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包十來個人的餃子,也就是一小會兒的事,四夏“嗖”的跑進來:“餓死了!餓死了!”
“想快點兒填飽肚子,就趕緊抱柴禾燒火。”雨春吩咐一聲:“抱一捆豆秸,取一捆木柴。
四夏脖頸子骾骾着,表示不願意幹,雨春的眼一瞪:“該學着做飯了,七歲的人了,還成天想跑着玩,你繡的活計呢?”
一說繡活兒,四夏乾脆就跑了去抱柴禾,幾個人都笑,李雪說:“四夏就怕讓她繡花,還是小點兒,過兩年就定性了。”
小丫兒說:“我都十一了纔開學,四夏還不着急,”
京娘卻說:“這裡是北方,南方的女子學刺繡是很早的,只要會拿針了,就有人教給,越小學的越紮實。”
“對呀,看秋秋才四歲就學了,四夏可是坐不住的,她能學好纔怪。”雨春早就看透四夏是成不了繡孃的,整天玩瘋了,天天纏人家秋秋,把人家都耽誤了。
“四夏,你要是不好好繡花兒,你就別到秋秋家去了,你自己不好好幹,影響人家秋秋可不行。”雨春一天捯不着四夏的影兒,不知道她在幹什麼,珍師傅授課的時候,看着四夏還很老實的,珍師傅一走她就還陽了。
以爲秋秋和四夏年齡最小,珍師傅也沒有較真把她倆管得像其他人那樣緊。
“誰沒繡花!魏四嬸還天天教秋秋我倆,珍師傅教的那麼深,我可聽不懂,跟魏四嬸學我懂得。”四夏一說,雨春倒明白了,是啊!四夏和秋秋畢竟學的時間短,珍師傅也沒讓她繡什麼大件兒,只是繡荷包,手絹。
自己只顧自己學了。還真不瞭解四夏都繡了什麼?
珍師傅走了這些日子,自己淨忙乎地裡的活計,早把四夏忘了,雨春纔想到水車,就等着師父回來安裝。
事情太多太雜,這幾天把自己的縫紉機都忘了,得要收完了麥子,再種晚莊稼,隨後就得種瓜,農活還是不斷。這要是有幾百畝地,自己準會累死的。
雨春就教給四夏怎麼引火:“這樣。”雨春把竈裡的灰掏乾淨,先把豆秸送進竈裡,豆秸上邊添了高粱杆兒。再上邊就是細樹枝。再加上幾塊大塊兒的木柴,火鐮這樣一打“刺啦!”一下子就點着了豆秸:“會了嗎?”
“這破玩意兒比繡花好學得多了。”四夏拿着火鐮“刺刺”的打了好幾下,沒着:“你這破玩意兒不好使。”
“那是你沒學會。”雨春笑了四夏一聲:“啥都不是那麼一看就會的。”
“四夏,趕緊添柴。”雨春一吩咐四夏,四夏就手忙腳亂了,柴少了。又趕緊去抱柴,又慌忙的往裡填。
已經冒汗了,四夏的小黑手,抹了一把臉。鬧了一臉黑,又拍拍身上,弄了一身黑。
“看,乾點活兒,都不夠給你洗衣的工,四夏以後學着自己洗衣服,就懂得記着不往衣服上亂抹了。
人人都忙得很,別總等着人伺候了。”
“誰用你伺候了?”四夏還不願聽了。
“你穿的衣服到處亂扔。你自己洗過一件半件?都是我們幾個撿着給你洗。吃的比誰都多,就是一身懶肉不想幹活,以後把四夏的衣服挑出來。誰也別給她洗。”四夏的話明顯氣着雨春了,大夥兒伺候她,還一點兒不承情。
“她還小,她還小。”幾個人只有打圓盤。
“小?從小看大,三歲看老,我們哪個人等到了七歲才洗衣服,四歲就進山撿柴火,大夥兒伺候慣她,養成了使喚人的習慣,大了也淨想享受,這樣慣着不是好事,跟谷氏周氏學的那一套在這裡是吃不開的。”從今天起,雨春決定不再伺候四夏,想在這裡待着,就乾淨利索勤儉點,總是拿出在陶家那一套,自己會攆她走。
四夏一看雨春生氣了,立刻也就蔫了,她就是怕雨春攆她走:“我自己洗衣服,再也不用你們了。”四夏覺得還是委屈,這裡的人誰都比她大,怎麼都不想替她幹活呢?
想想還是在娘跟前好,娘從來不讓她幹活兒。但是四夏又想想,娘爲什麼要三姐幹活?可能是她大吧,要是自己大了,娘是不是也要她幹活,也許吧,她們不都在幹活。
她又想到自己的爹要賣她,她可不敢回家,娘病了去了大姐家,也保護不了她,自己回陶家可是會被爹賣掉的。幹活也是在這裡好,回去也沒什麼好吃的。
雨春要不是怕陶思國賣掉四夏,也早把四夏攆走了,她怎麼會願意爲谷氏養孩子,四夏在這裡雨春的心裡是不舒服的。
四夏不比永明三個,他們幾個是共過患難的 ,永明永輝都是幫過她的。永久可是個懂事的,其實雨春看四夏是極其不順眼的,見到四夏就想起谷氏,四夏又是谷氏寵壞的。
再想想,連小丫兒她都養着,也不差就多個四夏了。
雨春邊想餃子就該撈了,每個人撈一碗,剩下的全撈到竹筐裡:“你們先吃,我給師父去送飯。”雨春拿了碗筷,端起小筐的餃子就去了師父那裡,柴老不會和一羣女孩子坐一桌吃飯的。
四夏急乎乎的吃,飽了後扔下筷子就往外跑,雨春將進門正好堵住了四夏:“站住,吃完飯就跑,刷碗的活今天就交給你。”
“還用我刷碗?”四夏絕不是喜歡幹活的人。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我們的也不讓你洗,管你自己就行了,三天刷一天碗,就是讓你學勤快,並不是真的需要你幹活,人就得養成勤儉的習慣,平常沒事的時候要有眼力見,知道找活兒幹。
一個家庭女人要是饞懶的話,這個家一定會像個狗圈。從小鍛煉出點好習慣,長大了也不會讓人指指點點說饞懶。”雨春說了幾句,四夏愛聽不愛聽的她是都要說的,即在她這兒住就得服她管。
雨春等四夏刷完了碗,就把溫在鍋裡的餃子交給四夏:“給秋秋帶着,好好的跟秋秋繡花,把你繡的拿回來我看看。”
四夏:“嗯”了一聲快步就走了。雨春每次吃餃子或者燉肉燉雞啥的都要給秋秋送一些,魏四嬸家生活拮据,平常是不捨得吃肉的,有時鼕鼕幾個摸幾條魚,魏四嬸都不捨得多擱油,魏四嬸只要吃一頓好的,也會留四夏吃。
中午的餃子給永明幾個每人留一碗,雨春就在大鐵鍋裡用油把餃子煎好,又煮了大鍋麪條,晚上的飯挺熱鬧。吃完了飯就繼續休息。
明天還要上山採蘑菇。
“雨春!快起來!”小丫兒挨屋的喊,讓大家都精神精神,困勁兒不過去怎麼能多吃飯,上一天的山都是很累的,不吃飽怎麼行。
幾個屋子的人都醒了,小丫和麪,就用三個鍋烙大餅,上山是要帶乾糧的。
李雪看着三個竈坑,小丫兒和雨春翻着三個鍋裡的大餅,京娘負責擀餅,估計有兩刻鐘大餅就烙好了。
雞蛋湯大餅大咸菜,也吃的很飽。
幾個人開始出發了,家裡沒那麼多細竹筐,連大眼兒的柳條筐都用上了,盛草的筐也背了來,裡邊都墊了布,免得蘑菇漏掉。
湊了半天,永久還沒撈到筐子,永久只好挎兩個小筐,帶了幾個盛糧食的布袋子。浩蕩的大軍直奔魏四嬸家。
鼕鼕他們也吃完了飯,秋秋鬧着要跟着上山,秋秋聽說撿蘑菇賣錢,說什麼也要跟着去,魏四嬸哪能讓秋秋去,她會成爲大家的累贅。
“娘,我走的很快的,讓我去能多撿很多的,”秋秋哀告:“雨春姐姐,你和我娘說說情。”
“不是我不幫你,上山確實是很累的,你可走不了那麼遠,你看四夏怎麼不去?到時候,還得我們揹你,你走不動我們不能把你留山上,我們回來還得背蘑菇,騰不出人手揹你的。”雨春一說秋秋就蔫了。
鼕鼕幾個帶好了東西,大家即刻出發。
今天來的很早,走出一刻鐘,天才麻麻亮,就是怕找不到大片的蘑菇,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採滿,哪有前天那樣幸運的事,那大片的蘑菇千載難逢。
既上回山,就要滿載而歸,一般的情況下,時間短了是採不滿的。
天一亮,路也好看了,大家抓緊時間快速的走,雨春一家加鼕鼕哥仨,正好是十個人,等到了山裡,才見到了蘑菇。大家就分散開。
走不遠,就互相招呼,怕走散了,單人害怕,或是迷路。
要找前天那個地方,到哪兒去找,早就記不到那個地方了。
“京娘!……”京娘跑得太快,轉眼就沒了人影。李雪一喊,京娘就答應了:“我在這裡!……”
原來京娘離得不遠,是樹木擋住了京娘。
“雨春,這裡不少的蘑菇!”雨春答應一聲:“知道了!”兩回都是京娘找到了大片蘑菇。
雨春也喊:“大家都過來,這裡很多!”雨春看着好像是前天那個地方,這麼走運?沒有目標的走,就走到了前天那個地方?
細看看還真是,前天她們坐的印記還留着,看起來今日還少採不了。
雨春一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這一片的蘑菇很多,這裡好像是一片窪地,現在的雨水還不多,這裡淨長了這麼多蘑菇,要不是窪地,怎麼會長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