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

朱高熾是二月二十六從應天府出發,來到了湯山溫泉。他本不想如此早就到溫泉來,但是朱棣卻不給他這個機會,在他身體好轉一些之後,就讓他起身到溫泉休養。

朱高熾很清楚,這是父皇怕自己走了以後,他依舊賴在京城,會給瞻基的執政增加一些麻煩。

但是實際上,他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爲他很清楚,只要父皇在世一天,他就不能表現出憤恨。

如果他敢因此不服安排,自己那無情的父皇絕對會在自己去世之前將他賜死,去除他這個不確定因素。

他不敢拿自己的命運挑釁那無情的父皇,他只能好好活着,活到父皇去世,纔能有機會登上大寶。

至於瞻基,他雖然能幹,但是那畢竟是自己的兒子。

自己要是想當幾年名義上的皇帝,他絕對不會反對的。

是的,名義上的皇帝,這是朱高熾現在唯一的奢望了。

自從朱棣宣佈朱瞻基監國,那麼這個國家的所有權力,都將會集中在朱瞻基的手中。

而以朱瞻基的能力,朱高熾很清楚自己沒有任何機會把權力搶回去。

而且,朱高熾也不想搶,因爲朱瞻基畢竟是他的兒子。

但是,他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變成歷史上的笑話。

自己還在活着,卻漏掉他直接傳位給孫子,恐怕就是朱棣也不會直接這樣做。

因爲這代表了朱棣的污點,他沒有把兒子教育好;這代表了老朱家的污點,無視倫常;這也代表了大明的污點傳承無序。

所以,不管怎麼樣,自己總要當一段時間的皇帝,哪怕是無權的。

朱棣要出征的消息,三月初二就傳到了朱高熾的耳中,但是他不能離開溫泉別院。

如今守衛在溫泉別院的不是他的護衛營金吾衛,而是朱棣特意安排的府軍前衛。

這也代表着,他被軟禁在別院。

哪怕他知道今天朱棣出征,但是也不能前去送行。

因爲他的出現,會讓送行的人排序出現混亂。

論身份,他依舊是太子,卻比不上監國太孫。但是他又是監國太孫的父親,那他應該排在哪個位置?

所以,他不出現是最好的。

朱高熾相信,如果自己不是太孫的親生父親,他那個無情的父皇,恐怕會直接廢了他。

但是廢了他會讓太孫繼位顯得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他才能繼續留在太子這個位置上。

二月初一的吐血,也讓他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今是千瘡百孔。

他斷了各種春。藥,不再貪戀女色。他要活着,活過自己的父皇。

溫泉別院這裡四季如春氣候溫暖,這裡的風景宜人,他不再想着每日忙不完的公事,不再想着每日如何應付自己的父親。

每日睡到日上三竿,再跟楊士奇他們切磋經意,閒暇下下棋,泡泡澡,日子過的悠遊自在。

他也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正在好轉,精力越來越充沛,不再氣短。

三月初五這日,他雖然沒有去應天府送行,但在張氏和楊士奇的提醒下,也不得不在別院大殿擺下香案,遙送父皇。

雖然他很不想這樣做,但如果他敢不做,那就是不孝。

他很清楚現在別院內暗探不少,他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那個父皇。

遙送完畢,他便讓人撤下香案,自己到了朱瞻基新修的別院,在大樹下襬開了棋盤,與楊士奇對壘。

兩人下了一盤棋,中午的時候,他還喝了一碗新鮮的鹿血,吃了兩大碗米飯。

飯後,小睡上一會兒,顯得格外愜意。

醒來後,他躺在牀上,還在想着下午到底是去看楊士奇編書,還是去騎一會馬。但是何純這個時候一路小跑了進來,有些欣喜地喊道:“殿下,太孫殿下來了。”

自從朱高熾被送到溫泉別院來休養,原本詹士府的隨員們一個個就如同敗家之犬。

朱高熾的失勢,也意味着他們的失勢,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他們失去了所有,甚至連希望都不再有。

如今大部分人都只是希望成全這一番君臣之誼,能落下一個身後名。

像楊士奇就很清楚,朱瞻基與朱高熾不同,朱高熾短謀少略,需要的是自己這樣的謀臣。

但是朱瞻基眼光高,能力強,性格堅定,需要的不是謀臣,而是事臣。

他不會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也不喜歡有人替他做主,出謀劃策,只需要能做事的人。

但是自己在做事能力上卻相形見絀,這些年一直沒有當過主官,根本沒有做事的能力。

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往太孫的身邊靠。

不過他也不覺得失落,那個他原本看不起的二兒子楊道,如今已經是太孫的人。

自己與太子成就一番君臣之誼,同樣能在太孫那裡刷出好印象。但是如果他朝三暮四,現在撇開太子想要投靠太孫,恐怕太孫第一個就要拿他出氣。

不管怎麼說,太子和太孫都是親生父子。想在他們之中首鼠兩端,那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的到來,最開心的就是張氏了。

WWW●Tтka n●C ○

雖然丈夫失勢,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的地位,更不影響她的心情。

得知朱瞻基的到來,她不等朱高熾,就急匆匆地迎到了主殿。“今日不是送皇祖出征,怎地這個時辰就從應天府過來了。”

皇宮距離別院剛好六十里地,即便是騎馬,也要一個多時辰。如今剛到申時,張氏一算,就知道朱瞻基是沒有耽擱就來這裡了。

“送走了皇祖,孩兒心裡覺得空蕩蕩的,想了母妃和父王,就過來看看。母妃這些時日住的可好?”

張氏笑道:“這裡被你修整了一番,如今變得十分宜居,我倒是覺得比在皇宮住的還舒服。只是瞻基和瞻壑,嘉興你們都在京城,心裡不時掛念。”

皇子皇孫都有嚴格的教育制度,雖然朱高熾被貶諦,但是朱瞻壑他們這些已經開始進學的皇孫,學業是不能中斷的。

朱瞻基笑道:“孩兒這次來,也是想接母妃回宮。皇祖特命母妃主持宮中大局,母妃不在,孩兒心裡沒底。”

張氏對這裡毫不留戀,立即說道:“你父王已經安頓下來,我也該回宮了。瞻基今日住一晚……不妥,你如今身份不同,不可在宮外過夜。”

張氏伸手替朱瞻基理了一下一縷飄散下來的頭髮,頗爲自豪地說道:“瞻基當以國事爲重,我今日就讓人準備一下,明日回宮。”

朱高熾這個時候被何純攙扶着從外面進來,看着身材高挺的兒子,心裡卻是百味雜陳。

“你皇祖走了?”

朱瞻基連忙迎了過去,親自扶着朱高熾讓他坐在了那張寬大的椅子上。“皇祖今日坐船啓程,到運河口轉河船到蘇州,應該會在蘇州遊玩數日,下旬出海。”

朱高熾望向張氏說道:“既然你已準備回宮,就去收拾一番吧。”

他們夫妻二十多年,雙方都已經習慣了對方的存在。但是朱高熾身爲太子,女人自然是不缺的,爲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是一個兩個。

他跟張氏之間的感情,早就由愛情轉爲了親情,雖然偶爾朱高熾也會留在張氏的殿中,但是兩人早就沒有了夫妻關係。

張氏照顧他安頓下來,幫他把後宮那一幫女人管理好,留在別院這裡也就沒什麼事了。

張氏也知道父子倆有話要說,她對着朱高熾福了一福說道:“那我去了……瞻基,你父王身體不好,不要拿那些國家大事來煩了他。”

朱瞻基躬身應是,朱高熾卻有些吹鼻子瞪眼睛了。但是他也不忍去說張氏,化爲了一聲長嘆。

張氏離去,父子兩人面對面而坐。朱高熾擺了一下手,何純就連忙退下。

李亮是個懂時務的,不用朱瞻基招呼,他就跟着何純一起退下。

因爲朱棣隔着朱高熾讓朱瞻基監國,父子兩人之間也是有一些尷尬的。

在權力的寶座面前,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如果朱瞻基不是有着後世的記憶,他不會急不可待地就像要掌權,他很怕朱高熾將大明帶回了老路。

雖然他知道,如今的大明已經不是歷史上的大明,在漠北,在南洋,在西洋,大明都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態勢。

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變化之中,無數人想要去南洲開發金礦。

朱瞻基已經勾起了所有人的貪婪之心,現在的大明上層人物要不是因爲朱棣西征,恐怕早就一股腦地向南洲跑了。

但是,朱瞻基這個人就是一個權力慾望比較重的人,他更願意把一切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他來主導這一切。

朱高熾看着平靜的朱瞻基,忍不住又嘆了口氣,才說道:“如今你皇祖離去,你有沒有想過如何將一切籠絡到自己的手中?”

朱瞻基胸有成竹地說道:“父王,如今一切都在孩兒掌控之中。即便是孩兒插手最少的朝政,如今有各部堂官細心輔佐,也不足爲慮。孩兒不用費盡心思,一切盡在斛中。”

“各地總督,巡撫,知府,你可有了解?”

朱瞻基笑道:“孩兒身爲監國,管的是整個天下,只需要審時度勢,因勢順導就足夠了。若是事事都要操心,那孩兒到底是監國,還是知府呢?”

朱高熾早在前幾年就一直在想,如果自己監國,應該如何籠絡百官。他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就把許多問題看的比較嚴重。

聽到朱瞻基如此心大的話,他沒有覺得朱瞻基是自信,只是認爲他考慮的不周全。

他溫和說道:“爲父這些年根據大明的情況,也編了一份治政的冊子,現在爲父用不上了,也正好給你。”

朱瞻基看他手旁邊放着的一本厚厚的冊子,心裡不以爲然,但是依舊恭恭敬敬地接了過來。

“父王費心了。”

朱高熾搖頭苦笑了一下,說道:“可惜這些再也用不上了……。你皇祖乃馬上帝王,對儒家的一套不屑一顧,你也隨他,總是相信武力能解決問題。爲父心憂啊!”

朱瞻基搖頭笑道:“父王,孩兒從不認爲武力能解決治國問題,但是,更不相信儒家能解決治國問題。孩兒只想問一句,這什麼是儒?”

朱高熾楞了一下,覺得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卻也很難用三言兩語來說清楚儒的本質。

他也知道,朱瞻基不是向他求教,所以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朱瞻基本來也不需要他的回答,接着說道:“在孩兒看來,儒是思想意識,是個人修養,是爲人立身之基。儒家學說,其根本意義是教化,所謂裡。

但是治國,僅僅有儒是不夠的,因爲儒家根本就不是治國之學說。人一上百,千奇百怪,想要讓所有人都變成一個樣子,這是儒家一直在努力的。

這也是符合帝王之利的,所以自漢以來,儒家一直備受重用。

但是事實證明,作爲開化民智之教化,儒家是可取的。但是治國需要是的海納百川,需要的是平衡,需要的是競爭。這些方面,儒家就不夠看了。

孩兒會重用儒家,但是絕不會讓儒家成爲控制一切的言論和思想。”

朱高熾搖頭說道:“這隻能說明你對儒家的瞭解還不夠……”

“那父王如何解釋幾百年朝代更迭,天下興亡?那父王如何解釋這天下除了大明和周邊幾國,其他國家都沒有儒家依舊活的好好的?儒家有用,孩兒不會否認,但它不萬能的啊!”

朱高熾並沒有跟朱瞻基爭辯的意思,他也知道,在爺孫兩人的眼中,自己纔是愚蠢的。

他沉吟了一會兒,才又問道:“那你準備如何對付孔家?”

朱瞻基笑了笑,說道:“父王在別院信息不通,可能還不知道,山東近來大亂,亂民已經打死了四個縣令,十幾個官吏,他們也衝撞了孔府,將孔府燒了三分之一。”

朱高熾大驚,忍不住坐直了身體,問道:“可否抓住那些暴民?”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那些亂民雖然打死父母官,卻都原地不動,主動接受朝廷審訊。而那孔府完全是咎由自取,何須抓人?在父王眼裡,那些是暴民,但是在孩兒眼裡,他們卻是良民。”

“良民會以下犯上?良民會殺人?良民會引火燒屋?”

“那些縣令和官吏吃着朝廷俸祿,享受朝廷特權,卻不爲百姓着想,欺上瞞下,罪有應得。百姓哪裡錯了?他們只是想要活下去,孩兒願意看到他們像個人一樣活下去,而不是像條狗一樣苟延殘喘。”

朱高熾被這個消息震驚的有些心煩意燥,他瞪着朱瞻基問道:“我不想跟你說這些大道理,我只想問你,你準備拿孔府怎麼樣?”

“孔家被擡舉不過是宋代一些文官爲了給自己臉上貼金才擡舉起來,即便那個時候,他們不過是從五品。但是因爲他們投靠蒙元,就封了三品,到了太祖那裡,爲了拉攏人心,才把他們封爲一品。但是這個家族不過是牆頭草,蛀蟲,根本就不該享受祖宗的餘蔭。”

“他們是聖人之後!”

“孟瑛還是孟子五十六代孫呢,還不是在孩兒麾下任職。更何況,聖人是聖人,孔家是孔家!我朱家兒孫都還有削爲平民之人,何況一個隔了幾十代的聖人之後?”

朱高熾忍不住指着朱瞻基說道:“瞻基,你這樣做會出大亂子的!”

朱瞻基搖頭說道:“父王放心,孩兒不急,孩兒會等他們的名聲被他們自己敗壞乾淨了,再對付他們。一個孔家,還不值得孩兒放在心上。在孩兒的心中,他們還不如一個會做蒸汽機的工匠重要。”

朱高熾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大怒道:“一萬個工匠,也比不上孔家的名聲重要!”

“侵佔良田的名聲嗎?刨他人祖墳的名聲嗎?因私廢公的名聲嗎?”

朱高熾忍不住一拍案几,大怒道:“你滾回宮去,我不想看到你!來人啊,送我回去。”

一幫內侍本來在外面談笑風生,聽到裡面的爭吵聲登時面面相覷起來。

聽到朱高熾的呼喊,何純與兩個內侍連忙小跑着進了大殿。

朱高熾見他們進來,自己站起身來,朱瞻基要去扶,被他一巴掌拍開。

其他人向着朱瞻基討好地一笑,扶住了朱高熾。

朱高熾這才又說道:“這次放過孔家吧,畢竟他們也是因我被捲入……”

朱瞻基問道:“父王,他們爲了一己之利,抵制南洋糧食,讓山東難民高價從他們手中買糧,也是你授意嗎?”

這件事當然不是朱高熾授意,他只是被利用而已。

但是這個時候,他還是承擔了下來。“瞻基,這是我第一次求你!”

朱瞻基也無語了……

兩個內侍扶着朱高熾,何純端着朱高熾的水壺和茶杯跟在後面。

朱瞻基喊道:“何純,我這裡還有給父王準備的一套調養內方,藥我也抓來了,跟你交待一下。”

何純看了看朱高熾,見他不置可否,站定了腳跟。

等他們離開,朱瞻基開口問道:“最近孔家又有人來打擾父王嗎?”

何純低着頭,眼睛卻四周瞟了一眼,才低聲說道:“那個孔樂南前日又來了一趟。”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去吧,用心服侍父王。以後有什麼消息讓人通知我。”

“是!”接過了朱瞻基遞過來的藥方,他立即低着頭小跑離開。

這個時候,李亮他們纔來到朱瞻基的身邊,朱瞻基吩咐說道:“去讓豐城侯李彬來見孤。”

李彬是明初大將,驍勇善戰,早年鎮守西北,殺的蒙元部落皆俯首稱臣。

後來西北各部歸附,他被調回了京城,任西軍都督府左都督,職府軍前衛指揮使。

府軍前衛是京師直衛比較特殊的一衛,因爲府軍前衛同時兼任了挑選兵源的任務,一直是京城各軍衛中最大的一衛。

他德高望重,早年一直在西北,與太子一系關係並不親近,所以朱棣挑選了他來軟禁朱高熾。

“臣李彬見過殿下。”不一會兒,李亮就帶着李彬進了大殿。

朱瞻基早有準備,不等他拜倒就扶住了這個老將的臂膀。“老將軍不必多禮,你當初叱吒西北時候,孤就對你仰慕已久,只是這些年一直無緣得見。”

今年朱瞻基回來,倒是見過他,不過兩個人並無私交。他這種邊軍大將,在京城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因爲換了環境,一直比較低調。

李彬雖然跟朱瞻基並無私交,但是他是武將一系的中堅力量,所以自然對偏向武將的朱瞻基更爲親近。

而英武雄壯的朱瞻基,自然也比連走路都要人扶的朱高熾更受李彬的擁護。

請了李彬坐下,朱瞻基才說道:“皇祖當初既然讓將軍來別院駐守,自然也是信得過將軍的。如今我父王身體虛弱,受不得刺激,今後還望將軍能嚴格執行軍令。”

李彬當初接到朱棣的命令,內心還有些不安。畢竟太子是太孫的父親,自己要是太嚴格,怕太子不高興,在太孫面前也落不到好。

現在聽了朱瞻基的話,他立刻明白了過來,猶如吃了定心丸一般抱拳說道:“臣定當謹遵殿下之命!”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據說令公子李賢如今回京,還未安排職司?”

李彬心中一喜,抱拳說道:“此子野慣了,不願在京衛消磨度日,想要回西北邊軍,被臣阻擋了下來。”

“他此前在西北軍就是指揮使,且英勇善戰。只是不知道願不願意屈就我幼軍第四衛指揮使一職……”

這一次李彬立即單膝拜倒,抱拳道:“臣謝過殿下賞識!”

如今朱瞻基的幼軍要重編,三萬五的幼軍,目前只有不到七千人,要補充兵源兩萬八,而且增加的軍衛,每一個職位都被搶破了頭。

現在朱瞻基直接許了一個指揮使,李彬簡直是喜出望外。這可是未來的陛下親軍指揮使啊,十個邊軍指揮使也比不上!

朱瞻基提拔李賢,當然不只是因爲要拉攏李彬,這父子兩人都不同凡響,戰績彪炳。

李賢在京城年餘都沒有謀職司,恐怕眼睛也是盯着朱瞻基的幼軍。

朱瞻基手底下就缺這種一直在戰場上歷練的大將,所以也算看了李賢對眼。

現在收穫一員大將,又把李彬拉攏住。

今後這個別院,內外的信息渠道,就被朱瞻基控制住,朱高熾再想得到什麼消息,見到什麼人,都要看朱瞻基的心意。

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六十章 佈局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章 西北第四十章 天道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三十一章 根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章 蒲家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三十一章 根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
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六十章 佈局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四章 西北第四十章 天道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十二章 藉機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一一八章 納吉(還有嗎……)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三十一章 根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五十二章 出擊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三十章 選擇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二二零章 新氣象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章 蒲家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四十六章 海權論第五十二章 開始貿易第五章 碰撞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一零七章 改進(新一週求推薦票)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一一一章 滑翔翼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一二九章 歸天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十二章 第一次下西洋第三十一章 根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