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當代小說藝術的絕唱

也正因着林朝陽在國際文壇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獲得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不僅在國內持續發酵,也受到了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

香江、灣島兩地的媒體跟着湊熱鬧就不提了,林朝陽獲獎消息傳來的當天就登上了朝日電視臺和NHK電視臺的新聞節目。

如《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日本大報也報道了消息。

在一衆解讀林朝陽獲獎新聞的媒體當中,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的文章非常有特點,標題充斥着濃濃的日式中二風一一《中華文豪の崛起》。

當然,文章只是標題看着比較中二,內容實際上是一篇對林朝陽創作生涯的總結,相當於是縮略版的創作年譜。

文章署名是清水章司,一位專門鑽研林朝陽生平的日本學者。

這幾年,憑藉着對「林朝陽」這位研究對象的精湛研究,清水章司已經普升爲大阪大學文學部教授。

他的這篇文章在雅虎日本發表之後受到了不少的好評,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林朝陽日本讀者較多,不過清水章司的文章幽默風趣,也確實吸引了不少讀者的興趣。

短短兩天時間《中華文豪の崛起》就破了30萬點擊,清水章司還因此收到了網站編輯的約稿,邀請他繼續創作以林朝陽生平或作品爲內容的評述、推介文章。

清水章司這位平時坐慣了冷板凳的教授,因着林朝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竟一下子成了受歡迎的人物。

這件事一時被林朝陽(日本)文學研究會的同好們引爲趣談。

在日本之外,林朝陽獲獎的消息引起反響最熱烈的當屬美國。

得益於當年的「林朝陽現象」和《楚門的世界》《寄生蟲》《父親》等幾部作品改編的影響力,林朝陽在美國擁有着大量的忠實擁是。

並且這些擁是中還不乏具有話語權的文化界人士和公共知識分子。

諾獎消息傳開後,《紐約時報》專門撰文稱:

「林的文學成就讓當代絕大多數作家汗顏,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他都是當代中國乃至亞洲最成功的作家。

本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他實至名歸,沒有把林的獎項拖到21世紀是瑞典文學院近十年來所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紐約客》作爲林朝陽的老朋友,爲他的獲獎獻上了最誠摯的祝福,並刊發了羅伯特·戈特利布的文章一一《他讓中國文學閃耀世界文壇》。

「他是中國當代文壇獨一無二的存在,他的語言風格獨樹一幟,既繼承了古典中文的凝練詩意,又大膽借鑑了西方現代主義的創作技法和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敘事技巧。

正如十年之前《紐約客》所讚許的那樣一一他像大師一樣寫作。

在他的作品中,你能看到中國這個古老國家的每一個方面,但他的創作觸角並不侷限於中國歷史和東方文化。

他遊走於東西方文化之間,遊刃有餘的扮演着文化橋樑的角色,緩和了當代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促進了雙方的交融。

他驗證了文化不應該被語言和國界束縛的真理,而應成爲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並且深刻的影響着這個世界。

毫無疑問,他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文壇上最閃耀的那顆星。

也因爲他的存在,中國文學的魅力和風采才得以受到世界矚目。」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肯定不止《紐約客》《紐約時報》兩家媒體有報道,但作爲美國文化界最具代表性的權威媒體,《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無疑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

他們對林朝陽的褒獎自然在美國普通民衆中引發了不小的反響,以林朝陽在美國普通民衆當中的名氣,這些新聞其實已經很難讓他再獲得更進一步的影響力了。

但勢必要拔高他的文學地位,說白了就是逼格。

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持,再加上多國媒體的高度認可,林朝陽在國際文壇的地位已經脫離了國際知名作家的層次,半隻腳邁進了「大師」的行列。

隨着多家國外權威媒體對林朝陽獲得諾獎的高度評價出爐,國內媒體紛紛轉載。

這個時候,擁衆多,尤其是外國擁是衆多的好處就顯現出來了。

看看這些平日裡高大上的外國媒體對林朝陽的花式吹捧,國內媒體直接高潮了。

以前大家只知道林朝陽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但怎麼也想不到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竟然高到這個地步。

這些外國媒體的部分表述甚至讓某些媒體產生了一種不可明說的羞恥感,

林朝陽一位中國作家,竟然得到如此多國際媒體的交口稱讚,實在叫人難以想象!

中國文學,從此站起來了!

部分媒體仰視慣了西方國家和媒體,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時代造就的差距我們要承認,更要有一顆成爲強者的心。

海外輿論反響和國內的諾獎熱潮掀起的熱議持續不斷,在一陣陣新聞浪潮之中,林朝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這期間,如文化部、文聯、文協等國內文化部門都通過公開渠道向林朝陽發出了賀信,連續數天,多個官方渠道的發聲祝賀將林朝陽的獲獎推向了高潮。

舉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文化界、知識界的反響更是洶涌激盪。

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林朝陽的獲獎成了文化界、知識界的一大盛事。

官方也在其中推波助瀾,諾貝爾文學獎看似是文化事件,實際上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和一種大外宣。

就像刊登在《人民日報》上的文化部賀信中所寫的那樣:

「林朝陽同志卓越的文學成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獨特魅力,爲中國文學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和流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官方的遣詞用句向來是極其考究的,以作家的身份用「傳播」二字十分貼切,但多了「流行」兩個字可就不同了。

何謂「流行」?

它所表現的是文化與習慣的傳播,必然要被主流社會和大衆普遍接受,並且是大範圍的接受,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社會人們的思維和生活習慣。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調查和統計,多年以來林朝陽的作品在海外出版銷量累計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05億冊。

這樣的作品銷量在各國主流作家當中前無古人,後恐怕也很難有來者。

更難得的是,林朝陽作品的各類改編不僅斬獲過夏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奧斯卡金像獎、託尼獎等衆多國際大獎,更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林朝陽的這個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國家大事。

在政治因素的影響之下,此次林朝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輿論熱度和強度遠超了他以往的獲獎,更不是許多外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影響可比的。

不過,再熱鬧的新聞也有過去的時候。

林朝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在國內熱鬧了一個多星期,隨着時間的逐漸推移,新聞熱度逐漸降低,各類報道也越來越少,事件慢慢的冷卻了下來。

獲獎的熱度雖冷,但林朝陽卻沒有閒下來。

從獎項結果公佈以來,他今天幾乎從早到晚都要接受採訪。

以他的性格,當然是不希望被媒體過多打擾的。

但這次不行,諾貝爾文學獎不是他一個人的事,已經被上升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

他就算是再不願意,也得露面。

除了沒完沒了的採訪,還有各種活動。

文協開會、大學演講、官方表彰林朝陽像個陀螺一樣忙的暈頭轉向,獲獎後的一個多月裡幾乎沒有一天是消停的時候在他被輿論裹挾着登上高臺的時候,《天朝》的第六卷,也是最後一卷終於在億萬讀者的期盼中隆重登場。

10月15日,《收穫》的《天朝》專號(第六期)如約上市。

自1999年12月15日《天朝》第一卷發表,歷時10個月,這部總字數長達280萬字的煌煌鉅著終於迎來了收官之時。

攜着作者林朝陽喜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勢,《收穫》專號上市當天一大早,天還未完全亮,燕京各大書店門前便已經聚集了大量前來搶購雜誌的熱心讀者。

這些讀者裡有不少人都是凌晨時分就已經等在書店門口排隊的,此情此景彷彿是回到了八十年代那個人人都在爲文學瘋狂的年代。

而要說引起讀者們如此瘋狂表現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影響。

其一是作品本身的優秀,過去大半年時間裡《天朝》發表五卷,以厚重的史詩敘事和凝練的藝術審美獲得了國內文化界以及廣大讀者羣體的超高評價,擁無數。

原因之二,自然是因爲林朝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熱度。

第三個原因,則是由於專號的稀缺性。

當初李小琳決定將專號印數定爲100萬份,只是單純的考慮到出版後的銷量問題,希望爲出版讓路。

她做出這個決定後很快就後悔了,因爲她實在是低估了盜版書商們的效率。

《天朝》專號的第一卷發表不到半個月市面上就已經出現了盜版,人文社版的單行本又遲遲推不出來。

《收穫》方面等於是拱手將專號和單行本發行之間的空白期白白的讓給了那些盜版書商們。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林朝陽的讀者羣體龐大,《天朝》又格外的受歡迎,《收穫》卡死了專號印數之後,反而誤打誤撞的激起了讀者們對於《天朝》專號的搶購欲和收藏癖。

這種情況在《天朝》第一卷、第二捲髮行時還不明顯,到第三捲髮行之時,搶購之風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加價買書、黃牛倒賣等情況,

此次《天朝》最後一卷發表,讀者們的搶購熱情自然更勝從前。

不僅是在燕京,滬上、廣州、武漢—

國內各大城市的書店門口都出現了這種壯觀的搶購潮,在文學式微的2000年竟然還能夠出現讀者爲搶購圖書而大排長龍的情況,許多人對此稀奇不已。

但在瞭解了大家搶購的作品之後,大家又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了,畢竟這可是林朝陽的書。

在廣大讀者的熱心搶購之中,《天朝》專號第六卷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壯舉。

僅僅上市半天時間,各地書店的庫存便銷售一空。

如此瘋狂的現象讓各大出版社咋舌不已,更讓沒有搶到書的讀者們徒呼奈何!

專號搶不到,只能等人文社版單行本了。

當然了,也有那些不差錢的讀者,加價從別處收購,但這終究是少數情況。

至此,《天朝》終於以完整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六卷書,煌煌二百八十萬言,單就體量而言,《天朝》雄踞當代中國文壇的巔峰,但《天朝》的成功之處並不在於此。

它的成功在於林朝陽卓絕的努力、竭盡一切虔誠創作態度,更在於其非凡的藝術魅力《天朝》第六卷面世的第一個滿月,《燕京大學校刊》上出現了一篇名爲《永遠的

天朝>》的文章。

文章的署名是燕大教授王永興,中國史學界的耆老宿儒,隋唐歷史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

「”..—當那天晚上讀完《天朝》的第一卷書之後,我知道朝陽他是能做到的,但這僅僅是個開始。

他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怎樣的難題啊!

在無邊的孤清和沉寂中苦苦的掙扎,他的鋼筆一筆一筆在書桌上爬了三年。

一朝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在他的筆下活了過來,穿越冷冰冰的千年史書,以更加鮮活的姿態來到了世人面前。

《天朝》的誕生是漫長的、艱難的、痛苦的,但這樣漫長、艱難和痛苦的道路,正是每一部偉大作品所必經的道路。」

王永興以樸實的筆觸回憶了林朝陽向他請教唐史學問的點滴,還談到了林朝陽在創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痛苦。

文章發表以後很快便在燕大的教職工和學子中間引發了極大的反響,大家都能想到,

像《天朝》這樣一部鉅著的誕生必然是要付出絕大的努力的,但讀罷文章還是深受觸動。

大家敬佩於林朝陽兢兢業業的創作態度,更敬佩於他對文學的虔誠和謙卑。

《燕京大學校刊》與燕大前後誕生,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抗日救國、抗美援朝、

人道洪流、改革開放這份刊物見證了中國二十世紀以來的風雲變幻。

近現代以來的許多名家大師都曾在《燕京大學校刊》上發表過文章和學術見解,因而《燕京大學校刊》的影響力絕不僅止於一份單純的校刊。

發表幾天之後,《永遠的

》很快就被燕京各大高校學子所競相閱讀,之後又引來了《燕京文學》的轉載,呈現到了廣大讀者的面前,並很快引起了更大的反響。

除了王永興這位《天朝》誕生的見證者,在《天朝》正式完結之後,國內文學界也迎來了一波對這部「蓋棺定論」式的評論潮。

國內知名「林吹」李拓如今遠在大洋彼岸,但這不妨礙他爲《天朝》獻上讚美。

「..—在嚴肅文學日益衰落的今天,林朝陽在創作上的大膽嘗試和精益求精是文壇所少有的。

《天朝》的由來本是一句玩笑話,可他卻認真了,他完成了這件重活兒、大活兒、絕活兒,這其中的艱難和痛苦外人是嘗不到的。

我們所品嚐到的,是經由這些艱難、痛苦所釀造的美酒。

而釀酒的人,他當之無愧得到許多榮譽和讚美,理所當然的享譽海內外。

他以心血釀的這一壺酒如此醇厚、芬芳,醉了千萬人、億萬人,百年之後的中國文壇也必將留有餘香。」

李拓的評論沒有技術,全是感情,不負「國內文壇第一林吹」之名。

在11月15發行的《收穫》正刊上,久未有文字面世的巴金先生也專門爲《天朝》撰寫了評論文章。

巴金先生在文章中將《天朝》比作是中國當代叢林中最枝繁葉茂、葳生輝的參天大樹,更贊其是「當代藝術的絕唱」。

巴金先生是中國當代文壇的一座高峰,對《天朝》不吝讚美無疑又爲這部戴上了一頂桂冠。

國內文學界的滔滔讚美,爲《天朝》這部做出了最權威的註解。

《天朝》的完結伴隨着林朝陽獲得諾獎的輿論熱潮而炙手可熱,受到了文學界的盛讚,在林朝陽多年來的創作生涯當中這樣的現象並不算稀奇。

但這次的與衆不同之處是在於,擁有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持,文學界、文化界的聲浪變得出奇的一致。

這些聲音呼應了過去多少年來的那些讚美,將林朝陽捧上了高臺。

從今以後,他的名字將超越「當代作家」的範疇與那些閃耀文學史的明星一同高懸在文學的星空下。

第581章 美利堅靈魂導師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295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0章 你不知道嗎?第502章 公平、公正、公開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594章 好事連連第610章 讚美老闆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569章 重大貢獻第462章 你拿我當土財主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94章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592章 叔叔,我想演電影第483章 一記響亮的耳光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384章 香江來的書迷第395章 文壇首富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664章 拿我當日本人坑?第232章 倒爺的誕生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468章 向2000萬冊發起衝擊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441章 東京行第187章 賺錢娶媳婦第226章 行走的房子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276章 文學理論研究富礦第379章 國際掛號信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講所嗎?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248章 啥玩意都能當個‘家’了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470章 也就百八十萬美元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541章 林陶玉書第642章 正當年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571章 想不到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640章 有重要的事第487章 破例的條件第679章 尋味齋夜話第504章 視榮譽如生命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499章 心狠手辣陶玉書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464章 我賭你們都愛錢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348章 頂五個團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581章 美利堅靈魂導師第359章 徘徊的陸遙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507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618章 混個龍套第496章 世上最毒,莫過婦人!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455章 戛納的旋風第297章 爲王前驅,林氏門徒第606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634章 奈飛上線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668章 我不如他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629章 一代奇書第274章 千金難買爺樂意第271章 光榮傳統(暫缺)第5章 祖墳着了第390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609章 可不可信不重要第620章 虧錢也得拍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11章 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233章 小道消息
第581章 美利堅靈魂導師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295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50章 你不知道嗎?第502章 公平、公正、公開第357章 自帶乾糧看手稿第594章 好事連連第610章 讚美老闆第12章 好福氣啊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569章 重大貢獻第462章 你拿我當土財主了?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94章 陶敬法找了個好女婿第99章 自己的媳婦自己寵第592章 叔叔,我想演電影第483章 一記響亮的耳光第55章 你們願意給個高價嗎?第384章 香江來的書迷第395章 文壇首富第531章 恐怖的日本銷量第664章 拿我當日本人坑?第232章 倒爺的誕生第432章 讓人爲難的選角第468章 向2000萬冊發起衝擊第208章 第一次撿漏第441章 東京行第187章 賺錢娶媳婦第226章 行走的房子第74章 作品不等於人品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276章 文學理論研究富礦第379章 國際掛號信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講所嗎?第113章 你們的矜持呢?第248章 啥玩意都能當個‘家’了第275章 爲了美好生活第470章 也就百八十萬美元第635章 誰給的勇氣?第193章 誰是無辜的人民?第66章 媳婦,戲過了第541章 林陶玉書第642章 正當年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143章 換個卷法第571章 想不到第158章 哪個好編劇不讓導演改劇本啊第389章 當得起任何讚美!第77章 《傷痕文學的必然興起與衰落》第38章 座談會都是捧臭腳第372章 吳祖緗的認可第640章 有重要的事第487章 破例的條件第679章 尋味齋夜話第504章 視榮譽如生命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499章 心狠手辣陶玉書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464章 我賭你們都愛錢第157章 《燕京文學》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348章 頂五個團第122章 給《當代》怎麼樣?第581章 美利堅靈魂導師第359章 徘徊的陸遙第255章 女人的第六感(暫缺)第652章 赤裸裸的現實第507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90章 正常人的反應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131章 全軍閱讀第618章 混個龍套第496章 世上最毒,莫過婦人!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學了第455章 戛納的旋風第297章 爲王前驅,林氏門徒第606章 我自巋然不動第634章 奈飛上線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668章 我不如他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136章 誇張的銷量第629章 一代奇書第274章 千金難買爺樂意第271章 光榮傳統(暫缺)第5章 祖墳着了第390章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第609章 可不可信不重要第620章 虧錢也得拍第256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104章 已得《茶館》七分神韻第211章 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233章 小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