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到了晚飯的時候,孫恪才從皇城裡出來。
拒了皇帝的留餐,自己帶着四個近身侍衛,挑馬出了內城。
“就在此處吧,先不回府裡,吃過飯以後,你們和我再去一趟兵部尚書伊大人那裡。”
“是。”
四個近身的侍衛都穿着便服,孫恪已經在出宮的時候,在偏殿換過了一身便裝,一件黑緞的外氅,腰間纏着一條黑色絲帶,絲帶上用銀線繡的是福字不到頭的紋路,中間嵌着一顆方形白玉,腳下一雙便靴,靴子口沿處是用銀線繡的護口絲邊。
通身上下透着氣勢風流的模樣。
這間酒樓也極是寬敞,氣派十足的模樣,那小二才擡頭見到孫恪的頭上是一個銀質的二龍搶珠的銀冠,冠上鑲着一塊潤色極佳的白玉,再看孫恪通身的氣派,當即就認出了人來。
跪在地上,頭已經磕了下去。
“小的見過景王爺。”
孫恪身邊的一個侍衛打趣了一句,然後隨手就挑出了一塊碎銀子丟在小二的面前道。
“還算是你有眼力見。別驚動裡面的人,找個雅間,上點乾乾淨淨的飯食上來。”
小二撿起銀子,趕緊塞到了懷裡,指着影壁後露出了一角的樓梯道。
“是,請王爺和幾位侍衛往樓上走,右手第一間,第二間俱都空着。”
孫恪繞過影壁,幾步就上了樓,有侍衛推開了門,孫恪見裡面還算是看得過眼,便擡步走了進去。
他坐下還沒有片刻的功夫,小二便端着一個托盤,裡面放着三葷三素的幾樣算是精緻的菜餚,顫着手的端上了桌。
小二什麼也沒敢問,轉身出去,又端進來一個托盤,托盤裡放着一碗米飯,一壺細瓷的酒壺,一個小酒杯,也俱都擺在孫恪的面前。
孫恪看桌上已經擺上的菜餚,對小二說了一句。
“夠了,就這樣幾樣吧。”
“是,王爺,小的就在外面候着。”
孫恪揮手,等小二退出去以後,拿起筷子吃了兩口米飯,又夾了幾口菜,還未等他落下筷子,就聽有敲門的動靜。
“進來。”
孫恪說了一句,擡眼看過去,卻看到竟是自己留在會郡的劉管事的顫顫的走了進來,只一眼孫恪便看出來這個劉管事面色灰白,身上也風塵赴赴的樣子。一股極強的直覺告訴孫恪是白錦繡出了什麼事情。
當即孫恪的臉就沉了下去。
劉管事的進來以後,就跪了下去,倒在地上磕了個頭,連日的奔波已經讓他累得有些話都說不清楚了。
“回王爺的話,小的該死,日前我去會郡接錦繡夫人,卻不想淮水湍急,錦繡夫人在去會郡的船上落了水,我派人連澇了十數日,又沿着淮水一路向下,直撈到了汾河口,也沒有找到夫人的蹤跡,小的不敢耽擱,先回了王府,王妃說這樣的事得立即讓王爺知道,我便又趕去了軍營,軍營裡的差役說您來了京城,我便又尋到了京裡,王爺是小的看護夫人不周,
請王爺治罪。”
“落水?”
孫恪稍愣了半刻,覺得自己像是頭腦發漲,手扶着桌子,不自覺的用力下去,沉了片刻,然後問道。
“仔細的尋查過了?”
“小的帶了水勇,在淮水上足足的澇了一週,什麼也沒有見到,只有錦繡夫人的一件外衣,已經被魚羣給撕扯壞了。”
“沒找到?”
孫恪這才意識到白錦繡是真的出了事了,前前後後的略略想了一通,便又有條不紊的吩咐了下去道。
“你先去刑部給我傳個話,讓他們支會淮河往下的各個洲府,仔細查找,特別是醫館和舍店那些地方,另外再嚴查人市(人口市場,小型的販賣),覈對每處,往前給本王掀半個月的日子,這些買賣在官府都是有記錄的,讓他們把每一個人賣到哪裡,經誰了手,從誰手裡買到了,都給我查實了,另外告訴刑部主事,若是在誰那裡出了紕漏,我便是揭了他們的皮。至於你,看護夫人不利,自己回去和那些侍衛一起各自領了五十板子。”
劉管事知道錦繡夫人平日裡照顧王爺是極周到的,王爺待她也是有些情分,所以,這五十板子自然是知道自己領得並不冤枉。
吩咐了下去以後,孫恪便再也沒了胃口,門外的侍衛也聽到了消息,不敢進來打擾,所以就由着孫恪在這個館子的包間裡坐了一個時辰。
小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才往裡張望了一下,就讓待衛打發了下去。
走之前告訴店小二說道。
“去告訴老闆,樓上不要待客了。”
孫恪一個人坐在雅間,左手搭在餐桌之上,右手自然的垂落,身後半敞着的一扇窗子,有車水馬龍的喧譁之聲,可是,現在卻入不了孫恪的耳朵。
他感覺自己失去了什麼,那感覺很陌生,不像是傷心,也不像是下人們沒有辦好事而顯得惱怒的樣子,只是,覺得有那麼塊石頭壓在了心口,實在是讓他並不痛快。
並不像是以前,萬事擺在他的面前,怎麼做,如何做,各種權衡利弊傾刻間他必是能計算得清楚,可是,乍一聽聞到白錦繡沒了,孫恪竟是感覺到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孫恪在裡間茫然的出神,就在外間的侍衛也不知該如何的時候,樓下腳步聲響,上來的是一位身着宮裡的一等管事太監服制的太監,手拿着一根馬鞭,氣喘噓噓間的連忙問道。
“王爺,可在此間?”
侍衛有些爲難,遲了遲後對這個來人說道。
“在,只是現在不方便打擾。”
“我知道了。儘管給我開門吧,我帶了皇上的口諭上來了。”
刑部的人是早就得了消息的,其實和孫恪的意思也差不多的都安排了下去,原本是想着只是一個夫人,又有管着各個王府事由的內務府,所以,自以爲沒他們什麼事情了。
卻不想內務府並不知道這件事情,而恰巧孫恪這時候進了京,還是直接就進宮面了聖,這兩邊一碰頭,才知道出了漏子
,在孫恪沒走的時候,兩邊的當堂的官吏便都候在了門口,可是,他們素來是知道孫恪的性子的,若是這時候惱了把他們踢死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也不敢跟孫恪說,遠遠的看孫恪走了,這才進去各自向當今聖上孫昭求了死罪。
這個太監這才領了聖旨,出來尋孫恪,因爲先去了趟王府,所以,這才耽誤了些時辰,進去了以後,先是磕頭,見孫恪面沉似水,因爲幹得就是察言觀色的差事,所以,自然是知道孫恪現在的情形已經是盛怒之極,所以,又是倍加着十分的小心,回話道。
“王爺,皇上讓您即刻入宮。”
“知道了。”
孫恪起身,眉宇微皺,太監不知道要怎麼接話,也不敢上前搭手,小心的隨在孫恪的身後,一起出了酒家,然後看着孫恪上馬,他趕緊跟在後面,也上了馬。
進了宮裡以後,直到孫恪去偏殿換見駕的王服,這才安置了四個做事利落精幹的太監小心的侍候着,他又趕緊往內殿裡去回皇上的話。
當今的聖上孫昭此時正坐在御書房裡,等太監進去的時候,也才用過了飯。
“怎麼樣,景王有什麼異狀嗎?”
“回皇上,奴才說不上來,看着景王一切如常,只是覺得總有些不對勁,可是王爺的神情又與往常不一樣,可是,具體是怎麼回事,奴才眼睛也笨,看不出來。”
孫昭揮手讓太監退下,過了不到片刻,便有太監上前回話說,景王已經到了。
孫恪進來的時候,孫昭上下的打量着自己的弟弟,覺得他並沒有什麼異狀,這時孫恪已經上前,屈身抱腕的平聲說道。
“臣弟見過皇上。”
孫昭又看了孫恪一笑,輕輕笑着伸手攬起孫恪。
“起來吧,我剛聽內務府上報,說是那位錦繡夫人落水,沒了?”
孫恪點了點頭,聲色俱都是十分的平和的對孫昭回道。
“這是臣弟內宅之事,臣弟會處置妥當,不敢有勞皇兄操勞。”
“你說的哪裡的話。”
孫昭頓了頓,對孫恪說道。
“你也是因我所累,這些年咱們兄弟連個子嗣都沒有,箇中緣由只有你我二人清楚,現下總算是天下安定,日前內務府已經呈了秀女的帖子上來,你也挑選幾個,不拘家世,但凡是性情能對上你的眼的,送進府裡,總要綿延江山子嗣纔是正事。”
這件事情其實近些日子,兄弟倆也不止說過一次了,孫恪垂了垂眼,肅聲回道。
“我不急,皇上倒是要先充盈了後宮,有了皇嗣,天下人才能安心,朝廷也才能穩固。”
孫昭垂了垂眼簾,語氣裡透着沉色,說道。
“如今這外朝內廷,均不算是穩妥,你我總還要費些力氣,掃平餘孽。”
孫恪屈身,應聲說道。
“臣弟明白。”
孫昭此時就站在孫恪幾步之遙,他仔細的看着自己的弟弟,向前又走了一步,然後停住腳步,看着孫恪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