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閥的麻煩

唐王李淵這段時間有點煩,他經常在宮內大發雷霆,不少宮女和太監都莫名其妙的受到了責罰。

說起原因來,還不就是謝天虎那廝無恥的偷襲了晉陽,破壞了唐軍一統天下的大好局面--!

李淵當時看着面前痛哭流涕的李元吉,心中一軟,再怎麼說他也是自己的兒子,總不能一刀把他斬了吧。最終只削了李元吉兩級官階,罰他在自己府中面壁思過一年,草草了事。

隨後,李淵召集文武百官商議,看如何能從謝賊手中奪回晉陽。唐軍衆將對於馬邑那丁點人馬都不放在眼中,在他們看來,晉陽城的丟失,完全是李元吉無能造成的。於是呼,諸多將領紛紛爭着搶着要當先鋒,爲唐軍一雪前恥。

衆將當着唐王的面爭了好半天,這讓李淵覺得軍心可用,倍有面子( ̄︶ ̄)。李淵的堂弟李神通力壓衆將,被唐王委任爲討伐軍主帥,準備一舉奪回晉陽,踏平馬邑,一雪前恥。

不料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還未等到唐軍將士兵出河東,探子就前一步傳回消息說,謝賊不但殺光了晉陽城內的李閥族人,還主動放棄了晉陽城,現在晉陽被魏刀兒和宋金剛所部佔據。

聽到這個消息,唐王李淵只覺得天昏地轉,六神無主--!要知道,晉陽城內的李氏族人可是自己起兵奪天下最堅實可靠的力量,他們或多或少的都有親朋好友在朝中爲官或是在軍中任職,現在說沒就沒了,這些人的親朋好友焉能忍氣吞聲!

李淵爲了安撫這些人,先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痛哭了好一陣,然後咬牙切齒的發誓,與謝賊勢不兩立,以後凡事與馬邑軍隊交戰,均不受降。

衆將也全都表示,非把馬邑賊子斬盡殺絕不可。

唐王到底是個做大事的人,他把國仇家恨暫時放到一邊,又和羣臣討論起如何先討伐魏、宋兩賊,奪回晉陽城的事宜。魏、宋兩人所部甚衆,約有十來萬人,絕非馬邑那丁點兵馬可比的。

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唐王一連數天和羣臣商量征討方案的時候,接二連三的接到敗報。先是魏、宋聯軍進逼絳州,佔據龍門,攻佔澮州。爾後夏縣、蒲阪也同時反叛。至此,山西大部盡歸魏、宋二人統轄,唐軍在黃河東岸只剩晉西南一隅之地,關中受到極大震動,甚至唐王李淵都驚慌失措,頒發了“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有道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唐軍在河東接連的敗仗,已經讓唐王李淵很是抓狂了,可他萬萬沒料到,突厥人這時候也來湊熱鬧。突厥使者直接來到長安,開口就是向唐王借糧過冬,而且數目還着實不小,看其架勢,大有不給糧草就要開戰的模樣。唐王李淵那個叫氣啊!怎麼種種禍事都是衝自己而來,莫非是流年不利!不給吧,生怕惹怒了突厥人,引來一場刀兵之禍。給吧,數目又太大,真把自個當肥羊看了--!

這時候,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李世民站出來說話了,他的大概意思是,突厥人要的糧食,就目前形勢來看,還是給他們比較好,但是不能給那麼多,這就好比是兩個人做生意,漫天喊價,就地還錢是常態。而河東賊軍來勢洶洶,我軍應當先避其鋒芒,挑撥敵軍內部不和,然後再逐個擊破。

唐王李淵欣以爲然,他採納了李世民的兩條建議,一邊和突厥使者討價還價,一邊按兵不動,悄悄的遣人去河北挑撥竇建德與魏刀兒不和。

日子過得飛快,一轉眼就過了年。

江都那邊傳回消息,驍果軍衆將推舉宇文化及爲首領,直接發動兵變,把楊廣都殺了,十多萬驍果軍在宇文化及的帶領下,正準備打道回關中大地。這事讓李淵心中猛然一驚,對他觸動很大。原因無它,自從晉陽城被賊軍佔據後,隨自己起事的大部分河東將領,都一個勁的嚷着要儘快打回河東去,甚至還出現了個別逃兵,這與驍果軍叛亂的原因簡直是如出一轍--!

唐王李淵決定不等了,再等,保不定哪天自己就做了楊廣第二--!於是他宣佈以李神通爲主帥,統領八萬唐軍精銳,兵發河東,準備先打敗魏、宋兩部人馬,奪回晉陽城再說。

另一邊,魏刀兒和宋金剛所部也遇到了一些難題。說得明白些,他倆所領導的義軍,和天下大部分義軍一樣,都屬於善於破壞,不善於建設一類,這就勢必會面臨內政方面無建樹的尷尬局面。

雖然魏、宋所部佔據了大半個河東之地,但這裡畢竟是李閥的老巢,人心傾向李閥,是以徵兵、徵糧都發生了不小的阻力。兩個狠人一合計,好嘛!既然這裡的人不願納糧,又不想當兵,那還養着他們幹嘛!魏刀兒所部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解決辦法,他們直接滅掉了數個抵抗最激烈的村子,這使得河東百姓更爲驚恐,大範圍的逃離世代居住的地方,結果白白便宜了謝天虎和竇建德兩人。

聽聞唐軍討伐,魏、宋兩人連忙開了個碰頭會。別說,這兩人在內政方面不怎麼行,可打起仗來一點都不含糊。

魏刀兒:“宋頭領,這次唐軍起兵八萬,已經與我部旗鼓相當,這仗不好打啊!”

宋金剛:“是啊,但是我等要在河東站穩腳跟,就非打這一仗不可,只要能大敗唐軍,不愁那些刁民不臣服。”

魏刀兒:“宋頭領可有什麼妙計?”

宋金剛:“首先:把沿途所有村鎮的糧食都搜刮一空,不給遠道而來的唐軍任何補給。其次:我軍可以收縮兵力,讓出部分鄉鎮給唐軍。這樣一來唐軍不但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沿途的民衆,過不了多久,唐軍就會缺糧,軍心必亂。到那時,我軍再全力出擊,定然旗開得勝。”

魏刀兒:“好計謀,怕就怕唐軍來個狠的,不管不顧沿途百姓死活。”

宋金剛:“那樣的話,豈不就戳破了唐軍愛民如子的謊言麼,到時候,唐軍在河東人心盡失,我軍出擊,一樣能擊破唐軍。”

“好!”

魏、宋兩部依計行事,沿途搜刮糧草,不給唐軍剩下一粒糧食。又主動退出了大片佔領城池,龜縮在晉陽城內,準備與唐軍耗下去。

結果李神通果然中計,他一路上兵不血刃的收復了數座城池,接連向唐王報捷。只是他所統轄的八萬唐軍精銳大部份都是河東人士,眼看親朋好友捱餓,豈能不救!是故,唐軍救的人越多,軍糧消耗得就越快,不到半月,唐軍就開始缺糧,全軍上下軍心浮動。

李神通一發狠,孤注一擲,猛攻晉陽城,寄希望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但是魏刀兒和宋金剛早就在此做好了完全準備,憑藉晉陽城高牆後,再加上人數優勢,穩穩的守住城池,與唐軍繼續這麼耗下去。

終於,唐軍再也堅持不住,開始準備撤軍南返,但這一切都被精明的宋金剛看在眼裡。

唐軍剛退,宋金剛就帶着魏、宋兩部的精兵追了上去,軍心已亂的唐軍怎是宋金剛等人的對手,一接戰就被打得大敗,被魏、宋聯軍殺死兩萬,俘虜三萬多人。

李神通帶着兩萬多殘兵敗將退出河東,經過此役,唐軍也正式被天下人嘲笑爲“紙糊”的軍隊--!

唐王李淵接到河東敗報,口吐鮮血,暈倒在龍椅上。

數日後,唐王李淵宣佈,任命其二子李世民爲統帥,總領十二萬精銳唐軍,二討河東。

第二十八章 機靈的六耳第四十四章 太古一族也有好人(二)第四十一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十二章 突破第七章 先給三清打個預防針第一百零八章 衆將的選擇晃花人眼第十一章 以武論道第二十七章 屠龍之戰(三)第四十章 三教衆徒齊亮相第七章 摧枯拉朽般的碾碎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輿論戰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八章 走,去移花宮串門第十六章 魯妙子,想活否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戰前的較量第一百七十章 截教浴火重生第二十二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一章 拐跑李莫愁第九章 老段,這口黑鍋你來背如何第五十五章 生命禁區之殤(五)第三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十六章 軒轅和蚩尤的硬碰硬(一)第二十五章 宇文拓和獨孤寧珂的姻緣第四十七章 諸多大能護人族第三十四章 尋寶小隊入紫山第四十四章 關中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闡教門人再聚首第七章 邪帝舍利的妙用第二十三章 整個江湖一鍋粥第二十七章 屠龍之戰(三)第三十章 早熟的龍兒第二十九章 雁門生變,大戰將起第一百三十章 十絕陣全軍覆沒第二十五章 衆惡的奇思妙想第十一章 三族大戰(一)第三十章 問道宮廣收門徒第五十一章 生命禁區之殤(一)第二十四章 陰葵派的華麗轉身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拉幫手第十八章 變了味的青帝墳墓(四)第二十三章 謝教主的野望第五章 刮不周山地皮第二十三章 飄渺峰上斷是非(二)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三十四章 高大上的碾碎第三十章 問道宮廣收門徒第七章 重建移花宮和空間法則第十九章 巔峰對決第六章 輝煌燦爛的元神之劍第二十章 逍遙派中是非多(二)第三十六章 劍陣(二)第三十一章 老瘋子第二章 別看昨天笑得歡,不想今日拉清單第四章 拉個老壯丁,埋下第一枚暗樁第十四章 完美世界的第一步第一章 又一個不完美的大世界第一百五十一章 后羿脫困,嫦娥當家第二十四章 伏羲琴太對本座胃口了第二十五章 屠龍之戰(一)第十一章 豐收的季節第四十二章 關中之戰(一)第八章 如此天子,如此朝臣第二章 輕輕鬆鬆謀得煉妖壺第一百零一章 西方教入東土第二十八章 鬼王宗的改變第二章 盤古開天,天虎背因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下知道差距了吧第十九章 玄蛇三式,大俠養成第七章 女媧一族宿命的猜想第三十二章 齊聚玉清殿第一百五十八章 誅仙陣威名遠播第三章 這就是羣人形饕餮第一百六十二章 眼花繚亂的諜報戰第二十一章 巫族的根本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反諜報戰建功第九十六章 伯邑考救父第二十五章 少林衆僧欲降魔第七章 重建移花宮和空間法則第一百三十章 十絕陣全軍覆沒第十章 謝老師的教學方法第二十六章 謝當家的野望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六章 誰說胡人無豪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的較量第三十章 大戰雁門關(一)第十章 身殘志堅的藝術家第十七章 狐狸精和老人精第十一章 不經意間發現了條捷徑第十三章 冰蠶第二十六章 太玄門的底蘊第三十二章 道友請留步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十七章 紫霄宮中那點破事(一)第三十五章 劍陣(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三十二章 齊聚玉清殿第五十五章 人族面北而拜,三清分家第六章 立大教,爭氣運第六十一章 伏羲轉世第二十九章 赤貫妖星降世
第二十八章 機靈的六耳第四十四章 太古一族也有好人(二)第四十一章 大戰虎牢關(三)第十二章 突破第七章 先給三清打個預防針第一百零八章 衆將的選擇晃花人眼第十一章 以武論道第二十七章 屠龍之戰(三)第四十章 三教衆徒齊亮相第七章 摧枯拉朽般的碾碎第一百四十四章 突如其來的輿論戰第三十二章 大邪王,強壯的螻蟻第八章 走,去移花宮串門第十六章 魯妙子,想活否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戰前的較量第一百七十章 截教浴火重生第二十二章 鷸蚌相爭第二十一章 拐跑李莫愁第九章 老段,這口黑鍋你來背如何第五十五章 生命禁區之殤(五)第三十七章 大豐收第六十六章 軒轅和蚩尤的硬碰硬(一)第二十五章 宇文拓和獨孤寧珂的姻緣第四十七章 諸多大能護人族第三十四章 尋寶小隊入紫山第四十四章 關中之戰(三)第一百四十九章 闡教門人再聚首第七章 邪帝舍利的妙用第二十三章 整個江湖一鍋粥第二十七章 屠龍之戰(三)第三十章 早熟的龍兒第二十九章 雁門生變,大戰將起第一百三十章 十絕陣全軍覆沒第二十五章 衆惡的奇思妙想第十一章 三族大戰(一)第三十章 問道宮廣收門徒第五十一章 生命禁區之殤(一)第二十四章 陰葵派的華麗轉身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拉幫手第十八章 變了味的青帝墳墓(四)第二十三章 謝教主的野望第五章 刮不周山地皮第二十三章 飄渺峰上斷是非(二)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三十四章 高大上的碾碎第三十章 問道宮廣收門徒第七章 重建移花宮和空間法則第十九章 巔峰對決第六章 輝煌燦爛的元神之劍第二十章 逍遙派中是非多(二)第三十六章 劍陣(二)第三十一章 老瘋子第二章 別看昨天笑得歡,不想今日拉清單第四章 拉個老壯丁,埋下第一枚暗樁第十四章 完美世界的第一步第一章 又一個不完美的大世界第一百五十一章 后羿脫困,嫦娥當家第二十四章 伏羲琴太對本座胃口了第二十五章 屠龍之戰(一)第十一章 豐收的季節第四十二章 關中之戰(一)第八章 如此天子,如此朝臣第二章 輕輕鬆鬆謀得煉妖壺第一百零一章 西方教入東土第二十八章 鬼王宗的改變第二章 盤古開天,天虎背因果第一百二十四章 這下知道差距了吧第十九章 玄蛇三式,大俠養成第七章 女媧一族宿命的猜想第三十二章 齊聚玉清殿第一百五十八章 誅仙陣威名遠播第三章 這就是羣人形饕餮第一百六十二章 眼花繚亂的諜報戰第二十一章 巫族的根本問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反諜報戰建功第九十六章 伯邑考救父第二十五章 少林衆僧欲降魔第七章 重建移花宮和空間法則第一百三十章 十絕陣全軍覆沒第十章 謝老師的教學方法第二十六章 謝當家的野望第三十四章 發宏願,消業力第六章 誰說胡人無豪傑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的較量第三十章 大戰雁門關(一)第十章 身殘志堅的藝術家第十七章 狐狸精和老人精第十一章 不經意間發現了條捷徑第十三章 冰蠶第二十六章 太玄門的底蘊第三十二章 道友請留步第九章 吃貨小囡囡前來報到第十七章 紫霄宮中那點破事(一)第三十五章 劍陣(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方教入甕亦第三十二章 齊聚玉清殿第五十五章 人族面北而拜,三清分家第六章 立大教,爭氣運第六十一章 伏羲轉世第二十九章 赤貫妖星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