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

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

貞觀七年,

正旦。

長安,天子自九成宮巡幸而返,在太極宮中舉行隆重正旦大朝會,接見四方使者朝賀,稍後舉行宮宴。

宴會上皇帝李世民很高興,招來太子在身邊,對他小半年的留守監國表現非常滿意,當着中外諸人的面大加讚賞。

平時很少喝酒的皇帝今天破例多喝了幾杯,藉着酒勁,紅光滿面的皇帝宣佈了一道詔令。

分封諸王,賞賜功臣。

皇帝舉着犀角瑪瑙杯,站在殿上朗聲道,“周封子弟,八百餘年,秦罷諸侯,二世而滅。呂后欲危劉氏,終賴宗室獲安,封建親賢,當是子孫長久之道。”

“今朕定製,以子弟荊州都督荊王元景、安州都督吳王恪等二十四人,又以功臣太子太師趙州刺史長孫無忌、尚書左僕射宋州刺史房玄齡、太子太傅齊州刺史秦瓊、太子太保江州刺史武懷玉等二十四人,併爲世襲刺史。”

此言一出,殿上很震驚。

皇帝要分封,去年就動作很大,知曉內情的大臣也不少,甚至也知曉皇帝還要世封功臣,

可都以爲這事還早,或者說這事又是雷聲大雨點小,

豈料還真就突然下詔了。

而且跟之前傳聞的那些內容還不一樣,比如之前傳聞荊王等皇弟是要分封到黔中南中等地去,李恪等皇子則也是分封到巴蜀嶺南等地的,

世封刺史的功臣聽說原本也只有十二人,

如秦瓊本是封瀛州,也有說封徐州,但這次卻是封齊州刺史,再則就是世封功臣達到二十四人,

基本上得到過實封食邑的功臣,除了裴寂王君廓羅藝等因謀亂叛亂被誅殺或除爵的,這次都在世封之列。

二十四位皇弟、皇子分封刺史,以州爲國。

二十四位功臣,分封爲刺史,子孫世襲。

殿上不少大臣聽聞,都變了臉色,覺得皇帝這分封太過突然,難以接受,禮部侍郎李百藥就立馬站了起來要進諫,

結果皇帝直接一擺手,

“今日新年正旦宮宴,開開心心,吃酒看舞,不談它事,”

“接着奏樂,接着舞!”

宮廷樂聲再次響起,教坊的舞女也接着跳舞,有殿中御史過來,讓李百藥坐下。

這一晚,皇帝喝的有七八分醉意高興而歸。

李百藥回到府上,立馬就研墨提筆寫奏疏進諫,

“臣聞經國庇民,王者之常制也,尊主安上,人情之大方。

思闡治定之規,以弘長世之業,萬古不易,百慮同歸。然命歷有賒促之殊,邦家有治亂之異,退觀載籍,論之詳矣。鹹雲周過其數,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於郡國·····”

李百藥提筆走龍蛇,洋洋灑灑寫下萬言諫書,希望皇帝不要開歷史倒車分封,尤其是不要分封功臣爲世襲刺史······

這晚長安城,很多人無眠。

連位列世封刺史第一名的長孫無忌,也睡不着,坐在書房裡跟心腹、子弟們徹夜長談。

長孫無忌很不高興,甚至有幾分不安。

“臣披荊棘事陛下,今海內寧一,奈何棄之外州,與遷徙何異!”

國舅爺長長嘆聲,當今天子登上寶座,他功論第一,可在貞觀初短暫做了宰相後,一直不再得實職,領着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的虛銜到如今,但起碼還在長安,起碼還經常能伴駕左右,參謀諮議。

可現在皇帝賜封他爲趙州刺史,雖說是世襲,但長孫無忌關注重點卻是趙州刺史。

難道皇帝這是變相的要將他棄之外州,要將他趕出權力中樞?

徹底厭煩他了?

趙州在河北,那也是中原腹心要地了,雖經歷隋末戰亂,但如今也是恢復的很快,子孫世封趙州刺史,這看起來不差。

可長孫無忌卻怎麼都覺得這有問題。

“得想辦法勸諫陛下。”

“怎麼勸?”

長孫無忌貞觀初一步登天爲宰相,權勢無匹,以致於長孫皇后都屢屢向皇帝勸說,不願兄弟爲宰相,爲願家門過旺,免得盛極而衰,

這確實是事實,就算經歷這幾年,長孫家族在長安,在朝堂上,依然是極有權勢的,尤其是隨着高士廉的迴歸復相,長孫家族勢力又有擡頭。

假如皇帝真是因爲長孫家勢力太大,以免將來外戚勢大,所以現在借這機會要把長孫家族遷到地方去,這時長孫無忌反對世封功臣,那就很不好了。

“找個合適的理由。”

長孫無忌想來想去,一位門客找了個理由,“怕子孫後代不肖,治理不好趙地,到時被朝廷責罰,輕則子孫殞命,重則斷絕祭祀, 這非朝廷善待功臣的初衷啊。”

長孫無忌一聽,很好,以退爲進。

“阿郎,某以爲這事阿郎可以找機會與皇帝當面說,”打感情牌,說往日舊情。

“最好是能請長樂郡公主找機會跟皇后、皇帝進言一二。”

長樂是皇帝嫡長女,也是長孫無忌親外甥女,還是未來大兒媳婦,她的身份,可以說的話很多,甚至可以直接跟皇帝表明,這是皇帝對功臣的不公,對長孫無忌的不公。

而且長樂公主不久後要嫁到長孫家的,公主可以跟皇帝說不想將來離開長安繁華之地,不想與父母分離嘛。

這一晚,長孫無忌和心腹、子弟們談了一夜,

趙州刺史,長孫無忌還真不稀罕,他只想當宰相。

平康坊,

這晚上李靖和妻子下了很久的棋,邊下棋邊聊天,李靖也在這次世封之列,世封濮州刺史,改封衛國公。

李靖倒是願意接受這個世封刺史,這位右僕射如今已經有幾分隱退之位,他向來謹慎小心,

年紀大了,越發想要幾分安穩,兩個兒子,老大德譽是個沒太大能力的,長安雖繁華,卻也是權力的角鬥場,沒本事的很容易就被人圍攻撕碎。

若是真能去地方,或許倒是件好事。

尤其是老大德譽,要沒有李靖庇護,他很容易出事,去了地方,可能反而安全。

“聽說懷玉倒是一直很反對世封功臣刺史?”張出塵手拈棋子問丈夫,

“嗯,他是站在朝廷角度上考慮的,懷玉一直是中央集權派,”

“可我聽說懷玉也支持分封的啊,”

“他那個分封,跟蕭瑀的分封完全是兩回事,其實打着分封的皮,內裡卻是中央集權,把諸王分封到邊疆,甚至那些羈縻之地,那哪是分封啊,真有幾分流放的味道了,

把諸王分封到那些邊疆去,就是爲朝廷幹髒活守門戶的,還能免的他們在京師招搖生事,更不會危及儲君,京師的朝堂政治都要清明幾分,”

“那這麼說懷玉反對世封功臣刺史,其實也是站在朝廷中央集權的角度來考慮的?”張出塵若有所思。

“確實就是這樣,”

“那阿郎覺得這次陛下都已經頒下詔令了,那這事是否還會有變數?”

“難說,但我估計,這次的分封估計很難真正實行的下去,也許要不了多久,會下詔停封。畢竟陛下這分封法,本就沒得到多少人支持,突然下詔,可反對者衆多,陛下又不是那種真正一意孤行剛愎自用之人。”

張出塵嘆氣,“那阿郎豈不是白高興一場。”

“實在不行,過幾年,我想辦法把大郎二郎都外放到地方上去吧,讓大郎去嶺南如何?”

“你真捨得?大郎也不是那種能吃的了苦的人,而且他的本事你也知道,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就算給他謀個刺史,他也未必乾的好,倒不如在京領個閒職,輕輕鬆鬆,”

“長安啊,不是什麼好地方,到處都是旋渦,一不小心就捲進去了,我怕大郎拎不清。”

夫婦沉默。

對這個大郎,夫婦也是操碎了心,有時覺得沒什麼野心和本事也挺好,但有時又擔心沒本事將來不足以站穩腳跟,不足以帶領李氏家族走下去。

東宮。

皇帝回來了,承幹也就不需再監國,身上的擔子也輕鬆了不少,但經歷了這小半年的留守監國的經歷,他也成長了許多。

考慮事情,站的角度更高,考慮的更全面了。

就如今天父皇突然口宣聖旨,詔令分封,分封二十四位宗王爲世襲都督,二十四位功臣爲世襲刺史。

二十四位實封功臣裡倒不全是異姓,河間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這兩位宗室,也名在其列。

一人獨上西樓,

新年初一的夜空沒有明亮的月,

夜黑星稀,

寒風刺骨,

承幹獨立西樓,冷風吹的人越發清醒幾分,

對於突然的分封詔令,承幹思來想去,心中是持反對意見的,他覺得如果能按老師懷玉的法子分封,還是不錯的。

而皇帝如今的這分封法,其實就是蕭瑀的諸王分封,加上皇帝的分封功臣,諸王和功臣,都封在中原內地啊。

如荊王元景,分封爲荊州都督,子孫世襲荊州刺史,以荊州爲國。

再比如三弟吳王李恪,分封爲安州都督,子孫世襲安州刺史,以安州爲國。

一下子分封出四十八個州,子孫世襲刺史。

天下三百餘正州,這就去了六分之一,承幹覺得這早晚會是個隱患。

可皇帝旨意以下,他又該怎麼辦?

(本章完)

第1132章 世子第468章 孫真人第580章 鳥賊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326章 終章:梁園歌第423章 擡棺見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224章 窮進士第711章 人情債第455章 黃金萬兩換僧牒第150章 天子夜襲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89章 半路遭遇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330章 譴責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919章 捷報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714章 做嫁衣第686章 意圖謀反第163章 極品紈絝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627章 滅國擒王終雪恥第368章 長安盜帥搶聖物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864章 世子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339章 賞金獵人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1109章 太子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爲證第416章 陛下,沒錢了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209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1029章 起風了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670章 武青天第89章 半路遭遇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1209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943章 新金山第1264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1200章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第43章 長街刺殺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7章 畫符繪像第474章 爭相附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213章 崔寡婦第1246章 佛手難藏驢腳自露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舊人第1172章 赤心向唐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730章 下海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1012章 宣戰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1300章 向北向南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675章 咬鉤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465章 二年夏第1191章 雙雙愁淚沾馬毛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582章 美好的清晨第1146章 暗流涌動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210章 皇后家的心意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929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259章 合巹結髮入洞房
第1132章 世子第468章 孫真人第580章 鳥賊第528章 長刀出鞘飲血還第1326章 終章:梁園歌第423章 擡棺見第587章 門生故舊在要路第224章 窮進士第711章 人情債第455章 黃金萬兩換僧牒第150章 天子夜襲第164章 別宅婦人第584章 選太子妃第89章 半路遭遇第199章 有本事告御狀第384章 撲朔迷離真亦假第330章 譴責第990章 武氏絕密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919章 捷報第101章 馬革裹屍第714章 做嫁衣第686章 意圖謀反第163章 極品紈絝第1016章 一場輝煌的勝利第627章 滅國擒王終雪恥第368章 長安盜帥搶聖物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700章 國舅夜訪第787章 各領一鎮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864章 世子第983章 贈金三千兩第209章 帶刀入殿罪當斬第339章 賞金獵人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1109章 太子第1025章 皇天在上后土爲證第416章 陛下,沒錢了第294章 宇文成都第419章 誰來弄誰第1209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590章 穀賤傷農第1029章 起風了第391章 公主的天價彩禮第670章 武青天第89章 半路遭遇第881章 陛下千秋萬歲後第351章 瓦崗羣雄第145章 主動請纓第117章 撿漏寶藏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412章 雙修道侶第1209章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第129章 大內總管第197章 胳膊肘朝外拐的樊仙姬第943章 新金山第1264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1200章 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第43章 長街刺殺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57章 畫符繪像第474章 爭相附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213章 崔寡婦第1246章 佛手難藏驢腳自露第694章 又一棵搖錢樹第758章 千里西江奔邕州第1214章 當堂對質龜茲宮第1019章 論功行賞第620章 西奔狼山招舊部第170章 有了新人莫忘舊人第1172章 赤心向唐第331章 孤軍留守第730章 下海第314章 投降輸一半第1012章 宣戰第646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了第1300章 向北向南第243章 貞觀大吉第65章 浮子宴上建鄉團第1003章 秘密武器第987章 位列凌煙閣第675章 咬鉤第127章 上殿覲見第550章 一潰千里驚弓鳥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465章 二年夏第1191章 雙雙愁淚沾馬毛第986章 絕不贊成和親第582章 美好的清晨第1146章 暗流涌動第1293章 遼東城陷落第932章 長嘆一聲第210章 皇后家的心意第297章 中邪的李三娘第929章 誰家還沒幾個窮親戚第948章 三樹五鈿迎入宮第1010章 呂宋兩閣三院東西二廠第1259章 合巹結髮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