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我造的飛機我知道

“薛部隊長您剛纔說什麼?運—18NB可以運載一輛處在戰鬥全重狀態的T—72主戰坦克?”

薛衛東話還沒說完,那位來自重裝部隊的幹部便如同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差點兒沒從原地蹦起來。

這個消息可太驚人了。

什麼是戰鬥全重狀態,通俗來說就是武器裝備內滿油、滿彈、人員齊備。

也就是說,拉出去就能直接上戰場了。

能搭載一輛戰鬥全重狀態的主戰坦克,那意義可就不是非同凡響那麼簡單了,而是真的相當巨大。

因爲這意味着,陸軍,特別是陸軍重型裝甲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見得到指數級的提高。

以往投送一個重型裝甲營可能公路、鐵路聯動,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才能抵達千餘公里外的指定地域,現如今可能只需不到48個小時便可快速完成部署。

沒辦法,誰讓能夠裝載戰鬥全重狀態下主戰坦克的航空運輸平臺,幾乎可以運送所有陸軍主戰裝備。

關鍵的問題是T—72坦克的戰鬥全重有41噸,運—18NB最大運輸載荷只有38噸,勉強能夠運送一輛88式主戰坦克,怎麼又一下子提升了3噸多?

與重裝部隊幹部抱有同樣想法的人還有不少,以至於紛紛看向薛衛東,那困惑而差異的目光中彷彿在說,你剛纔說的最大載重量到底是放屁呀,還是胡扯?

薛衛東見狀笑容不禁更加濃郁,旋即反問:“一款好的的裝備,難道就沒有點兒性能冗餘嗎?”

都是當了十幾年兵的人,哪裡不明白薛衛東的話,就拿最普遍的突擊步槍來說吧,在某些士兵手裡會被超水平發揮,超越定型時的理論數據,這便是裝備的性能冗餘。

所以當薛衛東說出這番話時重裝部隊領導等人即可醒悟過來,下一刻,一個個臉上便不約而同的漲的通紅,像是喝醉了酒一樣,激動的有些神魂顛倒。

“這麼說,運—18NB的最大載重量不止38噸?”其中一位部隊幹部問。

薛衛東點點頭:“影響機體載重上限是機體結構,按照騰飛集團的優化和製造工藝,運—18NB機艙的最大載荷上限是55噸,也就是說下一代主戰坦克放進運—18NB的機艙都沒問題,畢竟運—18NB的機體結構,尤其是底板的承重力是相當出色的,只是限於種種原因,沒辦法做進一步的提升罷了……”

薛衛東難得打開話匣子,除非是自己能看對眼兒的東西,很顯然運—18NB是他少有能看對路的東西,所以這一說就有些收不住了,竟然給在場的其他部隊領導和幹部做了一次有關運—18NB的科普。

運—18NB能不能承載戰鬥全重41噸的T—72主戰坦克?當然能,但這樣一來運—18NB的航程便下降到2200公里,因爲增加的貨物載荷都是從載油量上勻過來的。

以此類推,裝載55噸同樣是沒問題,只不過這個狀態下,運—18NB的航程幾乎爲零,也沒就有多大意義了。

就別說55噸的最大結構載荷量,就是41噸這個有航程的載重量,其實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2200公里只是單純的航程,運輸機通常執行的是往返任務,中途無法通常無法得到油料補給,如此狀況下在去掉備降時的預留燃料等應急措施的話,承載41噸重量的運—18NB最多隻能執行800公里左右的往返航程。

800公里,這個距離就有些尷尬了,高速列車一天就能夠抵達不說,若是在戰時,這個距離往往處在敵方的遠程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範圍內。

因此實際應用並不強。

所以騰飛集團在確定運—18NB最大載荷時並沒有選擇雞肋般的41噸,而是低一些的38噸原因就不言自明瞭,38噸的最大載荷,能夠達到3740公里的有效航程,拋開種種因素,可以做到在1800公里之間進行無補給往返。

比承載41噸的800公里往返整整多出1000公里,最起碼有了一箇中型運輸機應該有的樣子。

既然如此,那騰飛集團怎麼還把運—18NB結構承載上限訂得那麼高?爲此應用了大量先進材料和生產工藝。

其他都不說,但就運—18NB貨艙內的那塊4.5米寬,17.58米長的地板,不但使用了最新牌號的高強度鋁鋰合金,騰飛集團在鋪設時還應用了用於下一代作戰飛機彈艙製造的攪拌摩擦焊。

使得地板在不安裝一顆鉚釘,從而降低結構重量的同時,結構強度提高了數倍。

類似的新工藝、新技術還有很多,如此種種整合在一起,這在早就了運—18NB在結構承載上限超一流的水準。

只是這樣做有必要嗎?

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十分必要。

至於原因很簡單,運—18NB除了滿足當下的部隊現實需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驗證下一代200噸級戰略運輸機的技術情況。

就如同運—15上的而部分技術是爲了驗證運—17的可行性;而運—17上使用的諸多技術,又何嘗不是爲了運—18NB做前瞻?

如此一代一代的下來,運輸機的各項技術和關鍵能力便被一點點的鍛煉出來。

這便是所謂的小步快跑。

所以到了運—18NB這個級別,瞄準的自然是載重量更大,航程更遠,技術更先進的空中巨無霸。

從這個方面來講,運—18NB的結構承重上限再多都是可以理解的。

基於此,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只要在運—18NB機體基礎上放大,解決載油量的問題,一款最大載荷達55噸,最大起飛重量爲200噸的重型戰略運輸機便指日可待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薛衛東再放開話匣子,也就提了一嘴便匆匆結束了科普,不結束也不行了,因爲運—18NB已經放下起落架開始將落了,他這個現場指揮官當然不能分心其他。

然而在機場內薛衛東收起了話匣子,在機場外的某處高地上,李瑞宏那張破嘴卻跟脫了繮的野狗,叫個不停:“莊總,寧總,這麼短的距離他們就敢落?不要命了?咱們離這麼近很容易被波及的,還是快點兒走吧,不然等會兒可就危險了,錢不錢的都不重要,保住小命要緊呀,二位~~~”

也難怪李瑞宏會如此驚恐,剛纔降落的運—18,本身機體就龐大,再加上一系列輔助運送和裝卸設備以及保障設備,幾乎佔據了三分之一的跑道,其他飛機降落勢必要與跑到另一側的運—18保持一定距離,於是天上的運—18NB降落距離滿打滿算也就一千米的樣子。

最大起飛重量124噸的大傢伙想在一千米的跑道上降落,怎麼看怎麼不靠譜,更要命的是李瑞宏他們就在跑道的垂直延伸向上不說,還好巧不巧的正對運—18NB降落的滑跑方向。

這要是一千米的距離沒攔住,運—18NB衝出跑到,他李瑞宏真的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結果李瑞宏卻被寧曉東死死按在原地,走都走不了,整個人都快瘋了,只能苦口婆心的勸着眼前兩位比他還瘋的大佬。

可他的話還未說完,便見莊建業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我造的飛機我知道,腿短的很,衝不了那麼遠!”

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八百三十二章 五星出東方耀中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八百四十三章 也不多,就200萬美元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規模巨大的ZBDL試驗檯第九百二十二章 對標F—22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三百九十七章 被騙兩千萬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一千七十一章 對標F—22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八百六十八章 T—NB系列高端航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違約金第一千六十六章 中國行,我也行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四代機熱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強的有點兒過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誰說我們沒有武直?第七百九十章 攪風攪雨第三十章 熱處理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過渡機型第七百三十七章 圖樣圖森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一千九十三章 中繼衛星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格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料敵從寬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SpaceX VS ZTM-NB第九百四十六章 亞洲最大的軟件公司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勁爆的大料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九百一十八章 超朔成型—擴散連接工藝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第五百八十二章 死透透的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生鮮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0.125立方毫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六百二十八章 飛行的妖孽第兩百一十四章 去騰飛廠看看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引領世界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五百六十三章 陸軍航空兵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產業升級第兩百七十二章 兩頭通吃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七百八十一章 殲教7Max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JNB—17C高級教練\戰鬥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九百九十五章 這下……全完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五百零九章 海軍領導班子的原話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炸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六百二十章 航發亦可脈動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八章 這纔是主角人設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航天、航空旋轉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四百七十五章 賺點零花錢第七百七十八章 騰飛·梭鏢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領導你看那東西,是不是書上說的UFO?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快速改裝只需一個半小時第六百六十一章 帶着滿滿誠意來的呦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三百八十九章 給條活路第九百九十六章 要造大飛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超級賽亞人似的合體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全球關注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隱身彈艙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我們中國騰飛丟不起那個臉第八百四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要臉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WCNB—12激波風洞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GE的誘惑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
第六百二十七章 發難第八百三十二章 五星出東方耀中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訂單過山車第八百四十三章 也不多,就200萬美元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規模巨大的ZBDL試驗檯第九百二十二章 對標F—22第七百一十三章 屎盆子一個接一個第三百九十七章 被騙兩千萬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一千七十一章 對標F—22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二代半核心機第八百六十八章 T—NB系列高端航材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不應該打出如此不堪的戰果第五百七十七章 違約金第一千六十六章 中國行,我也行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四代機熱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強的有點兒過分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誰說我們沒有武直?第七百九十章 攪風攪雨第三十章 熱處理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過渡機型第七百三十七章 圖樣圖森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路子野第兩百九十一章 這能量得有多大?第三百二十五章 名不見經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完全併入中國騰飛第一千九十三章 中繼衛星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格局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料敵從寬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信息化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SpaceX VS ZTM-NB第九百四十六章 亞洲最大的軟件公司第七百一十二章 最勁爆的大料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第九百一十八章 超朔成型—擴散連接工藝第六百五十七章 雙發~~渦扇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該死磕就得死磕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多用途第五百八十二章 死透透的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生鮮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0.125立方毫米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0.15mm直徑的氣膜冷卻孔第六百二十八章 飛行的妖孽第兩百一十四章 去騰飛廠看看第一千四十一章 看穿一切的“狙擊手”第兩百六十四章 這纔是新產品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引領世界第八百章:劃時代的航天技術第五百六十三章 陸軍航空兵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產業升級第兩百七十二章 兩頭通吃第兩百五十五章 莊扒皮第七百八十一章 殲教7Max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JNB—17C高級教練\戰鬥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顛覆性的全新體系第三百六十章 新車間第九百九十五章 這下……全完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遊隼—1旋翼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空客要來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鹹魚往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五百零九章 海軍領導班子的原話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炸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取之有道第六百二十章 航發亦可脈動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環保666”第八章 這纔是主角人設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這纔是中國騰飛的核心競爭力第七百零九章 比翼英倫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航天、航空旋轉門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怎麼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第四百七十五章 賺點零花錢第七百七十八章 騰飛·梭鏢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領導你看那東西,是不是書上說的UFO?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快速改裝只需一個半小時第六百六十一章 帶着滿滿誠意來的呦第四百零三章 生產速度:四小時一架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第三百八十九章 給條活路第九百九十六章 要造大飛機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超級賽亞人似的合體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全球關注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隱身彈艙第一千八十一章 成本價:2.5億美元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效能外溢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我們中國騰飛丟不起那個臉第八百四十二章 有朋自遠方來,不要臉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囂張的澳洲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WCNB—12激波風洞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艦用燃氣輪機第九十九章 華麗轉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GE的誘惑第兩百七十五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