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

紀綱一行在寧波又等待了半個月,才隨着起航的船隊一起前往東瀛。

一年只有兩次勘合貿易,秋冬之交這一次又是最大的,所以起航的船隊浩浩蕩蕩,數百艘各式的福船,廣船,用了三天的時間才全部出港。

餘先看到最後一艘船也駛離了港口,才長舒了一口氣說道:“派人回京告知殿下,一切順利,指揮使大人已經隱秘離港。等一下……這次的貨物裡面有藍妃家中的三千多匹蜀錦,全部按照上等品將貨款送到藍妃的家中。”

屬下看了一眼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餘先,蜀錦本就珍貴,若是上品,只會作爲貢品敬獻宮中,如何會作爲商品與東瀛交易。

不過這是寧波市舶司向藍妃賣好的機會,屬下當然不會揭穿這些,應了一聲是,就安排了下去。朱瞻基接到這個消息已經是三天以後了,雖然是百忙之中,但是他依舊吩咐李亮,爲紀家送過去一籃月餅。

這不僅僅是一籃月餅,更是讓所有人知道,如今的紀家,是他朱瞻基在罩着。

只要不是紀家人自己找死,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敢去主動找紀家的麻煩。

越長越大,朱瞻基也變的越來越忙。

暫且不說他現在操心的海軍,工業區,研究院這些正事。光是宮中與勳貴們之間的應酬,就多不勝數。

朱棣的後宮人數不多,人情往來還少一點。但是應天府這麼多的權貴,幾乎每天都有紅白喜事,這個時候,哪一家受寵,哪一家又失寵了,基本上從宮中的安排就能看的出來。

不管朱瞻基情願不情願,該去的應酬就必須要去,否則就會給其他人錯誤的訊號。

作爲一個帝國的繼承人,真正說起來,這種應酬纔是他真正的工作。相比之下,他所重視的工業區,研究院,只是“私人”興趣。

如今的朝廷諸臣,甚至還都認爲朱瞻基搞工業區,搞研究院,是不務正業。

不過現在他的上面有朱棣和朱高熾擋着,他纔不會去在意這些風言風語。籠絡人心雖然重要,但是當你擁有了龐大的,無可抵擋的權勢之後,一切敵人都是紙老虎。

朱棣從北平打到應天府,當時的整個朝堂,幾乎全部都是他的敵人,但是這十幾年來,結果是什麼樣的呢?

所有人還不是臣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朱瞻基目前還佔據了大義,是根正苗紅的繼承人,只要他不是自己作死,任何詆譭也不過是拂面清風。

因爲他現在是民心所向。

即便他現在手中沒有任何權力,也沒有一個人敢說廢立他,因爲這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穩定的根基。

八月初六是解縉的生日,因他在督餉化州期間,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朱高熾。

就因爲此事,他得罪了權力慾極強的朱棣,被下獄。

後來雖然因爲朱瞻基的求情,他沒有像歷史上那樣被關押幾年,然後被紀綱灌醉,塞進雪堆裡面凍死。

但是因爲得罪了朱棣,這幾年也一直賦閒,朱瞻基憐其才,給他安排了一個宮廷經籍庫庫管的職位,相當於大明皇家圖書館的管理員。

這個職位其實是非常符合他的,宮廷經籍庫雖然不像文淵閣一樣藏書豐富,但是這個經籍庫裡面全都是一些珍本,孤本,唐宋時期的珍貴書籍多不勝數。

原本這裡都是內監的太監們在負責,疏於管理。就連耗費重金重新編撰的《永樂大典》都在倉庫裡面吃灰,更別說其他書了。

得到這個職位以後,解縉果然非常開心,每天日出進宮,日落出宮,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不能自拔。

他的文學才華幾乎算得上無人能及,要不然也不能位列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要不是情商實在有些低了,他的人生絕不至於如此悲催。

他是教導朱瞻基時間最長時間的老師,自然也就成爲朱瞻基樹立起來的標杆,這個標杆是他朱瞻基對儒家的態度最好的掩飾。

對於儒家,朱瞻基其實並無偏見。只是如今的儒家的地位太高,讓其他學術都變成了歪門邪道,這就不利於一個龐大帝國的發展了。

因爲儒家不是萬能的,他們自身的侷限性很大,儒家膨脹的太厲害,對整個大明百害無一利。

再說了,現在已經有一個完全被儒家拉攏的太子朱高熾了,他朱瞻基就根本不去湊這個熱鬧。

但是別人會說,會議論啊。你這個太孫如果對儒家根本不親近,又怎麼讓儒家來支持你呢?

不管怎麼說,如今的儒家還是名門正宗,而且如今朝廷內外的文官們大都還是一些在水準之上的優秀人才。

現在可不是朝紀敗壞,人心向背的明末,現在的文人們都還是有氣節,有底線的。

像如今二楊(楊士奇還未正式崛起),蹇義,夏原吉,黃福這些人可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官,在歷史上都是大有名氣。

就連朱瞻基原本沒有聽說過名字的宋禮,吳中等人,無一不是心懷萬民,具有搶了奉獻注意精神的好官。

朱瞻基絕對不是反對儒家,他只是反對儒家的勢力太膨脹,導致失去平衡,所以纔想一開始就加以限制。

當然,這不能直接表露出來,所以朱瞻基現在只是扶持其他的利益團體。

他想用工業區,研究院,打造一批新的利益團體。把務實的儒家和務虛的儒家分開,分裂儒家的那些務虛的嘴炮,這樣一來,他們就容易對付的多了。

進入了八月,天氣也漸涼了起來,特別是一早一晚,已經需要加衣了。

朱瞻基一大早在興慶宮內奔跑騰挪,將自己折騰了一身汗,又美美地泡了一個澡,這才讓孟氏負責穿衣。

孟氏是原本的冬雪,現在成爲了正式的良媛,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四個女人沒羞沒臊地同時伺候他。

現在幾個女人都是輪流一天來伺候他身邊的事,遇到來了月事,就不能近了朱瞻基的身。

身爲太孫,朱瞻基的一些生活技能幾乎已經退化完了。現在他洗漱打扮,穿衣梳頭,全都有人伺候,如果他想要自己做,那纔是壞了規矩。

坐在銅鏡前面,朱瞻基的眼睛從鏡子裡看着孫林說道:“孫少監,昨日陳誠送來的研究院行止範例,孤已經做了批註,你重新抄錄一遍,着人送往研究院陳誠。孤今日先去夾江,返程會往解師家賀壽,若有急事,可着人尋我。”

李亮有些羨慕地看了一眼波瀾不驚的孫林,他是以阿諛奉承,迎合上意成爲朱瞻基的近臣。

但是因爲太近了,朱瞻基對他可從來都不怎麼客氣。

而對有真才實學的孫林,朱瞻基雖然不想對他這麼親近,卻也一直禮遇有加。

不過仔細想想,自己成不了孫林,還是老老實實幹好現在這份事兒吧!

孫林應了一聲說道:“殿下,陳郎中上次奏請將幼軍訓練營,以及羽林衛都遷移出去,此事該如何回覆?”

“不理他。羽林衛,幼軍營,工匠都是孤重視的,即便同在下馬橋,又能影響他們多少。我看,這件事就是有些人見不得粗人,孤兒與自己同住,故意試探孤。”

幼軍營和遷移到下馬橋的羽林衛佔據了真個農莊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並且更靠近孝陵,位置更佳。

這還不算什麼,朱瞻基將羽林衛的宿舍區也安排到了農莊的南部,與文臣住所混居,這纔是那些工部的文臣心裡不舒服的。

他們自認雅人,文人,但是一出門,鄰居竟然是個粗通文墨的武人。這也讓許多被調到研究院的文臣根本不想搬到新居住,不想與武人爲鄰。

朱瞻基纔不慣他們,農莊現在修了統一的下水道,水泥路,乾淨整潔。農莊裡還興建了數處大型公園,一處商市,移栽了許多大樹,環境比城內要好的多。

你不來住,有的是人搶着來住,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而一些錯過了機會的官員們就更有意見了,認爲朱瞻基一點也不尊重他們這些文人。本來說好給他們的住所,爲何又成爲那些工匠,軍伍的了!

而他們住在城內,每天要到城外的下馬橋來坐堂,光是在路上,就要耗費不少的時間。

朱瞻基這樣做,主要還是因爲,這些文官大部分都是管理人員。搞研究靠的是那些工匠們,要不是時機不成熟,他連這些文官都不想要,讓工匠們自我管理。

所以,想要到他這裡擺架子,那是不識時務。

孫林又問:“那陛下讓殿下準備的街區改造方略,殿下何時能給個大致方略,內臣也好着人幫殿下拾遺補缺。王太監已經讓人問了幾次了……”

朱瞻基有些頭疼了,說道:“此事孤還需細緻考量,中秋節之前,孤儘量先拿出一個框架吧。”

這也是下馬橋農莊惹的禍。

下馬橋農莊的建設,是在有些太引人矚目了。

因爲朱瞻基是完全按照後世的小區來打造了農莊住宿區,並且這個時候沒有高層,全部是一家家的平房別墅。

別的不說了,光是一個下水道,化糞池,就解決了這個時代人們還要倒馬桶的習慣。

城裡的二品大員們還要忍受馬桶的不方便,你這些沒有品秩的工匠,小小的軍士都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這如何了得?

求一下訂閱,月票,謝謝大家,晚上還有第三更

感謝燈火見人家的打賞,也謝謝所有訂閱的書友們,謝謝大家

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三章 新生活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四章 西北第八章 鄭家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章 勳爵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九章 思想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四九章 登基
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三零章 靜與動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三章 新生活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四章 西北第八章 鄭家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章 勳爵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四十章 遠行第一一五章 戰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五十七章 耀武揚威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一七三章 糧食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六十章 新生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一三七章 改造和改進(搖搖搖頭盟主加更4)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零一章 冒險第五章 書呆子 (求推薦票)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八十六章 秋闈第十九章 思想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一零六章 見聞(八千字大章)第七十六章 坦白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五八章 謀劃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八八章 階級利益第一九八章 火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一四九章 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