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想不到

紫金賓館一號樓裡的多數人仍保持着八十年代的理想主義色彩,一番鼓舞過後,這些剛加入星空衛視,還未走上工作崗位的員工們內心充滿了激情和幹勁,看陶玉書如同領袖一般。

接着,陶玉書又安排衆人到地安門東邊的明珠海鮮搓了一頓大餐。

如今這時候海鮮在北方和內陸地區還是稀罕物,對於很多人的日常飲食來說並不常見。

明珠海鮮是港式風味,85年一開業便以熱情周到的服務丶精緻的菜品和處處透露的香江氣息而聞名於燕京市民階層。

當然了,它更出名的是價碼高。

燕京城餐飲界有「三刀一斧」,明珠海鮮就是其中之一,以刀斧比喻,

吃頓飯如同在身上割肉,可見價格之昂貴。

員工們本來心裡就滿腔熱忱,飽餐了一頓,更對陶玉書死心塌地,恨不得立馬就飛赴香江,爲陶董衝鋒陷陣丶出生入死。

忙了小半個月,陶玉書帶看一羣員工飛回了香江。

林朝陽則暫時留在了燕京,因爲文協爲《舌尖上的中國》舉辦的作品座談會定在了後天,也就是2月20日。

到了日子,林朝陽驅車來到農展館路南里10號,一見馬烽就抱怨起來。

「你們文協這個效率真是堪憂!」

他抱怨當然是嫌文協組織座談會的效率太慢。

「你以爲我不想快點?那麼多人的工作得協調,你以爲打個電話人就能來?」

馬烽對林朝陽的抱怨感到很不滿,多少人盼着讓我們文協給他辦座談會呢,當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當然了,這話他也就心裡一下。

林朝陽現在可是中國文壇的頭牌,嗯,牌面。

座談會開始,林朝陽掃了一圈,全都是老熟人,馮穆丶陳荒煤丶王蒙丶

孟偉哉丶朱寨丶陳涌丶鮑昌.

除了這些文化界大腕之外,今天還有位在位的高官出席,宣傳部侍郎兼文化部代尚書的賀敬之。

「沒想到您今天也來了!」林朝陽跟賀敬之握手寒暄。

「你這部《舌尖上的中國》爲我們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我能不來嗎?」賀敬之哈哈笑道。

「您客氣了,!《舌尖上的中國》在海外的受歡迎是天時地利人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你就別謙虛了。」賀敬之誇了一句,又問:「我聽說新長篇已經寫完了?」

是。不過這部小說是全英文寫作,可能要在美國那邊先出版,國內要晚一點。」

賀敬之臉上露出讚賞之色,「了不起!爲我們中國文學界爭光了!」

他本人的立場是z派,但不妨礙他對林朝陽能在海外爲中國文學揚名的欣賞。

寒暄幾句,各人落座,座談會正式開始。

這些年來林朝陽參加了不知道多少次這種座談會,今天的座談會除了規格高一點,在內容和形式上並無特別之處。

要非說特別的地方,大概要算大家的正面評價和讚譽了。

大概是因爲《舌尖上的中國》取得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效果,今天參會的衆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高的出奇。

賀敬之這位還在位的高官出席,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對這部作品的肯定。

次日,《舌尖上的中國》座談會的消息登上了《人民日報》。

在文章的最後,撰文記者這樣寫道: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從一開始,《舌尖上的中國》就不只是一部關於吃的文學作品。

看看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裡閃閃發亮,揭開蒸籠白花花丶冒着蒸汽的饅頭,拉麪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多可愛的中國。」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味蕾中的故鄉,作品所展示的厚重感和獨特性令人動容。

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丶人和食物的關係丶人和社會的關係。

它並不是一味空洞的宣揚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美食背後的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這種深入靈魂的共鳴,也是《舌尖上的中國》能夠暢銷海外最重要的原因—.」

《舌尖上的中國》在美國的廣受歡迎,讓它在中國收穫了不同於一般文學作品的關注,官方的高度評價和肯定就是證明。

同時,讀者也在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支持這部作品。

大年初六,2月10日。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正式在國內各個城市的書店上架,迅速的在讀者羣體引發了一場搶購熱潮,讀者們都想欣賞欣賞這部在海外爲中國爭光的作品。

短短一週時間內便銷出22萬冊,許多城市的新華書店久違的出現讀者排隊搶購的現象。

尤其是趕上正月裡,這樣的現象立刻引來了一些當地媒體的的報導,爲《舌尖上的中國》的熱銷再添了熱度,成爲了1992年開春的第一把火。

參加完座談會,林朝陽本打算回香江,結果洪子誠跑過來通知他,說燕大學位評定委員會已經通過了他的榮譽學位審覈。

「昨天學校剛把建議名單報給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那邊備案,下個月舉辦授予儀式的話你有時間沒?」

燕大的榮譽博士學位可比香江中文大學的流程要繁瑣多了,授予儀式理論上可以在名單上報之後的兩年之內完成。

不過林朝陽的情況特殊,燕大決定等備案完成之後就儘快爲他舉辦授予儀式。

既然如此,也得等到3月份。

「有時間。」

2月還有一個星期就結束了,林朝陽嫌跑來跑去麻煩,索性答應了下來。

留在燕京,他每天早睡晚醒,看看書丶澆澆花,偶爾去西院跟來做客的同行聊聊天,感覺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

一直到3月的第一個週末,陶玉書突然出現在小六部口衚衕裡。

「你回來怎麼也不說一聲!」林朝陽看到她一臉驚喜。

陶玉書笑着說道:「給你個驚喜!」

下週二燕大就要爲林朝陽授予榮譽學位,陶玉書這次回來是專程參加榮譽學位授予儀式的。

老婆閃現燕京,兩個小傢伙又不在,再加上獨守空房半個多月,林朝陽晚上好好表現了一把。

週二上午,林朝陽和陶玉書一起來到燕大。陽春三月,校園裡處處洋溢着生機與活力。

未名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湖水波光粼粼,浮光躍金。

微風吹過湖畔柳樹剛抽出的嫩芽,細長的柳枝隨風搖曳。

博雅塔靜靜地矗立在未名湖旁,古樸典雅的身影倒映在湖水中,與湖光山色融爲一體,湖南岸的鐘亭丶臨湖軒,湖心島的石舫丶魯斯亭—·

一應景緻如同往昔,可時光匆匆,讓林朝陽心中忍不住生出幾分惆悵。

「時間過得真快啊!」

陶玉書挽着他的胳膊,漫步在湖邊小路上,。「是啊。一晃這麼多年了,

我們都快四十了,可燕大還是那個燕大。」

這幾年夫妻倆雖然偶爾也會回燕大,但多是冬日方物寂蓼之際,總是感覺格外蕭瑟。

這陣子校園裡春暖花開,冷不丁逛一下心中難免生出感慨來。

「燕大現在變化可大着呢!」林朝陽笑着說道。

從八十年代開始,燕大就開始大興土木,85年之後國家計委更是將燕大基建列入國家重點工程計劃大本之內。

光是重點工程的理科樓羣就建了11.3萬平方米,1000餘套教工住宅,學生住宅8萬平方米籠統算下來,十幾年時間裡,燕大新建的校舍超過了40萬平方米,算上整修的建築就更多了,許多夫妻二人記憶中的建築已經消失不見。

兩人一路邊走邊聊,有些學生似乎認出了林朝陽,多數人只是多看了幾眼,沒敢上前打擾,但還是有些膽子大的忍不住湊上前來。

「您是朝陽老師?」

因爲早年的工作關係,林朝陽的筆名在燕大很少被人提及,燕大的師友提到他多是以「朝陽」來稱呼,學生們耳濡目染自然也是這樣的稱呼。

86年停職之後他鮮少出現在燕大,這一茬學生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電視丶報紙上的形象,一下子見到真人有些不敢確認。

林朝陽微笑着應了一聲,「是我。」

女學生滿臉驚喜,「真沒想到能在學校見到您,我特別喜歡您的小說!

「謝謝。」

寒暄兩句,學生遺憾今天出門沒帶書出門,「我前兩天還買了您的《舌尖上的中國》,真沒想到您散文寫的比小說還好!」

女學生崇拜的眼神都快溢出來了,神色之間滿是雀躍。

「過獎了—

林朝陽跟女學生聊了幾句,得知她叫曉白,是個川妹子,燕大88級西語系法語專業的學生。

兩人聊天期間,陸續有學生髮現林朝陽,並靠近了過來。

沒一會兒的功夫,林朝陽身邊就聚集了一羣學生,熱情洋溢的和他對話交流。

站在原地跟學生們聊了十多分鐘,林朝陽見學生越聚越多,一點沒有散的意思,還有不少學生已經衝回宿舍去拿書,打算要跟林朝陽要個簽名。

他只好說今天是來領榮譽學位的,大家有想要簽名的,可以去大講堂那裡找他。

好不容易抽身而出,陶玉書打趣他,「你這回算是衣錦還鄉了!』

「我都衣錦還鄉多少回了,你才知道?」

夫妻倆說着笑話,一路來到學位辦公室,洪子誠和學位委員會主席劉慶峰已經等在這裡。

劉慶峰跟林朝陽介紹了一下授予儀式的流程,又閒聊了一陣,幾人便往大講堂走去。

林朝陽的榮譽博士學位授予儀式舉辦地點就在大講堂,也就是前些年的大飯廳。

「朝陽,看着這地方親切吧?」來到大講堂門前,洪子誠調侃着問。

不管是大飯廳還是大講堂,林朝陽都在這裡參加過不止一次活動,許多舊日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今天的授予儀式,燕大發動了不少學生來參加。

其實不用學校發動,許多學生得知學校將要給林朝陽授予榮譽學位,紛紛踊躍報名來參加儀式。

林朝陽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創作,十多年的時間,作品在國內暢銷數千萬冊。

不誇張的說,現在在燕園學習的這一茬學生們,幾乎是看着林朝陽作品長大的,他在這些學生當中的號召力絕對要比現在那些歌星丶影星強大。

雖說現今的文學熱潮已經逐漸退卻,但燕大的文學氛圍終究是要濃厚一些,更何況這裡還是林朝陽的根據地,

除了熱情的學生們,今天還有不少圖書館和中文系的人,都是林朝陽的知交故舊,另外就是燕大的幾位校領導。

上午九點半,授予儀式正式舉行。

「」..—-林朝陽同志是中國現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傑出代表,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和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會洞察和獨特的文學風格着稱,不僅聚焦於普通人的生活和中國社會變遷,也不斷的向外拓展創作邊界,以世界性的創作視野收穫了國際文壇的高度認可。

獲得了法國勒諾多文學獎丶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的肯定。

他的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環》《梵谷之死》《闖關東》《寄生蟲》和《舌尖上的中國》等作品,不僅在中國廣受歡迎,同時暢銷海外數百萬冊,

受到了各國讀者的喜愛。

爲表彰林朝陽同志在文學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爲中國文學在世界範圍內做出的貢獻,燕京大學學位委員會特頒授榮譽文學博士銜予林朝陽同志。」

學位委員會主席劉慶峰朗讀頒授詞的聲音迴盪在大講堂內,在上千名燕大學子的注目下,林朝陽身穿博士袍,由現任燕大校長吳樹青撥穗,並接過榮譽學位證書。

大講堂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氣氛熱烈。

接受了榮譽學位之後,到了林朝陽的發言環節。

他站在主席臺上,眼神掃過下面黑壓壓的人頭,那裡有妻子一家人,有他在圖書館的同事,有中文系的好友···

『衆所周知,我只有初中學歷,沒上過大學,排除老少,家裡學歷最低參加了工作,搞了個函授本科,剛開始看着感覺還不錯。後來時間長了,覺得還是差點意思。

這回拿到這個榮譽博士學位證書,一躍成爲家裡的最高學歷,能挺直腰板了!」

臺下鬨堂大笑。

開了個玩笑,林朝陽臉色正經起來。

「以前燕大有個謎語,你們這些學生可能都不知道了,叫『蹲一地」。

說的就是這裡的前身大飯廳,那時候大飯廳沒有桌子,學生們都是蹲在地上吃飯·.」

他的發言通篇沒有什麼大道理,全都是關於在燕大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回憶。

臺下的學生們卻聽的津津有味,甚至是心馳神往,大家對那個剛剛過去的,如火一般熱烈丶燦爛的八十年代充滿了懷念。

發言結束,授予儀式也結束了,可林朝陽卻被熱情的學生們包圍了起來,有人要簽名,有人想提問交流,有人單純是追「星」,場面熱鬧非凡。

「朝陽老師,您怎麼看待文藝丶文化的商品化問題和市場經濟對嚴肅文藝創作的嚴重衝擊?」

林朝陽一邊籤看名,一邊回答學生的提問。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任何文藝形式都並非是永恆的,任何作品也都有它的歷史宿命,糾結這些事是杞人憂天,不如想想怎麼創作出更多好的文藝作品。」

「朝陽老師,您覺得當代文學—」

大講堂主席臺前人頭攢動,謝道源站在人羣之外,臉上露出欣慰之色。

「真想不到啊!當年毛手毛腳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是名滿國際的大作家了!」

「不光是你想不到,恐怕老陶也想不到吧?」一旁的吳組語帶調侃。

「沒有你們這幫前輩的幫襯,哪有他的現在。」

陶父臉上笑呵呵的,可神色之間的驕傲卻怎麼也無法掩藏。

不過正如老朋友們所說,回想十幾年前那個農村出身的毛頭小夥子,誰能想到現在的轉變會如此之大。

陶父的腦海中閃過當年第一次見林朝陽時的情景,輕輕搖了搖頭,吳組相說的沒錯,連他也沒想到。

一個榮譽博士的學位在這幫老教授的眼中並不算什麼,但就像剛纔的頒授詞所說的那樣。

這個學位所代表的是,燕大這個一國最高學府對林朝陽文學成就和海內外影響力的認可。

在幾位老同志聊天的時候,陶玉成湊到陶玉書身邊。

「玉書,你明天有時間沒?」

「怎麼了?」

「也沒什麼,有個朋友想去拜訪拜訪你。

陶玉書狐疑的看向大哥,「朋友?什麼朋友?」

「你那種眼神看着我幹什麼,都是正經朋友。」

有了之前王紀言的事,陶玉書對大哥朋友圈的信任度有些些許的提高。

「要聊什麼事?」

「咱們學校的校辦公司你知道不?」

「知道,方正嘛。」

陶玉成說:!「對,就是方正的負責人樓賓龍,他想跟你聊聊雷射照排系統的事。」

陶玉書心中瞭然,「好,那就明天吧,地點你來定。」

陶玉成面露喜色,「我帶他去你們家吧,都不是外人。」

被學生們堵在大講堂快一個小時,林朝陽才得以脫身。

中午在陶家吃了個飯,下午在燕大校園各處轉了轉,到晚上林朝陽受邀到辦公樓禮堂去看話劇。

「當年咱們燕大的話劇熱還是你和77級中文系那些人帶動起來的呢!」洪子誠說起曾經的學生們,笑容滿面。

「現在可跟當初不一樣了,鳥槍換炮!」

「確實。」

當初林朝陽和77級中文系那幫人搞話劇,完全是靠着一腔熱血,所有事都得自己張羅,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難。

如今燕大已經有了自己的劇社,學校每年都會撥款,還有一羣人藝導演丶編劇和演員義務擔任指導老師。

今天禮堂演出的劇目是丁西林的獨幕劇《酒後》,劇情講的是一個三十年代受五四運動思想影響的妻子,在一次聚會後和丈夫探討關於人生和愛的問題。

臺上的演員都是燕大學子,演技略顯稚嫩,但熱情飽滿,演出結束後掌聲陣陣,相當成功。

看完了演出,洪子誠帶着林朝陽去到後臺。

燕大劇社的學生們一見到林朝陽出現都很激動,立刻將他圍了起來,歡聲笑語不斷。

「林老師,林老師,您好!」

「你好。」

林朝陽笑容淡然,跟眼前的小眼睛打了個招呼,

「您好,您好。我是人藝的英達,樑佐是我大舅子。」小眼晴跟林朝陽攀起了交情。

「哦!」林朝陽作出恍然狀,跟英達客套了兩句。

英達的父親是英若誠,現在是人藝的演員,這兩年演了幾部電影和電視劇,但編制還在人藝,偶爾會來燕大劇社幫看指導一下。

「這位就是您愛人陶老師吧?」英達自來熟的跟陶玉書打招呼。

見他態度熱情到有些殷勤,陶玉書禮貌的迴應了兩句,但見林朝陽對英達的態度不太熱絡,她也沒有多聊。

待從後臺出來,陶玉書問林朝陽,1「那個英達不是樑佐的妹夫嗎?我看你對他不太喜歡。」

「也沒什麼,就是感覺那人太油滑了。」

陶玉書想了想剛纔英達的表現,「確實。」

她剛纔跟英達聊了幾句,不難猜出英達的目的。

林氏影業這幾年在國內投資合拍了不少電影,捧出了章藝謀丶陳凱戈這樣的大導演,英達既然是演員,想結識她也不稀奇。

隔天上午,燕大方正公司總經理樓賓龍到小六部口拜訪陶玉書。

1985年樓賓龍受燕大委任,以人民幣40萬元資金創辦燕大方正集團。

並把學校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科研成果轉化爲產品,於1988年開始向市場推出了該產品。

樓賓龍這次來拜訪陶玉書,就是想將方正剛研發成功的方正91國產雷射照排系統推廣至香江地區。

「現在我們的雷射照排系統,可以用衛星傳輸版面描述語言代替報紙傳真機,信息量只有傳真方式的1/50,且毫不失真。

還有我們的彩色出版系統,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彩色圖片和中文的合一處理和輸出。

這些技術不僅在國內已經應用上了,還在今年1月使用在了《濠江日報》。

目前我們正在研製新聞採編流程計算機管理系統,一旦研製成功,對於報社的採編流程將會是革命性的突破。

記者的稿件可以快速傳到報社,編輯在計算機上直接組版,大大提升報社的工作效率.」

樓賓龍是科研人員出身,五十歲才被燕大委任成爲方正公司的負責人,

身上沒有商人的習氣,反而更像是個學者。

在介紹方正91系統的功用時,他滔滔不絕,條理清晰,儼然是個老推銷員了。

待他介紹完情況之後,陶玉書面露沉吟。

燕大方正成立至今7年,因着計算機雷射照排系統的研發成功,讓燕大方正在去年實現了2億多的產值。

不僅成爲了我國高校創辦科技企業的典型,也成爲了中關村的代表性科技企業。

按理說公司發展的這麼好,樓賓龍應該志得意滿纔對,可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方正雷射照排系統推出以來三四年時間,幾乎所有中央丶地方報紙丶大中型印刷廠都成了他們的客戶。

樓賓龍可以負責任的說一句,方正的雷射照排系統已經實質性壟斷了國內的排版印刷行業。

現有的市場已經開墾完畢,如果方正公司不能繼續開拓新的市場,那等待方正的很有可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樓賓龍來拜訪陶玉書,也是經過了一番深入的市場調研的。

香江的報業之發達,冠絕亞洲,哪怕是經濟和傳媒業異常發達的日本也要稍遜一籌。

如果方正的雷射照排系統能夠登陸香江報業,那對方正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利好,至少兩三年內的發展有保障了。

更何況陶玉書是燕大職工子弟,恰好又掌握着香江最大的報業集團明報企業,這簡直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樓賓龍本來很有信心說服陶玉書,可見她遲遲沒有說話,他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志芯了起來。

「這件事......」

沉吟良久,陶玉書終於開口,樓賓龍緊緊的盯着她的眼睛。

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385章 星光熠熠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244章 朝陽這人心眼兒好第574章 糖衣炮彈第630章 林朝陽生平考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674章 《天朝》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75章 超越時代的才華第561章 《一場美食的奇幻之旅》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105章 漲稿費第413章 突然的二胎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433章 神來之筆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35章 影帝背後的男人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29章 寫小說這麼難嗎?第459章 轟動香江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289章 二渠道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558章 皆兄弟也第680章 超越文學範疇第590章 暴發戶第343章 包租公計劃第258章 女人只會影響拔刀的速度!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3章 窮酸的紂王第323章 暗中標註好了價格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500章 簡在帝心第534章 碰瓷馬爾克斯第302章 等生下來教訓他第337章 版稅拉鋸戰第23章 《未名湖》顧問第297章 爲王前驅,林氏門徒第575章 我沒那麼害怕離開這個世界了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353章 這是什麼八爪魚?第649章 就叫QQ吧第290章 黑了心的東西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580章 出口轉內銷第301章 上陣父子兵第488章 輿論洶洶第584章 可笑至極第669章 全球華人首富第25章 鴿子精第555章 撐內地!撐同胞!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602章 價值百億的非賣品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599章 最好的迴應第382章 拜金主義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352章 怎麼就這麼喜歡吃吃喝喝呢?第215章 委屈的小貓第166章 棉花衚衕第545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489章 我就是採個風第505章 真欠揍!第402章 近藤直子和《中國語》第183章 自己淋過雨,別人也休想撐傘第54章 《收穫》來信第54章 《收穫》來信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99章 心狠手辣陶玉書第485章 大慈悲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651章 出風頭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14章 朝陽同志操碎了心啊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392章 《棋聖》審片會第577章 大卡司第591章 寫不成了,忒忙!第397章 我一定紅透半邊天第497章 香江戴卓爾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
第57章 法外狂徒繼任者第385章 星光熠熠第257章 你們不出價,我怎麼哄擡稿費?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244章 朝陽這人心眼兒好第574章 糖衣炮彈第630章 林朝陽生平考第189章 輸給一個日本人,噁心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71章 結尾不夠深刻第674章 《天朝》第129章 好好好,你們就這麼玩吧第175章 超越時代的才華第561章 《一場美食的奇幻之旅》第461章 注意格局第105章 漲稿費第413章 突然的二胎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433章 神來之筆第2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幕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35章 影帝背後的男人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29章 寫小說這麼難嗎?第459章 轟動香江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81章 老師們的閱讀理解第138章 根本不敢想(月票加更)第639章 問題不大第289章 二渠道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27章 陶總是個講究人第558章 皆兄弟也第680章 超越文學範疇第590章 暴發戶第343章 包租公計劃第258章 女人只會影響拔刀的速度!第108章 竟然寫的這麼好第13章 窮酸的紂王第323章 暗中標註好了價格第203章 還真是瘋狂啊!第500章 簡在帝心第534章 碰瓷馬爾克斯第302章 等生下來教訓他第337章 版稅拉鋸戰第23章 《未名湖》顧問第297章 爲王前驅,林氏門徒第575章 我沒那麼害怕離開這個世界了第490章 閃耀巴黎第353章 這是什麼八爪魚?第649章 就叫QQ吧第290章 黑了心的東西第27章 天賦在閃光第580章 出口轉內銷第301章 上陣父子兵第488章 輿論洶洶第584章 可笑至極第669章 全球華人首富第25章 鴿子精第555章 撐內地!撐同胞!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602章 價值百億的非賣品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30章 《牧馬人》發表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599章 最好的迴應第382章 拜金主義第322章 有什麼了不起的第352章 怎麼就這麼喜歡吃吃喝喝呢?第215章 委屈的小貓第166章 棉花衚衕第545章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467章 請個病假很合理吧?第489章 我就是採個風第505章 真欠揍!第402章 近藤直子和《中國語》第183章 自己淋過雨,別人也休想撐傘第54章 《收穫》來信第54章 《收穫》來信第285章 我們是有職業操守的第442章 不妨等幾年再看第499章 心狠手辣陶玉書第485章 大慈悲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651章 出風頭第170章 阿毛的邀請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14章 朝陽同志操碎了心啊第180章 露了一把臉第167章 魔幻的現實第392章 《棋聖》審片會第577章 大卡司第591章 寫不成了,忒忙!第397章 我一定紅透半邊天第497章 香江戴卓爾第194章 請了個活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