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野望

張瀚想要去歐洲發動革命,還必須經過大明愛國主義的教育,不會在他思想沒有定型的時候就放他過去。

所以,接下來的討論就沒有他的事兒了,而讓他旁聽着朝廷各部主官對目前大明社會構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討論。

一個家庭,人數一多,都會出現各種問題,更別說一個龐大的帝國了。

大明目前的社會非常穩定,現在有了南洋,南洲,東洲,西洲,北地的調節,國內的社會矛盾不值一提。

但是並不是說大明就沒有任何問題,相反,小問題還有很多。

不過這些問題在大明的飛速發發展過程中,並不被人們所重視和關注。

東方的老百姓,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會想着造反。在如今這個大明經濟騰飛,百姓安居樂業的年代,一些小問題,影響不了大局。

但是對朝廷的統治者們來說,任何問題都要重視起來,所以纔會有了議會每旬一次的例會,專門研究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立法討論。

朱瞻基今日讓大臣們討論大明社會構架的不足,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大堆來,並且許多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張瀚才發覺,原來自己考慮的問題還太少,太片面。

而關於重修大明律,這是一個大事件,朱瞻基今日只是提出一個開頭,大臣們需要經過多次討論,最後才能拿出一個方案。

大明律可是大明的基本憲法,但是在過去,只注重統治者的權威,並沒有以人爲本。

現在,朱瞻基提出了以人爲本,以國爲重,並且大明律的權威要高於一般皇族特權,這等於自我限制。

所以,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在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絕對不敢貿然出謀劃策。

這場午朝一直開到了中午才散會,這種務虛的討論,自然不會有明確的結果出來。

不過即便如此,張瀚依舊覺得收穫多多,這種一國精英對社會整個架構和方方面面問題的分析,是他這個年輕人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

這些人的經驗,對他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當然,他能學到多少,其實並不在朱瞻基的考慮範圍之內。

對現在的朱瞻基來說,哪怕歐洲的問題都不過是小事,而電話和無線電報,纔是真正的大事。

從三月到九月,電話機在經過他與藍煙的指導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整體式的電話機。雖然現在的電話體積依舊不小,但是已經有了後世電話的雛形。

以目前的科技來說,程控電話是不可能的,但是,觸接式電話的研發卻並不難。

在馬電研究電話觸接系統的期間,藍煙就讓內務府訓練了一批工匠之女,訓練他們成爲接線員。

任何一個人拿起電話,撥打的並不是對方的觸接線路,目前的線路,直接撥號,只會導致串線。

所以現在的電話通話,需要一箇中轉中心,每一個電話,直接能到中轉中心,然後通過接線員,與對方的線路連接起來。

到了九月的時候,皇宮裡面已經建立起了一箇中轉中心,各大衙門,包括一些主要官員的家中,都開始依次安裝線路和電話。

這只是開始,當電話普及到了每個城市,這個時候,帝國的統治將會牢不可破。

因爲每一個皇帝都能直接將命令傳達到基層,任何人都不可能欺上瞞下,哪裡有災情,哪裡有造反,皇宮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但是,光是安裝電話線路,就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大明朝廷就是再有錢,也需要人力物力來生產電話線,架設線路,建立交換中心,訓練足夠的人員。

按照朱瞻基的預計,最少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將電話線架到帝國的幾個主要角落,最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將電話普及開來。

而無線電報機的作用,也不比電話弱,因爲大明可不是一個大陸國家,而是一個全球國家。

大明的疆域佔據了世界的一大半,後世的美洲,澳洲,非洲南部,東南亞都是大明的疆域,這些地區,架設電話線路是不可能的,無線電報的作用將會比電話更加重要。

電話和電話關係到大明的長治久安,自然要比一個不成威脅的歐洲更加重要。

但是相對電話研發的水到渠成,無限電報機的電磁波共振反應的接受系統,卻成爲了一個難關。

前世在非洲的時候,朱瞻基在研究對講機的原理的時候,瞭解過無線接收裝置的配置。

無線電電報收發通信系統基本事實由電阻,二極管,蜂鳴器和電池盒等一些小零件組成。

即便朱瞻基知道這些,也給了馬電思路,但是要把二極管造出來,依舊需要無數次的試驗。

馬電在少年時期就發明了電容,電容和電阻的工作原理剛好相反,對他來說不是難題。

但是真空二極管的研發,耗費了數十人幾個月的試驗,依舊進展緩慢。

因爲朱瞻基只懂得二極管是電流單向通過,起一個整流的作用,但是工作原理什麼的,一竅不通。

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技術人員只能一點點地試驗,然後試着將這些裝置達到無線接收的目的。

這樣的試驗從配件的研發試驗到整體功能測試,需要經過的次數可能要幾千次,幾萬次,急都急不來。

從有線到無線,這不僅僅是減少了電線,而是整個工業時代的躍遷。

而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大明的統治會相應地穩定許多。

與大明的穩定相比,歐洲現在連皮毛之癬都算不上,最多隻能算潛在的威脅而已。

而這潛在的威脅,如今已經不堪重負,瀕臨崩潰。

中洲極西之地。下諾夫哥羅德。

這座兩百年前建立起來的城市,一直是亞歐分界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從七十年前,這裡被莫斯科公國吞併,下諾夫哥羅德更是成爲了東西方交匯的重要文化中心。

斯拉夫人種的諾夫哥羅德人,一直是斯拉夫人向東方擴張的先鋒。

雖然現在這裡的整個區域依舊屬於金帳汗國,但是在金帳汗國已經被白帳佔據了大權,不管是蒙元人,還是波斯人,都在斯拉夫人的武力下臣服。

不過從四十年前,大明的勢力越過了烏拉爾山,下諾夫哥羅德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喀山的韃靼人,東南的巴什基爾人,南部的烏茲別克人,全都屈服於大明的統治,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任由斯拉夫人爲所欲爲。

所以,哪怕諾夫哥羅德人明知道大明的勢力強大無比,卻也一直站在抵抗唐林三城的最前線。

不過,他們的力量太弱小了,二十年前,林三率領着五萬大軍,就直接利用火槍的優勢,佔據了他們的都城。

而到歐洲頭學到鍊鋼技術,也仿造出了火槍之後,他們第一時間,就開始了反攻。

僅僅依靠莫斯科公國的力量,他們並沒有跟唐林三城對抗的能力,而這個時候,基輔公國的頓涅茨克一帶,發現了大片的鐵礦山。

歐洲是一個礦產缺乏的大陸除了有少量的煤鐵,其他各種金屬都非常缺乏。

可是,歐洲的煤鐵只是掌握在幾個大國的手中,大部分國家,連農奴種地的鐵器農具,都屬於是奢侈品。

一座綿延幾百裡的大型鐵礦,直接觸及到了立陶宛,波蘭,神聖羅馬帝國的G點。

除了匈牙利,這個被從東方驅逐到西方的民族,他們一直自認是東方人,他們跟西方人不同的是,他們的姓在前,名在後,這是西方人裡面獨一無二的。

在抵抗奧斯曼帝國的時候,他們一直是堅強的歐洲之盾,但是在面對大明的時候,他們退縮了。

何況,他們佔據的匈牙利平原,不僅是歐洲的糧倉,還佔據這羅馬尼亞的礦山。

沒有匈牙利,聯軍依舊拼湊了將近五十萬大軍,他們一路東行,憑藉人數的優勢,終於搶回了原本屬於基輔公國的頓涅茨克地區,將這座綿延幾百裡的世界第一大鐵礦,佔領了下來。

而在北方,他們也集中了優勢力量,奪回了下諾夫哥羅德,甚至一直將戰線打到伏爾加河畔,佔據了大片的牧場。

可是好景不長,誰也無法相信,大明竟然有了威力更加巨大的武器,這種可以連續射擊,並且射程是原本火槍三倍的連發槍,成爲了聯軍的噩夢。

將近五十萬人,面對不到七萬人,他們一敗塗地,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聯軍的隊伍被徹底打殘,大量的士兵倉皇而逃,而他們手裡的武器,面對大明軍隊根本無法施展,面對自己人的時候,卻非常有效。

那些波蘭人,立陶宛人,日耳曼人才不會在乎莫斯科,基輔的人民死活。

丟失了輜重的他們從保護神變成了掠奪者,莫斯科公國和基輔公國,只要是有殘軍經過的地方,都變成了人間地獄。

不過,唐賽兒卻並沒有追趕敵軍,她甚至都沒有越過伏爾加河去佔領已經瀕臨崩潰的雅羅斯拉夫爾城,反而主動退回了下諾夫哥羅德。

這不是因爲唐賽兒對前方的財富不喜歡,實在是她手裡的兵力太少了。

總共不到七萬的兵力,只有一半是精銳而從唐林城到下諾夫哥羅德,直線距離都超過了兩千裡。

想靠着幾萬人就佔據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不是她能做到的。

與其處處設防,防不勝防,還不如收縮兵力,只佔據幾個主要據點。

也就在九月底,朝廷運送過來的第二批連發槍運抵了唐林城。

唐賽兒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自己駐守在下諾夫哥羅德,卻讓林漢倫他們返回了唐林城,接收了這批連發槍,重新訓練新軍。

這次的換裝訓練進行的更快,因爲聯合作戰的士兵們,即使沒有拿到連發槍,但是他們也見識到了連發槍的作用。

在全軍都已經接受新式戰術之後,剩下的士兵,只需要稍加訓練,就能成爲一個合格的士兵。

十一月初,在已經下了兩場大雪之後,林漢倫率領四萬大軍,從喀山城來到了下諾夫哥羅德。

整整七萬大軍的逼近,莫斯科公國人心惶惶,他們已經有遷都的想法。

麾下的七萬大軍都換裝了連發槍,也讓唐賽兒有了更大的雄心。

她今年已經六十五歲,還想趁着身體能動,爲自己的子孫打下更大的一片天地。

如今兒子娶了公主,她的年紀也大了,不怕皇室會忌諱她。

她甚至想過,自己重新走上曾經蒙元帝國的老路,一直打到歐羅巴的腹心地區去。

只要自己一戰立功,將對方打殘,不僅能讓家族的侯爵變成公爵,還能爲子孫爭取最少一兩百年的太平。

而且,麾下的將士剛經歷了一場大勝,現在又全部換裝了連發槍,士氣正旺。

唯一讓她覺得有些擔心的是,再往西走,城池越來越多,而她們現在缺少攻城的火炮,更缺少運送火炮的工具。

“漢倫,奶奶想讓你跟你母親再去一趟應天府。你們帶上我們這次繳獲的金銀去找陛下,向他購買汽車和火炮,趁着奶奶還能動,爲我們林家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域。”

對這位奶奶,林漢倫是發自內心的欽佩和尊敬。他很清楚林家的歷史,知道林家從一個普通農戶,變成侯爵府,變成唐林城的城主,主要就是她的功勞。

自己的父親是個守成之輩,讓他鎮守後方,他能讓人放心,但是他一直不曾領軍作戰過。

林家想要更進一步,還需要靠自己。

現在冬天已經來了,不方便大規模作戰。趁着這段時間前往應天府,由自己和母親出面,皇外祖想必能支持林家的行動。

“奶奶,蠻夷之地並無好路,汽車價格昂貴,作用不大。孫兒的意思是想,從大明運回一批橡膠輪胎,爲火炮裝上輪子,然後用馬匹拖曳更好,耗費也更少。”

唐賽兒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孫子,笑道:“你考慮問題已經能腳踏實地了,這很好。不過,買汽車不僅僅是爲了運送輜重,我們未戰先慮敗,有了汽車,即便是戰況不利,也方便撤退。”

林漢倫遙望着西方的天空,懷想這兩百多年前蒙元帝國的雄風,內心也忍不住豪情萬丈。“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奶奶,我們林家一定能第一個把大明的龍旗,插上克拉科夫的城牆上!”

(林家要全面進攻歐洲,思路有一點混亂。今日只有四千,明日更新八千彌補上。)

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 遠行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七章 呂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六十章 新生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心態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
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九八章 火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 遠行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七十五章 任務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七章 呂宋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十四章 爵位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三十二章 錦衣衛的前途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三章 克太子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六十章 新生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五十章 老人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九十章 工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心態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五章 斬殺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四章 西北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