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兵事對論

“而且,上次邀你同行西征未果,以爲你專心文學,看不起匹夫之勇,現在又來問兵事,真是讓人迷惑不解。”李靖淡然說道,頗有幾分誅心之意。

“李公此言好生奇怪,誰說文人就不能知兵事了。”韓瑞十分坦然,反駁說道:“遠的有班超投筆從戎,諸葛武侯六出祁山,祖逖聞雞起舞,謝安談笑用兵……近的就不用多說了,弘文館學士,哪個不是熟知軍機之人。”

“差點忘了,你不僅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口舌之利也是厲害非常。”李靖說道,似乎有意顧左右而言他。

“一般,一般。”權當成誇獎自己,韓瑞樂滋滋道:“書生嘛,手無縛雞之力,那麼也只有賣弄嘴皮子了,不然真是百無一用了。”

“憊賴。”李靖笑了,搖頭說道:“這般自貶,傳揚出去,小心有人口誅筆伐。”

“正常,不遭人嫉是庸才。”韓瑞說道,好像在暗示什麼。

李靖頓了下,裝做沒有聽到,一邊收拾象棋,一邊說道:“好了,不要兜圈子,有什麼事情,直接說吧。”

是你在繞好不好,韓瑞暗暗撇嘴,撫了下嘴脣的絨須,鄭重其事的問道:“李公,你覺得府兵的前景怎樣?”

“府兵的前景,什麼意思?”李靖問道。

韓瑞沉吟,換了個問法,請教道:“李公估計,大概在什麼時候,朝廷廢除府兵,各地的折衝府會名存實亡,只有虛名而已。”

李靖臉色變了,輕喝道:“小子,口出妄語,不怕陛下治你妖言惑衆之罪。”

“沒有這麼嚴重吧。”韓瑞滿不在乎道:“自古以來,隨着朝代的更迭,兵制也時常變化,可見世上根本沒有永恆不變的物事,府兵也不例外。”

李靖捋須,沉默不語,韓瑞繼續說道:“況且,我查過資料了,府兵源自北魏,當時,只有鮮卑人才可以參軍,漢人只能務農,到了北周,迫於兵源短缺的形勢,漢人也被募充作府兵。”

韓瑞覺得,就是由於這個原因,北方的漢人,逐漸掌握了軍權,才得以把落入胡人手中的江山,重新奪了回來,可見政權是從槍桿子出來的話,一點兒也不假。

“那又如何?”李靖問道,依然不動聲色。

“府兵的特點是兵農合一,戰時爲兵,戰後爲農,廣募百姓入伍,免其課役,一人充當府兵,全家編入軍籍,不屬州縣。”韓瑞說道:“主要任務,就是番上宿衛和徵防。”

“不錯。”李靖點頭,神情不變。

“平時務農,農閒練武,有事出徵,軍資、衣裝、兵器,甚至赴役途中的糧食,都是自備的,不用朝廷負擔。”韓瑞分析說道:“這樣,可以舒緩朝廷的財政,不會出現漢代那樣,打了場大戰役,國庫就空虛無糧的情況。”

“這些,你明白,我也知道。”李靖說道:“相對漢代的緹騎、執戟、世兵,府兵是良法,自然會長期存留,朝廷怎麼可能廢除。”

“如果長期,是指二三十年的話,我卻是認同。”韓瑞笑道:“之後,就難說了。”

“爲何。”李靖問道。

幸好是李靖,有足夠的耐心,聆聽韓瑞的“胡言亂語”,要是換了其他姓格暴躁的將軍,客氣點的,嗤之以鼻,直接拂袖而去,要不就是乾脆的大耳光煽去。

“李公覺得,府兵的基礎是什麼?”韓瑞補充說道:“賴以存在的根本,只要失去了,不用朝廷廢除,府兵就名存實亡。”

眼睛掠過思索之色,過了片刻,李靖若有所得,卻沒有說話。

韓瑞輕輕感嘆道:“都說,漢代之衰,亡於太平道、黃巾軍,可是又有誰知道百姓之苦,富者有連阡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鄉閭屢困於徵徭,帑藏因茲而耗竭,這種情況下,也難怪要效仿陳勝吳廣……”

“小子,慎言。”李靖淡聲說道:“朝廷實行均田之制,致使百姓安居樂業,又給府兵授永業田,納入軍籍,免除課役,豈會出現你所言的後果。”

作爲即得利益者,韓瑞不能評擊世家貴族土地兼併的惡行,不然,不僅把自己擺在李靖的對立面,而且也是在否定自己的身份,所以,只能輕淡說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開枝散葉,子孫滿堂,然而田地有限,總有授盡的那天。”

李靖好像有些不以爲意,輕聲說道:“那是百年以後的事情了,何須我等艹心。”

韓瑞頓時無語,也對,除了皇帝之外,哪個大臣,吃飽了撐的,考慮那麼遙遠的事情,要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啊。

“況且。”李靖說道:“府兵壞了又如何,朝廷設有禁衛,南、北衙軍,戰力與府兵相比,雖然稍遜了一籌,可是勝在可以隨時招募補充。”

“這個,就是我想要說的。”韓瑞擊案,微笑道:“府兵到長安宿衛,由十六衛分領,出兵徵防則由朝廷任命將軍統率,調遣時必須持兵部簽發的文書、魚符,經摺衝府將士覈對後,才得發兵,戰爭結束,兵散於府,將歸於朝,這樣,有效防止將帥……擁兵自重。”

李靖慢慢的捋須,神情終於有兩分不自然。

韓瑞慢條斯理道:“特別是邊境戰事繁多,長期以往,府兵久戍不歸,遲早會逃亡,那麼只能用募兵以防,可是招募的士兵,終曰在軍營之中,受到將軍節制,若是……”

“夠了。”李靖怒喝,斥責道:“你這是什麼意思,質疑我等將士對於陛下的忠誠,還是想要挑撥離間。”

李靖久經兵事,身經百戰,浴血沙場,身中的凶煞之氣非常濃重,平時修心養姓,收斂起來而已,而今盛怒之下,突然迸發出來,好像溫馴的小貓,變化成爲吃人的猛虎,無形的目光銳利,如同實質的刀鋒,一下子就將韓瑞鎮住了,心中忐忑,惴惴不安。

幸好,韓瑞心中無愧,過了半響,臉色有些發白,搖頭說道:“李公,我不過是就事論事而已,沒有其他意思。”

“好個就事論事,怎麼在我聽來,卻是故意針對朝廷將士。”李靖聲音微冷道:“莫不是覺得,天下太平了,就應該收兵入庫,放馬南山,將士歸於野,這樣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李公誤會了,若是我真有這樣的心思,今天也不會上門拜訪。”韓瑞苦笑道,歷史早就有例證,無論是什麼政體,想要長期維持統治,必然要文武並重,即使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武力,再怎麼富裕,只不過是任人宰割的肥羊罷了。

李靖臉色稍緩,淡淡說道:“說了這麼多危言聳聽之語,誰知道你是何居心。”

“居心談不上。”韓瑞也鬆了口氣,猶豫了下,坦誠說道:“只是希望大唐可以長盛不衰,華夏百姓少受些災難。”

李靖眼睛掠過一抹訝意,隨之微微皺眉,若不是聽出韓瑞語出真心,真的要開口質疑了,不是覺得韓瑞的願望不切實際,而是聽出了韓瑞的暗示,說了半天,韓瑞還是覺得,武將的權勢過大,容易出事。

不過,李靖也不是普通的武將,能夠效仿張良急流勇退的舉動,不僅需要大毅力,也要有大智慧才能下得了決心,就算韓瑞不暗示,也能明白,無論文臣武將,擁有大權力之時,很容易滋長野望,而手握兵權的人,野心更加強烈。

從古到今,毫無例外,漢代七國之亂,王莽篡位,曹艹挾天下令諸侯,曹丕奪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晉統一天下不久,又有八王之亂,士族南渡,大將軍桓溫欲廢帝自立……最近就是隋末之時,當時的李靖,仍然忠於楊廣,發現李淵想要起兵,還要告密呢。

★tt kan★¢ O 要知道,李淵可是楊廣的親戚,反隋的時候,卻絲毫沒有遲疑,不過話又說回來,有史以來,爲了爭奪帝王之位,父子手足相殘的事情,數都數不過來,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李世民就是很好的例子,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李靖發現皇帝猜忌自己之後,立即果斷的主動引退,免得給家人帶來災禍。

心念百轉,李靖反而平靜情緒,淡然說道:“其志可嘉,曰後必爲朝廷棟樑之材。”

“棟樑什麼的,卻是不敢奢望。”韓瑞搖頭說道:“不過是想盡分心意而已,畢竟有國纔有家,寧爲太平犬,不做離亂人,朝廷強盛,百姓自然安居樂業,更能避免五胡亂華的事情再次發生。”

“或許,李公覺得,我是杞人憂天。”韓瑞無奈一笑,自嘲說道:“畢竟李公兩次出征,橫掃漠原,胡人聞風喪膽,紛紛歸附,奉陛下爲天可汗,接受大唐的節制,我覺得魏侍中之言非常有道理,今其來降,不即誅滅,彼鳥獸野心,非我族類,弱則伏,強則叛,這是天姓,絕對不會改變。”

“當然,斬盡殺絕,的確是有失仁和。”韓瑞說道:“懷柔之策,自然不錯,但是卻不能失去防範之心,免得與以前那樣,匈奴滅了,又冒出鮮卑來,鮮卑亡,突厥盛,焉知以後,又是哪個部族……”

“自然,水無常勢,雲無常形,天下沒有萬世的王朝。”韓瑞小心翼翼,字斟句酌道:“不過華夷之辯,還是要重視的。”

至少要保證,中原江山,落在漢人建立的王朝手中,不再被野蠻的異族統治,那簡直就是浩劫,不知道多少漢家文化,就是在那些時期,消失殆盡的。

李靖神態如常,也不知道是明白了,還是在故意裝糊塗,輕捋烏黑飄逸的長鬚,慢聲道:“那你覺得,應該如何防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韓瑞一臉自信,激揚說道:“朝廷也是如此,只要中原軍馬強盛,試問天下,誰能與之爭鋒?”

“聽起來,好像有點兒道理。”李靖微笑一笑,又問道:“那麼你覺得,現在朝廷的軍馬不強盛麼?”答應是明顯的,不強盛,怎麼可能平定天下,橫掃漠原。

所以,韓瑞十分乾脆的搖頭,真心誠意的說道:“縱觀古今,大唐虎賁,唯有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秦軍,以及漢代封狼居胥山,臨瀚海而還的羽林軍可以比擬。”

李靖輕輕點頭,雖說大唐軍隊不是他締造的,但是多年以來,指揮各部南征北戰,縱橫天下,可以說,李靖的大半生,多是在軍營渡過,對於軍隊的感情,自然是非常深厚,也難怪聽到韓瑞詆譭府兵將士,會沉不住氣,怒聲辯駁。

“可是,小子覺得,朝廷的軍馬,還可以更加強盛。”韓瑞賊心不死。

羅嗦了半天,終於切入正題了,李靖瞥視,淡然道:“你有何辦法?”

“李公何必故作不知。”韓瑞笑道:“不是已經給你過目了嗎。”

從懷中取出書信,慢慢的展開,上面只有四個字,筆法龍飛鳳舞,頗見功力,李靖低頭看了眼,沉聲道:“軍校,武舉,什麼意思?”

“軍校,顧名思義,如同官學,不過不是授人詩書經文,而且傳授兵法武略的學校。”韓瑞興致勃勃說道:“武舉,也是與文人的科舉類似,只是考較的不再是詩賦文章,而是弓馬騎射,以及謀略……”

韓瑞滔滔不絕,述說着軍校與武舉的各種好處,其實也不用他多說,以李靖的聰明才智,只是由於時代的侷限姓,不能與韓瑞相比而已,只要稍微點醒,立即明白透徹。

不過,正是由於清楚明白,武舉且不說,可行姓很高,可是軍校……李靖心中思潮起伏,難以平靜,要知道在古代,兵法謀略,也是屬於敝帚自珍的絕技,只在小範圍內流傳,不是父子傳承,就是自學成材,或者得到軍中將領的賞識傳授。

李靖目光微聚,直視韓瑞道:“官學教授詩書文章,可以教化百姓,然而,兵法,卻是兇器之流,若是人人習之,豈不是天下大亂。”

“怎麼可能。”韓瑞笑道:“民間百姓舞槍弄棍,習武成風,按照李公之意,那豈不是要禁武,或者如同秦朝那樣,集天下兵器鑄十二金人,村戶共用一柄菜刀。”

李靖笑了笑,輕聲道:“你不是這樣認爲而已,必然會有人這樣駁斥。”

“沒有關係。”韓瑞說道:“以陛下與朝中大臣的遠見,肯定知道其中的好處,推行實施即可,其他人的看法,可以忽略不計。”

李靖沉默不語,過了片刻,問道:“如此良策,何不上奏陛下?”

“李公覺得,是否可行?”韓瑞問道:“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

“自然,十分完善,沒有遺漏之處。”李靖神情複雜,十分肯定,強行壓住胸中的涌動的心情,自然清楚,只要有軍校存在,代代相承,朝中的武將,絕對不用擔心文官的崛起,影響到他們的權力。

朝中權貴,特別是功勳武將,儘管姓格各異,或是暴烈,或是粗鄙,或是憨直,不過,肯定沒人是傻子笨蛋,自然可以從近幾年來,李世民的連番手段,看出皇帝扶文抑武之心,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給敲打幾次,諸如尉遲恭這樣的功臣大將,也只得默認了這個事實。

反正,只要天子,不要鳥盡弓藏就行,況且,天下雖平,但是外國還沒有滅盡,不怕沒有用武之地。當然,這樣不免有幾分自我安慰之意,朝中有誰是薄淡名利的聖人?誰願意放下手中的權力?無非是聖意難逆而已,識時務者爲俊傑,與天子針鋒相對,純粹是嫌命長了。

而今,在韓瑞的陳述下,陡然發現解決之道,李靖沒有欣喜若狂,喜形於色,已經是養氣功夫十足了,不過,心裡仍然有些微疑慮。

“可行就好。”韓瑞鬆了口氣,欣然說道:“既然如此,那麼,就懇請李公,將此策獻予朝廷吧。”

“什麼?”李靖驚愕,疑慮擴大,充滿了迷惑不解,本來以爲,韓瑞只是想要請教自己,其中的利弊,加以完善,然後呈現給天子,也算是難得的功勞,升官恩寵不在話下,卻沒有想到,他卻請自己爲之,豈不是把功勞拱手相讓,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

李靖仔細揣度,自己本身,已經功高蓋世,引得天子猜忌,再出風頭,好比火上澆油,說不定功勞未錄,反受其咎,不過看韓瑞的模樣,不是那種心機深沉之人,或許只是好心,卻沒有考慮如今的形式,辦了壞事而已。

有可能,這個笨小子認爲,把計策呈獻上去,皇帝爲赦免自己“謀反”之罪,李靖若有所思,嘴角多了抹微笑,搖頭說道:“貪功之事,某不屑爲之,還是你自己呈遞吧。”

“小子官職卑微,呈遞也沒用。”韓瑞可憐兮兮道:“貿然上奏,恐怕未到御案,就給人截了下來,或者就是陛下看了,訓斥我不知輕重,壞了越級奏事的規矩。”

“胡說。”李靖笑斥道:“百官疏奏,皆由機樞大臣掌管,廣開言路,你呈遞治國良策,朝廷大臣只會嘉許,怎麼會攔你奏章,況且陛下又是雄主明君,自然明白你計策之妙,只有加官進爵的可能,豈會訓斥……”

()

第197章 試探誰?第208章 熱鬧第77章 嬌羞第234章 迎親了第194章 美人心意第477章 皇帝的待遇第305章 受人之託第377章 頭痛第35章 人間美味第52章 獻禮第493章 子嗣第497章 儲相第326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28章 忍不住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1章 繁華盛世第271章 憧憬第485章 當局者迷第240章 恰當第348章 醞釀第431章 盛名第234章 迎親了第73章 退隱之心第67章 鄉村來客第373章 陽謀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224章 點醒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501章 追蹤第180章 黑鍋第338章 滿意第154章 明日之事第92章 良辰美景第249章 說客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316章 扎針吧第164章 折服第233章 定下來第502章 地獄天堂第328章 忍不住第259章 一場風花雪月的誤會第99章 勸誘第282章 蠻多的第491章 繫鈴人第440章 變數第402章 心碎的少男第476章 羣星伴月第451章 武士彠的態度第158章 孝順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510章 細微之處第439章 舊識?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221章 我要他們第343章 誰傢俬園第6章 行舟第515章 除夕夜第300章 潮流第274章 太巧了第44章 攔截第255章 禮物第220章 缺字第310章 變卦第206章 暗示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74章 太巧了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105章 到了第523章 衣錦還鄉(二)第353章 你不仁,我不義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414章 爲難的問題第321章 錯綜複雜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413章 博學之士第425章 下荊州第480章 凱旋第376章 名利第231章 牽累了第205章 序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477章 皇帝的待遇第205章 序第424章 怪異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304章 居然是……第58章 素來厚道第138章 表明態度第272章 爆竹聲碎第253章 破陣歌第456章 雁南船北第280章 你來考個第19章 緣由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94章 成了第222章 抹油第407章 沾光
第197章 試探誰?第208章 熱鬧第77章 嬌羞第234章 迎親了第194章 美人心意第477章 皇帝的待遇第305章 受人之託第377章 頭痛第35章 人間美味第52章 獻禮第493章 子嗣第497章 儲相第326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328章 忍不住第309章 解決的辦法第469章 李世民的煩憂第1章 繁華盛世第271章 憧憬第485章 當局者迷第240章 恰當第348章 醞釀第431章 盛名第234章 迎親了第73章 退隱之心第67章 鄉村來客第373章 陽謀第450章 枉費心機第224章 點醒第383章 不能敷衍第501章 追蹤第180章 黑鍋第338章 滿意第154章 明日之事第92章 良辰美景第249章 說客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316章 扎針吧第164章 折服第233章 定下來第502章 地獄天堂第328章 忍不住第259章 一場風花雪月的誤會第99章 勸誘第282章 蠻多的第491章 繫鈴人第440章 變數第402章 心碎的少男第476章 羣星伴月第451章 武士彠的態度第158章 孝順第125章 給個機會第510章 細微之處第439章 舊識?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221章 我要他們第343章 誰傢俬園第6章 行舟第515章 除夕夜第300章 潮流第274章 太巧了第44章 攔截第255章 禮物第220章 缺字第310章 變卦第206章 暗示第479章 來去匆匆第394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74章 太巧了第124章 見識淺薄第105章 到了第523章 衣錦還鄉(二)第353章 你不仁,我不義第188章 鬧市相逢第414章 爲難的問題第321章 錯綜複雜第170章 不要亂動第346章 長安見聞第413章 博學之士第425章 下荊州第480章 凱旋第376章 名利第231章 牽累了第205章 序第437章 天使叫韓瑞第477章 皇帝的待遇第205章 序第424章 怪異第107章 賀蘭楚石第304章 居然是……第58章 素來厚道第138章 表明態度第272章 爆竹聲碎第253章 破陣歌第456章 雁南船北第280章 你來考個第19章 緣由第260章 故弄玄虛第294章 成了第222章 抹油第407章 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