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定都?

第二日一早,張瑄帶着郭子儀、張同、顏真卿等諸將陪同張瑄在洛陽城中轉了一圈,直入洛陽皇城。

與長安一樣,洛陽作爲曾經的帝都,也擁有宏大華麗的萬千宮闕,內城、皇城以及建在皇城內的朝廷百官衙署都一應俱全。論宮殿的龐大布局,洛陽皇宮或許不如長安,但要論精美奢華,則還是洛陽爲冠。

張瑄靜靜地站在定鼎門前,仰首凝視着那層層疊嶂的宮闕飛檐,心頭感慨萬千。

郭子儀等人肅然站在他的身後,不敢出聲打斷他的思路。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張瑄慨然『吟』道。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顏真卿輕輕『吟』了一聲,忍不住叫好道,“主公之才名動天下,信口『吟』來,便是妙句天成。”

張瑄微微笑了笑,也沒再說什麼,徑自獨自走進了皇宮去,同時揮了揮手,示意衆人不必跟隨。

張瑄在幾個護軍的保護下,獨自在皇宮裡轉悠着,跟觀賞風景差不多,懷着一種極其複雜的感受。沒有人知道他對洛陽的特殊感情,因爲他的前世,故里便是洛陽。

只是在他的前世,洛陽城裡根本就見不到隋唐宮闕的一絲一毫的蹤跡,幾成無數人夢牽魂繞的遺憾。不知道有多少人來到洛陽,追隨大唐遺風,卻都失望而回。

郭子儀等人在定鼎門前恭候。

等了許久,也不見張瑄出來,只得耐着『性』子繼續等待。

郭子儀沉『吟』良久突然輕輕道,“諸位,你們說,主公是否有意定都洛啓航

淚痕陽?”

顏真卿和張同聞言眼前一亮,連連點頭。

顏真卿道,“郭令公,以下官看來,主公正有此意。主公方纔命我整修擴建洛陽城,我便猜測,主公有定都洛陽的意圖。”

“洛陽雄踞中州之地,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鎮通衢。且河洛亦是龍脈集結之所,主公定都洛陽,堪應國運。”顏真卿笑道。

張同也點點頭,“不錯。長安偏西,還是洛陽好,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橫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羣山環繞、雄關林立,進可攻退可守,堪爲帝都。”

三人正在說說笑笑,突然見一個洛陽皇城官署小吏手捧着一幅字,在一隊護軍的護衛下穿宮而出。

那小吏笑着向郭子儀等人施禮道,“顏大人,主公有命,命將此詩句鐫刻於定鼎門之上。”

顏真卿一怔,旋即上前去接過展開字幅一看,見上面大書兩句詩,龍飛鳳舞氣勢豪邁,正是張瑄的親筆——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郭子儀和張同兩人也湊了上來,三人一觀,頓時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果然如此,張瑄肯定是要定都洛陽了。

十月中旬。

秋風漫卷過潼關,關中平原上,李光弼率領的新軍旌旗招展,呼嘯而至,在距離潼關不足百里的曠野上安營紮寨。

李光弼不是不想進攻潼關,只是他的大軍還未至,探馬就已經來報,張瑄率十萬大軍進駐潼關,如今的潼關固若金湯,他這七萬近乎烏合之衆的新軍,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李光弼心裡覺得非常憋屈,若是他手裡擁有一支久經沙場的軍馬,他就有信心、有膽魄與張瑄決一死戰。然而,張瑄手下的軍馬都是在吐蕃戰場和平叛戰場「百度貼吧啓航冇文字」上歷練出來的,裝備精良,還擁有神秘叵測的火器,這七萬雜牌軍如何能是張瑄的對手?

可是李光弼又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要與張瑄死戰。明知不敵,還是要死戰。

一方面是來自朝廷和皇帝的壓力,另一方面他與張瑄勢不兩立,想要投降都沒有了機會。因此,只有死戰纔有生路。

夕陽西下,李光弼跨在馬上,凝視着潼關的方向默然不語。

他的身後,是綿延數裡的軍營,只是這軍營之中遠遠沒有氣衝霄漢的氣勢,而更多的則是沉寂和低沉。

李光弼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手下這七萬人基本上已經是大唐朝廷最後的依仗,雖然長安城還有數萬人,但只要這七萬人一敗,關中必然失守,大事去矣。而等待着他的,也只有一死殉國了。

況且,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的十萬大軍正在南下長安,不日就將與張瑄大軍對長安和關中形成包抄之勢。

他的心情如此凝重,他手下的將佐軍卒實際上也是如此。

張瑄大軍威名赫赫,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威震天下。敵衆我寡,敵強我弱,此消彼長之下,唐軍還有什麼信心和勇氣?況且,大部分軍卒都是從軍不足半年的農夫,都沒有經過戰陣的洗禮。

本來,李光弼想要將哥舒翰的四萬人全部帶出來,與張瑄死戰。但李豫沒有同意,李光弼心裡明白,皇帝這是在爲最後逃往而做準備。別看李豫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可若是李光弼一敗,他必然放棄長安退往蜀中。

只是退往蜀中又能如何?遲早還是張瑄的盤中餐。

遠遠望見十餘騎縱馬揚塵從潼關的方向馳來,李光弼皺了皺眉,揮了揮手,命手下的軍卒也縱馬迎了上去。

那是張瑄的使臣。

不多時,百餘軍卒縱馬馳回,將張瑄的手書轉交給了李光弼。

李光弼拆開一看,臉『色』驟變。

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張瑄那熟悉的充滿氣勢的狂書觸目驚心:“無知匹夫李光弼,三日後,若有膽,當與本帥一戰!”

“要戰,便戰,死戰!”李光弼咆哮着將手裡的信函撕成粉碎,順手一拋,漫天的紙屑隨風飄揚。

……

……

長安。

興慶宮。御書房。

李豫憤怒地將手裡的萬春的親筆信函扔給了李倓,冷笑道,“萬春皇姑從賊,當真是丟盡了皇室的體面。她竟然勸朕投向張瑄,說張瑄會冊封朕爲唐王,讓朕率皇室宗族鎮守河東,世襲罔替!”

李倓臉『色』一變,抓過信函來看了一變,嘴角輕輕一抽,也是默然不語。

說實話,李倓現在非常失望和非常絕望。他等待已久的天下勤王兵馬,遲遲沒有到來,等來的就只有哥舒翰這數萬人,根本無法拯救李唐皇室與危亡倒懸之中。

而目前,張瑄陳兵潼關,隨時可能殺進關中,李「百度貼吧啓航冇文字」光弼那七萬新軍幾乎是擋不住張瑄的。另一路,回紇人的十萬大軍正在徐徐南下,即將抵達慶州。

“內憂外患,李光弼擋不住張瑄。而長安城這數萬兵馬更是不堪一擊。關中不保或就在頃刻之間,而回紇大軍正在南下,若是讓回紇人與張瑄叛軍前後夾擊,長安失陷就在眼前。”

“當務之急,還請陛下率朝廷退守劍南,倚靠蜀中天險,與張瑄抗衡。至於長安,讓臣弟帶人據守吧,長安在,臣弟在,長安失,臣弟當與宗廟社稷共焚之!”

李倓悲哀地嘆息了一聲,閉上了眼睛。

李豫掃了李倓一眼,沉聲道,“朕不會走,朕永遠不會放棄帝都和宗廟,朕說過,要與長安共存亡!”

“陛下,留在長安是死路一條。若是陛下不想讓李唐血脈毀於一旦,那就儘快離開長安,退守劍南,臣弟言盡於此,告辭了!”李倓霍然起身,揚長而去。

李豫望着李倓匆匆而去的背影,臉『色』變幻着。他其實不是不想走,而是感覺面子上落不下來。再說了,他還抱有一絲幻想,萬一李光弼戰勝了張瑄,李唐皇室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可他若是跟李亨一樣,逃離長安,對於軍心的打擊是巨大和沉重的。皇帝都跑了,誰還給皇帝賣命保衛長安呢?

想了想,李豫喚過太監總管程元振小聲囑咐了幾句,程元振恭謹離去,自去行事。

程元振出宮去了哥舒翰的府上,正要宣哥舒翰,卻聽說哥舒翰臥病在牀根本起不了身。程元振無奈只得匆匆回宮,稟報李豫。

李豫聞報大怒,知道哥舒翰是在裝病不來。

哥舒翰是何等老辣之人,早就看出來,皇帝之所以將他的軍馬留在長安,名義上是保衛帝都和朝廷,實際上是在爲他難逃蜀中做準備。

若是沒有大軍掩護,他逃往蜀中也是死路一條,難成氣候。

哥舒翰早已心灰意冷,不願意再跟着皇帝逃往蜀中了。其實在哥舒翰看來,皇帝就算是逃到劍南,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也不過是苟延殘喘數月。等張瑄拿下長安,大軍入劍南,皇帝還是一個必死之局。

既然左右都是一個敗亡之局,又何必再興師動衆呢?

哥舒翰起身來坐在書房裡長吁短嘆不止。

突然下人來報,“大帥,楊相來訪!”

哥舒翰皺了皺眉,心道我與這楊國忠本就不合,素無交情,他來我這裡幹什麼?

哥舒翰正要揮手說不見客,突然心中一動,就又起身迎出了府門。

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408章 定都?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181章 大婚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102章 張瑄的志向第101章 玉真公主的預感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114章 奪兵權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29章 李岫登門第102章 張瑄的志向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249章 撼天雷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18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406章 范陽定!第316章 交心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380章 下野?第455章 滅突騎施之策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245章 建新軍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184章 劫持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330章 勸進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442章 卓瑪第267章 深深的敬畏!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316章 交心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79章 史詩之戰(1)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06章 范陽定!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61章 阿斯那第347章 大婚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2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90章 殺!第327章 政治交換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7章 崔穎的個性
第33章 先見高力士第397章 顏真卿:獻關以報恩,自刎以盡節第419章 朕爲天子,唐爲臣民!第408章 定都?第266章 從謙謙君子到殺伐果斷第116章 各懷鬼胎、離心離德第181章 大婚第212章 密見安祿山(上)第102章 張瑄的志向第101章 玉真公主的預感第474章 皇帝失蹤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97章 陰差陽錯(下)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114章 奪兵權第264章 張瑄及其屬下的封賞第359章 最艱難最重大的選擇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195章 與楊國忠的再次合作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374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上)第222章 皇權是一碗“春藥”第360章 滅赤松德贊當封萬戶侯!第253章 火器顯神威第29章 李岫登門第102章 張瑄的志向第187章 詐唬安慶緒第62章 不是一個輕易受人擺佈的主兒第351章 安祿山的圈套第115章 兵臨宮門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249章 撼天雷第60章 早朝風波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18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406章 范陽定!第316章 交心第304章 火上澆油第380章 下野?第455章 滅突騎施之策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433章 千古明君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136章 拜壽、餘孽第245章 建新軍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312章 衝突、拿下!第184章 劫持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179章 三點式內衣的風情萬種第301章 逼李亨表態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21章 浪蕩主子惹的禍?第480章 大朝會,吾皇萬歲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330章 勸進第158章 狗仗人勢的魚朝恩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375章 張瑄大軍第一戰(下)第333章 東宮儲君人選第339章 天生的尤物第442章 卓瑪第267章 深深的敬畏!第120章 安祿山逃第316章 交心第285章 史詩之戰(7)第279章 史詩之戰(1)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2章 出身名門一紈絝(2)第306章 親情高於政治第172章 吐蕃王求親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406章 范陽定!第148章 春節之老皇帝的殺機第463章 兵進康國第189章 空兒姑娘……第251章 你想嫁我就能要你嗎?第223章 張瑄的心腹班底初步成型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61章 阿斯那第347章 大婚第130章 聚香閣上(下)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193章 兵變,下馬威第25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315章 妙計救杜甫第390章 殺!第327章 政治交換第455章 奔襲瀚海城,朕爲馬前卒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261章 豐功偉績!第27章 崔穎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