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

李亨一怔,他有些不可思議地凝視着自己這個長子,良久沉默不語。

他匆匆逃離長安,也沒忘了把李豫帶出長安,而卻同意了建寧王李夥留守長安的請求。由此,說明在潛意識裡,在他的這兩個兒子中,李亨其實還是無形中傾向於李豫的。[]

對於李豫,他更加看重。

這一點,可能李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李亨沒有想到,李豫竟然要主動趕赴潼關前線,號稱要爲國效力,抵抗叛軍。

他的這兩個兒子,一個悍不畏死留守長安,一個臨危不懼要趕赴國難,按說應該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口但對於李亨來說,這卻是迂腐之極。

李亨皺了皺眉,正要拒絕,卻見李豫大禮參拜在地,慨然道,“兒臣當代替父皇趕赴前線,提振我軍將士士氣,不讓叛軍專美於前!”

“請父皇恩准!”

李豫這麼一說,李亨就不好再拒絕了。

李亨猶疑了一會,終於還是無奈地擺了擺手道,“給你z四兵馬,你趕赴漳關去吧。朕封你爲平叛大軍鎮撫使,去張蹤軍中做個監軍吧。”

李豫大喜,連聲叩謝,然後肅然離去。

他眼見李夥主動留守長安,在朝野上下的威望瞬間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而如果他此番趕赴懂關在張瑄軍中效力,一旦平叛成功,他的功績和威信都會穩壓李談一頭。

李豫率2000騎兵晝夜兼程趕赴遺關不提。

且說張瑄率軍行進中得到李豫從軍趕赴潼關且還被皇帝冊封爲監軍的消息,有些意外。李豫能有這份膽識和魄力,說起來也算不錯了。

最起碼,比他的父皇李亨要強上幾分。

不過,張瑄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若是李豫識相,想博一份軍功,他會給李豫一個機會:但若是李豫另有所圖圖謀不軌,那就不要怪張殆不給面子了。

潼關。

在衆將殷切的期待和變相的『逼』迫中,在來自於朝廷、民間和軍中的多重壓力下,顏真卿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分兵一萬,自己親自率領奇襲陝郡崔乾佑的四千弱兵。

若是不戰,閉關不出,軍心不穩。而皇帝的聖旨也還歷歷在目,催促出戰。

基於種種原因,顏真卿決定冒險一搏。

目前他的標下只有5萬兵馬,他分兵一萬進攻陝郡,留下四萬守關。

中郎將範錚本想率軍出征,但被顏真卿拒絕了。

衆將並不知,顏真卿此番已經懷了死志。

若是此戰落入安祿山的圈套,再吃敗仗,顏真卿也不打算再回返懂關了,正如皇帝之言,就戰死沙場罷了。至於他死之後,謹關能不能守得住,顏真卿也碩不上這些了。

渣關大門打開,顏真卿一身甲冑率軍而出。

範錚等將一路相送,卻是默然無語,氣氛非常蕭索。以這種士氣出徵,本身就是一種不祥之兆,然顏真卿已經沒有了退路。

“大帥,末將等在懂關恭候大帥勝利凱旋!大帥保重!若有不側,還請大帥速速退回謹關,末將等將率軍救援!”範錚在馬上抱拳道。

顏真卿眉梢一桃,心裡冷笑了起來。心道:你範錚挖空心思協同諸將『逼』迫本帥出戰,其目的不就是想要趁機將本帥『逼』上思路,然後好取本井而代之?

但顏真卿卻明白,縱然自己不答應出戰,軍心混『亂』之下,也會導致兵變。說不準,這範錚會串通一些將佐,趁機向顏真卿下手奪他的兵權,乃至打開懂關投降安祿山都有可能。

顏真卿心裡長嘆一聲:此去,捨去自己一條『性』命,或許能換得潼關安全。若是懂關再堅持幾日,永寧王勤王大軍趕至,範錚這些人就不敢再有異心。

但臉上,顏真卿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環視衆將,慨然道,“諸位將軍,本帥此去必舍死一戰,若勝固然好,若不勝落入叛軍圈套,那麼,渣關的安危就拜託諸位了。”

顏真卿在馬上向諸將抱拳施禮。

範錚微微一笑,率先回道,“請大帥放心!末將等一定死守懂關,不讓叛軍進入關中半步!”

顏真卿深深凝視着範錚,再無多言,轉身打馬馳去。一萬士氣並不高漲的唐軍在顏真卿的率領下,在蕭索的秋風裡向着陝郡的方向飛馳而去。

範錚望着顏真卿大軍行進的背影,嘴角情不自禁地浮起一抹竊喜。

其實範錚比誰都清楚,顏真卿率軍出戰陝郡,成功的可能『性』不足三成,多半是要再次損兵折將,戰死沙場了。

回到關中,

範錚立即讓心腹校尉帶着他的奏摺超赴隴州,向皇帝稟報,構陷顏真卿不聽勸諫一意孤行率軍出戰,撇清了自己。

在範錚的謀劃中,此番正是自己取顏真卿而代之的最好時機。

若是顏真卿再吃敗仗,朝廷必下令誅殺而將遺關軍權悉數交予他。到了那時,他可見機行事,若是懂關可守就守,不可守就率軍獻關歸降安祿山,謀一個更加光明的前程。

其實在一天以前,顏真卿已經派心腹軍卒攜帶他的親筆書函北上急報張片。在書函中,顏真卿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處境和心態,同時點出了軍心混『亂』的現狀以及範錚等人的野心。

總而言之一句話,顏真卿被『逼』出戰,軍心混『亂』,部將生出異心,懂關危在旦劍,請張瑄急速率軍馳援,免得渣關不保!

張同率一萬羽林衛在距離潼關不足百里的關西驛得到了顏真卿冒險出戰的消息。張同大驚,立即命軍卒放馬奔馳加速前進,終於趕在這一日的黃昏日暮之際趕到懂關之下。

渣關內側突然冒出來一支萬餘軍馬,範錚意外之餘又有些不忿。他纔算計完顏真卿,還沒有真正把懂關守軍的兵權抓在手裡,就又來了一個羽林衛大將軍張同,豈不是令人鬱悶?

張同無論是官職級別還是軍中威望,都遠不是他一個河南軍中中郎將所能比,一旦讓張同進了關,渣關聯軍的指揮權必然落入張同之手,再也跟他無緣。

範錚站在城樓上向下眺望,面『色』陰沉似水。

他的心腹副將孟平站在他的身側也向下張望着,壓低聲音道,“範將軍,這羽林衛的張同從何而來?羽林衛不是鎮守長安的嗎?怎麼跑到渣關來了?莫非是皇帝的昭命?”

範錚恨恨地跺了跺腳,“咱們白白忙活半天,讓他們拴了便宜!不行,不能開關!孟平,傳令下去,就說叛軍當道漳關不能擅自開啓,若是沒有朝廷昭命,縱然是朝廷兵馬,也不能隨意進駐懂關!”

孟平領命而去。

張同率軍馳援,渣關守軍竟然不開關放行,讓張同勃然大怒。他此番馳援懂關,不過是張瑄的建議,建寧王李夥的派遣,哪裡有皇帝的詔書?

不過,張同也是軍中宿將久經沙場,稍稍思量,便判斷出潼關守軍內部出了問題。

想到這裡,張同心裡雖然着急,卻也沒有辦法,只得在懂關內側之下安營紮寨,準備與懂關守軍主將慢慢交涉。

“去問問,關中何人爲主將?就說本官乃是朝廷羽林衛大將軍張同,奉天下兵馬大元帥、平叛行軍大總管、永寧王張瑄軍命,馳援長安,還請他速速打開城門,迎我軍入關!”張同囑咐着自己的心腹校尉焦雄。

焦雄領命而去,與範錚的心腹孟平交涉。

孟平聽聞是張瑄的軍令,心頭一顫。他無法做主,趕緊回關稟報範錚。

範錚冷冷一笑,“張際又如何?孟平,告訴他們,沒有朝廷昭命,一概不許入關!或者,等顏真卿顏大人征戰歸來再說!”

孟平微微有些擔心地上前一步道,“將軍,聽聞朝廷已經冊封永寧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節制天下各路勤王兵馬,總知一切平叛事宜,若去”,…”

孟平的話還沒有說完,範錚便怒視了他一眼。孟平不敢再說下去,唯唯諾諾地離開。

望着孟平離去的背影,範錚神『色』變幻着。

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一直想取顏真卿而代之口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機會,卻又冒出來一個張同,讓他如何能甘心。

範錚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他心中突然浮起一個瘋狂的念頭:不若派人去與安祿山的叛軍接洽,趁顏真卿不在,打開渣關迎接范陽軍馬入關,如此一來,他便立下蓋世功勳,想必在洛陽的大燕皇帝安祿山,不會吝嗇於一個大將軍的職位。

猶豫良久,範錚決定鋌而走險。他立即將自己的家奴範鐵喚來,秘密囑咐了幾句。

範鐵趁着夜『色』潛出關去,飛馬直奔距離謹關最近的安祿山大將李歸仁的大營。李歸仁奉命進攻潼關,不過因爲懂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李歸仁暫時沒有輕舉妄動,正在等待進攻兩準的兵馬回返,然後再集中優勢兵力大舉進攻潼關。

若是讓範錚得逞,不僅懂關危在旦劍,長安也危在旦劍。而從而讓張瑄的十餘萬大軍,也陷於被動防守的尷尬境地之中。

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39章 才子佳人第268章 致命的**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332章 猜疑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71章 安慶緒有約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354章 回靈州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56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下)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111章 鴆殺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305章 家宴第358章 勸反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358章 勸反第429章 選秀第109章 鴻門宴(2)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57章 難題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114章 奪兵權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206章 殺威棒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111章 鴆殺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457章 難題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27章 政治交換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
第341章 登基大典(1)第403章 天下戰略佈局第39章 才子佳人第268章 致命的**第119章 哥舒翰比皇帝密旨好使第263章 封賞張瑄之爭!第66章 敲山震虎驚小安(下)第458章 帝王心術第352章 蘇扈冬和李騰空的軍職第342章 登基大典(2)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335章 安祿山要反!第436章 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第332章 猜疑第234章 萬事俱備第372章 顏真卿被逼出戰第462章 龜茲之變第4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470章 兩軍交戰講什麼仁義道德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201章 張瑄設下的圈套第244章 杖責郭子儀,殺鄭雄!第188章 圍困玉真觀第95章 遊說楊國忠(完)第71章 安慶緒有約第444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290章 改封王、強軍權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98章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第284章 史詩之戰(6)第367章 永寧王府誓與長安共存亡!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112章 夜半迷情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354章 回靈州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56章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下)第26章 趁人之危裝什麼正人君子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203章 讓張瑄倒履相迎的人第111章 鴆殺第138章 李琬自盡第131章 兵圍駙馬府第4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305章 家宴第358章 勸反第53章 楊國忠得勢第358章 勸反第429章 選秀第109章 鴻門宴(2)第7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1)第481章 大時代,新紀元第220章 安祿山心裡畏懼的種子第235章 再抓郭子儀一子!第410章 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第41章 奉旨遊街名動長安第430章 你們給朕出了一個難題!第363章 安祿山叛亂!第83章 坦誠相對第457章 難題第289章 回京述職第180章 萬春別苑的溫柔第135章 岳母大人羞紅了臉第87章 本宮看到了你的野心第91章 可豁得出去、可狠得下心來否?第171章 張瑄軟硬不吃第80章 楊國忠送禮第237章 教訓郭烯第114章 奪兵權第378章 李光弼封郡王?第300章 君子之節不可辱!第449章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260章 拿下吐谷渾!第107章 楊貴妃見梅妃,下策第50章 傲骨錚錚便是白衣卿相!第163章 李白約鬥第12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6)第250章 氣勢如虹、怒髮衝冠!第475章 暗流涌動的京城第206章 殺威棒第224章 郭子儀的兒子?第431章 四妃爭風第111章 鴆殺第477章 楊國忠“逼宮”第383章 張瑄的預言第162章 羞死人了第457章 難題第38章 太真仙子賦第196章 敲山震虎、父母獲封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241章 調兵遣將第340章 憲陽宮、老皇帝第467章 火尋國滅,決戰前夕第8章 曲江池上詩酒宴(2)第327章 政治交換第421章 送李豫去武威!第23章 上門負荊請罪?第36章 玉真公主與崔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