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

太極宮,立政殿。

長孫皇后挺着個大肚子,正跟幾位貴婦在說話。

幾人正是李靖妻代國夫人張氏與弟媳長孫氏還有侄孫女永樂縣主李三娘等,

“今年這櫻桃可真漂亮,紅似瑪瑙,形似珠丸,水汪亮晶,小巧玲瓏,鮮紅欲滴。”九歲的長樂郡公主高興的在母后旁邊讚道,“長安各家進獻的櫻桃還是武家的最好。”

幾位貴婦今日進宮,特來獻上櫻桃,

武家在長安城西修德坊已有三千樹櫻桃,各種品種皆有,不僅有早熟品種,甚至還與桃、杏、李、梨等樹嫁接,口感、色澤、形狀、大小都有提升。

長安貴族家的櫻桃們都還沒熟,武家的最先熟,正如長樂郡公主李麗質所說的,這櫻桃不僅早熟,而且個個跟瑪瑙似的,又紅又大。

長孫皇后看着同樣挺着大肚的李清,“三娘應當快生了吧?”

“這月就生,”

“我也是這月生,你肚裡是男是女?”

“二郎說是個女娃。”

“我肚裡也是。”

兩人談的高興,這是長孫皇后的第五胎,前面三兒一女,如今肚裡這個是女兒,皇后反而是十分高興的。

“都是兩個可愛的女娃,要不還能結個兒女親家,”皇后笑道,

李麗質在旁邊道,“那就做姐妹啊,縣主姑姑也給我添個妹妹呢。”

······

皇帝來到立政殿,面色不太好看,見到皇后這裡還有客人,換上笑容。

張出塵幾個便向李世民請安,

倒也都不是什麼生客,李客師妻子長孫氏,那是李世民妻子堂妹,李三娘更被他認做義妹賜封永樂縣主,李靖妻子張出塵,當然也不陌生,

“武家修德坊的櫻桃熟了,三娘特意來送櫻桃,又帶了不少鮮筍,還有湖州新茶顧諸紫筍呢。”皇后笑道。

“阿耶,你看這櫻桃多漂亮啊,又大又紅,味道可好吃了,阿耶快嚐嚐。”長樂郡公主親手喂櫻桃給父親吃。

李世民哈哈笑,張嘴接下一顆,果肉鮮嫩多汁,甘甜可口。

四月了,長安的桃花落盡,櫻桃始熟,

這個季節正是貴族們踏青遊玩,擺櫻桃宴嚐鮮筍的時節,也是一年一度的科舉放榜之時,

甚至現在每年還會有熱鬧的榜下捉婿,然後是新錄取的進士、明經等金榜題名才子們的戴花遊街和曲江櫻桃宴。

“你們剛纔說什麼那麼高興大笑,朕在外面遠遠就聽到了。”

長孫皇后說李三娘也懷的是個女娃,兩人的生產日子甚至也差不多,說等孩子生了讓她們做姐妹,皇后和李三娘也認各自孩子做個乾女兒。

“好。”李世民邊吃櫻桃邊笑。

“懷玉在家可還好?”終於,皇帝還是問起武懷玉來,雖然這幾天這個名字讓皇帝滿肚子火,但皇帝還是漸漸平息了火氣。

“回陛下,阿郎一時衝動,如今深爲愧疚,在家一心閉門思過。”

“哼。”李世民心想,什麼一時衝動,真當朕是侯君集沒腦子?武懷玉的那點心思,甚至李靖那一巴掌,他會不知道是何用心。

算了,他也不深究計較。

真要計較起來,這些傢伙十個腦袋也不夠他砍的。

妻子這有客在,李世民也沒多坐,帶着一筐新鮮大櫻桃轉身回到自己寢宮甘露殿,

才吃了幾顆櫻桃,內侍呈上了溫彥博的牓子,卻是請開奏對。

原因是今日政事堂再議突厥處置之事,結果現在剩下六個宰相,倒是有五種意見,爭執難下。

中書令溫彥博便請開奏對,由皇帝來主持決議此軍國要務。

李世民皺眉,真是不得片刻輕鬆。

“武德殿聽政,讓宰相們都來,”

頓了頓,“召太子少傅蕭瑀也來。”

“六部侍郎也召來。”

武德殿,

皇帝帶着那大筐櫻桃進來時,宰相們都到了,蕭瑀和六部侍郎們也到了,這會又已經吵起來了,爭的不可開交。

“諸卿,這是今年早熟櫻桃,還是新品種,櫻桃又大又甜,諸卿嚐嚐鮮。”

皇帝讓內侍給大臣們賜櫻桃,一人一盤。

宰相們帶頭謝恩,暫停爭吵。

吃過櫻桃,氣氛稍轉。

“說吧,什麼情況。”李世民揉捏着頭。

左僕射房玄齡站出來,“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汗,我大唐一雪前恥,然如今東突厥混亂,有人遁投漠北鐵勒薛延陀,有人奔西域投高昌、西突厥等,也有南下內附我大唐的,還有仍領部衆據有河套、漠東等地的,

關於如何處置這些突厥人,政事堂爭議不下,還請聖人決策。”

六個宰相,五種處置意見,

根本難以達成一致。

“那就一個個來,”溫彥博請先發言。

“陛下,王者之於萬物,天覆地載,靡有所遺。今突厥窮來歸我,奈何棄之而不受乎······

授以生業,教之以禮義,數年之後,悉爲吾民也。”

這位曾經被突厥俘虜去放了一年多羊的宰相,對突厥人的態度居然是最溫和的,說要寬容仁愛,要把他們當成自己人,具體的政策就是把他們全都遷到中原內地去,讓他們不要再居無定所的逐草遊牧,而是教他們耕田種地,教他們華夏漢家禮儀,

編戶齊民,納稅服役,這樣用不了多少年,他們就會被我們同化,徹底就變成我大唐子民,甚至入夏則夏,將來成爲漢人了。

依據嘛,也是有的,比如漢朝和南匈奴,還有北魏當年也是鮮卑拓跋,起於塞外,後來南下中原,甚至一統北方,主動漢化,現如今哪還有什麼鮮卑,不都成諸夏了。

這朝堂上的長孫無忌,他家以前就是鮮卑貴族,可現在哪有胡蠻影子。

中原經歷隋亂,人口大減,現在把那些突厥人安置內地,這既能除去邊患,還能增強大唐人口和實力。

李世民捋須,

溫彥博的意見總結起來可歸爲九字,遷內地,改耕種,可同化。

面對他的建議,

侍中魏徵卻是嗤之以鼻,

“溫相,突厥世爲盜寇,人面獸心,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盡殺,宜縱之使還故土,不可留之中國。

戎狄,禽獸也,今降者數十萬,數年之後,蕃息倍多,必有腹心之疾,不可悔也。”

魏徵也舉了個例子,五胡亂華,慘痛教訓,一度讓北方漢人僅剩二三百萬而已。

差點亡國滅種。

兩位宰相,一個說要遷內地改耕種同化,而另一位卻說突厥都是白眼狼,必爲後患,決不可留。

兩人都舉了一個例子,溫彥博舉鮮卑拓跋北魏漢化,而魏徵說五胡亂華差點滅漢種。

“右僕射,你是何意見?”

之前朝堂上六個宰相五種意見,有一個宰相沒吭聲,那就是李靖。

李靖前幾天在殿上一巴掌狠扇侯君集,跟他斷了師生情誼,事後也僅受到罰銅二十斤的處罰。

不過入政事堂爲右僕射,這位卻是跟秦瓊一樣很少發言。

大家吵的不可開交,他一言不發。

現在皇帝直接問李靖。

“陛下,臣覺得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李靖仍沒說自己的建議。

“張亮?”

御史大夫張亮上前,“仍請於定襄置都督府,爲其節度,如此前武懷玉奏設安北都督府之例,此安邊之長策也。”

張亮這政策也挺不錯,

“這是你的主意?”李世民問。

“臣,臣,這是禮部侍郎李百藥先提起的,”張亮不敢隱瞞,李百藥是趙郡李氏,而張亮現在休了原配娶趙郡李氏爲妻,跟趙郡李家的關係很密切。

“李百藥,你說下具體的方法。”

李百藥上前,他認爲武懷玉之前處置突利歸附部衆就值得借鑑,把頡利部衆,仍安置在定襄一帶,直接以其地設置一個都督府,比如聖人之前不是已經讓懷化郡王李思摩任雲中都督嘛,這安排就已經非常好了,根本用不着安置到長城以內的內地,或是趕到漠北去,就留着他們在原地,爲大唐守邊疆。

不過他也還提了一點建議,就是讓李思摩去做雲中都督可以,但云中都督府下,應當分設多州,可以設六到十州,把大部落拆分爲兩個,小的部落可以幾個合一州,

各任命刺史,以達到分化他們的目的,不讓他們抱團凝聚一起。

而房玄齡採納的是中書侍郎顏思古的建議,認爲分化突厥諸部可以,但不能留在塞外,

最好是全都遷往河北,河北現在人口大減,急需人口恢復生產,對突厥人可以如對李突地稽、浮榆等靺鞨內附部落一樣,

那兩靺鞨部落內附,大唐把他們從遼西內遷安置到幽州,這些年忠心耿耿,且耕且牧,還是朝廷守邊的精銳敢戰之士,這次北伐和先前野狐嶺大戰、徵北山奚等也是出力極多。

顏思古和李百藥的建議,都認爲可以接納突厥人,但要分化諸部,不同之處在於一個認爲要遷到河北去,一個認爲應當留在長城外。

“戴胄,你又是何建議?”

“陛下,臣贊成夏州都督竇靜的建議,夷狄之性,有如禽獸,置之中國,有損無益,當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弱勢分,易爲羈制,可使常爲藩國,永保邊塞。”

戴胄跟竇靜態度一致,覺得突厥人絕不可信,打蛇不死後患無窮,所以現在就是要趁他病要他命,

要趁機挑撥離間,合弱離強,讓突厥諸部互相攻伐,引他們內耗,死掉的突厥人,纔是最好的突厥人。

溫彥博顏思古主張內遷中原,李百藥竇靜主張駐守邊疆,魏徵認爲應當趕回塞外,

而如何對待這塊,溫彥博跟李百藥意見一致,覺得可以同化,

溫彥博、竇靜、魏徵覺得應當分而治之,這點李百藥也同意。

每個大臣都說的有些道理。

房玄齡是支持顏思古的內遷河北,戴胄支持竇靜的要引攻伐內耗,魏徵則認爲有多遠就趕多遠,不能留在大漠以南。

說着說着大臣們又吵了起來,李世民頭痛無比。

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607章 太子怒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1086章 與民爭利第1315章 海闊天空第719章 親家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972章 砸場子第1216章 安祿山發配安國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316章 烹殺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20章 心生退意請出家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1303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第494章 八風營第437章 長孫無忌的密謀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301章 緋聞第461章 聖誕節第1026章 小呂宋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1193章 跪拜,吻靴第86章 臨危受命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860章 逆子第1001章 親上加親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20章 附庸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630章 檢校中書令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1116章 三面包圍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1199章 真珠毗伽公主第42章 連升四級第670章 武青天第874章 開封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330章 譴責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634章 臣斗膽第493章 客戶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754章 廣州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79章 戰前約定第1255章 常敗將軍李世績第1250章 乞公等高擡貴手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1145章 滅國第1272章 入主麗正殿第20章 千牛備身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63章 衣錦還鄉第46章 金風玉露第1320章 應戰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172章 閉門羹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1138章 無敵第74章 赴湯蹈火第283章 大官人第1270章 武良娣孩子沒了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260章 喂不熟的白眼狼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798章 明年大婚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14章 烏雲踏雪
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607章 太子怒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430章 知白守黑食鐵獸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977章 朕來做個媒第27章 打虎親兄弟第1086章 與民爭利第1315章 海闊天空第719章 親家第553章 烏鴉的未日盛宴第972章 砸場子第1216章 安祿山發配安國第1033章 門當戶對第889章 接你回家第622章 來都來了第252章 貴族的體面第445章 背主求榮攀新枝第843章 繼續晾着第1103章 不學瓦崗一柱香第316章 烹殺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220章 心生退意請出家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786章 自請入朝第1303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第494章 八風營第437章 長孫無忌的密謀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301章 緋聞第461章 聖誕節第1026章 小呂宋第289章 白城開市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1193章 跪拜,吻靴第86章 臨危受命第814章 舉家南遷第481章 武懷玉從不坑朋友第128章 統神機營第860章 逆子第1001章 親上加親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120章 附庸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038章 帶兵都護第104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746章 故人重逢第862章 江州舉人第630章 檢校中書令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1116章 三面包圍第720章 步步緊逼第1199章 真珠毗伽公主第42章 連升四級第670章 武青天第874章 開封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1257章 驪山再聚徵遼起第330章 譴責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634章 臣斗膽第493章 客戶第1055章 垂臂失禮第25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754章 廣州第1085章 槐林五月漾瓊花第832章 以州爲國諸侯王第79章 戰前約定第1255章 常敗將軍李世績第1250章 乞公等高擡貴手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011章 呂宋銳士武卒第1145章 滅國第1272章 入主麗正殿第20章 千牛備身第899章 海上花園第63章 衣錦還鄉第46章 金風玉露第1320章 應戰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731章 宋平郡公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172章 閉門羹第411章 禁止撒幣第572章 全軍覆沒第1138章 無敵第74章 赴湯蹈火第283章 大官人第1270章 武良娣孩子沒了第477章 賜號帝心第260章 喂不熟的白眼狼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444章 乘勝追擊劍封喉第798章 明年大婚第278章 檢校都督第688章 賣地三千頃第14章 烏雲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