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誰管你們的潛規則!
而大臣們越覺得合理,便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一時間大殿內鴉雀無聲。
甚至永康帝都在思索這一可能:
“皇子不行,但是旁支郡王倒是可以隨便挑,甚至多送兩個都沒問題,但不能說是和親入贅,得換個詞語吧。”
“陛下,要不我們先派人去問一下茜香國的使臣,探探他們的口風,看看他們到底想要什麼,也免得直接將他們招來詢問,他們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
如果探出來的口風不太對勁的話。
興許可以先勸一勸他們!”
很快又有一個大臣提議道。
是啊,他們光在這猜有什麼用,還是得問問看,如果不過分能夠接受,那就可以協商嘛,如果過分,也可以提前過去敲打,讓他們改一下想要的東西。
並且給予一些其他補償。
接着他們,還特地討論了一番,選了個最會說話的大臣跟顧平他們溝通。
沒一會兒,那大臣就回來了。
“怎麼樣?”
“陛下,那個主使臣顧平只提了一個要求,但副使又說了另一個要求。顧平的要求是,希望允許他們國家在邊境與我們自由通商,方便買賣東西,並且允許他們能來我國投資經商,保護他們經商環境,不會被各地的官員盤剝。”
說到這,那個大臣特地頓了頓,因爲副使要求他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說。
說出來感覺會得罪整個鴻臚寺。
不過此時不論是永康帝還是滿朝文武,聽到這就已經鬆了一口氣,原來只是想要通商,嚇死他們了,還以爲要提什麼大逆不道,太過於過分的要求呢。
“就這麼點事啊,朕同意了!”
本朝雖然有禁海措施,但禁的不是特別嚴格,至於經商就更沒問題了,本來就沒有禁止,不過經商環境確實不怎麼好,沒有靠山,但凡做大就很危險。
這些在永康帝看來都是小事,自然沒有什麼問題,都不需要跟百官討論。
就在這時,趙尚書又跳了出來:
“陛下,臣還是覺得不對勁,這個要求也太不對等了,茜香國肯定是有什麼陰謀詭計,不然這太不合理了,只是爲了能夠經商,就上貢這些好東西?”
“趙尚書,你到底什麼意思?
是覺得天朝上國不配得到這些好東西,還是覺得陛下聖德不配得到?小國仰仗我國,憧憬我國,就是送再好的東西過來,那也是理所當然,有什麼不對等。說句不客氣的話,就是那女國王過來做個妃子,那也很對等,相當合適。
陛下,臣覺得趙尚書他就是故意爲之,爲了反對而反對,根本毫無邏輯。
臣請嚴查趙尚書是何居心。”
對於嶽強而言,他本來就沒覺得小國跟大國能有什麼對等可言,所以顧平沒提什麼過分要求,他只覺得是這個小國家懂事,怎麼可能會有啥陰謀詭計?
上千年史書是白讀的。
真有陰謀詭計,他能看不出來?
緊接着其他大臣也都陸續發言,並且基本都覺得沒什麼問題,挺好,可以答應,甚至於還可以再適當給點其他補償,不然就這點別人該說他們摳門了。
但也不一定非要一次性給全。
等過兩年,這些良種推廣開來,並且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後,再給也行。 如此討論完,纔有人想起副使還提了個要求,並且趕忙追問副使提了什麼要求,然後那個大臣便有些爲難說道:
“那個副使問,能不能把他們當初賄賂鴻臚寺大臣的八萬兩銀子要回來。
他們本來想單獨朝見陛下說此事。
這才賄賂鴻臚寺的大臣,結果他們沒幫忙辦,然後這纔不得已在剛剛違背鴻臚寺的規定,親自開口說。主使顧平似乎不讓說,但副使父親地位估計在茜香國不低,直接硬槓,並且說了出來。
臣也不知具體有沒有這情況。
都是那個副使說的。”
不用說,在場官員,包括永康帝的臉色都很難看,嫌鴻臚寺丟人。他們貪污受賄,受賄後不幫人辦事,這點無所謂,沒人在意。大家在意的是他們這事被人給捅了出來,丟臉丟到了國際上。
人茜香國使臣立了這麼大功,現在又專門提出來,要是不懲罰那像話嗎?
“大理寺給朕嚴查,把他們貪的銀子都抄出來還給人家,然後按律,該斬首斬首,該罷職罷職,該流放流放,另外找人好言安慰他們,別丟人丟出國。
鴻臚寺也太不像話了,讓他們專門負責接待外賓,就是讓他們索賄的嗎?
行了,給朕找個其他藉口處罰。
這件事不得外傳。”
有些事不捅出來也就罷了,可要是捅出來,那便不得不處理。哪怕永康帝包括滿朝文武都覺得,茜香國的使臣不懂事,這種事情怎麼能直接捅出來呢?
但人家剛立了那麼大的功,同時這事怎麼想也都是鴻臚寺那邊的人理虧。
是他們收了錢不幹事。
本來還以爲一個小國只能吃了這個大虧,誰知道人家有底牌,人家也不怕事,直接捅破,不跟他們講啥潛規則。
而事一捅破,就只能按規矩來。
至於得罪人,得罪去唄。
他們過幾天就回去了。
再然後,便是永康帝抓緊時間擬了個旨意,明旨允許茜香國與本國自由通商,除違禁物品外,其餘任何東西都可以自由買賣。茜香國大商人進入本國境內享受同等於秀才的待遇,可以見官不拜等等,同時地方官員們也不得盤剝。
總之,所有要求全部都答應。
甚至更進一步,給了更多厚待。
此外,永康帝還賜了不少金銀珠寶和蜀錦緙絲,並且希望後希他們茜香國過來經商的時候,船隻多運些種子,光進貢的那麼一點種子,想要推廣開來。
怕沒個十年八年根本搞不定。
所以還是得想辦法多弄點種子。
對此,顧平他們做出保證後又等了幾天,等到大理寺送還八萬兩白銀,並且知道鴻臚寺受賄的那些個官員,被秋後問斬四個,流放二十幾個,這才滿意回去,同時對永康帝的感官相當不錯。
覺得他是個還不錯的皇帝。
跟自家女王肯定沒辦法比,但是在歷朝皇帝當中感覺已經能排在上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