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出風頭

入冬後的燕京,一天冷過一天。

外出採風兩個月,創作上的收穫和精神上的滋養有很多,但對體力是個消耗。

回京之後,林朝陽休息了一週,調整好狀態,終於開始了新書的創作,兌現他三年前跟朋友們信口談起的想法。

當時他隨口說要把唐朝歷史以「長安血夜」丶「貞觀之治」丶「開元盛世」丶「安史之亂」等重要事件或治世來劃分,顯然是不妥當的。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最終將整個唐朝歷史劃分爲六個階段,也由此定下了新書的大綱與脈絡。

「第一卷,九重闕下君臣易,玄武門前骨肉煎。」

這一卷的內容包含了隋末亂世丶晉陽起兵丶李淵稱帝和玄武門之變等幾個重要節點事件,主人公必然,也只能是李世民。

早在採風之時,林朝陽就爲新書擬下了一首七言排律,每一聯都是一卷內容的副標題。

寫下標題後,他對着空白的稿紙,沉吟了好長時間,才落筆寫下新書的第一句話: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玄武門前射出的那一箭,恰如三日前太白金星的晝現。印證了太史令傅奕密奏給他父親李淵的話: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

新書的籌備前後耗費了林朝陽一年多時間,這一年多時間裡他翻遍了史料,

讀了不知多少篇唐史論文,走遍了三秦大地。

故事早已在腦海中醞釀許久,如今一朝動筆,文字肆意揮灑,似乎早在等着這一天。

幾個小時在伏案疾書之中悄然而逝,等林朝陽意識到肩頸痠痛難耐,手指微微發顫,嘴角無奈露出苦笑。

好長時間沒這麼高強度的寫作了,一時間還真有點不適應。

翌日清早,他八點多才起牀,吃過早飯便在院子裡散步。

入了冬,院子裡花草凋零,兩個法國梧桐已經不能用「拔了毛的雞」來形容,更像是禿毛老斑鳩。

林朝陽曾經一度懷疑這兩棵樹熬不了兩年就得死,沒想到每年開春,枝葉一年比一年繁茂,還得勞動園丁不時修剪修剪。

散步到倒座房時,他聽見了保鏢小孫打電話的動靜。

「我也想你。」

「等過年的,過年我跟老闆請半個月假。」

「我們假期少,但老闆真給錢啊。節假日三倍工資,過年還有紅包呢,一個春節能多賺一萬多。」

可能是出於職業本能,屋內的小孫說了幾句話突然停頓了下來,往門口張望了一下。

林朝陽輕咳一聲,絲毫沒有聽牆根兒被人抓到的自覺。

「先不跟你說了。」

說完,他就掛斷了電話。

「老闆,要出門嗎?」

「不用。」

林朝陽進了屋坐下,問:「跟女朋友打電話呢?」

小孫表情略有些羞報,「是。」

「是今年3月份回家給介紹的那個嗎?」

「是。」

「就見了那一面是吧?」

「是。」

「難爲你們了。」

小孫18歲參軍,退伍的時候也不過24歲,退伍之後就跟在林朝陽身邊,一晃都六年時間了,今年已經29了,按照現今婚戀市場的標準來說,算是大齡青年了。

聽着林朝陽的話,小孫的表情有些侷促,眼神中寫滿了感恩,「沒有的事,

我這份工作別人求都求不來呢。」

他不太善言辭,他是河北農村出身,家裡條件一般,按照正常情況他退伍之後頂多是轉業到縣裡的某個部門。

那年快退伍的時候,連長找到他,說退伍之後有個去香江工作的機會,工資待遇優厚,幹一年頂他在老家幹十年,問他願不願意去。

小孫當時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甚至連薪資待遇都沒問。

那可是去香江啊,那個時候去香江工作,跟出國沒區別,轉業的工作再好,

也沒辦法跟出國比啊!

之後小孫是到了香江的時候才知道,原來他的工作是給林朝陽當保鏢。

工資起薪就是8000港元,衣食住行幾乎不需要自己花錢,每年還有不菲的獎金和紅包,再算上節假日的雙薪和三薪,一年輕輕鬆鬆賺16萬港元。

他當兵的時候軍銜丶軍齡丶付補丶生洗等一堆名自加在一起,一個月到手也就一百六七十塊。

收入一下子翻了一百倍,關鍵還是拿到手的還是外匯。

那個時候小孫還細算了一下,連長說得沒錯,幹一年真就頂幹十年。

在香江工作的第二年開春,小孫就替父母在老家蓋起了二層小樓。

他一下子成了鄉里的能人,鄉里鄉親都知道孫家二小子去香江賺了大錢,上門提親的媒婆差點把家裡的門檻給踏破。

父母幾次給他打電話說起回鄉相親的事,可那時候他剛賺到錢,恨不得把手裡這碗飯焊在手上,哪裡敢想回家相親的事。

親什麼時候都能相,一年十幾方的工作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

事情就這樣一拖再拖,直到前兩年,老闆回內地的時間越來越多,看他們幾個保鏢每年休假實在太少了,強令他們休假,小孫纔有機會回家相親。

前面他看了幾個都沒成,不是人家嫌棄他,而是他嫌棄人家。

跟在林朝陽身邊好些年,眼界開了,自身收入又不低,小孫自然有了挑剔的資格。

這回媒人給介紹的,是家鄉縣城的語文老師,師範大學畢業,人長得白白淨淨的,家裡父親還是公安局的。

人品丶長相丶家世都沒得挑,小孫也很上心。

雖然因爲工作的關係沒辦法見面,但每天電話不斷,大半年時間裡光是電話費就花了六七千塊錢。

小孫即便一年賺十多萬,這些電話費他也心疼,但他沒辦法,工作他不敢丟,女朋友也得處,畢竟他都快三十了。

家鄉的同齡人,很多孩子都已經上小學了。

「有結婚的計劃嗎?打算什麼時候結?」林朝陽問。

「還沒,想着等過完年回家的時候再定一下。」

「你是69年的吧?」

「是。」

「那過了年都三十了。」林朝陽沉吟着,片刻後說道:「這樣吧,反正最近我也不出門,給你放個假。回去陪陪女朋友,看看能不能把婚事定了。」

小孫有些意外,眼中閃過一絲喜悅,

「謝謝老闆。」

林朝陽又問:「先別急着高興,婚事要是定了,想過以後沒有?」

聞言,小孫眉頭皺起來,其實這個問題他也考慮過。

他極其珍惜現在這份工作,心裡認定了只要林朝陽不辭他,他肯定是要一直幹下去的。

「老闆,我肯定是想一直跟着您——」

小孫的話說到一半被林朝陽打斷了,「你要工作,就得讓女方犧牲一下,總這麼分割兩地可不行。」

小孫表情沉重的點了點頭,是這麼個道理。

但他也知道,女朋友是高中老師,工作那麼穩定,要想跟他來燕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回去問問女朋友,看她願不願意換個工作,去鳳凰衛視做行政或者人事工作。」

小孫大喜過望,臉上寫滿了感激,去鳳凰衛視工作,不比縣裡的高中老師強出百倍?

「謝謝老闆,謝謝老闆!」

小孫高興的幾乎要跳起來,他的感謝發自內心。

林朝陽微笑着說,「行了,先別激動。工作有着落了,還得考慮房子的問題。人家女方跟着你來燕京了,總不能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工作這些年,買房子的錢應該有吧?」

小孫點頭如搗蒜,「有有有。錢我全贊着呢,84萬5——

林朝陽擺擺手,「這些就別跟我說了,你自己處理好。趕緊去把火車票訂了,爭取這回回去把婚事敲定。」

「是!」

小孫立正,神情肅然,彷彿領了軍令。

爲手下人的終身幸福出了一份力,林朝陽心情不錯,哼着小曲兒回到書房,

開始一天的創作。

快到午飯時,他從書房出來,見陶玉墨收拾整齊,身後的保鏢還推着行李箱,看樣子是又要出差。

「去哪兒?吃了飯再走啊!」

「不吃了,你們家董事長催得緊,讓我去美國談個收購。飛機還有兩個小時就起飛了,哪有空吃飯?」

她說着話,風風火火的出門,嘴裡還不忘嘟:「催命一樣,就不知道提前說一聲,趕飛機不要時間啊?」

「肯定是事出緊急嘛。」

林朝陽說了一句便去吃飯,正吃飯的功夫,陶希武風風火火的闖進了院子,與剛纔出門的陶玉墨如出一轍。

「大姑父!大姑父!」他激動的叫着。

「小點聲,家裡就這麼大,又不是聽不着,你喊什麼。」林朝陽斥了他一句,才問道:「什麼事?」

「我那電影拍完了,明兒打算在學校搞個試映,你也過去看看唄?」陶希武興奮的說道。

「還跑學校去試映?你不怕丟人?」林朝陽打趣道。

「丟人就丟人唄,我們幾個纔剛畢業,第一部長片有點批評聲不是很正常嗎?」

「沒看出來,心態還挺好。」

「那是。」

「你當我誇你是嗎?」

隔天下午,林朝陽還是出現在了燕影的放映廳,說歸說,自家子侄的第一部電影怎麼着還是要支持一下的。

陶玉成今天也過來了,林朝陽看到他的時候,他正跟燕影的一衆校領導丶老師談笑風生,看起來十分熟稔。

林朝陽一來,立刻被燕影領導奉爲了座上賓,不僅是因爲他知名作家的身份,更主要的是因爲林氏影業的那個「林」正是他的「林」。

一番寒暄過後,林朝陽和幾個領導入座,他低聲問陶玉成,「今天這陣仗有點大,你張羅的?」

「還用我張羅?知道你要來,人家校領導恨不得把全校的師生都叫過來。

讓學生在你面前露個臉,說不定過兩年就是明星丶名導了,這可是校領導的政績!」

陶玉成的語氣中帶着幾分調侃意味,卻並非誇張。

不提林氏影業丶鳳凰衛視在國內的影響力,哪怕以林朝陽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想要捧出一兩個明星丶名導也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畢竟早在十五六年前,他的作品改編就曾捧紅了朱時茂丶叢珊丶唐國強等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

在兩人說着話的時候,坐在後排的學生們也在竊竊私語。

「看着沒有,那個是陶希武他爸,中戲的教授,他旁邊的就是林朝陽,陶希武他大姑父。」

「噴噴噴,我家要有這條件,還用愁戲演嗎?」

「瞧你這點出息。他家裡條件好怎麼了?不一樣上燕影?大家都是燕影的,

以後畢業了指不定誰混的比誰好呢。」

表演系的兩個男生正討論的火熱,一旁的女同學也忍不住朝林朝陽的方向投去了眼神。

「咱們要是能演林朝陽的電影,肯定能一舉成名。」

「你想的還挺美,人家的電影還用你來演?多少大明星搶着演。」

「叢珊演《牧馬人》的時候還上大一呢。」

「那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女同學看了一眼身旁的同學兼好友,感嘆道:「丹晨,我要是長你這麼漂亮就好了。」

顏丹晨被女同學誇得有些不好意思,「當演員又不是隻看臉。」

從入學那天起,她就是燕影96級表演班公認的班花,豔壓羣芳。

用老師的話來說,她這長相是老天爺賞飯吃,就跟班裡的黃曉明一樣,成名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顏丹晨從來也沒有爲畢業以後有沒有戲演丶會不會成名而發愁,她自然也無法共情身邊那些「條件」明顯要差一些的同學。

在一羣學弟學妹的竊竊私語中,陶希武跟幾個同學作爲電影主創登上了臺。

燕影的放映中心是標準的八百人放映廳,每週一二三學校的師生們都會在這裡觀摩教學影片。

四年時間裡,陶希武來過這裡上百次,但登臺還是第一次。

看着坐席上曾經的老師和同學們,他心中不由自主的升起一股成就感來,身後銀幕兩側擺着電影海報。

冷暗色調的背景裡是一間錄像廳的門臉,男人站在錄像廳前,背影看起來蕭瑟淒涼。

海報正下方寫着:

《錄像廳》

導演:陶希武編劇:徐浩峰丶盧偉健攝影:盧偉健幾位主創的名字都出現在海報上,比例看起來有些不協調,但這畢竟是在母校放映,陶希武希望讓每個同學都能露個臉。

放映會的主持人是林朝陽的熟人燕大77級中文系的蘇牧,他現在已經是燕影文學系的教授了。

放映前的訪問時間並不長,只是讓陶希武他們簡單的介紹了電影的故事,然後便開始了放映。

《錄像廳》的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下崗工人陳衛國爲了謀生,跟親戚借錢開了家錄像廳。

本以爲能過上好日子,不成想卻接連遇到了麻煩事。

街上游蕩的勒索無賴跑到錄像廳鬧事,老朋友爲了不讓孩子看非法錄像跟他決裂,同行嫉妒他生意好偷偷舉報,父親重病妻子離婚·

電影裡的陳衛國好像成了全世界最倒黴的那個人,可實際上他的經歷卻又是這個時代每個中年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

銀幕上是個大全景,夜幕中的老城牆下燃起一團篝火,人物的面孔模糊。

陳衛國站在九十年代的寒風中,面前的那團火燒的很熱烈,可隔着熒幕,那溫暖就如遊絲一般,稍縱即逝,就像片中人此刻的命運。

遠處天空突然炸響一陣絢爛色彩,那是九十年代的新青年們在慶祝新一年的元旦即將到來。

而陳衛國這個落寞的中年人,似乎永遠的被留在了1996年。

「結尾這幾個鏡頭有水準,意味深長,深刻雋永!」陶玉成欣慰的說。

自己兒子拍的片子,自然怎麼看怎麼好。

不過憑心而論,陶希武他們幾個年輕人人生第一部長片,鼓搗了近一年時間,出來的效果確實不錯。

《錄像廳》鏡頭設計丶光線和色彩風格很接近後世第六代導演的風格。

他們這一代導演大多出生於六七十年代,沒有受過人道洪流的影響,成長期正是中國社會發生改革開放的重大變革時期。

舊的體制丶觀念在迅速的消融和瓦解,各種新思潮丶觀念層出不窮,伴隨着這樣的環境,這一代導演註定了一生都必然要站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左右搖擺。

所以第六代導演的創作多是關注當下都市丶鄉村的邊緣人物,小偷丶妓女丶

無業青年.

因爲他們融不進那些他們崇尚的外國藝術,又看不起土生土長的中國藝術,

就只能向社會邊緣處與挖掘,以彰顯自身的「清醒」和「存在」。

但跟第六代導演不同的是,《錄像廳》的故事並不歇斯底里,反而很紮實,

它沒有試圖把這個社會渲染成糞坑,沒有把主人公陳衛國的個人經歷塑造成是這個社會的針對。

而是以中立丶溫和的視角去講述一箇中年人的困境,它與當下這個時代背景有關,但不是正相關。

可能放在三十年前丶三十年後,那個叫陳衛國的中年人他都會面對這樣的困境。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結束,片尾字幕滾動,放映廳內響起了陣陣掌聲。

「朝陽,你覺得怎麼樣?」陶玉成與林朝陽耳語問道。

「不錯,至少值回投資了。」

陶玉成聞言露出笑容,他覺得林朝陽說得保守了,這片子去電影節逛一逛其實也不是不可以。

掌聲結束,陶希武他們幾個年輕人再次被請到臺上進行訪談。

「劇本最早本來只有三十多場戲,我們是按照短片來籌備的。」

「多虧了老師們和前輩們的幫助,我們纔有了這個拍長片的機會。」

「劇本改了四稿,最後纔算滿意。」

輪到觀衆交流時間,臺下的燕影學子們很積極,尤其是導演丶戲文丶攝影三個專業的學生們。

大家都還在象牙塔裡,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不在話下,站起來就滔滔不絕挑了一堆毛病。

不過總體而言,《錄像廳》在燕影放映還是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評價,至少在燕影這個專業殿堂裡獲得了大多數學生的好評。

這個評價不太可能是人情分,現在的領導丶教授們可能會顧及林朝陽丶陶玉成在場,可那些初出茅廬的學生可沒有這個顧忌。

因而放映會結束後陶希武顯得格外激動,他到現在還如在夢中,想不到自己人生中第一部長片竟然獲得了這麼多的好評。

他今天可是在師友面前出了不小的風頭,真有種衣錦還鄉的感覺。

「大姑父!大姑父!」

陶希武歡蹦着跑到林朝陽面前,像個求表揚的孩子,問:「你看怎麼樣?」

「不錯。」

他簡短的評價讓陶希武微微失望,但很快陶希武又開心起來,「不錯」已經是個不錯的評價了,他的預期本來就沒那麼高。

「多虧了您幫着指導劇本——」

林朝陽一擺手,「跟我沒關係,都是你爸的功勞。」

他現在就跟菩提指點悟空差不多,你這潑猴惹了禍別把我供出來就行。

「是是是,我爸更是居功至偉。」陶希武衝老父親討好的笑了笑,一臉諂媚跟兩個長輩聊了幾句,陶希武便回到了老師和同學中間。

他今天帶着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回到母校放映,大出風頭,自然要好好慶祝一番。

「這個混小子,就知道出風頭!」陶玉成笑罵了一句。

「年輕人嘛。」林朝陽微笑着說。

「小蘇,你跟朝陽同志挺熟是吧?」

正在兩人說話的時候,燕影的校領導劉國典問蘇牧「還行。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比較熟,這些年聯繫不算多,偶爾聚會見面。」蘇牧老實說。

「跟我過去一趟。」

劉國典帶着蘇牧來到林朝陽和陶玉成身邊,「玉成,正好今天人齊,晚上大家吃個飯,朝陽同志也一起。」

沒等兩人回答,劉國典又問:「對了,朝陽同志跟蘇教授也熟是吧?

見陶玉成的眼神望向自己,林朝陽點了點頭,「是,我跟蘇牧認識也20年了。」

他不喜這種應酬,但看陶玉成跟燕影的人都很熟,況且還有蘇牧這個熟人,

便默認答應了下來。

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623章 舉一反三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274章 千金難買爺樂意第684章 老闆的事你少管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337章 版稅拉鋸戰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439章 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419章 人畜無害林朝陽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248章 啥玩意都能當個‘家’了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251章 新手上路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434章 蟬聯!蟬聯!第664章 拿我當日本人坑?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23章 舉一反三第182章 你可讀點書吧!第247章 一場偉大的勝利第496章 世上最毒,莫過婦人!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482章 封殺與應對第485章 大慈悲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409章 獨自風流第324章 完美的閉環第544章 優秀也是一種罪第192章 《阿爾的太陽》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282章 喝茶要喝燙的第308章 獎項背後第655章 講究的就是個誠信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76章 最聰明的麥琪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397章 我一定紅透半邊天第522章 報業女王第569章 重大貢獻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474章 世上豈有三十年之太子第444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第491章 那一天不會太遠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72章 一時美談第607章 生不逢時的《廊橋遺夢》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70章 美國憤青第396章 全是我沒想到的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603章 巨頭崛起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627章 氣勢磅礴!恢宏無匹!第504章 視榮譽如生命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594章 好事連連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65章 是他寫的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663章 口味有點獨特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166章 棉花衚衕第556章 翻版林語堂第175章 超越時代的才華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202章 人間至味此齋尋第395章 文壇首富第465章 這麼看好我嗎?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654章 三堂會審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645章 無愧於歷史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446章 狗咬呂洞賓是吧?第268章 劇透者死第305章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第566章 先禮後兵第485章 大慈悲第478章 你訛人是吧?第206章 就非得分個派別和山頭?
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168章 最完美的結局第623章 舉一反三第509章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164章 學術界的共識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準第274章 千金難買爺樂意第684章 老闆的事你少管第33章 中國出了個許靈均第337章 版稅拉鋸戰第39章 我可真不是個人第439章 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419章 人畜無害林朝陽第525章 全港小學生的噩夢第248章 啥玩意都能當個‘家’了第265章 家屬的功勞更大第251章 新手上路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283章 我給您背一段第2章 回家看你媽去第434章 蟬聯!蟬聯!第664章 拿我當日本人坑?第41章 想着換張牀吧第623章 舉一反三第182章 你可讀點書吧!第247章 一場偉大的勝利第496章 世上最毒,莫過婦人!第68章 小事犯迷糊,大事不糊塗第482章 封殺與應對第485章 大慈悲第79章 這對CP,老孃嗑定了第409章 獨自風流第324章 完美的閉環第544章 優秀也是一種罪第192章 《阿爾的太陽》第36章 一花獨放不是春第282章 喝茶要喝燙的第308章 獎項背後第655章 講究的就是個誠信第518章 牆內開花牆外香第576章 最聰明的麥琪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397章 我一定紅透半邊天第522章 報業女王第569章 重大貢獻第40章 只有我知道,你是塊金子第474章 世上豈有三十年之太子第444章 百年一遇的妖孽第491章 那一天不會太遠第9章 百無一用大舅哥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149章 文學講習所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116章 三幕劇很了不起嗎?第240章 下回再見就是萬元戶了第572章 一時美談第607章 生不逢時的《廊橋遺夢》第245章 有內味兒了第492章 震驚到麻木第70章 美國憤青第396章 全是我沒想到的第133章 降維打擊第233章 小道消息第58章 培養一位國際主義戰士第603章 巨頭崛起第612章 因勢利導第627章 氣勢磅礴!恢宏無匹!第504章 視榮譽如生命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594章 好事連連第670章 陪跑專業戶第65章 是他寫的第582章 不參加是爲了他們好第46章 1978年的最後一天第663章 口味有點獨特第513章 半壁江山第521章 還好我跑得快第166章 棉花衚衕第556章 翻版林語堂第175章 超越時代的才華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202章 人間至味此齋尋第395章 文壇首富第465章 這麼看好我嗎?第212章 在香江的影響第253章 全來綠票第142章 無出其右者第654章 三堂會審第139章 只要錢到位第645章 無愧於歷史第155章 廚子裡小說寫得最棒的第446章 狗咬呂洞賓是吧?第268章 劇透者死第305章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第566章 先禮後兵第485章 大慈悲第478章 你訛人是吧?第206章 就非得分個派別和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