。

反正一舉數得。

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以來,朝廷也是在積極的裁併州縣,合併督府,但武懷玉到任幽州後,卻新設了不少縣。

就如北燕州,先前僅有一個懷戎縣而已,而武懷玉在收撫山後各寨後,就新設了赤城縣、豐寧縣。

巡視塞外歸來,又接着在粟特胡所據之地,新設了廣寧、懷安、文德、永興四縣,

這還沒完,武懷玉滅掉粟特胡三千家後,北燕州其它未附籍的那些邊民、蕃戶也是紛紛主動請求編戶齊民、納稅服役,懷玉於是又以這些邊地邊民等,新設龍門縣、崇禮縣,

以及嬀川縣。

現在又以建軒轅臺守陵爲名,要把原劃到永興的涿水一帶,新設礬山縣。

如此一來,原本北燕州僅轄懷戎一縣,而現在則是有懷戎、嬀川、礬山、永興、赤城、豐寧、龍門、崇禮、廣寧、懷安、文德十一個縣。

一下子從一個縣增加到十一個縣,武懷玉當然不是胡來。

設了這麼多縣,自然是地方有這麼大,其次是要爲接下來大舉移民屯兵做好準備。

北燕州做爲幽府之肩背,交通戰略要地,自然要加強加快發展,清夷軍、廣邊軍、廣寧軍,這裡直接就駐守三軍。

統軍府都新設五個。

還要編練武騎團練,蕃胡城傍等。

兵馬衆多,糧草需要也多,不可能光靠開中鹽法運糧支邊,武懷玉還是希望利用邊地地廣人稀,搞屯田。

首先就是軍屯。

幽州都督府將分成三個屯田區,幽薊屯田區,這裡土地肥沃,河汊縱橫,灌溉便利,農業條件優良,引瀘溝水可開稻田數千頃,初步估計,幽薊屯區,可開軍屯百屯,一屯五千畝,那就是五十萬畝地。

第二個屯田區是平營屯田區,平州營州,在幽州之西,甚至東抵遼河,越發地廣人稀,可屯之田更多,加上新從奚人手裡拿到的瀑河流域,以及盧龍塞以北的大片土地,能開墾許多軍屯。

這個屯區,比幽薊屯區能屯之田還多,但相對農業條件差點,能屯一百多屯,五六千頃之地。

第三個屯田區,自然就是山後,北燕州、檀州,都可稱爲山北之地,戰略位置顯要,是幽州肩背。

北燕州的盆地很多,有於延水、桑乾河等河流經過,現在沒什麼人口,若開屯田,亦不減百屯,檀州的懷來密雲一帶條件也還可以,亦可墾三十屯。

只要有足夠的人,僅這三個軍屯區,若是開發起來,能夠達到三百屯,百多萬畝地,相當驚人。

除了軍屯,亦可民屯,移民屯田分田授地,充實邊疆。

以北燕州新設十縣,現在編戶總人口亦不過兩萬戶不到,加上懷戎的三千多戶,都還不到兩萬戶,這還包括了許多蕃胡也編戶入籍了,

而這些縣,每縣落戶一萬戶都是足夠的。

人口的需求很大。

相比幽州地廣人稀,冀州的河北平原卻是已經漸漸恢復過來,尤其是那些老牌世家豪強們,仍然佔據着大量土地,加上新貴們的土地兼併,普通百姓依然是隻佔少裡地甚至無地可耕。

武懷玉還是希望從這些世家豪強手裡撬一些佃戶、部曲過來,遷移到邊塞分田授地,充實邊疆。

新編的這些府兵、團練,優先分田授地,甚至他們的家人、子弟,也優先授分田地,一丁百畝上限授滿。

駐守邊塞的這些邊軍,一邊駐防一邊屯田,所得屯糧除了供軍需和儲備,也要拿出部份比例來,分賞給屯田士兵,相當於分紅獎勵,激勵大家的幹勁。

風雪交加。

武懷玉與突地稽、浮榆以及盧承業等在軒轅臺下賞雪喝酒。

“國姓公,燕州粟末靺鞨子弟都非常勇猛彪悍啊,本督想要多點選些爲府兵、武騎,充實邊防,並精選一些爲本督的衙兵,國姓公可願意?”

李突地稽內附中原三十幾年,早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蠻夷了。

聞絃歌而知雅意,跟武懷玉也相處了一段時間了,立馬秒懂武懷玉的意思,卻是毫不猶豫的就起身,端起酒杯先乾爲敬,“那是都督看的起這些崽子們,能夠點選爲府兵,甚至成爲都督衙兵,那是他們三生有幸啊,我先代他們謝過都督了。”

武懷玉要點選靺鞨子弟爲府兵、武騎,讓他們進京番上宿衛,或在邊關戍衛,又或成爲武懷玉的牙兵,這意味着這些精銳青壯靺鞨子弟,就會脫離李突地稽,甚至離開燕州。

但他並沒有拒絕,甚至沒有一絲猶豫。

內附三十幾年,讓突地稽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真正過的好,唯一的出路就是徹底融入,成爲一名漢人。

一直保留着胡風,甚至始終聚落僑置,這其實並非好事。

這位主動讓心愛的小兒子拜武懷玉爲義父,又把最勇猛的長子全家送去長安的老族長,看的很透徹。

就算他們幾千帳粟末靺鞨人全都打散了,又如何,就算燕州到時取消併入幽州,又如何,

於延水三千粟特胡可是剛剛滅亡,甚至他率着靺鞨子弟出力極多。

“浮榆刺史?”

“俺也一樣!”浮榆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跟隨突地稽的步伐。

當初他們扶余靺鞨烏素固部,跟着粟末八部西遷內附隋朝,幾十年過去,他覺得這路選對了,現在也沒什麼可猶豫的。

化整爲零,分散安置,這無疑是避免尾大不掉的一個好辦法。

兩位靺鞨首領的爽快,讓武懷玉非常滿意,起身給他們各敬了一杯酒。

李突地稽恭敬的回敬,甚至直言,“我等當年西遷內附,安置遼西,後逢隋亂,動盪飄搖,朝廷厚恩,仍劃地僑置州縣安置,”他直言自己已經老了,“我等在幽州也已經呆習慣了,如今子弟們有機會點選府兵、團練,十分感激,遼西是回不去了,也不想回了,我等覺得已經沒必要再保留燕州、慎州之名,請求都督上書陛下,廢去僑置燕州,直接歸幽州管轄。”

“俺們慎州也一樣。”浮榆跟上。

朝廷基於一些特殊情況的考慮,對一些降附的蕃胡,在其境內設立都督府、州,仍以其酋長統領,這種屬於羈縻府州,也就是名義上所屬,實際上基本上是不直接管理,也不編戶更不納稅賦的。

還有一種叫內附僑置府州,比如燕州,本來突地稽他們這些靺鞨人內附中原,安置於遼西,在燕郡之下設遼西郡,是有地盤的,只是自己管理自己部落,實際也基本上不納稅賦,只上貢一點土貢。

但後來突地稽等內遷,在幽州劃塊地設燕州,管理原來的燕郡遼西郡的部落人口等,

這種沿續魏晉以來的傳統,比如某州被敵國攻佔,於是在後方僑置此州,以安置管理原來這州的軍民等。

唐初武德時,鹽州陷於敵手,朝廷便在靈州城中僑置鹽州衙門。

在魏晉之時,僑置州縣,本是收治流民,安撫僑民的一種手段,算是一種臨時政策。

突地稽的燕州之前寄治幽州城內時,也是沒有實土的,可後來朝廷爲拉攏安撫他們,特意給他們在幽州城西北劃了一塊地給他們設立了燕州,相當於升格成正州了,但實際地又僅一縣,管的也基本是靺鞨部衆。

突地稽現在請求要廢掉燕州,連僑置都不用,這是很積極的表忠心。

武懷玉對此很高興。

其實他也很討厭這種什麼僑置州縣,或是給蕃胡設立這種自治的州縣,搞國中之國,那有害無益。

就算一時權宜,那有機會肯定要取消的。

現在不正是機會。

於是武懷玉便讓盧承業當即爲突地稽和浮榆兩人寫了一道上書請求廢燕州、慎州,請併入幽州的奏疏,

寫好後武懷玉也還署了個名,算是聯名上書了。

突地稽現在是賜國姓、蓍國公,而浮榆僅是扶余侯。

這傢伙也知道自己沒有突地稽那樣的威望和實力,得不到皇帝直接賜國姓,於是打起了武懷玉的主意,趁着懷玉高興,這老頭也拉出自己喜歡的小兒子,要他拜懷玉爲義父。

浮榆的小兒子虎頭虎腦,是他第二十三子,浮榆很能生,生了二十三個兒子,還有一堆女兒,早夭病逝和戰死沙場了幾個,現在還有十八個兒子,這小二十三跟李謹行年紀差不多,

“阿泰拜見義父。”

“哈哈哈,好,本都督便收你爲義子。”

“請都督爲他賜名。”

“給你取思恭二字,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希望你能夠牢記。”

浮榆拍了兒子那剛剪去髮辮不久,新長出的頭髮如毛桃的腦袋,“你以後就叫武思恭了,還不趕緊謝過武相公。”

“孩兒武思恭謝義父賜名。”這小子倒也反應快。

武懷玉本來只說給他取個名字,卻沒讓他改姓的。

沒等他開口,浮榆也跟着拜謝,還算稱以後他也姓武了。

“武浮榆謝過都督賜姓。”

武懷玉看着這一老一少兩顆毛蛋似的腦袋,倒是不由的笑了,罷了,既然這爺倆非要攀附,倒也無所謂。

老頭立馬又道,以後他們扶余烏素固部,都改姓武。

好傢伙,一下子多了幾千家靺鞨武家人。

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588章 樊川第55章 飄風戲月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87章 火線提拔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909章 就是賤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920章 功勳第280章 認栽第821章 賢婿啊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654章 百媼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67章 東宮報道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635章 臣惶恐第2章 元從禁軍第52章 微服私訪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775章 刺面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20章 告你誹謗第1321章 罷免第1287章 寧做懷玉妾,不爲尉遲妻第1048章 底牌第1301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229章 一驛又一驛,驛騎如星流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738章 懷玉的三眼銃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1299章 贖城第1199章 真珠毗伽公主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675章 咬鉤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54章 分紅犒賞第855章 開拓令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651章 試點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161章 高擡貴手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660章 秉筆相公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708章 百日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1102章 武氏集團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47章 綺夢無痕第66章 出征隴右第974章 一併流放第7章 至寶丹藥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207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1300章 向北向南第226章 俱樂部第1247章 國舅復出大開殺戒第1176章 兵圍碎葉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414章 兄弟第1035章 灞橋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1145章 滅國第1176章 兵圍碎葉第58章 門神驚世第655章 背刺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863章 樊樓宋江
第579章 久別重逢勝新婚第588章 樊川第55章 飄風戲月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87章 火線提拔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909章 就是賤第898章 這是朕留給你的柱國之石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989章 五國諸侯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103章 幹就完了第920章 功勳第280章 認栽第821章 賢婿啊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654章 百媼第854章 長樂公主的嫌棄第161章 各顯神通第556章 安東都護鎮三蕃第1042章 無力迴天第1088章 魏王李泰錢萬貫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67章 東宮報道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1002章 神行太保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635章 臣惶恐第2章 元從禁軍第52章 微服私訪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775章 刺面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第420章 告你誹謗第1321章 罷免第1287章 寧做懷玉妾,不爲尉遲妻第1048章 底牌第1301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229章 一驛又一驛,驛騎如星流第1078章 臂生龍鱗第738章 懷玉的三眼銃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183章 太平鐘聲第1299章 贖城第1199章 真珠毗伽公主第295章 風塵三俠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188章 初露鋒芒第675章 咬鉤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54章 分紅犒賞第855章 開拓令第970章 皇帝終究還是下手了第651章 試點第189章 軟飯硬吃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161章 高擡貴手第1286章 愛卿,朕欲以公主妻卿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660章 秉筆相公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708章 百日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1102章 武氏集團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47章 綺夢無痕第66章 出征隴右第974章 一併流放第7章 至寶丹藥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207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1300章 向北向南第226章 俱樂部第1247章 國舅復出大開殺戒第1176章 兵圍碎葉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414章 兄弟第1035章 灞橋第548章 捷報驚醒天子夢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597章 小鬥出大斗進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868章 大艑高帆一百尺第1145章 滅國第1176章 兵圍碎葉第58章 門神驚世第655章 背刺第327章 奔則爲妾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02章 烽煙再起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863章 樊樓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