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獻

這時薛崇訓忽然回頭向闕上看過來了,他坐的車沒有篷頂,老遠就能看見他的一舉一動。金城公主見狀便微微屈膝遠遠地點點頭算是招呼。薛崇訓注視了一會兒,已認出是金城公主,直到一衆人轉過一道彎,她的身影才消失在視線之中。?

一旁步行的宦官魚立本輕輕說道:“陛下,是金城公主。”?

薛崇訓沒有說話,心下微微有些感觸。但很快他就在隨從的簇擁下進了紫宸殿,大臣們已經在那邊等着說正事了,他也得應付,也就顧不得去感受太多淡淡的私情。朝臣在御前的碰頭會議一般都要進行到接近中午的時候,期間充斥着很多枯燥的東西,然後他們才各自去衙門裡辦公,薛崇訓也離開寶座選一處舒服的地方看看奏章之類的,大多數是在溫室殿,當然有時候他精神不好接見大臣也在溫室殿。?

散會之後他便和三娘等人一起到了溫室殿,換了身衣服吃午飯,接着就看奏章。上午穿得那身龍袍看起來很華貴,其實有點不舒服,薛崇訓不太喜歡黃|『色』這種太鮮豔的『色』調,離開紫宸殿就換了一件從晉王府帶來的舊衣服,青『色』的外袍……記得還是幾年前在鄯州時程婷親手給添置的,布料倒是好穿了幾年還沒破,裡面是白『色』的棉布裡襯。薛崇訓倒是更喜歡這樣的打扮,特別是四月中旬了天氣也漸漸熱起來,穿布的覺得清爽舒服,飾物最多就掛一塊玉了事。?

溫室殿中這處作爲御書房的地方,同樣十分寬敞,不過薛崇訓叫人在北邊扯上了一道幔惟隔開,倒也因爲不顯得空曠了。北側的牀邊一張案一把椅子便薛崇訓坐的地兒,屋子中擺着香鼎、瓷器等物,鼎中焚香,周圍也很安靜。另外還有一張香案,玉璽硃筆都在那兒,白七妹坐在那裡幫薛崇訓批覆奏章,所以那些奏章的“准奏”兩個字是十分娟秀的字體。有些身居要職的官員並不一定有文采,奏章中出現錯別字也很常見,從唐朝到晉朝的官員任免不是全靠科舉取士的原因。薛崇訓是不太在意這種小節,倒是白七妹如果看見了會擅自動用硃筆給圈出來,說不定還會寫兩句挖苦的句子,倒讓呆板的政務體系多了幾分活氣。?

薛崇訓看了一陣,看過沒意見的就丟到一邊,宦官拿到下面的香案上讓白七妹批覆。他忽然擡頭對當值的魚立本說道:“明天你去通知政事堂,奏章先送到內閣,讓閣臣先看一遍把主要內容用一句話概括出來貼在外面,省得這麼多字看着累……”?

他這才忽然想起明朝好像也有類似的辦法,好法子當然要借鑑。魚立本忙答道:“遵旨。”?

薛崇訓又問了一些幽州那邊的地理軍事形勢之類的,魚立本大概對軍事不太內行,常常答不上來。薛崇訓正想換楊思勖過來當值時,有人拿着一卷東西進來了,稟報道:“右武衛大將軍杜暹進獻給陛下之物。”?

“打開。”薛崇訓隨口道。?

四個宦官將東西緩緩展開時,薛崇訓只看了一眼就覺得十分熟悉,這是一幅地圖!他忙細看圖上的幾個字:大晉朝江山圖。?

薛崇訓的眼睛頓時一亮,不由自主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圖紙面前。這幅地圖他太眼熟了,不就是中國地圖麼?不過形狀上與印象中有些差別。他見狀十分高興,連贊杜暹送了一樣好東西,馬上就命人就地掛起來,又說道:“傳杜暹進宮見面。”一個宦官應了疾步就跑出去了。?

這幅圖寬數丈,將各地的山河地形詳盡描繪,看得出杜暹確實是花了些工夫。薛崇訓興致勃勃地細看各地,從地圖上一一看過去,他這才真實地感受到原來自己統治的地盤是這麼大,和卷宗中文字描述的完全不同,在圖上好像能觸『摸』到權力所及之處。?

傳召之後等着見人也得好長一段時間,薛崇訓便一面等人一面觀賞江山圖。最後他把目光注視在幽州那一帶,看了許久。?

雖然中原周邊仍然有許多地方沒有完全征服,吐蕃在大戰中擊敗陷入內部分裂的危機弱了許多,但中原的軍隊仍然沒有佔領那邊;北方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也是此起彼伏;西域也偶有戰事。但此時最讓薛崇訓關注的還是東北,加上一些他的個人情緒影響,對幽州及遼東十分重視。?

如果是換作兩年前,薛崇訓可能已動了親自帶兵征討契丹、奚等族的念頭。但現在他登上了帝位,便不能輕易出京打仗,何況國內還有很多問題他想解決,預防河北胡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過得許久杜暹總算進宮來了,薛崇訓便和他面談,問了許多關於幽州那邊的軍事。薛崇訓也沒當面讚賞杜暹的圖,但杜暹一進來就看見自己那副圖被高高掛起,又很快被單獨接見,他心下自然明白這東西獻得很恰當。?

自武則天當政起至今的這些年頭,契丹、奚和中原很打了些仗,契丹最慘的一次大敗還是栽在突厥人手裡,中原在東北實在沒討得多少便宜。杜暹不愧爲儒將在軍事上見識很廣,雖然他沒在東北帶過兵,薛崇訓問起那邊的前事今事他照樣如數家珍。?

在晉之前,主要有三鎮兵馬防禦契丹、奚等東北遊牧民族,河東、幽州、薊州;更早以前的安東都護府設在新羅(朝鮮)境內。但現在晉軍已略微有些變動,幽州、薊州兩鎮已合併爲一個軍區,稱幽州都督府,駐正規軍一軍八千,黑沙城之戰後幽州健兵數目降低至三千餘,加上諸部邊軍,統一由趙瞿主持防務;安東都護府也改稱安東都督府,駐正規軍一軍稱安東軍,治所已遷移至俞關(山海關附近)以內的平州。?

安東都護府內遷是在營州等地相繼被契丹、奚控制後的事兒,當時朝廷將國力用於西部與吐蕃、突厥的戰爭,東部各羈州的實際控制範圍日漸縮小,加上長安宮廷政變不斷,主要靠封王、和親及被動防禦維持邊境線,武則天之後的幾朝也主動出擊打過幾仗,唐軍或是精銳不在東面的緣故輸多贏少。?

通過和杜暹的談話,薛崇訓已大概瞭解了幽州的情況。他這輩子就去過一次幽州,目的還是聯絡當時的玢王李守禮參與政治|鬥爭,基本不清楚當地的軍事實情,瞭解一些還是通過奏章和大臣的口述。天下有十五道,國內就有三百多個州,薛崇訓懷疑以前的帝王們根本不可能對地方一一瞭解得太多,反正他自認勤政也得不到那麼詳盡的信息。?

薛崇訓又問:“朝臣多懷疑幽州欲反,杜將軍以爲該如何妥善解決?”?

杜暹笑道:“只要陛下下旨讓臣帶幾千明光軍或是神策軍也行前往幽州都督府,臣到大營外一喊‘諸將士願意追隨皇上平定蠻夷嗎’,健兵九成會投過來,幽州的將帥沒人能約束住他們。我再帶人直接進城以瀆職的罪名抓一干人等進京問罪,如何處置陛下一句話的事兒。若是趙瞿等人敢聚邊軍抗拒,官軍精銳便一戰定鼎。”?

“杜將軍英雄氣概不減。”薛崇訓讚道。?

“全仗陛下之威名。”杜暹道,“北方各都督府的健兵都是曾跟隨陛下南征北戰的勇士,胸懷漢家之氣節,以定邊安邦爲榮幸,這些人怎麼可能跟着無名之輩趙瞿等反叛陛下?”?

薛崇訓與杜暹談得很來興致,一直到宮門快關了都還意猶未盡。薛崇訓沒有留杜暹秉燭夜談,他倒是想這麼幹,但想到有時候太偏愛某個朝臣並非好事,比如寫《過秦論》的賈誼和皇帝一見如故,沒日沒夜地在一起高談闊論,賈誼並沒有什麼好下場。於是薛崇訓便叫杜暹先回去,讓他第二天參與中樞的議事。?

杜暹正要告退,薛崇訓想了想:參與決策會議的人員是他自己定的規矩,如果忽然讓杜暹這個不在三省及內閣序列的官僚參與有點說不過去,破壞規矩,寵臣的嫌疑就太大了。?

他想罷便叫住杜暹說道:“政事堂人滿了,讓你到內閣出任學士如何?”?

第60章 孝順第18章 轉述第20章 玉碎第45章 唐使第20章 玉碎第15章 相思第3章 日出第5章 美味第33章 象戲第113章 值得第12章 野心第115章 鬧劇第44章 歸期第37章 出發第19章 死罪第1章 天氣第108章 刀叉第25章 道觀第75章 末氏第24章 長街第93章 沙漠第18章 初道第1章 使君第28章 小計第17章 搜查第32章 人爲第37章 草原第54章 鉛球第6章 對弈第24章 行軍第32章 音容第5章 三鳥第58章 開闊第33章 王侯第62章 出行第9章 玫瑰第33章 進城第53章 小王第24章 行軍第34章 闕下第24章 石牆第32章 音容第71章 水車第35章 常情第16章 永遠第75章 匠造第22章 人治第14章 重量第3章 執念第2章 歸宿第4章 鏈子第99章 俘虜第99章 俘虜第4章 吹灰第38章 便飯第44章 會獵第53章 梨落第19章 春天第31章 落白第104章 重逢第53章 反對第8章 華清第58章 乾淨第80章 天命第16章 永遠第6章 征途第72章 尖刀第21章 釋義第29章 烏雲第8章 信你第1章 河水第5章 美味第3章 勸進第16章 大義第27章 欺君第3章 不平第114章 腳趾第60章 廣廈第5章 美味第39章 告別第16章 永遠第19章 夜短第37章 小節第21章 治法第43章 寺廟第36章 汾哥第57章 捷報第38章 織物第6章 大公第50章 修煉第2章 禮遇第31章 稻草第84章 湯鑊第14章 快刀第29章 出發第39章 告別第43章 寺廟第13章 樹洞第7章 氣息第53章 楊公
第60章 孝順第18章 轉述第20章 玉碎第45章 唐使第20章 玉碎第15章 相思第3章 日出第5章 美味第33章 象戲第113章 值得第12章 野心第115章 鬧劇第44章 歸期第37章 出發第19章 死罪第1章 天氣第108章 刀叉第25章 道觀第75章 末氏第24章 長街第93章 沙漠第18章 初道第1章 使君第28章 小計第17章 搜查第32章 人爲第37章 草原第54章 鉛球第6章 對弈第24章 行軍第32章 音容第5章 三鳥第58章 開闊第33章 王侯第62章 出行第9章 玫瑰第33章 進城第53章 小王第24章 行軍第34章 闕下第24章 石牆第32章 音容第71章 水車第35章 常情第16章 永遠第75章 匠造第22章 人治第14章 重量第3章 執念第2章 歸宿第4章 鏈子第99章 俘虜第99章 俘虜第4章 吹灰第38章 便飯第44章 會獵第53章 梨落第19章 春天第31章 落白第104章 重逢第53章 反對第8章 華清第58章 乾淨第80章 天命第16章 永遠第6章 征途第72章 尖刀第21章 釋義第29章 烏雲第8章 信你第1章 河水第5章 美味第3章 勸進第16章 大義第27章 欺君第3章 不平第114章 腳趾第60章 廣廈第5章 美味第39章 告別第16章 永遠第19章 夜短第37章 小節第21章 治法第43章 寺廟第36章 汾哥第57章 捷報第38章 織物第6章 大公第50章 修煉第2章 禮遇第31章 稻草第84章 湯鑊第14章 快刀第29章 出發第39章 告別第43章 寺廟第13章 樹洞第7章 氣息第53章 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