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教孫

龐大的應天府早已經超過了原本的城市承載規模,永樂年間朱瞻基要求取消城牆的作用,還有大臣反對。

但是現在,城牆內的城市,早已經變成了內城。朱元璋時期興建的外城牆,現在成了應天府的城市輪廓。

因爲城市規模的擴大,應天府已經很難說哪裡是城市的中心。

夫子廟一帶,是應天府的市井消費中心,玄武湖一帶,是文化中心,皇宮一帶,是行政中心,夾江一帶,是工業中心。

在這些地區之間,也有許多自發形成的商業中心,正是這些不同功能的城市集羣,讓應天府這座城市,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不過,城市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相當多的現實問題,比如污染,比如治安,還有因爲城市發展帶來的貧富差距和社會矛盾。

作爲當今世界唯一的人口達到三百萬的超級城市,因爲配套設施的不足,或者說輔助功能的缺陷,導致的城市問題,遠比後世要多的多。

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在現在就成爲社會矛盾的主流,因爲一切都被掩蓋在了當今的繁榮之下。

在朱瞻基看來許多嚴重的問題,但是對當下百姓來說,卻是習以爲常,甚至是引以爲豪的。

就好比擔任了城市主要排污功能的金川河,在城市的飛速發展中,污染問題非常嚴重。

但是人們並不看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認爲金川河的污染,是城市發達的表現。

同樣的道理還被人們套用在夾江工業區的鋼鐵廠等大煙囪上面,在朱瞻基看來需要防範治理的問題,在人們看來是應天府的驕傲。

城市的人口增加,也衍生了許多相應的問題,比如居住條件降低。

但是,許多在應天府務工的外地人,一家老小搭建一個窩棚就能生存,也不認爲這就是苦。

在夾江工業區南部的城市邊緣,這樣的窩棚區越變越大,形成了一個畸形的貧民區。

但是這些人們寧願留在應天府當貧民,也不願意離開應天府,去其他地方當個小地主。

應天府產生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強,不僅大明人,就連東瀛人,朝鮮人,他們也都被吸引了過來。

在幕府山和燕子磯之間,就形成了龐大的朝鮮人和東瀛人聚居區。

他們在大明當下人,當苦力,站穩腳跟以後,把自己的家人們也接了過來,就形成了城外的外族人聚居區。

雖然在大明他們是下人,是底層,但是在大明,他們不用擔心受人欺負,甚至連命都丟了。

對他們來說,在這裡當下人也比在自己國家朝不保夕的好。

而大明的快速發展又離不開他們,特別是在大明人的選擇餘地大增之後,就連普通的大明百姓,也不願意再讓自己的子女去當下人。

而大家族裡面又離不開這些人,所以就只能從與大明人相差不大的朝鮮人和東瀛人裡面挑選這樣的人來爲自己服務。

爲了控制外來人口,應天府建立了嚴格的從業資格篩選。但是面對巨大的人力缺口,很多時候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明因爲大肆移民,取消了原本的戶籍限制,准許百姓可以有目的性的遷徙,這也造成了流動人口的增加。

應天府要移民的人因爲短期滯留,也增添了不少。

這一切,給應天府的發展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管理的難度。

不過,在這個沒有人權的時代,粗暴野蠻的管理並不會導致太多的反抗。

就比如說,許多街區都會安排衙役抓捕流浪漢,如果沒有身份,沒有正當職業,又沒有住處,只會被抓進監獄去服苦役。

總之,這個城市對於當今的百姓來說,是一個夢幻之城,但是在朱瞻基,還有着諸多的不足。

對八歲的朱佑樘來說,熱鬧的市井是那麼的繁華,這裡有數不清的吃的,喝的,玩的,哪怕是街邊一個賣糖人的小攤,都是那麼的好玩。

朱瞻基陪他在一個吹糖人的小攤前面站了足有一刻鐘,看他買下了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糖人,說要回去送給其他的兄弟姐妹。

等他心滿意足要走的時候,朱瞻基才說道:“今日曾祖帶你出來逛街,回去了以後,你要寫出兩千字的遊記出來。”

朱佑樘傻眼了,盯着朱瞻基看了半晌,才問道:“曾祖,什麼是遊記?”

朱瞻基想他寫的當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遊記,他也沒有那個水平。

“就是你今日出來出來後發生的有趣的事,你都要寫下來,更主要的是,寫清楚每件事對你的影響,明白嗎?”

“兩千字,曾祖,能不能少寫一點?”

朱瞻基牽着他的手繼續向前走,說道:“你要是寫的好,以後我每個月都讓你出來玩一趟,要是寫的不好,今後就別想出來了。”

“真的!”朱佑樘大喜,立即說道:“孫兒回去了以後一定好好寫……”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沒有見過的趣事,你都可以寫下來。但是要記住,不管任何事,都要學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朱佑樘有些似懂非懂,問道:“曾祖,什麼是另一個角度?”

“就是換位思考。”朱瞻基覺得這樣說,他這個八歲的孩子依舊有些理解不了,換了一種說法說道:“就是你不僅要以一個皇孫的位置來看待問題,更要懂得從一個普通百姓的位置來看待問題。”

“可是我是皇孫啊,我生下來就是天潢貴胄。”

“那你今日就當自己是一個普通百姓的孩子,不許用皇孫的位置來寫這篇文章。”

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說道:“孫兒明白了,就像我們今日微服私訪……”

對一個八歲的孩子,朱瞻基雖然有些耐心,一會兒也被磨蹭的差不多了。

他點了點頭說道:“對,你就當自己是個百姓子弟,來寫這篇文章。”

“曾祖,有玩猴戲的……”

貢院的西南角,兩條街道的拐角處,這裡修建了一個小廣場。

一棵大樹下,一羣大人孩子圍成了一圈,足有一兩百人。

在貢院的牆角,剛好有一盞電燈照明,一個耍猴藝人一副扁擔,挑兩個箱子,帶着兩個孩子,還有七八隻小侯,在這裡擺開了陣勢。

他們將一個長十字竹竿紮在正中,女孩敲着鑼引人駐足。隨着鑼聲響起,那個男孩像個猴子一樣不停地翻着跟頭,引來陣陣叫好。

兩個孩子的年歲都不大,男孩大約十一二歲,女孩七八歲,跟朱佑樘差不多大小。

朱瞻基皺了一下眉頭,大明現在實行的強制性三年義務教育,這麼大的女孩,不應該賣藝,而應該在學校纔是。

男孩翻着跟頭的同時還轉着圈,一直繞了一圈,纔在衆人的叫好聲中停了下來。

隨着耍猴一人的一聲鞭響,七隻小猴像行軍佈陣一樣,依次沿着竹竿爬了上去,在橫杆處向衆人作揖。

耍猴藝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衆猴聽着他的歌聲,翻筋斗、擔水、走索,爬高竿。

朱佑樘看的目不暇接,拿在手裡的糖人都忘了吃。

小姑娘這個時候停下了敲鑼,耍猴的藝人則開始了說開場白,而女孩這個時候將鑼反拿,就變成了一個裝錢的傢什。

圍觀的衆人紛紛解囊,大多都是一個銅板,兩個銅板,也有少數錦衣者丟下七八十幾個銅子。

來到朱瞻基和朱佑樘的面前,朱佑樘眼睛盯着幾個小猴,拿出了一個當五十的銅幣丟了進去。“快耍猴,我要看耍猴。”

朱瞻基開口問道:“小娘子,你爲何沒有進學?”

小女孩出來跑江湖,沒有那麼害羞,聞言笑道:“窮,讀不起書。”

朱瞻基又問:“進學不要錢啊!”

可惜的是她忙着向下要錢,沒有回答朱瞻基的話就閃了過去。

李源湊了過來,問道:“陛下,要不要查一下?”

朱瞻基點了點頭,李源立即安排了下去。

大明現在沒有條件搞九年義務教育,只是來了一個三年義務教育。

由於只需要學習識字,算學,自然,地理,三年義務教育,也能讓人略知天下,能認識一兩千字,能算簡單賬目,倒也暫時能滿足需要。

而針對不讓孩子上學,朝廷的處罰很是嚴厲,一般情況下都要派勞役作爲懲罰。

想免勞役就要花錢,這可比讓孩子上學要花錢多了。

因爲不要學費,只需要花費一點紙筆書錢,三年下來,是花費不了多少的。

朱佑樘看的目不轉睛,朱瞻基摸着他的腦袋問道:“方纔的小姐姐沒有進學,你怎麼看?”

他心不在焉地說道:“進學哪有耍猴好玩……”

朱瞻基沉聲說道:“朱佑樘,你是玩物喪志嗎?”

朱佑樘聽到朱瞻基沉聲說話,這才把視線轉了過來,見到朱瞻基不悅的眼神,他也緊張了起來。

“曾祖……曾祖……”

朱瞻基面色稍緩,問道:“爲何大明風調雨順,還有人說上不起學?”

朱佑樘低頭,腳尖碾着地面說道:“孫兒不知……”

“那你要是也生在貧寒之家,上不起學,又該如何?”

朱佑樘回答不上來,也不敢擡頭。朱瞻基也覺得讓他一個孩子回答這樣的問題,有點超出了他的能力。

他又問道:“你方纔只顧看猴戲,就沒有想想,爲什麼你就能錦衣玉食,而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娘子卻只能街頭賣藝?”

“曾祖,是因爲出身不同。”

“擡起頭來,朱家需要的是面對問題的兒孫,不是逃避問題的兒孫。”

朱佑樘擡起了頭,伸手牽住了朱瞻基的衣襟,略帶撒嬌說道:“曾祖,我會聽話的。”

朱瞻基蹲下了身子,掀開了帷帽的冪離,直視他的眼睛說道:“不是聽話不聽話,而是你要學會觀察問題,還要會解決問題。就是再喜歡猴戲,也不能因爲喜歡,就把全部心神都投入進去。就像吃飯一樣,只能吃七八分飽,不能吃撐了。”

他小大人一樣點了點頭,說道:“那孫兒就只用七八分的心思看,留兩分心思想問題。”

朱瞻基點了點頭,放下了冪離。“這件事你回去寫文章要着重寫,要多想想民間疾苦,不能只看表面。”

話雖然如此說,但是朱佑樘一個八歲的孩子,當看到那些小猴自己打開裝衣服的箱子,然後一個個穿上小衣,像官老爺,像犯人一樣排排坐的時候,就又被吸引了全部心神。

一個錦衣衛大漢將軍跟李源低聲彙報了幾句,被李源帶到了朱瞻基的身邊。“皇……老爺,剛纔屬下去問了百戶所的同僚,這個耍猴藝人是來應天府落籍不久,來自河南。應是家無餘財,所以還沒有送孩子進學。”

這應天府賣藝的藝人也都是要在應天府登記,獲得批准,才能出來賣藝。所以要查清楚他們的來歷,是很簡單的事情。

朱瞻基點了點頭道:“你留在這裡,等他們收攤,把厲害關係跟他說清楚。但凡不讓孩子進學,明年就把他派到西北去服役。”

“是!”

朱瞻基又看向了朱佑樘,他正看的入迷。朱瞻基道:“樘兒,一次不可看夠,走了。”

朱佑樘捨不得走,掏出懷錶看了看,說道:“曾祖,再看一刻鐘好不好?”

朱瞻基點了點頭,注意力轉向了其他地方。

時間到了,這次朱佑樘沒有再拖延,不過走的時候,依舊有些不捨。“曾祖,我也在宮裡養一隻猴好不好?”

“不行。宮裡動物園不是有猴嗎?”

“可是它們都不聽話啊……”

沿着貢院再向南,就是青樓區,朱瞻基對古代的青樓沒有絲毫興趣,朱佑樘就更不懂了。

爺孫倆沿着夫子廟繼續向西,欣賞着這晚間的市井文化。

歷史已經被朱瞻基改的亂七八糟,應天府也在他的影響下,變的根本不像一個古代城市,有了一些現代城市的雛形。

這樣的變化絕對比歷史上要更好,城市的功能也更加齊全。

雖然還有許多的不足,但是依舊能讓朱瞻基有一種改變歷史的滿足感。

唯一可惜的是,或許是城市的管理太嚴了,他這趟出來,不僅沒有遇到壞人,連紈絝子弟都沒有遇到一個。

沒有人冒犯他,他連裝比的機會都沒有了。

(臨時要去鄭州一趟,今日更新四千,回來後看有沒有機會補上,捂臉……)

第十一章 各國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九章 旅途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五章 碰撞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章 林家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八二章 備戰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七章 呂宋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八十章 父子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十四章 爵位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十九章 厚賞第十章 林家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穿越
第十一章 各國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九章 旅途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九十七章 送行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四十三章 目的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一章 穿越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五章 碰撞第十五章 斬殺第十章 林家第八十九章 馬欣第十六章 娘娘歸來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八二章 備戰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一九九章 錯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一二一章 火車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七章 呂宋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八十四章 機牀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一四三章 規矩(求訂閱,求月票)第二十章 曙光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一章 四權分立第八十章 父子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魏徵《諫太宗十思疏》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十四章 爵位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一九二章 萬事俱備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九十九章 構架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二三四章 家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一六一章 絕望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十九章 厚賞第十章 林家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二二一章 銀行與試探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十三章 人心第一章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