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六 奏請選秀

蕭如薰沒說錯。

徐光啓也承認,器具式製作很明顯是提高產量的破局所在,就和織布機一樣,現在的鳥銃所用彈丸都是模具式製作,製作起來非常容易,但是相比於圓形的鳥銃彈丸,光啓鉛彈顯然要求更高。

還有膛線這個重要難點。

徐光啓實在不敢打什麼包票。

況且他心中對蕭如薰也還是有些芥蒂,此時此刻,他的確不知道除了工作之外還應該說一些什麼。

倒是蕭如薰先開口了。

“我知道你心裡對我還有些怨言,我並不在意,只要你能認真努力的把心思放在火器製造總局上,你就算怨我恨我,也無所謂,我並不在意。”

徐光啓驚訝地看着蕭如薰。

“你這裡需要的一應物資我都會給你安排好,你也把這裡的相關人員安排好,這段時間就老老實實呆在石景山,京師裡面,我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等我處理完了,會來通知你的。”

說完這些,蕭如薰便起身離開了。

留下徐光啓滿臉的驚疑不定。

蕭如薰的確是有不少事情需要處理。

地方上現在還是處在傳檄的階段,就目前傳來的消息來看,情況很好,整個北方都沒什麼反抗的跡象,檄文一到開城獻降,然後繼續過之前的日子。

爲大明殉難的事情目前爲止還沒有發生。

隨着傳檄隊伍前進的是負責對朱明藩王進行勸降和逮捕的軍隊還有黑鴆探子,負責將地方上的朱明宗室一網打盡。

隊伍從京師出發,江北各地傳檄而定,九邊傳檄而定,最快的一支隊伍已經進入四川去宣旨了。

隨之而去的還有蕭如薰委任的各地有缺額的地方官員,進軍途中被幹掉了地方官員的地方,有些沒來得及補充的現在派人去補充,還有一些大員需要安排,比如四川巡撫,蕭如薰的人選是放棄抵抗投降的原宣府巡撫王象乾。

他們無一不是在重兵護衛下前去的,爲了保護自己震懾地方,在蕭如薰騰出手來收拾他們之前,幫助蕭如薰穩住地方局面。

未雨綢繆總是對的,中央勢力的進入和滲透也是必要的,等地方上和中央方面都已經習慣了這種和平局面之後,再把該做的事情做掉,一次性解決所有的問題。

爲了讓所有人都更快地進入和平狀態,蕭如薰派人去緬甸把彩雲和一雙兒女還有老父蕭文奎接來了。

時間是隆武元年三月初六,江大海親自率領水師精銳南下緬甸去接回大秦朝的皇后和太子,還有太上皇。

出於穩定局面和人心的考慮,蕭如薰登基之後就下令封遠在緬甸的髮妻楊彩雲爲皇后,長子蕭振邦爲皇太子,並且尊生父蕭文奎爲太上皇。

蕭氏皇族眼下就那麼些人,長年累月的征戰,使得蕭如薰沒時間和愛妻造小人,原先倒也沒有坐天下的想法,但是事到臨頭才意識到孩子的數量似乎並不太多,幸好還有一個兒子,不然局面會更加尷尬。

皇權的傳承方面,子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皇帝得到兒子那是大喜事,那是要歡慶的,更何況古人都說多子多福,對於一個皇帝來說,蕭如薰只有一個兒子的事實不免讓人擔憂。

所以蕭如薰乾脆賜封還不到六歲的長子蕭振邦爲皇太子,安撫住一幫人的心,但是這顯然還不夠,這年代孩子的夭折率很高,皇家雖然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也不例外。

朱翊鈞的八個兒子有三個出生不久就夭折,十個女兒只有兩個活到成年,可見那個年代養育一個孩子的危險性有多大。

所以說皇帝要求子孫滿堂不僅是出於多子多福的習俗,也有着如果兒子數量少,全死光了誰來繼承皇位這樣一個現實的考慮。

所以實在不是皇帝本人多麼貪戀女色,而是皇權傳承和幼兒夭折率的居高不下所產生的現實要求。

甚至你不多納后妃不多生孩子在臣子們看來就和犯罪沒什麼兩樣。

你還要不要你的帝國穩定傳承?

蕭如薰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這種事實在羣臣看來毫無疑問是相當失職的,是對皇帝這個職責的不負責,女兒不能繼承皇位,也就是說蕭如薰只有一個兒子能繼承皇位,如果這個兒子有什麼不測,他選擇誰來繼承皇位?

蕭氏家族至今孩子的數量也不多,蕭如蘭有兩個兒子,蕭如蕙有三個兒子,蕭如芷有兩個兒子,蕭如薰才一個兒子,加在一起才八個孩子,而當初朱元璋一個人就生了二十五個。

所以從三月份政局逐漸穩定下來,蕭如薰下令從緬甸接回皇后皇太子和太上皇開始,就不斷有臣子們上表請蕭如薰下令進行選秀,充實內宮,增加皇家子嗣傳承,讓臣子們安心。

對,讓臣子們安心。

蕭如薰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大事的時候,以前明舊臣爲主力的臣子們居然紛紛上表讓蕭如薰下令選秀來令臣子們安心,這還真是出乎他的預料。

趙世卿帶頭上表,說皇帝春秋正盛,正是應該多納妃子充實內宮多生子嗣的時候,此時此刻皇家血脈並不繁茂,對於大秦來說並不是好事,請皇帝爲了大秦天下傳承考慮,開始選秀。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下令選秀其實也是一個政治信號,寓意着國家進入承平治理期,可以開始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稍微輕鬆輕鬆了。

立國三個月,羣臣一天假期都沒有,實在是累得夠嗆。

那些在前明只需要吵吵架混混日子的官員們現在陡然間需要做那麼多事情,做不好分分鐘罰俸貶職,也實在是有些受不了,他們也想輕鬆一下,所以希望皇帝稍微沉迷在女色當中一段時間,讓他們放鬆放鬆。

蕭如薰只覺得好笑。

他注意了一下上表的羣臣。

基本上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都沒有跟着胡鬧,而是主要以前明舊臣爲主力提出這樣那樣的建議和請求,似乎朝堂已經在不經意間發生了他希望看到的對立局面。

這是應該的,一面是跟着皇帝起家的臣子,一面是後來投靠的舊臣,能混到一起纔有怪,至於那些夾在中間兩頭不討好的以王錫爵和李廷機爲首的一派到時頗有些埋頭做事哪兒都不參合的架勢。

很好,這樣很好。

蕭如薰算了算時間。

也差不多了,差不多可以動手了,調動部隊進駐全國各大重要地區的行動也差不多了從中央到地方,是時候把前明舊臣當中那些在黑名單上的傢伙們給收拾掉,然後將土改國策公佈的時候了。

爲了照顧這些傢伙的想法,江南半壁都在轟轟烈烈的土改,江北還是一片祥和,這總讓蕭如薰想起滿清庚子年的東南互保。

信息閉塞也是有點好處的,不是嗎?

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十四 武官的困境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三百零七 要生了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一千二百九十九 隆武盛世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九百七十二 隆武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一千一百六十二 畫餅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一千三百六十六 隆武二十年(下)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十六 逆賊安敢言生死大義!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九百六十 鬥富戰爭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一百七十六 崩潰的宗氏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四百六十四 菲律賓改姓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二百 秀才遇到兵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六百 悲哀的抉擇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四百八十七 密謀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四百一十 合作(上)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七百九十七 策反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九 訓練鳥銃隊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四十六 寧夏亂平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一千零九十七 斥責毛文龍三百四十七 天行有常(上)十四 武官的困境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八百八十四 安祿山與郭子儀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三百零七 要生了五百零六 董一奎死守平型關一千二百七十五 爹啊,您把我害苦了啊!一千一百八十二 來真的?九百二十一 混亂的京師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一千零八十七 父子一千二百九十九 隆武盛世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九百七十二 隆武三百八十九 來自北方的風暴一千一百六十二 畫餅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六百九十三 不速之客(上)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二百八十二 蕭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一千三百六十六 隆武二十年(下)一千三百零六 買賣來了七百七十六 還是要走到那一步了三百九十七 陳龍正西行記(三)五百五十七 太原騷亂(上)五百六十三 幕後黑手十六 逆賊安敢言生死大義!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佈豐臣內外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一千三百三十九 秦軍近代化(上)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百六十七 新戰術的決策五百二十九 將軍心緊握在手六百六十九 敢爲衆人先的石星一千二百零七 售賣軍火一千三百七十三 願我大秦繁榮昌盛,永世不衰一千一百六十 成王敗寇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八百九十七 張延壽兵變九百六十 鬥富戰爭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一千零三十一 建州兵真的能贏?一千一百二十八 鄭鷹的決斷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一百七十六 崩潰的宗氏四百一十八 這個武人倒不簡單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覺四百六十二 海戰結束二十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蟲之患(上)三百一十三 幾千年的套路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二百五十四 封賞的難題七百三十九 朱翊鈞畢竟也不是省油的燈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一千一百三十七 於事無補三百二十一 莽應裡的對策一千零七十二 困境一千一百一十二 宣戰詔書八百九十 這個自作聰明的傢伙喲!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四百六十四 菲律賓改姓一千零八十六 太子的地位不可動搖二百 秀才遇到兵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六百 悲哀的抉擇九百九十六 我得罪誰了?三百六十一 雙雄爭鋒(下)七百九十五 開動的戰爭機器(上)三百一十六 納瑞宣王的決議四百八十七 密謀三百六十三 洛猜之死(下)四百一十 合作(上)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一千一百一十三 先下手爲強一千一百三十四 後關失守七百九十七 策反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譽擔保一千零九十四 生機勃勃一千零三十四 何和禮滿臉的絕望之色三百八十三 歸來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五百五十二 平行的世界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四百二十一 他開始萌生了退意八十三 沈惟敬出使平壤九 訓練鳥銃隊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四十六 寧夏亂平六十二 哪見先生點筆時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閣老李廷機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