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攤丁入畝

任何新政的推行,必然是要觸及舊得利益集團的。

何況是涉及根本的稅制,影響的更是方方面面,這幾乎就是要推倒舊的一切,重新建立一套體系。

趙仁本感覺雖有宰相坐鎮他爲撐腰,但推行起來,也總似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阻礙着。

武家圓堡青錢柳樹下,趙仁本很是憔悴,

“如果你感覺力不從心,那說明許多人表面支持實則阻攔,二則你的隊伍出了問題。”

武懷玉給他倒了杯茶,然後扭頭對前任縣令劉仁軌道,“正則,你說呢?”

“地主大戶們,一丁擁有百畝地之外,以後每畝都要多納二升糧,還有二寸絹,三分綿,地越多就要納的越多,多一百畝,那就相當於原來租調翻一倍,要是多一千畝,就相當於多納十倍·····

黃米白絹的實物納稅,豈有不心疼的,一旦稅制定下,那這可就是年年要繳。”劉仁軌直言。

趙仁本道,“最近縣衙上下,包括鄉里的里正村長甚至各村的族長鄉老,也都在這這事忙碌,大家都很辛苦。”

“辛苦是真的,但肯定有許多人不積極。”

趙仁本還要替手下說話,武懷玉擺手,“伱不必替他們維護,其實我也不是怪罪他們辦事不力,既要馬兒跑,怎能馬兒不吃草。”

“現在許多吏員出了問題,有人趁機收受大戶的錢財,以替他們低估財產降低戶等,有人則把大戶的良田好地改成中田劣地,

還有人對百姓下手,把不值錢的東西估很多錢,把差地評上田,其實也只是想趁機敲詐百姓的一筆錢,

爲何如此?

不要把這些胥吏們想象的多高大,他們這些絳衣吏皁衣役,其實也都是爲養家餬口,

我知道衙門以前還有公廨錢公廨田,有公廨糧和利息以做公廨開支和伙食錢,以及官吏胥役們的一些補貼,

除此外,每年徵收稅賦時,各種攤派、附加、火耗,有很大一筆錢也是這些胥吏,甚至縣中官員們的外快福利,其它的各種灰色收入我就不說了,

平時徵收稅賦時他們是要弄一大筆錢糧的,今年新稅法,許多無地百姓成了客戶,免徵租調、義倉糧,地不滿百戶的百姓,這租調、義倉糧也都減免了許多,

附加、火耗等又明令規定,隨着減免,

這在他們眼裡,減的可是他們的收入啊,收入大大降低,這些胥吏哪來的積極性啊?”

武懷玉的話一針見血。

“都是些陋規舊習,下官一定好好監督。”趙仁本咬牙。

“怎麼監督?有些事情,其實是禁之不絕的,或者說,本來嘛,朝廷也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對此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的,以前那一套也還是勉強維持,可現在另行新法,這方面就得有個替補辦法,否則你這縣衙是無法運轉下去的。”

大唐就算是一個畿縣,真正的流內品官,其實也就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兩個縣尉,總共五個品官,縣令正六品上,縣丞和主簿、縣尉都是八九品官而已。

另外還有伎術官,也就是經學博士一人,醫學博士一人。

這幾個官以下,如兩錄事、六曹的佐、史,市令、倉督、助教等,

二十一個佐,四十個史,還有兩個賬史,這些都是雜任,

另外十個典獄、四個問事,十個白直,都屬雜職。

另外縣經學生四十、醫學生二十,這些人相對平民而言,比較特殊,有免課役特權,享有稟食、住宿,相當於是預備官員身份。

如三原這樣的京畿大縣,說實話就這麼一點人,是根本管不過來的,方方面面,幾個官幾十個吏,說句那啥的話,放後世,還沒有一個縣局的人多。

人家一個縣,副縣長就九個,甚至有一個縣有過十五個副縣長。

一個縣三四十個局,每個局副局長都四五個。

三原縣比京縣少了個兵曹,只有五曹,每曹佐少的三人,多的四人,這相當於局長的佐,總共才二十一個。

各曹佐下,史也僅有三五人。

再往下,經制上就沒有了。

一個任務繁重的戶曹,司戶佐四人,史七人,賬史一人,因三原縣萬戶以上,增了兩個司戶佐,四個戶史,一個帳史,

戶曹,六佐十一史兩賬史,怎麼可能管的過來全縣萬戶以上的戶籍錢糧的事務,

事實上在他們之下,還有大量的編外的書手,沒有編制就意味着沒有俸料,他們的收入,是縣裡自己負責的,包括福利。

六曹都有編外的人員,

同樣的縣衙裡三班衙役,正式的也就四個問事、十個白直、十個典獄,可實際上哪裡夠呢,所以有大量的編外三班衙役,負責行刑、站班、看管監獄囚犯、捕賊揖盜、開路等等,

雖然地方上會把各種差事,分派給縣裡的青壯輪流服役,但有些事情比較專業,就需要常設,就如捕賊等,所以這些人就不輪替,也成了拿工資的衙門編外人員,跟百姓輪值的色役不同。

都是要衙門給發工錢的。

這些錢哪來?

主要就是靠陋規舊俗來的,比如收糧的時候踢斛淋尖,把百姓糧食裝斗的時候堆個尖,狠狠踢一腳,掉出來的就都歸胥吏們所有了,

還有個主要來源就是火耗,各筆稅賦都要加徵火耗,這個火耗也沒有個統一標準,想收多少就多少,就看衙門胥吏們想要多少錢,厲害的時候,可能火耗能達到正賦三四成,甚至可能翻倍,少的時候,也有兩三成。

其它腳錢、束錢、倉錢等也是收的大頭,

至於平時到衙門辦事,收你紙筆費什麼的就更別說了。胥吏也是人,他們不可能用愛發電,免費幫朝廷幹活,就算有些里正、書手是地方上大戶、大族子弟,甚至是勳官身份,他們可能不缺錢,但把持衙中事務,其實能謀的私利也更大。

各地流官以下,其實都是用本地人,且基本上都是從地主、大戶裡挑的,畢竟胥吏首先得能讀會寫,差役也得有一定的威勢,這就使的縣衙,其實就是朝廷任免的縣官們,跟這些地方豪強代表的胥吏,加上鄉里的里正村長,一起統治着全縣。

“現在試行新法,各種問題暴露出來,發現一項我們就得正視,並解決一項,今天就談一下這胥吏的俸料,還有編外胥吏的工食錢,

從哪出,給多少,如何能夠既保證他們收入,又不能害民。”

既要,又要,聽着就難。

“大膽提意見,咱們現在是試點,膽子就要大點,不要怕做錯,就怕什麼都不做,”

劉仁軌提出公廨田、公廨錢這兩項。

原來有公廨本錢放貸,武懷玉捉錢令史放貸出身,那時三原縣衙就有九個捉錢令史,後來三原跟池陽合併,縣中人口更多,級別也上升。

不過朝廷中央部司,早統一取消了捉錢令史,原來六七百正編捉錢令史,取消後,改成把原來公廨本錢交給常平倉去經營,又從天下選七千富戶,讓他們三年一更替,每年向朝廷繳一筆錢,稱爲胥士,朝廷每年直接財政給各衙撥一筆官員的公廨錢,用做辦公經費和官吏食料雜項,這等於取消了衙門自己小金庫。

但這七千胥士,只是取代原來京城部司的那七百在編捉錢令史,其它衙門自設的捉錢令史,朝廷不管,經費撥給也有限。

但各衙門也會有樣學樣,比如三原縣,就把原來兩個縣每年十八個捉錢令史捉錢利息七百二十貫,也直接攤到縣裡富戶頭上,甚至後面,還給普通百姓也挨家挨戶的攤了一筆,這錢收的反倒比以前放高利貸還多。

其實就是攤了人頭錢。

“三原縣攤的這筆錢毫無根據,十分亂來,應當取消。”劉仁軌直言。

趙仁本則說要是取消這筆攤派,那就會缺個大窟窿,又從哪堵?本身這次新稅,就已經導致出了不少新窟窿填不上,胥吏們辦事都不積極,甚至有膽大的已經開始受賄、敲詐百姓了。

武懷玉想了想。

“老趙,不破不立,我們乾脆打破舊窠,重建新的一套規則。趁着現在有試點的難得機會,動作大膽點,

現在三原縣衙官、吏、役多少,經制編內多少,經制編外的多少,臨時的多少,夠不夠使用?”

“經制的都有定數,經制外的胥吏差役很多,加上百姓輪值的職役,倒是能夠維持縣中運轉。”趙仁本答道。

“能夠維持運轉就行,你就按現在的這些官吏胥吏差役的數量,列一個單子給我,

我們呢給他們擬一個工食錢,加上些雜料補貼,還有衙門所需辦公經費、食堂食料錢等,

看看到底需要多少錢糧,”

趙仁本疑惑,“武相是要把這些經制外的都列入,然後朝廷發放俸料?”

“那是不可能的,縣裡自己解決。”

武懷玉的解決辦法是不管有沒有編,只要現在是衙門裡的人,就編表造冊,然後定好工資、補貼等,算出一個總的開支來,按這個表來籌一筆錢。

“怎麼籌,還是向大戶或是百姓攤派?”

“攤到丁口上,還是不合理的,我們應當攤丁入畝,比如說縣衙這些人的食料錢七百貫,不能攤到每個人丁上,而應當直接攤到田畝上,按畝攤。

那些工匠、商人,也適當要攤點,客戶佃民就不要攤了。”

三原縣五十多萬畝地,假如說只攤那七百多貫公廨錢,那其實一畝也才攤到一錢半不到。

而如果是攤到萬戶上,每戶則是五錢多,要是隻攤丁,那每丁可能就是十幾錢,如果只攤課丁,則可能還得翻兩三番。

具體這筆胥役工錢、伙食錢到底多少,還需要認真計算,武懷玉的這個思路是把這筆錢納入預算,由官府來徵收,並管理髮放,而不是官吏胥役們自己亂搞。

不能想怎麼攤就怎麼攤,想攤多少就攤多少,得立正式名目,有條例可依,受監督管理。

“這筆工食錢定多少?”

肯定不能定太高,只能定的偏低一些,但如此一來,胥役肯定也不滿,他們手裡有權,還是會貪會撈。

所以武懷玉提出另一個補充,那就是火耗歸公,這筆火耗錢糧,也納入管理之中,部份充做公廨開支,部份用來給官吏胥役做補貼。

“相公,胥吏奸滑貪婪,就算朝廷給他們發俸錢雜料甚至年節福利補貼,難道他們就不貪不撈了嗎?”

“這不一樣,以前朝廷沒給這些人工錢,他們要吃要喝要養妻兒子女父母,那衙門也只得睜隻眼閉隻眼,否則誰來辦事?

可現在朝廷既然給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那誰再亂來,我們出手懲治也有理有據,再一個就是原來都是陋規潛規則,現在放到明面上來,統一徵收,負擔合理,統一分配,公平公正,比以前那種怎麼也強上許多。”

“貪官污吏,永遠禁之不絕,但我們仍要想辦法減少和打擊,”

第623章 瓜分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53章 古仙一脈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1184章 黃沙北風起戰馬雪中立第493章 客戶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649章 分紅第625章 晉國公第689章 分家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940章 龍涎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232章 大嫂第1156章 赤心第1279章 滿牀笏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316章 烹殺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16章 永康公府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749章 威壓第1322章 詔令立斬第1117章 願請長纓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129章 雨夜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193章 壽陽侯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821章 賢婿啊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61章 涇陽狂儒第1115章 征服者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1278章 想學司馬懿?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227章 太子第1175章 風雪奔襲第26章 公侯世家第1160章 雙生公主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285章 鎮三邊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467章 遇藥王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382章 武氏豈能任宰割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272章 入主麗正殿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760章 臣妾第175章 先鋒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46章 金風玉露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596章 開竅了第463章 觀自在第1195章 疏勒王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572章 全軍覆沒
第623章 瓜分第144章 一夜未眠第53章 古仙一脈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38章 空手套白狼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1184章 黃沙北風起戰馬雪中立第493章 客戶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26章 千金不換第439章 末法時代無盡藏第649章 分紅第625章 晉國公第689章 分家第789章 武氏之敵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940章 龍涎第516章 北巡出塞第438章 柴氏舊奴馬三寶第194章 誥命 彈劾第232章 大嫂第1156章 赤心第1279章 滿牀笏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514章 單騎入寨第316章 烹殺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156章 擁立登極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第739章 叫武叔叔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120章 水裡撈銀第545章 大唐軍節節敗退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328章 武懷玉的殺招第824章 當選新族長第996章 武氏十三義子第16章 永康公府第1256章 爲何要謀反?第749章 威壓第1322章 詔令立斬第1117章 願請長纓第39章 東市現寶藏第873章 我,李世民,有資格封禪泰山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42章 去天五尺第1129章 雨夜第153章 開業大吉第193章 壽陽侯第312章 危險的人第821章 賢婿啊第501章 義兒李克用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617章 進擊的具裝甲騎第61章 涇陽狂儒第1115章 征服者第740章 想要一個名分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1278章 想學司馬懿?第458章 天下氏族重排名第227章 太子第1175章 風雪奔襲第26章 公侯世家第1160章 雙生公主第925章 民所求者第285章 鎮三邊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467章 遇藥王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382章 武氏豈能任宰割第186章 不良少年第1006章 夜航南海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305章 一劍橫行萬里餘第479章 另一個穿越者第1272章 入主麗正殿第302章 不信謠不傳謠第601章 人面桃花相映紅第100章 奏捷請功第760章 臣妾第175章 先鋒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568章 程咬金的羨慕第46章 金風玉露第794章 心病難醫第187章 百騎統領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596章 開竅了第463章 觀自在第1195章 疏勒王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572章 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