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

隆武二年二月十八日。

肥前國松浦郡名護屋城,德川家康正在召開新一年度的財政會議和政務會議,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發佈新的一年裡大家需要做的事情和達成的目標。

自從那場驚世之戰已經過去七年了,距離日本被三分也過去七年了,距離德川家康離開自己的家鄉、被強迫分封到西日本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有七年了。

今年,德川家康就要五十七歲了,他已經感覺到身體大不如前,精力也大不如前了。

當年那場戰爭結束之後,他和他的家臣們還有聯盟的大名們被當時威壓日本的明將蕭如薰強行遷徙到了西日本來,在這裡紮根生存,佔據了日本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另外的三分之二則在豐臣氏的手裡。

原本,他是打算一舉襲破豐臣氏主宰日本,進而和大明議和,把和平帶回日本,但是事與願違,豐臣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前田利家和石田三成的支持下,重新站穩了腳跟,就在京都。

京都是日本數百年以來的首都,不僅有強大的政治底蘊,還有大義名分,以及那位雖然沒有實權卻依然被天下人認可的“天皇”。

戰國時代,各地諸侯最大的願望就是“上京”,得到天皇和朝廷的認同,取得徵夷大將軍的職位名分,然後開幕府,治理天下,成爲實際上的日本主宰,就和當年的豐臣秀吉一樣。

豐臣秀吉雖然死了,但是豐臣氏還在,在豐臣秀次的統領下,豐臣氏在京都重新屹立起來。

前田氏和石田三成顯然都是支持豐臣氏的。

石田三成雖然不討人喜歡,但是前田利家的威望很大,只要他在,豐臣秀吉的近***與尾張派系就能維持基礎的合作,豐臣氏的殘餘勢力依然比德川家康要大。

更兼德川家康殺死豐臣秀吉的恥辱和仇恨,很多大名即使內部有矛盾,可是對抗德川家康的時候一定會站在一起一致對外,這樣的話,德川家康就將永遠被壓制在西日本動彈不得。

但是這並不是全都是壞事,蕭如薰將略微殘破的西日本封給德川家康並不都是壞事,否則德川家康也不會那樣接受。

西日本的確遭到了戰爭的摧殘,但是這也方便德川家康迅速整理好內政,重新分封,快速穩定人心,建立起有效的統治,與此同時,西日本有傳統意義上比較強大的海上優勢。

豐臣氏殘餘的水上力量被德川家康全部得到,他得以在戰後一年就組織了很多次的海上商船隊南下東南亞地區和大大小小的國家部落做生意,賺取錢財,增加收入,修復殘破的西日本。

比起東日本內部更爲嚴重的內部紛爭,西日本內部的紛爭則更小,更有利於對外發展而不是對內消耗。

德川家康維持了最大的領土和最大的利益,得以發展成西日本最大最強的勢力,有絕對的主導能力。

而豐臣秀次則沒有,豐臣氏爲了收攏人心,彌補一些大名的損失,不僅沒有得到什麼,還把原先被豐臣秀吉納入手中的領地分封出去了一些,本家實力大爲縮減。

可以說,如果沒有前田家和其他一衆大小諸侯的拱衛,德川家康根本不懼怕豐臣秀次,但是爲難的就是那羣大小諸侯,雖然矛盾重重,可是對待他德川家康卻是一貫的厭惡和反感,無法調和。

當然豐臣氏的勢力也不好過就是了。

前田利家威望大輩份高,戰後全靠他主持豐臣氏的大局。

政務上軍務上,沒有他的協作和支持,豐臣秀次基本上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因爲最早支持他的那批大名基本上都被蕭如薰在朝鮮幹掉了。

包括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這些深受豐臣秀吉倚重的大名都死的很慘,豐臣秀次自己的家臣團勢力還比較小,還不能成爲他的全部依仗。

石田三成又是個容易吸仇恨的大棒槌,沒有前田利家劇中調和,還真的不好說豐臣氏會不會分崩離析。

前田利家還真的是豐臣一方不可或缺的一人。

他不僅要恢復豐臣氏的實力,還要竭盡全力的調節尾張派系和近***之間的矛盾,還要對內部進行實力上的恢復和積攢,以備將來一定會發生的統一戰爭。

分身乏術,對他的壽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在這七年內,德川家康能明顯的感覺出豐臣氏內部發展的緩慢和前田利家的衰老加速。

德川家康善於隱忍,這和他小時候的經歷不無關係,一個善於隱忍的人是不會輕易躁動起來做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的,殺掉豐臣秀吉已經消耗了他積攢數十年的躁動,短時間內他是不可能躁動起來的。

所以他默默的發展自己,以便採取牢固的守勢,一邊等待着前田利家的死亡和豐臣氏內部的矛盾白熱化。

對於隱忍,他已經習慣了,就如同習慣吃飯喝水呼吸睡覺一樣習慣。

他一直以來也都在隱忍,當然隱忍也並不一定全是好處。

就像之前他隱忍着隱忍着,不過他還沒有忍到前田利家的死亡,卻等到了壓在他們雙方頭上的大明王朝發生內亂的消息。

蕭如薰奉天北伐的消息一個月以後就被身在名護屋城消息靈通的德川家康知道了,他對此非常震驚,但是卻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軍方和朝廷產生矛盾是一定的,掌握軍隊才能擁有實力,軍隊纔是根本,蕭如薰名氣那麼大,那麼能打,朝廷肯定會懷疑他,猜忌他,於是把他給逼反了。

這對日本來說可是一個超大的好消息啊,有了蕭如薰的大明威壓天下,但是失去了蕭如薰的大明就會大大喪失對外的威懾力,到時候處在內亂之中的大明一定無暇關注日本,那個時候,就是他出兵石見奪回石見進而問鼎天下的機會!

他自然不認爲大明會被蕭如薰打敗,蕭如薰戰敗被殺是一定的,大明的勢力到時候一定會遭到巨大的損害,等蕭如薰的死訊傳來,就是他動手之時!

當然了,一個月以後,他發現豐臣氏也採取了和他一樣的對策,在石見地區派駐了兵馬,監視石見方向明軍的動向。

就算蕭如薰死了,但是吳惟忠一樣是威名赫赫的,他手下的一萬多軍隊也不是易與之輩。

要是小看了他們,陰溝裡翻船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年明軍的戰鬥力給他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這些忌憚的存在讓他們更加小心謹慎的面對着明軍,小心謹慎的探聽着明朝內戰的消息,但是內戰的走向卻越來越讓他們舉得奇怪,覺得情況不太對勁。

蕭如薰越打越強,明政府軍越大越糟糕,到最後,不過半年的時間,蕭如薰居然打入了北京,還……還稱帝了!

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九十三 金忠善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三百九十六 陳龍正西行記(二)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七百七十四 兵變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四百七十七 局勢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三百八十三 身份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七百四十三 這就是真相?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六十六 意見統一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二百九十九 隆武盛世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六百九十九 殺心二百七十一 李太后駕到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八百二十二 陽謀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七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三百零五 暹羅(上)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五百五十三 往南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爐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三百零九 龍鳳胎(下)六十四 戰與和(上)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
二百一十三 豐臣秀吉追上了織田信長的步伐一千二百五十九 這是聖君啊一千二百四十三 人口甄別行動正式開始五百二十 拜見提督三百二十三 明軍登陸九十三 金忠善七百一十 駱思恭所求之物三百九十六 陳龍正西行記(二)七百七十八 最後一步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一百七十四 秦軍改組七百七十四 兵變二百七十七 救火隊員李太后(下)五百九十二 徐光啓的決定(下)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百一十九 李如鬆血戰開城(下)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一千一百一十四 交戰九百四十六 已經爛掉的東西就直接切掉吧九百一十五 文官們的騷動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軍侯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四百七十七 局勢二百一十六 太閣的頭顱三百八十三 身份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七百四十三 這就是真相?七百三十八 老首輔,你過時了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三百一十五 出征(下)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五百三十九 糧食的疑雲(上)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將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六十六 意見統一一千三百四十八 重拳出擊四百四十三 混帳東西!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五百二十七 將軍用兵要嚴刑峻法,也要恩義並行一千一百一十八 全軍覆沒四百八十一 徐光啓心中充滿了愧疚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屬國動向(上)九十一 外臣預祝提督首戰大捷二百五十五 皇帝要重整朝綱?一千一百一十 有些禁忌,是不能觸碰的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一千三百六十四 皇帝拔出了天子劍,劍指北海七百二十六 在危機中尋找機遇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遠一千三百六十八 修路是百年大計三百六十六 袁黃的期待一千二百九十九 隆武盛世四百九十九 後悔的李成樑(上)一千零五十八 渡江去朝鮮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一千零七十五 他逃了九百零六 極樂之樂一百九十四 他註定找不到識字的人二百三十三 明軍血戰德川軍(下)一千零二十三 不安的努爾哈赤六百九十九 殺心二百七十一 李太后駕到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還是乖乖蹲着吧!八百二十二 陽謀六百二十二 敢戰的李如鬆三百七十五 絕望的莽應裡五百六十七 拜見晉王殿下九百九十 給褚英的禮物四百七十八 徐光啓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一千三百一十五 郭家的一天(上)一千二百零一 井伊直政的心理陰影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九百九十五 過猶不及十七 激戰平虜城(上)九百七十五 樂不思蜀的徐弘基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八百五十四 京師大亂(下)七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五百七十六 有人要倒黴了一千二百三十四 他們需要儘快掌握專業技能三百零五 暹羅(上)三百六十五 作壁上觀五百五十三 往南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百零七 外臣不辱使命三百五十一 影帝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風宴一千二百二十六 熔爐三百二十六 利瑪竇的見面禮四百九十一 張閣老誤國三百零九 龍鳳胎(下)六十四 戰與和(上)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八百一十八 兩軍對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