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大戰場百貫千僧

大早上,老楊來找懷玉。

本來難得旬休之日,也不讓人清靜,昨晚被樊玄符拉着交公糧,早上本想補個覺。

“安德公早啊。”

“都日上三竿不早了,咦,二郎怎麼眼袋烏青,倒跟你家養的那三隻食鐵獸有些像,昨夜又操勞公事了?”

對於這位皇帝姐夫,武懷玉倒也沒客氣,叫侍女端來早點。

小籠包子、芋頭粉蒸排骨、燒麥、蝦餃、銀魚粥。

本來吃過早餐的楊師道看到武懷玉這精緻的早點,還是忍不住推辭一番後也要了一份。

小籠包小小一個,裡面包的是豬肉,但卻湯汁鮮嫩,包子皮也是十分鬆軟。

“這肉餡不似羊肉?”

“豬肉。”

聽到豬肉兩字,楊師道愣了下,堂堂弘農楊氏子、觀德郡公,啥時吃過豬肉,他印象裡豬肉下賤污穢,騷臭難吃,甚至會讓人跟東司茅廁聯繫起來。

“二郎開玩笑吧。”

“這確實是豬肉,不過放心,我自家莊子養的,乾乾淨淨,只吃糠麩、豬草還有紅薯藤苗這些,沒吃過其它東西,半圈半放,養的白白胖胖的,”

“吃着不像啊。”

“那是因爲我家莊子上養的豬,豬崽生下來七天就閹割了,所以不僅長的快,且長大後也沒那股味道。”

楊師道名門子弟,最好風雅,平時最喜歡的就是吟詩做賦,宴飲朋友,尤其喜歡結交名士,家裡也養了許多文人門客。

對什麼仔崽七天閹割,什麼母豬產後護理、什麼生熟飼料、如何配種這些他自然是不可能瞭解,也不會去了解的。

但這小籠包確實美味。

“裡面應當還加了什麼好東西吧,要不然這麼鮮。”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蔥姜泡溫水,調餡料的時候分三次打蔥姜水,也可以再放一點點的胡椒粉,肉餡要湯汁多且鮮美,還有個關鍵就是要二肥八瘦。”

“難怪都說翼國公好美食更懂烹飪,現在是真服了。”

試過小籠包,他又夾了蝦餃,這餃子皮跟櫻桃畢羅一樣,皮是透明的,裡面包着整個大蝦仁,那蝦仁也是出乎意料的大,但一口下去卻很鮮很甜很嫩,餃子皮則很有韌性。

連吃幾個,又試了粉蒸排骨,鮮、嫩還爽滑。

就連墊在下面的芋頭,也粉粉糯糯是他從沒吃過的種類。

“桂州特產的芋頭。”

連包着糯米的燒麥也很好吃,特別是糯米里還有味道很好的肉丁。

楊師道最後硬是吃撐了。

都差點忘記了今天他早早來拜訪武懷玉的原因了。

“三階教的事,有些麻煩了,他們不肯把田莊交出來,甚至那些依附他們的部曲等,居然也不願意入籍編戶····而且現在其它寺也開始在活動,各種傳言滿天飛,許多士族也多有異議。”

武懷玉面帶着微笑吃完最後一個蝦餃。

他說的許多士族有異議,估計也包括他自己在內了。

對三階教的行動,後續的影響力正在持續發酵,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的就收場,無盡藏的那些輕貨浮財已經收走,但田地、作坊、碾房、邸店、車店等還在清理中。

現在許多僧人不肯還俗,那些依附於寺廟的部曲、佃戶,也還跟朝廷唱反調,想要繼續維持以前的狀態,這裡面肯定有和尚在暗裡煽動串連的。

“誰反對?”

“京師十大德也都聯名上書給陛下,希望陛下三思。”

京師十大德,這是武德朝時設立的僧官,統領長安諸寺僧衆,這十大德有個特點,基本上都是南方義學派的高僧北上,不少是隋文帝時就北上的,有些則是楊廣鎮守揚州期間結識,後來他稱帝后邀請到長安的。

南方義學派在長安僧人,尤其是高僧中佔比很大。

李淵當初任命的十大德,基本上都是來自江南的義學高僧,而且都是在大興善寺、大總持寺、大莊嚴寺這三大佛寺裡。

武德九年李淵準備沙汰佛道,當時詔令中就明文規定,長安僅留寺三所,諸州各留寺一所,長安留的三寺就是這三座大寺。

他們的等級最高,屬於皇家功德寺,比朝廷敕建寺高一等,比皇族宗室、勳戚貴族們捐建的寺廟更高,而那些普通修建的寺廟就更別說。

十大德個個在沙門德高望重,雖說隋唐的時候,諸多教別宗派學說興起,但這三大寺、十大德的權威絕對是不用置疑的。

當然,三大寺佔地最廣,僧衆最多,實力也極強,包括財力。

比如大興善寺,在朱雀大街旁直接佔了整整一坊之地。

十大德都站出來,要上書皇帝勸諫,這已經發酵到很嚴重的地步了。

楊師道從吏部尚書改爲雍州別駕,繼續清理三階教那本是他的職責,但他現在跑來武懷玉,其實就是想撂挑子。

這傢伙跟蕭瑀一樣,是崇佛的。

“走,去三大寺走走,拜訪一下十大德。”

武懷玉拉着楊師道在長安轉了一天。

三大寺都去拜訪過,他跟十大德以及一些住持高僧們也都聊了許久,主要是聽他們的訴說意見。

武懷玉並沒有給什麼直接答覆。

次日早朝過後,武懷玉請求奏對。

懷玉跟皇帝單獨談了許久。

“你覺得該如何迴應?”

“臣有個想法,隋末以來,天下亂戰不休,許多戰場曾經血流成河,至今仍還有許多枯骨沒能收斂,臣請求在一些有名的大戰場,派高僧組團前往舉行盛大法事,超高陣亡將士靈魂,然後在這些大戰場上各修建一所寺廟,裡面建塔立碑,銘記戰事,紀念英烈,度僧出家,劃拔一些田地供給寺廟。”

武懷玉還提出了第一批的七個大戰場,建七座寺廟,每寺度二十名僧人出家,每寺給一千畝地。

這讓皇帝聽的很意外,之前武懷玉雖說不是跟傅奕一樣的滅佛派,但也是削弱限制派,現在卻要新建七座佛寺,度一百多僧人,還給他們田地?

“陛下,大戰場做法事、起寺廟、立佛像等一應花費,都在朝廷此前代管無盡藏裡出,我們把那筆錢分成三筆專款,其中第一筆本就是維修天下的寺廟的。”

反正不用花朝廷一文錢,拿之前沒收來的錢來做這個事,也正好緩解下如今沙門這來勢洶洶的反撲。

一進一退,做事不能一味猛衝猛打,得有韌性。

通過這件事,也能證明朝廷不是搶了沙門的錢財,而是真的代管,且會用到說好的地方,到時這筆錢也要讓十大德、諸寺住持這些有監管之責的和尚們監督。

同時,也是以此讓沙門知道,朝廷不是要滅佛,只對事不對人,對釋教沙門依然是尊重的,國家還特意拔款請和尚們主持這麼重要的法事,甚至聖旨敕建七所新的寺廟,這表明朝廷對釋教的繼續尊崇。

“僅此而已嗎?”

皇帝問。

蓋子已經被捅開,皇帝已經看到了下面嚴重的問題,他很迫切的希望能解決這顆毒瘤。

“陛下,不能操之過急,欲速則不答,我們慢慢來。先把這事辦了,辦的隆重熱鬧一些,等過了這股風頭,臣建議到時朝廷取消十大德的僧官之職,理由嘛就是現在這十大德,都年紀太大了,許多都是七十多八十多,甚至有九十多歲的,

我們恢復鴻臚寺的崇玄署,由朝廷任命的官員,來管理佛道寺觀,其職責範圍包括寺額、僧籍的管理、僧官的選任、僧尼的制度、僧尼在寺院外的活動等。

另外僧籍管理和僧官選任,也要接受吏部的監察,度僧要受御史監察,僧務要由光祿寺下祠部監管。

取消十大德後,在諸州縣設立新的僧官,如各州設僧綱、各縣設僧正,而京師則設都綱,另於長安萬年兩縣,分設左右修功德使的俗官,負責修建寺塔、佛像鑄造、經典翻譯、法會舉辦等。

其下設左右僧錄,由高僧出任,協助功德使執掌僧務。

各寺要統一設住持,由各地舉薦,朝廷考覈任命,各寺住持以下,應當還有東西執事僧,也應當由寺中推舉,然後朝廷考覈任命。”

這一套是他昨天在三大寺轉過一圈回來後寫的。

其目的很簡單,打破現在教團自治的局面,要朝廷真正掌控起來,朝廷要加強管理,甚至僧官上面也要更加重視,不能放任自由。

十大德已經證明沒啥用處,所以要借他們年老,乾脆廢除他們管理的職責,以後寺院也得分等級,皇家、朝廷敕建、京寺、州寺等,分成數等,不同等級,嚴格限定僧尼定額,限定他們的擁田額等。

不僅如此,還得利好用考覈這利器,不管你什麼宗什麼派,你總得要熟悉瞭解掌握,你要是連經籍都不通,那你還出什麼家,強制還俗。

如果考試不合格,但也不是完全不通的那種,想要繼續出家,那就得買僧牒,花錢買。

只要寺院還有僧額空缺,就可以買。

如長安三大寺,一張度牒就收個一百貫吧。

這次三階教兩千多僧尼考試,只有二百來個通過,兩千多通不過,要是他們不想還俗,那其中考試成績還勉強的,可以有資格買度牒,同樣一百貫一張,交錢就行。

當然,對經籍一點不通的那種,有錢也沒資格買。

以後所有僧人,都必須得有度牒纔是合法出家,而且要剃度僧人出家,還得經過朝廷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既得是本身自願,還得年紀相符,再則還要寺裡有僧額,同時還得花錢買度牒。

度牒一人一張,不能傳襲,人死牒廢。

“一張僧牒一百貫錢?”李世民覺得這好像在搶錢,強盜綁票都不敢要這麼多,這可是十萬錢啊,

“陛下,既然是出家,那總得有誠心,總不能隨隨便便就出家吧,北齊僧尼三百萬衆,可這裡面虔誠清徒又有多少?寧缺勿濫,必須得設立門檻。”

皇帝對武懷玉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挺佩服的,但也明白這僧牒百貫一張,好像是個不錯的限佛的辦法,朝廷還能增加一筆收入。

度三千僧,豈不就是三十萬貫錢,那快相當於一年的戶稅小稅了。

“朕覺得如現在三階教的化度寺等,那些雖通過經籍考試的僧人,可以繼續出家爲僧,但也應當頒給正式的僧牒。”

武懷玉秒懂,意思是他們也得掏這筆錢。

兩百人,那也是兩萬貫錢。

當然,三階教的錢財已經被朝廷‘監督保管’,但這筆度牒費用,可以提取支付嘛。

雖然錢是從左手倒右手,但倒出來的這兩萬貫,可就名正言順的是朝廷財政收入,和尚們連名義上的監督權都沒了。

“你計劃在大戰場修建七座寺廟,朕覺得挺好,不過每寺才二十僧,有些少了,每寺五十僧吧,仍按每人二十畝口分田授給,一寺劃分一千畝地。”

皇帝捋着鬍鬚道。

七座新僧,三百五十名僧額,很明顯皇帝這是要預售三百五十張僧牒,又是三萬五千貫錢,這甚至都不用從左手倒右手,而是直接對外銷售了。

皇帝非常有悟性。

“臣安排時間,召集京中高僧和各住持等開會商議一下,”

“好,都交給你了,”

爲了表示皇帝對沙門的尊崇,皇帝讓武懷玉去少府監訂製一批紫衣袈裟、禪杖等,到時賞賜給那些有名的高僧。

各大寺的住持們,到時也要授印賜杖。

皇帝都沒想到,武懷玉賺錢的點子這麼多,這僧牒百貫一張,那真比綁架要贖金還賺啊。

到時掏不出錢買僧牒,你就不是合法的僧人,是非法出家,得強制還俗。你要有錢買牒,朝廷也樂意你出家,一人百貫啊,一個百姓二十一歲成丁,到六十歲年老,四十年時間,每年爲朝廷納租兩石、絹兩丈、綿三兩,加二十天的免費勞役,四十年累積起來,都遠沒百貫。

一張僧牒,就相當於一次提前徵收了幾十年的租賦,多划算啊。

李世民不介意佛道傳播,但前提是不能威脅到皇權和國家就行。

第262章 囚徒第422章 黃金冊第273章 邀約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420章 告你誹謗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1292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1291章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821章 賢婿啊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631章 萬歲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770章 敢不敢賭一把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300章 武師弟第1175章 風雪奔襲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940章 龍涎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623章 瓜分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1248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267章 槊挑羅藝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492章 逃人第1249章 天字一號特大案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28章 合作伙伴第934章 代司空第1225章 妻兒問歸何太遲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580章 鳥賊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1095章 噩耗第468章 孫真人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11章 朱衣黃衫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316章 烹殺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743章 勢不可擋的少帥第1326章 終章:梁園歌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054章 皇后大行第263章 江湖第428章 聯盟第4章 雙喜臨門第1281章 探花郎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574章 聖旨第1189章 三道旨意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63章 衣錦還鄉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1244章 真兇已浮出水面第1157章 慶功酒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754章 廣州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1254章 高高驪山上有宮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401章 壓歲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665章 不給面子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262章 囚徒第422章 黃金冊第273章 邀約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420章 告你誹謗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1292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1291章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821章 賢婿啊第1212章 廢立國君大權攬第930章 一封急報第631章 萬歲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1213章 安祿山日了王后第770章 敢不敢賭一把第121章 猛龍過江第300章 武師弟第1175章 風雪奔襲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699章 朕的好大兒第808章 濺一身血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833章 賜世襲刺史第940章 龍涎第717章 邕州都督第682章 武氏技校第623章 瓜分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1248章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第267章 槊挑羅藝第820章 大長公主是個痛快人第492章 逃人第1249章 天字一號特大案第1067章 武懷玉又回來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964章 賜名忠烈第28章 合作伙伴第934章 代司空第1225章 妻兒問歸何太遲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580章 鳥賊第54章 分紅犒賞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第680章 聽雨樓裡會故人第1095章 噩耗第468章 孫真人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370章 約會波斯國千金第11章 朱衣黃衫第643章 白衣相公第316章 烹殺第991章 龍歸大海第743章 勢不可擋的少帥第1326章 終章:梁園歌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1054章 皇后大行第263章 江湖第428章 聯盟第4章 雙喜臨門第1281章 探花郎第736章 分封武氏(感謝jly69)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203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第574章 聖旨第1189章 三道旨意第678章 安西大都護第818章 太子攝政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107章 連升十級第63章 衣錦還鄉第364章 高陽許氏河東裴第811章 迫不急待第1244章 真兇已浮出水面第1157章 慶功酒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754章 廣州第255章 重聚舊部第253章 六扇門:白澤第619章 窮追不捨鐵建山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575章 海池龍舟論賞罰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524章 幽州胡馬拓羯軍第1254章 高高驪山上有宮第293章 爲奴十三載第401章 壓歲第348章 東宮太子第287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544章 賭徒頡利輸紅眼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98章 功成名就美人歸第665章 不給面子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380章 覆巢之下無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