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

二月十五,這是欽天監爲大明艦隊返航挑選的吉日。

而就在二月十三這一天,六千全副武裝的幼軍士兵,包圍了羅馬一共十一個大家族。

在每一家的門口,由通事按照大明的習慣,向其家族宣讀了大明聖旨,着令其投降。

在聖旨中,大明早已掌握了這些家族串謀妄想刺殺朱瞻基的陰謀。

其中有三個家族舉家投降,但是大明卻寬宏大量地寬恕了對方,另有四家在稍作抵抗後就投降,以罰金處理。

另有六家組織武士,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遭到了大明士兵毫不留情的剿滅。

羅馬人見識到了東方式的抄家滅族,這種斬草除根,根本不留後患的殺戮,給所有羅馬貴族都留下了深刻的恐懼記憶。

當然,大明留下的遠遠不止這些。

從去年八月底,大明艦隊突然出現,就給西方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大明的紀年,大明的富足,大明的強大,大明的優雅習俗,大明士兵的順從等等,都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西方世界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他們知道了在東方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也知道了自己一幫人不過是小魚塘的蝦米。

他們這些人還在爲地中海的一塊土地征戰不休,可是大明早已站在了世界的巔峰。

大明留下的一切,都無不讓這些土包子認識到了自己的淺薄,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跟大明艦隊一起前往大明,見識一下這個東方的強大國家。

但是,除了大明最開始招收的工匠,大明這一次沒有帶任何貴族離開。

而大明人也並不是全部離開,他們還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種子。

在休達,他們留下了一支三千人的艦隊,在克里特島,他們留下了一支八千人的艦隊,兩個艦隊一共一萬一千人。

這些只是大明艦隊的直屬士兵,除了他們,爲大明艦隊服務的各國人手,達到了三萬以上。

克里特島上,就有超過兩萬的各國工匠在幫助大明修建一座超級港口和城池,用他們燒製的水泥,打造了一座堅固的堡壘。

而這些人今後都將留在克里特島上,他們會被分配土地,今後除了上繳一部分糧食,免除農業稅收。

在克里特到從事商業的人口,只要按照規定納稅,同樣會接受大明士兵的保護。

克里特島的稅收很低,就連商業氛圍最濃的威尼斯,稅賦也要比克里特島高了百分之五以上。

當然,最吸引其他國家居民的還是農業稅賦,所有從事農業的人口,免費獲得的土地,他們的稅賦還只有三成。

而這個時代的歐洲,農奴是沒有人權的,他們辛苦勞作的八成,甚至九成,都要交給他們的主人。

這個島,在這段時期,成爲了歐洲包括北非百姓移民的熱點。

除此之外在各國,大明一共留下了超過五百文人,他們都在認真學習各國的語言,並且建立了貿易代表處。

這些還不是全部,大明留下的文化影響,纔是真正影響歐洲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說,各國爲了跟大明進行貿易,接受了大明以黃帝歷爲紀年的記錄,交易日期,全都是按照大明黃帝歷來記錄。

在以往,耶穌歷是不受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認可的。

而他們的穆罕默德曆,只會讓歐洲各國笑話,因爲穆罕默德曆至今纔不到八百年。

他們互相不認可對方的紀年,現在卻不得不按照大明的黃帝曆紀年來跟大明貿易,這種影響看似微小,卻會影響今後幾百年的歷史。

除了大明帶來的各種經濟和文化影響,大明給西方世界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明精湛的醫術。

歐洲各國是沒有醫學發展的,他們的醫生除了會放血,除了會用刺激的手段來以毒攻毒,根本沒有醫術可言。

而如今的西方,除了會面臨各種病毒的侵襲,最流行的疾病就是性病。

而且,這種病越是貴族,越是容易得,因爲只有貴族纔會過着淫奢的生活,有各種女人。

最可怕的是,他們不講衛生,不洗澡,不管男女,一個個渾身長滿了跳蚤和蝨子。

這樣的時候,性病這種罪惡的附帶品,自然在貴族裡面蔓延開來。

當大明的醫生在羅馬治癒了一個感染了性病的大主教之後,這個消息立即在歐洲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哪怕是國王,在疾病面前也人人平等。

患上了性病,他們只能被性病困擾,終其一生。

當有機會能夠擺脫這種疾病的時候,不管花多少錢,他們都願意。

就連朱瞻基事先也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他很快就看到了這裡面的商機。

在克里特島,除了一個堅固的港口城市,朱瞻基還下令在一處風景秀麗的海灣,建立了一座歐洲最大的度假療養院。

隨行的五百多個醫生,被朱瞻基決定留下兩百個,在這裡專門負責替歐洲人,奧斯曼人,馬穆魯克人治療性病。

當然,治療的費用也是一般人根本難以承受的,這裡面最貴的不是人工,而是“藥材”。

在東方便宜的草藥,橫跨幾萬裡,豆腐也變成肉價錢了。

而且,治療還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但是在歐洲沒有有效治療手段的時候,克里特島將會成爲他們唯一的希望。

當朱瞻基從羅馬啓程,前往克里特島的時候,他們的艦隊後面,跟隨了大批的西方海船。他們不是爲了給朱瞻基送行,而是爲了跟隨朱瞻基一起到克里特島,然後治療疾病。

這種熱鬧,是所有人一開始都沒有想到的。

在朱瞻基抵達克裡特島的時候,除了事先抵達這裡的艦隊,另一支歡迎的艦隊讓朱瞻基預先並沒有想到,這就是如今佔據了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

這個騎士團可謂是大名鼎鼎,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依舊活躍在世界政壇。

他們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沒有領土的國家,並且還是聯合國觀察員。

他們成立於十字軍東征,作爲國家成型於耶路撒冷。

但是在耶路撒冷被阿拉伯人佔領以後,他們撤到了塞浦路斯,後來塞浦路斯被奧斯曼人佔領,他們又撤到了馬耳他,最後被拿破崙擊敗,失去國土。

但是如今,他們還駐守在羅德島,是抵擋奧斯曼人的最前線。

這個騎士團如今還有七千騎士,加上隨從和家屬,大約有三萬人。

朱瞻基對這段歷史不太熟悉,他只知道這七千騎士抵抗了奧斯曼人幾十年。

如今看到大明買下了克里特島,他們希望能夠和大明結盟,共同抵禦奧斯曼人。

羅德島距離奧斯曼本土只有十幾公里,在克里特島的東方,隔開了大明和奧斯曼人。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雙方有結盟的基礎。

但是大明並不在乎奧斯曼人,更不願意因爲結盟失去了自己中立的位置,所以對於結盟並無興趣。

等朱瞻基回到大明,朱棣就要御駕西征。只要跟帖木兒國的戰鬥打的不丟人,奧斯曼人知道了大明的厲害,就不敢對付克里特島上的大明軍隊。

所以,朱瞻基毫不猶豫拒絕了他們的結盟請求,但是願意公平與醫院騎士團進行貿易,爲他們提供訂製武器。

在克里特島,朱瞻基也會見了奧斯曼帝國的使者,向他們申明大明的中立立場。大明絕對不會參與西方的戰爭,如今留在克里特島的唯一目的,就是爲了與各國進行貿易。

如今的克里特島,希臘人,羅馬人,突厥人,阿拉伯人,還有大明人共聚一個島上,沒有哪一方有特別大的優勢。

大明降低了稅賦,並且一視同仁,讓這個島上的居民最起碼在明面上,臣服於大明。

看到這些異族人心悅誠服地對他進行跪拜,他暗想自己是不是提前搞出了一個“海上瑞士”。

這些人嚐到了低稅負的甜頭,以後不管哪個國家想要攻打克里特島,他們恐怕都不會屈服。

三月五日,朱瞻基抵達了馬穆魯克王朝的亞歷山大,在這裡迎接朱瞻基的,是馬穆魯克王朝的國王法拉吉,還有他派來的一千多艘河船。

在這裡大明艦隊也要開始分道揚鑣。

去除留守歐洲的一萬一千海軍,一千多內侍,文官,醫師,數百修船的工匠,大明艦隊大約還有六萬七千人。

其中幼軍兩萬兩千人,羽林衛一萬兩千人,朱瞻基與宗室,文官大約四千人,海軍將近三萬人。

但是大明艦隊回去的人數並沒有減少多少,因爲在歐洲,朱瞻基招募了大約三千人的數學家,工匠等各種人才。

他們這些人拖家帶口,總人數也超過了一萬。

除了海軍將會返回休達,然後繞過非洲,原路返回大明,幼軍,羽林衛,文官等大部分人都會通過古運河抵達開羅。

從開羅抵達蘇伊士,然後在蘇伊士建立一個基地。

當海軍艦隊原路返回歐洲東部,然後回到蘇伊士來接朱瞻基他們回返大明。

這樣的話,大部分人就不需要再經歷長達半年的海上漂泊生活,更主要的是,不會讓這些異族人知道整個航線。

世界在大明少數人眼中是清晰的,但是對歐洲人來說,還是混沌不清的,他們根本不敢離開大陸,進入海洋。

留守歐洲的海軍將士都是從自願留守的將士中間挑選出來的,他們將會在歐洲駐守三年,等待未來的大明艦隊抵達,然後與他們換防。

之所以自願,是因爲留守的海軍將士俸祿增加五成,並且所有的吃食由朝廷承包。他們在這裡當兵三年,只要不亂花,等回到大明,一個個都能變成小富翁。

朝廷當然也不會虧,別的不說,光是靠給這些歐洲貴族治療性病,大明就能日進斗金。

更別說這次貿易之旅,大明賺的盆滿鉢滿。一次貿易,可以駐軍五十年都還有盈利。

當然,這也只是因爲第一次的貿易有這麼大的利潤,歐洲的金銀都被大明一下子賺走了一小半,下次絕對沒有這麼好的事了。

但是每兩三年進行一次貿易,利潤維繫整個西方的駐軍和開發費用,那都是綽綽有餘。

從地中海到紅海,三萬海軍要開走返程的五百條船,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每艘船上的人員,都只是最低標準。

但是對整個艦隊來說,所有的人,所有的金銀,所有的貨物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朱瞻基重要。

一開始,海軍總兵朱真堅持要所有的軍隊都跟隨朱瞻基走,但還是被朱瞻基壓了下來。

除了怕宗室鬧事,朱真也不好指揮和安排,朱瞻基要留在身邊,他將大部分的文官,大部分貿易代表團的內侍,修船的工匠,還有五千幼軍,都安排跟艦隊走。

這些人加起來也有近一萬,平均算起來,每艘船上都能增加二十個人。

那些小船就不說了,就是大船上,多了二十個人手,也是很大的助力。

這還是因爲大明的艦船都是硬帆,要是像西方一樣的軟帆,一艘船上,沒有兩三百人,根本走不了。

如今的船隊上沒有了大老爺,一切由朱真安排,加上臺風季還沒有到來,朱瞻基對他們能安全抵達紅海,還是比較樂觀的

從亞歷山大抵達開羅,朱瞻基與法拉吉就大明與馬穆魯克王朝的多項合作,迅速達成了協議。

除了駐軍與貿易,最大的合作項目就是由大明出錢,馬穆魯克出人,共同挖掘從大苦湖到塞得港的運河,並且疏浚從大苦湖到蘇伊士的古運河。

在公元前,埃及就已經修建了一條從地中海到紅海的運河,但是這條運河主要藉助尼羅河到大苦湖的支流,挖掘的運河段只有從大苦湖到紅海的一截。

但是在戈壁灘上挖掘運河,最主要的不是工程的難度,而是維護的難度,因爲運河要不斷疏浚。

任何工程,只要上面的人發話,總能做出成績,蘇伊士古運河也是這樣。

隨着埃及的朝代更迭,異族入侵,這條古運河逐漸荒廢了下來。

幾何就是從古埃及發展起來的,他們在幾千年前就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奇蹟金字塔,實際上並不缺少在建築和工程方面的人才。

在朱瞻基知道的歷史中,也就是在十五世紀,幾十年後,威尼斯就曾經準備出資修建蘇伊士運河。

只是他們測量錯誤,加上奧斯曼攻下了君士坦丁堡,面對滅國的壓力,所以放棄了修建這條運河。

但是在技術上,實際上這個時代已經能滿足運河的修建了。

朱瞻基在抵達歐洲之前,計劃還是暫時不修運河,因爲他想發展南非地區。

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大明順利佔據了休達,並且買下了克里特島,在克里特島興建貿易中心。

這個時候,挖掘這條運河,能夠減輕大明在歐洲駐軍的壓力,擴大貿易影響力。

而且反過來想,大明挖通了蘇伊士運河,歐洲的這些國家知道了這條通道,就不會再向南部發展了,大明可以有條不紊地在南非移民。

在開羅朱瞻基待了近一個月,他帶着自己的兄弟和妃子們,遊覽了這個時代的獅身人面像,以及胡夫金字塔等著名景點。

四萬多人的代表團,給馬穆魯克帶來了旺盛的消費力,最起碼在大明將士抵達馬穆魯克這段時間,法拉吉面對的壓力要小的多。

大明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包括了三千人的炮兵,近三萬全副武裝的精銳部隊,是馬穆魯克三十萬人都啃不下的硬骨頭。

現在法拉吉也站在朱瞻基的這邊,那些下面的部落,根本不敢與他們作對。

不僅如此,朱瞻基根據歷史山疙瘩開挖成本,喊出了開發運河大約需要耗資大約十五萬兩黃金到二十五萬兩黃金,需要動用超過十萬人手,開挖十年的計劃。

計劃一出,整個地中海周邊都轟動了。朱瞻基一行現在可是整個馬穆魯克王朝的財神爺,受到了所有人的歡迎。

馬穆魯克王朝如今還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人民需要服徭役。也就是說,人力成本在馬穆魯克是免費的。

那麼這些錢是誰得到了?當然是國王與伊克塔長老們收了這筆錢。

而且,爲了開挖運河,大明還會提供超過二十萬件鐵器,這些都將增強當地人的實力。

從開羅到大苦湖,依舊是通過古運河乘馬穆魯克的河船抵達,隨後大明軍隊就在如今還是一個小鎮的蘇伊士,開始了大建設。

跟隨大明軍隊前來蘇伊士的還有超過五萬奴工,他們將協助大明人,在蘇伊士和大苦湖之間,建設三座城堡。

這場建設從永樂十六年的冬季,一直到永樂十七年的六月才完工,在這片南北長二十多公里的綠洲上,矗立起了三座古羅馬風格的城池。

三座城堡的相距都在十公里左右,形成了不規則的直線,也可以說是一個扁平的三角形,可以手足相望。

城堡內部有軍營,有水井,有佔地廣闊的倉庫,同時每座城堡的容納人數可以達到一萬人,極限可以容納十萬人。

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大明艦隊總共只能留下一萬人,在這裡進行基礎建設,開墾農田。

不過,大明的手裡有充足的資金,不管是糧食供應,還是奴工的供應,都被馬穆魯克王朝給承包了。

馬穆魯克的底層人民生活越發困難,但是上層人物一個個賺的盆滿鉢滿。

這還是開始,等到蘇伊士運河開挖,在十九世紀,爲了這條運河就死了十幾萬人,這個時代,死的人肯定不會比那個時代更少。

不過,死的都不是大明人,想指望朱瞻基對他們憐憫,是不可能的。

永樂十七年的七月,大明艦隊用了四個月的時間,繞過了南非,回到了紅海。

他們抵達的這一天,沈黛兒爲朱瞻基生下了一個女兒。

這一天,炎熱少雨的蘇伊士大雨漂泊,加上其母姓沈,被朱瞻基起名叫朱霃。

數萬將士也對這個小郡主的出生開心無比,再也沒有比兩軍匯合的開心之際,喜上加喜更讓人歡喜的了。

由於已經走過一遍,又是根據風向走的,艦隊並沒有遇到大風雨,只損失了一艘運載羊毛的貨船,順利返航。

不過,他們也帶回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在後世的剛果河入海口,大明在那裡設置的補給點,因爲遭受了瘴氣和傳染病的侵襲,留守的三百人死了超過兩百人。

這還是多虧了中和子老道在那裡,才保留下了這些人,否則的話,恐怕人都死絕了。

這場變故也讓那個補給點的士氣非常低沉,朱真索性撤銷了那裡的補給點,將所有人帶了回來。

對他的決定朱瞻基也沒有意見,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期,人們才初步掌握了進入熱帶雨林地區的防疫。

真正到了二十世紀中期,青黴素等各種疫苗的發展,才讓人們有了足夠的能力抵禦病毒。

朱瞻基想要提前幾百年征服那裡,實在有些太樂觀了。

他也贊同了朱真的決定,現在有了航線,撤銷那裡的補給點,對大明的佈局影響並不大。

艦隊的到來,讓近四萬大明人精神倍增,就連一萬多歐洲各國的工程師們也都激動無比,所有人都知道,艦隊要返航了。

艦隊修整了整整十天,馬穆魯克的奴工們承擔了裝運的任務,讓海軍士兵好好休養了十天。

這裡的突厥少女,阿拉伯少女們都很受歡迎。

最熱的八月,艦隊從蘇伊士迫不及待地就開始了返航,雖然這個時期是逆風,但是離家了三年,沒有人願意再等下去了。

只有一萬一千要留守的幼軍捨不得艦隊的離去,但是他們這些留守的人員也並不失落,因爲他們多數在這裡都買下了一個甚至幾個女奴,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味。

艦隊留下了大部分火藥和子彈,從這裡回去,最多隻會海上開戰。在沒有艦隊是大明對手的情況下,戰士們手中的火槍幾乎也沒有了多大的用處。

艱難地行駛出了紅海,艦隊一路東行,當九月抵達柯枝的時候,艦隊就遇到了被朱棣派出來尋找朱瞻基的艦隊。

帶着這支艦隊出來的,是他的姑父沐昕和對西域熟悉的候顯。

見到朱瞻基安然無恙,沐昕激動無比,長長地嘆了口氣。“殿下,幸虧在這裡等到了前軍,否則臣也準備前往西洋了。”

候顯也忍不住說道:“陛下爲了殿下茶飯不思,今年你的生日,一個人在宮中飲酒大醉,第二日就要派人出來找你。只是臣當時在東瀛巡視,無人率領艦隊,等五月回返京城,就被陛下打發了出來。”

聽到這樣的話,朱瞻基堅硬的內心也被重重一擊變的柔軟了起來。他面向東方跪拜,磕了三個頭才仰天說道:“勞皇爺爺費心,孫兒此行不負所望,爲我大明打開了西洲大門。”

雖然是作戲,但是這一刻,最起碼朱瞻基的心是真誠的。

歸心似箭,朱瞻基並沒有在柯枝長時間停留,艦隊重新編組了以後,就一路向大明行駛。

艦隊抵達了星城,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已經是十月初了。

在星城補充了淡水,艦隊還沒有出發,就得到了北方有颱風的消息。

因爲朱瞻基的出海,如今從大明到南洋,幾乎每個島都設置了聯絡點,爲的就是早點得到朱瞻基的消息,及時傳信。

而這些聯絡點,也爲大明統治南洋,建立了雄厚的基礎。

兩日後,北方交趾的張輔派來信使抵達了星城,風暴已經過去。

這個時候的農曆十月,擱後世就是十一月了,即使有颱風,也該過去了。

現在東北風馬上要來,現在不走,會越來越難走。所以朱瞻基不再耽擱,一聲令下,艦隊起航。

而這段時間,朱瞻基一直在跟來迎接他的沐昕和候顯他們交流,聽他們講述這三年間,大明的變化。

雖然這三年朱瞻基不在,但是他搭建起來的工業化框架卻沒有因爲他的不再受到太大影響。

這主要是朱棣已經收穫到了工業化帶來的豐厚回報,不會允許任何人破壞。

工業化的發展一旦開了頭,就是一輛剎不住車的火車,帶動了洶涌的大潮。

夾江工業區已經不能滿足大明如今的發展了,因爲朱棣的放任,如今有不少勳貴和地方豪商都拿到了興建水力工廠的許可。

從應天府一直到松江府,長江兩岸,只要是水勢比較平的地方,如今興建了數十片工業區,超過一萬家工廠。

這些工廠主要是以舂米,磨面,紡織,繅絲,印刷,傢俱加工爲主,鋼鐵加工因爲受到朝廷的控制,如今並沒有推廣開來。

但是也有一些聰明的匠人,雖然沒有看到朝廷加工槍管的工藝,也揣摩出來了相應的工藝,如今用水力設施帶動了圓形車輪的加工。

而且由此延伸出來的各種小型機械加工這還成爲了一個不小的產業,大明馬車的木製車輪,大部分換成了中間是鐵圈,外層包木的結構。

但是因爲朱瞻基的不在,他的研究院發展緩慢,甚至可以說是停滯不前。

更讓朱瞻基心疼的是兩家銀行,因爲朱棣將銀行當做了自己的錢袋子,如今兩家銀行的發展雖然看似旺盛,但是岌岌可危。

他一個皇帝,不講規矩,把銀行當做自己的錢袋子。而他帶頭破壞了規矩,下面的人自然沒有那麼老實。

雖然大明發展銀行如今在官員俸祿的發放上面還能拿的出錢,不過是拆了東牆補西牆,

據說發展銀行的窟窿已經大的驚人,就等着朱瞻基這次回來帶回大批的金銀來補窟窿。

商業銀行的發展倒是沒有受朝廷的影響,明着伸手的人不多。但是銀行因爲把關不嚴,不少勳貴,大臣在銀行貸款,卻根本沒有想到歸還,死賬不少。

這三年,朱棣從發展銀行抽調的資金超過了五百萬兩,加上朝廷原有劃撥的資金,超過了一千萬兩,都調到了西北。

這是爲了他的西征做準備啊!

對此朱瞻基頗感無奈,不管怎麼說,他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手段錯了,自己這個當孫子的,只能幫他擦屁股。

當然,其他人他就沒有這個義務了,等他回去,一定要好好查查這裡面的壞賬,呆賬,不管是誰伸手了,都要給我還回來。

爲了這次西征,朱棣已經準備了三年多,這幾年間,一條從應天府到西北嘉峪關的水泥路已經修建了起來,往那邊調集了大批的糧草。

而根據沐昕的瞭解,大明如今可用的戰馬已經超過了五十萬匹,光是爲了這場戰爭,從滁州牧場調往西北的戰馬都超過十萬匹。

先不談人,光是這些馬,加上西北原本的馬匹,每天吃的糧草都是無數,爲了這些糧草,又需要多少人來割草,運輸啊!

以朱棣的性格,朱瞻基懷疑,自己回到大明,恐怕歇不了幾天,就要爲朱棣出征做準備了。

艦隊順利抵達了占城,已經接令要回大明述職的張輔與占城王在這裡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因爲歸心似箭,朱瞻基並沒有前往占城首府會安,只是在新洲港與占城王見了一面,收下了他送的禮物和美女。

占城如今是大明的重要糧食基地之一,依靠糧食出口,大明每年給占城帶來了不少利潤。

朱瞻基與張輔雖然見面很少,但兩人因爲昭懿貴妃的關係,暗中結成了同盟。

如今的交趾雖然還沒有被封給張家,這也不是因爲朱棣不願意,而是因爲要跟帖木兒國的戰事。

說起來,這件事還是朱瞻基拖累了他,要不是朱瞻基當初用跟帖木兒國交戰吸引朱棣的注意,朱棣恐怕三年前就要把交趾封給張家了。

但是張輔對此並沒有意見,畢竟冊封的越晚,朝廷對這裡的幫助也就越大,減少了張家開發的壓力。

兩人從新洲港,也就是以後的峴港一同出發,每天都會見面聊上一個時辰,兩人之間的默契也是越來越好。

關於朱棣出征的事,兩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註定要跟朱棣一同出征的張輔,會成爲朱瞻基在軍中的最大臂助。

從峴港到福建長樂,順風只要十天,但是如今是逆風,用了整整半個月才抵達。

到了這裡,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雖然星港現在也是大明的地盤,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到了這裡,纔算是真正回到了大明。

(用一章粗略寫完歐洲之行,對不住大家了。因爲生硬地轉向,顯得有些平淡,大家不喜歡,說明我開始沒有考慮好歐洲之行的難度。既然是歷史文,還是好好寫改革,寫發展吧。下一卷,進入第三卷,老妖會好好寫)

感謝山青盈,燈火見人家,額吐你哦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00章 分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十章 囚禁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章 勳爵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七章 遷都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九章 拜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章 遷都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六章 分道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七章 呂宋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五章 天才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八章 習武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七章 蒙特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百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三十二章 猶豫
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二章 處政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二00章 分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十章 囚禁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二章 金礦與中繼點第十九章 思想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五七章 攪屎棍第三章 克太子第一六九章 態度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二章 勳爵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三十一章 銀山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八章 傳統與打破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七章 遷都第十五章 局勢與大勢第九章 拜師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章 穿越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七章 遷都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一百章 北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六章 分道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七章 呂宋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十八章 暗地聯絡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五章 天才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八章 習武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七章 蒙特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一百章 北上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三十二章 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