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老師循循善誘人

“承乾急躁了點。”

“太子才十一歲,”

武懷玉和李世民在晨光中練八部金剛。

“你晚點回幽州,在長安多教導下太子,朕發現太子特別喜歡跟你在一起,對你的教導也聽的進去。”

“臣也只是循循善誘,太子本性純良,天生聰敏,”

“朕一會就回長安了,讓太子跟你在這莊子上再住幾日,你帶他各處轉轉,真正體察下民情。”

李世民也很喜歡呆在鄉下到處走走,但他也知道不能久離朝堂,早上仍是一頓簡單的農家飯,紅薯稀飯配點鹹菜,皇帝吃飽後便在百騎簇擁下返回長安。

皇帝一走,太子就要活躍的多。

承幹甚至還親自要體驗一下餵豬,大鍋裡燉的豬食挺香,紅薯藤剁碎,加了一些地裡拔的豬草,然後還加了點紅薯,一大鍋煮熟後,又往裡摻入一些糠麩、酒糟、豆粕這些,雖然加的不多,但這可是豬育肥關鍵。

學着豬倌的樣,拿着勺子在豬圈上敲擊幾下,囉囉囉的呼喊幾聲,躺在欄裡睡覺的兩頭豬立馬就爬了起來,趕緊哼唧哼唧的來到豬食槽前。

一勺勺豬食倒入槽中,兩頭豬便猛的吃起來,吃的那個香甜,那個大聲。

“它們吃的可真香。”承乾笑道。

一旁的鄭老漢馬上道,“這些豬吃的跟人一樣好了,想以前沒有紅薯玉米土豆這些祥瑞莊稼,每到青黃不接時,那個時候只能到處找點野菜吃,野菜搭糠,吃糠咽菜,甚至糠都吃不上,

現在這豬吃着野菜,不僅有糠,還有酒糟、豆粕這些好東西呢,這在以前,別說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正常時節也未必都能吃的上。

還有這紅薯,這麼好的紅薯餵豬,多香甜啊。”

自有了紅薯土豆這些祥瑞莊稼後,搭着主糧吃,每日總算能填飽肚子,這些紅薯土豆產量高,雖說不太扛餓還喜歡放屁,但比吃糠咽菜可比多了。

武家堡養豬,居然也吃這麼好,如今剛成爲樊川武家堡裡小莊頭的鄭老漢,確實挺羨慕的。

那紅薯大鍋燉煮的多香啊,那酒糟更是還散發着陣陣酒香,就連豆粕都還散發着豆油香味。

說着,鄭老漢還從豬食桶裡直接撈出來一大塊紅薯,就直接吃起來。

“這是豬食。”承幹驚訝。

“都乾淨着呢,大鍋裡煮出來的,”

“那還有好多豬草。”

“豬能吃的人都可以吃,”鄭老漢笑道,那紅薯吃的還挺香。

“鄭伯你剛纔沒吃早飯嗎?”

“吃咧,吃咧,就是看着這麼好,嘴又饞了。”老漢吃的很香,一點不覺得髒什麼的。

旁邊陪着的武家堡豬圈的管事,在旁邊笑着說,其實豬圈這邊養豬的人,也經常會吃豬食裡的紅薯什麼的,倒不是說武家不讓大家吃飽,能進來莊子裡做事,飯是能吃飽的,但紅薯也確實挺好吃,就當是零食一樣。

今日懷玉陪着太子又回到神禾塬上的武家堡,這裡武家經營兩年多,比樊川剛接手要好的多。

“殿下挑頭豬,一會咱們殺了弄個殺豬菜吃。”

承幹看着正在埋頭猛吃豬食的黑豬,已經挺肥了,一大排的豬欄,每欄裡都有兩頭。

武家堡養了三千頭豬,不同批次大小不同,基本上每幾天都能有一批豬出欄。

“現在一頭豬能賣多少錢啊?”

承幹看着吃的正開心,絲毫不知大禍臨頭的豬。

“豬價也是漲漲跌跌,武德時各種物資短缺,豬價較高,現在貞觀三年,各種物價都跌,今年鬥米都僅二三百錢了,豬價也跌不少。

長安現在最新的豬價,一頭百餘斤的豬大約三百錢吧,剛好生絹一匹,”

“那一頭豬豈不是值十石米?”

十石米千餘斤,一頭豬也百餘斤,價格一樣,那到底哪個划算,承幹疑惑。

“一畝地種紅薯,可養三頭豬,如果多扯些豬草補充,養上四頭也是可以的,”

一畝地能養四頭豬,但種紅薯的一般是旱地,頂多也就是一石半到兩石糧收入,而養豬還有豬墊圈糞肥這副產品,論起來,養豬那是直接種麥、谷收益的許多倍了。

三百文錢,如今可以買一匹生絹,也可以買一隻同州羊,還可以買十隻雞,

另外長安城一個泥瓦匠人,一個月工錢也就三百錢。

在貞觀三年,各種物價大跌,物賤錢貴的時候,三百錢還是很值錢的,雖然有些商品價格還挺貴,比如說酒、茶、糖這些,但一些基本生活物資如糧、布等相對便宜。

“牛呢,牛現在值多少錢一頭?”

“要看什麼牛,比如閹割過的細犍牛,大約四千來錢,而次犍牛約三千錢,還有更低一檔的粗犍牛,價格更便宜點。”

大唐的許多貨物一般是分三檔的,細次粗。

承幹對牛豬羊這些不太瞭解,不過他對馬相對了解點,長安馬市上的馬,種類就很多,外貌粗壯只能馱挽的四五貫錢,可以騎乘的起碼八九貫,

好馬那起碼是三十貫以上。

至於說那些千里馬,或是名貴的大宛汗血馬等,百貫幾百貫都有。

最便宜的草馬十來匹絹就買的到,跟個便宜的奴隸價格一樣。

“這麼說豬價也不高啊,這麼大的豬,也就跟只羊價格相當,還要養那麼久,每日兩頓煮豬食。”承乾道。

鄭老漢卻覺得如果一直有這個價,那養豬絕對發家致富啊,一個泥瓦匠的手藝人,一個月包了吃住外,也才只能賺三百文的工錢呢。種上五畝地,一季稻子也才收十石左右,只能賣三百錢,他們普通莊戶人家,就算再辛苦,一年到頭也餘不到幾個閒錢的。

家庭種桑麻二十畝,養蠶十筐,一年到頭辛苦忙碌,最終也只能織得布五六匹,絹十匹左右,這還得是家庭裡有兩三個女人辛苦勞作。

這十五六匹絹,還得有二十畝地,還得種桑種麻養蠶,如果自己沒這麼多桑地,那就得買桑葉。所以像他家這種沒地的佃戶,種六畝桑麻,那地是租的,還要交租,織的布除了自用外,能拿出來換錢的並沒多少。

老漢做了多年佃戶,要求很低。

只求能夠混個溫飽,能養活一家老小就行了。

這年頭就算再辛苦種地,可如果沒有自己的地,實在是剩不下什麼,相比之下養豬倒不錯。

“殿下挑頭還沒餵食的,免的白食一頓。”鄭老漢挺心疼那些香噴噴的豬食,反正要宰了,就不要再喂一頓,又不是要稱量賣錢,如果是賣豬,肯定是賣前要抓緊喂頓好的,讓豬吃飽飽的多壓點秤。

“好,就那頭吧。”

承幹挑了一頭,

這豬正在圈裡亂竄等着進食呢,結果被皇太子選中了。

懷玉看着這頭豬,跟後世的豬區別還是很大的,頭大身小,嘴長鼻寬,勁部與背部高高隆起,跟野豬較像,這豬看着挺有進攻性,雖然這都是武家精心挑選的豬種,相對來說已經是比較溫馴,易育肥長肉,品質較好的了。

唐代的豬品種還是很多的,遼東的白豬,嶺南的花豬,不同地方的豬種區別很大。

黑豬還是此時養的較多的品種。

龐孝泰曾跟懷玉說他老家嶺南鬱林那邊的豬種不錯,黑背白肚銀項圈,白裡透紅賽貴妃,這豬據說源自漢代培育,還曾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羅馬,

到如今,這些豬品質很好,耐粗飼,適應性強,母豬繁殖力高,早熟易肥、肉質鮮嫩,

缺點倒也有,就是長的慢。

這種豬矮、短、肥、寬、圓,頭短小,體型緊湊,龐孝泰老家養這種豬,基本上是散養的,到處拱土,泥裡打滾,但啥都吃。

武懷玉已經讓龐孝泰從他老家廣西弄一些這種豬來,既可以養,也可以雜交培育新品種。

“這是頭公豬還是母豬?”

承幹看到幾個豬倌進欄,扯耳機的揪尾巴的,豬發出慘叫聲,反抗很激烈。

“堡裡養的豬,出生半個月內就會閹割,不論公母都會閹割,這樣長的快,而且肉質會更好。”

承乾沒想到豬打小就閹,又學到了點正經的無用知識。

殺豬很熱鬧。

莊子上還有不少熟練的屠戶,他拿着支長鉤,一鉤鉤住豬喉,然後憑一已之力就把豬拖到圈外空場。

一手提鉤,一手拿尖刀,一刀下去,鮮血沽沽而出,流入提前擺好的木盆中。

“這屠夫好大力氣,一力就能把這大豬控制的服服貼貼的,剛纔圈裡四五個人抓呢。”

“熟能生巧而已。”

這邊放完血,那邊開水也燒好了,把豬架到大木盆上,澆上熱水,然後刮豬毛,

堅硬如針的豬鬃毛還都被小心的全收好,這可是好東西,能製做成刷子。

黑色的豬毛被刮淨,裡面還是黑色的皮。

屠戶力大無比,百多斤的豬直接就給抱起掛到鉤上,接着嫺熟的開膛破肚分邊,

卸豬頭、分豬腿,取出內臟,扯下板油······

武懷玉在旁邊指揮着,派人清理腸子,讓人去把接的豬血加鹽凝固血豆腐,剁豬蹄,砍排骨,切五花肉······

黃酒加點冰糖燜一砂鍋東坡肉,清好的腸子裡灌些豬血做成血腸,排骨燉冬瓜,豬腳燉黃豆,

回鍋肉得安排上,酸菜燉肉也得有。

再滷點豬耳朵,熘個豬肝,炒個肉絲······

一頭大黑豬,半天功夫,就變成一頓殺豬席。

一鍋又一鍋的菜,武家堡莊子上今天也是香味飄飄,人人有份,加餐開葷。

承幹也吃的很香,覺得每個菜都這麼好吃,雖說豬肉賤肉,以前上不得皇家席面,但今天他親自幫忙揪了豬尾巴的這殺豬菜,吃的格外好吃,

“真香啊,老師,想不到豬肉也這麼鮮甜。”

武懷玉拿着根大筒骨吃的也挺高興,

“老師,你現在也有數百頃地吧,”

“嗯,朔方兩百頃、河北二百餘頃、關中百頃,山南、河東、隴右、蜀中加起來也有二百頃吧,算來應當有八百頃地了,”

八百頃地,那就是八萬多畝,雖比不得裴寂曾經一次就得賜地千頃,但這數量也已經很驚人,絕對屬於那頂級地主之一。

承幹有些好奇的問道,“老師佔地八萬畝,是大地主,爲何老師卻要提出兩稅法,兩稅法不是讓地主多交稅,而讓普通百姓,特別是無地之人得利嗎?

八萬畝地,就僅僅是義倉糧一項,畝納兩升,那就多納了一千六百石糧了,而如果以後實行兩稅法,那地稅每畝還要翻上幾倍,豈不是一年要多納五六千石糧?

老師爲何又願意呢?”

“爲何其它人不願意,陛下爲何還說不能直接推行兩稅之法,朝廷怕什麼?”

武懷玉啃着棒骨,看着承幹這麼誠懇的請教,笑了笑,“陛下曾經說過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知殿下可記得?”

“記得,孔先生跟孤說意爲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老百姓如水,這老百姓殿下以爲包不包括如臣這般的大地主?”

承幹陷入沉思。

“兩稅法從長遠來看,自然是有好處的,如今的租庸調製,其實已經有很大問題,迫在眉捷需要改變,但任何制度的改變,都必然會觸動許多既得利益者,必然反引起反對,如果簡單的強制推行,那麼就會激發矛盾,引發衝突,

就比如說前朝,隋朝一統天下,結束漢末以來幾百年的紛爭,是很偉大的。煬帝也是個很有本事的皇帝,他雄心勃勃,推出了許多改革之法,但是呢,他就是過於自負了,結果就是他的改革之法,觸及了隋朝最根本的統治階層,

最終的結果殿下也是看到的,關隴貴族都紛紛起兵,”

武懷玉提醒承幹,做事不僅不能操之過急,而且還得記得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你不能違背自己的根基。

兩稅法雖好,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損害皇權基石,也就是統治的根基,是貴族官僚士族集團,甚至是地方豪強地主階層,所有這些有資產的,有田地的,都會在這個兩稅法新政中受損,而不是受益,這就,註定了這個政策現在會面臨極大的阻力。

如果簡單的強制推行,那麼隱患極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如關隴貴族集團,他們能建立西魏,也能建立北周,更能建立隋和唐,

當然,他們也還可以再建立一個其它的新王朝。

所以皇帝李世民就算早看明白了大唐現在根本國策的諸多弊端,甚至很緊迫了,但也沒敢腦袋一拍,就要怎麼樣怎麼樣,都是小心翼翼,一點點的試探,甚至是各種交易與妥協。

“老師爲何又願意呢?”

面對這提問,懷玉微笑,“我武家如今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大唐,國家興盛穩定,我武家也才能興旺長久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第1108章 栽了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93章 不敗神話第465章 二年夏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92章 首勝大賺第469章 黑龍堡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44章 拔刀相助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158章 迷宮寶藏第878章 停封第1128章 可汗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360章 老當益壯再逢春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163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224章 窮進士第75章 隨營阿郎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56章 過三關第37章 小有身家第75章 隨營阿郎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1308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454章 大戰場百貫千僧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7章 至寶丹藥第763章 獨孤第1173章 誰與爭鋒第745章 誰允許他們招安的第1181章 石國王孫第228章 貴族範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659章 大膽第993章 請武公拉我一把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122章 勤王討虜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第668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965章 咸陽橋密謀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166章 劍鋒之上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1325章 皇帝的抉擇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304章 我只把你當姐姐第855章 開拓令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28章 奢侈一回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471章 石守信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715章 嶺南王第284章 城鹽州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409章 怒斬范陽盧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972章 砸場子第651章 試點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204章 皇上又來了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238章 因禍得福天子封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1058章 讓皇帝背黑鍋第907章 他急了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1316章 秘不發喪第469章 黑龍堡第607章 太子怒第625章 晉國公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1033章 門當戶對
第1108章 栽了第140章 後院起火第604章 李績出手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317章 恕不奉陪第93章 不敗神話第465章 二年夏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92章 首勝大賺第469章 黑龍堡第888章 浮海遼東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265章 袁天罡與李五戒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780章 殘陽如血第483章 泄露禁中語,貶第44章 拔刀相助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158章 迷宮寶藏第878章 停封第1128章 可汗第531章 金屋藏嬌歸厚坊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360章 老當益壯再逢春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547章 祿山謝義父恩賞第1163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06章 血灑邊關大將死第999章 武氏牽星術第224章 窮進士第75章 隨營阿郎第408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56章 過三關第37章 小有身家第75章 隨營阿郎第195章 魏徵相求第1308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454章 大戰場百貫千僧第135章 軍器少監第7章 至寶丹藥第763章 獨孤第1173章 誰與爭鋒第745章 誰允許他們招安的第1181章 石國王孫第228章 貴族範第1052章 天恩浩蕩第659章 大膽第993章 請武公拉我一把第906章 七府經略相公第122章 勤王討虜第1089章 皇帝劃下的紅線第668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965章 咸陽橋密謀第530章 軒轅臺下釋兵權第1166章 劍鋒之上第502章 剪辮易服歸大唐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1325章 皇帝的抉擇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304章 我只把你當姐姐第855章 開拓令第1027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928章 奢侈一回第971章 步子有些大了第471章 石守信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962章 皇后的秘密第1201章 此去爲大漢解憂第576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375章 皇家贅婿平康坊第715章 嶺南王第284章 城鹽州第16章 永康公府第457章 檢舉奸相聖君怒第33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216章 勾欄聽曲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409章 怒斬范陽盧第436章 空手套白狼第385章 潮退方知誰裸泳第972章 砸場子第651章 試點第819章 魏徵的念念不忘第204章 皇上又來了第1073章 大姨子的提醒第1238章 因禍得福天子封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1058章 讓皇帝背黑鍋第907章 他急了第325章 無定河邊第1316章 秘不發喪第469章 黑龍堡第607章 太子怒第625章 晉國公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486章 秦瓊的傳承第1033章 門當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