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

二月十六,朱棣在北平原燕王府,現行在所召開朝會。

原來的燕王府就成爲了大明新的政治中心,大半個朝廷的文武官員舉行了第一次大朝會。

朱瞻基原以爲自己跟這次的朝會毫無關係,但是卻沒有想到,朱棣讓他也參加了這次的朝會旁聽。

因此,他的幼軍和羽林衛的斥候比試,他也根本沒有機會旁觀了。

不過,爲了怕那些幼軍不盡力,他委派了李亮代替他出席這次的比試。

這次的朝會主要內容就是處理北征事務,但是也處理了一些這段時間的朝廷的大小事務。

行在所這裡就變成了整個北伐軍的司令部,大小命令從這裡發佈了出去,整個北平也因此開始活躍了起來。

當天下午,都督劉江、朱榮就被朱棣任命爲前鋒,明日率先離開北平,由中路踏上了前往大漠的行程。

朱瞻基也旁聽了五軍都督府與兵部聯合做出的戰爭計劃,第一次正式接觸了這個時代的調兵遣將。

在後世,周遊的手下有十萬保安,超過兩萬人的僱傭軍團。

但是在那個時代,他有自己的軍事衛星,有自己的通訊網絡,也有自己雄厚財力支撐起來的後勤部門。

不管是天氣,運輸,彈藥供應,食物供應,都有超級計算機統一統籌。

可是這個時代,什麼都沒有,一切都需要靠人力來堆。

就連最基本的交通網絡,現在都沒有,大部分地區,都是沒有人煙的地區。

所以,現代戰爭與古代戰爭,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是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現在的戰爭,統籌安排跟過家家一樣好笑。

北征的第一步是在張北集合,朱棣在大軍出征大漠之前要進行大閱兵,這種閱兵不是爲了炫耀武力,唯一的目的是鼓舞士氣。

後世的士兵知道自己爲了什麼而戰爭,可是現在呢?大部分人當兵的目的只是爲了混口飯吃。

所以,朱棣的御駕親征,第一步就是閱兵,給士兵發銀錢,只有這樣,士兵纔有戰鬥的動力。

以後世的運輸條件,從北平到張北縣,不過兩百多公里,四百五十里左右,只是幾個小時的事情。

但是現在,步行卻需要整整十天。

士兵帶着自己的武器,一天正常行軍只有三十公里。即使現在道路通暢,也只有四十公里,如果想要再快,只會把士兵累垮了。

這個時代的軍人忍受能力絕對高於後世,但是身體條件有限,一年到頭連肉都吃不了幾頓,身體能有多好呢?

在草原作戰還是好的,有專門的輒重營。像沐英他們在西南打仗,山高路窄,士兵們需要自己揹着兵器,揹着乾糧和被褥,一天行軍二十公里,三十公里,就已經是極限了。

這次北征,幾十萬大軍行軍,每一個衛的後勤供應,休息場地,糧食配給,醫療治療,突發狀況應對,全部需要用人來安排。

光是爲了保持相互之間的通訊,就需要百分之五的士兵來專門負責,這個數字是朱瞻基一開始根本不敢想象的。

後世只需要一個衛星,總指揮部千里之外就能把命令下達到每一個班組,甚至是每一個士兵身上,但是現在用幾萬士兵,才能勉強維持這幾千裡戰線上,每一個衛相互之間的聯繫。

朱瞻基也真正認識到了,爲什麼看歷史書的時候,那些元帥,軍神比拼的並不是誰厲害,而是誰犯的錯誤少。

像三國演義寫的那些大將打了士兵打,完全是扯淡!

後世的所謂四大名著,不要說還沒有寫出來,就是寫出來了,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網文,YY小說。

第一天的會議,只是確定了前鋒營先出發。然後就是一直在安排各個聯絡處,建立通訊系統,最後一直忙到了深夜,才安排好了各軍衛的補給系統。

朱瞻基一直到快子時,纔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腦袋裡面亂糟糟的一團,被這落後的戰爭模式攪的頭昏腦漲。

看到一直等着他的李亮,朱瞻基也有些有氣無力了。“今日比試結果如何?”

李亮卻滿是興奮,笑道:“殿下,幼軍雖幼,今日卻是大出風頭。羽林衛的斥候,只會粗略的觀測,逃跑,隱跡。他們根本不懂得觀星術,不知道野外生存,不知道野外僞裝,更不知道如何不用開口傳遞信息。趙大人原本對幼軍不屑一顧,但是一日比試下來,卻已經將幼軍這兩百人當成了寶貝。”

“那就好,今日疲累無比,快讓人把補湯給我端上來。”

躺在滾燙的大木桶裡,秋月幫朱瞻基按着頭,冬雪幫朱瞻基端着用人蔘、麥冬、天冬、生地、熟地這個人蔘固本丸藥方燉出來的野雞湯。

吃完了整整一隻野雞,又出了一頭的汗,朱瞻基卻開始覺得回神了。

打坐了半天,他的腦袋裡一直想着這個時代落後的戰術安排,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因爲這跟他熟悉的戰爭模式,不是相差了一個時代,是整整差了六百年。

哪怕他在後世對軍隊的訓練,戰術安排有一些瞭解,但是現在,後世的經驗完全不適用。

他需要從頭開始學起,至於改革,那也最起碼要等他把現在這一套摸熟悉才能談改革。

第二日的軍事會議,依舊是在安排輒重營的補給路線,輒重營不僅不能成爲行軍的負擔,還要爲近百萬人服務,想要安排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二月十八日,左軍大都督柳升領虎符,任徵虜大將軍,率神機營由東路北征。

朱瞻基看了地圖,這個東路大致就是沿後世的錫林郭勒,前往呼倫貝爾一帶。

後世的呼倫貝爾一帶如今是韃靼的聚居地,四年前,是他們作亂,被朱棣給打服了。

韃靼可汗本雅失裡被趕走,原本的國師阿魯臺臣服了朱棣,並且被朱棣封爲了和寧王。

但是他們的衰落造就了瓦剌的崛起,瓦剌此次犯邊,嘴上叫的是要對付韃靼阿速特部的阿魯臺,但是實際上在窺探如今在大明統治下的奴兒干都司。

阿魯臺在四年前被大明打的一蹶不振,此次被瓦剌人威脅,只能向大明求援。

阿魯臺既然臣服,大明自然不希望他被直接消滅,然後讓瓦剌勢力變的失去了控制。

原本朱棣並不想讓阿魯臺參戰,因爲他怕阿魯臺會反戈一擊,與瓦剌夾擊明軍。

但是在出徵之初朱瞻基與朱棣的長談之後,朱棣決定給阿魯臺一個機會,順便也想看看對方的誠意。

但是他也不敢大意,所以派了四年前把韃靼人打廢的柳升的神機營與他們匯合。

對付韃靼人,柳升的神機營有了經驗和心理優勢。韃靼人也畏懼柳升,所以由他主持東線,朱棣還是很放心的。

出征之前,朱瞻基也代表朱棣前往柳升的神機營犒軍,此次犒軍不涉及銀錢,只是宣讀了由胡廣撰寫的出征書,吃了一頓肉飯。

這個出征書其實就是所謂的正義之戰宣言,哪怕現在是大明率先出軍,也要給自己貼上正義之師的標籤。

朱瞻基也借這個機會,觀看了如今全世界應用最廣的火炮和火銃。

如今的大炮全部是銅管,最小的不過五斤重,最重的卻有七八百斤,口徑在一百一十毫米左右。

神機營編制只有五千人,但是在朱棣的支持下,如今卻達到了近兩萬人。其中近四分之一炮兵,四分之一是火銃兵,另有四分之一是騎兵,還有一部分是工匠和服務人員。

火炮可以用銅鑄,火槍卻是用鐵匠打造。槍管採用了雙層鐵管封閉,外面用鐵條箍緊。

相比後世的土銃,因爲工藝的問題,還要落後許多。

不過在子彈方面,如今的工匠卻開發出來了獨彈和散彈,大炮更是有開花彈。

朱瞻基原本還想借機會賣弄一下自己的黑火藥知識,可是如今接觸了才知道,原來在明初的時候,黑火藥已經有了超過三十種不同配方。

火銃,火炮,包括煙花和鞭炮,雖然都是用黑火藥,但是每一種黑火藥的配方都不一樣,都是最適合其用途的配方比。

這個時代的人們雖然沒有多少化學知識,但是絕對不缺少試驗精神。只是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只能靠經驗來操作,而留不下書面的知識。

這個發現也讓朱瞻基改變了原本的計劃,他決定不再研究黑火藥,而是直接過渡到硝化棉方面來。

因爲硝化棉是黑火藥之後,最合適的槍炮用火藥。

不過這個時代,硫酸和硝酸的獲得都很難大規模生產。

前世的周遊進行過基礎工業的整體投資,對三酸兩鹼都有一些瞭解。

在唐代,道士們就通過乾餾石膽(膽礬)而獲得硫酸。

但是硫酸易得,硝酸難求。

因爲全世界硝石的儲量都不大,除了智利和印度以及西北地區,其他地方都很少。

道士們獲得硝石的最主要渠道,主要就是通過煮廁所的土,而且這種方法獲得的硝石純度很低。

而火藥的改進,卻是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必不可少的基礎。

朱瞻基也在考慮,未來要不要帶着鄭和先去一趟美洲,把安託法加斯塔那裡的硝石礦給開發出來。

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十七章 備戰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十五章 斬殺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穿越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章 遠行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六十章 佈局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百章 生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章 迎接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
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章 穿越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一二五章 選才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十七章 備戰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二二九章 分婆娘第一四九章 登基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十五章 斬殺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三十四章 繼承人第二十四章 誘之以利(大隋章德公宗師加更)第一四零章 金錢與軍權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九十一章 專利第一章 穿越第七十九章 認錯第二三五章 出發準備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一章 迎接第四十章 遠行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三十三章 經驗第五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三十二章 墳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三二章 鍊鋼之難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第十六章 隕石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六十章 佈局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十五章 斬殺第二十四章 表白心跡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二十七章 計劃書第一百章 生日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五十八章 經濟控制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五章 天才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七十章 工匠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十章 輿論控制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百章 北上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六十八章 質問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三十四章 出征第一章 迎接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十八章 刑部尚書(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