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相見

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那裡各個海島林立,近似於原始社會。大部分人靠天吃飯,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追求,科技發展近似於無。

所以除了簡單的工具,製造不出來任何複雜工藝的產品。而鐵鍋是他們最需要的產品,對鐵鍋的需求驚人,看似簡單的鐵鍋,是那裡需求最大的東西。

沒有飯碗,杯碟,他們可以用樹葉,樹枝來吃飯,但是沒有鐵鍋,他們就很難把飯做熟。

通過歷年出口,以及內監派駐人員對那邊的瞭解,朱瞻基也初步瞭解了南洋各國的需求。

總之一句話,只要是大明的產品,就沒有一個國家不需要的,無非只是價錢高低,利潤多少而已。

從十年前第一次下西洋,朱棣受到朱瞻基的影響,接受了第一筆賠償,決定發展商業。後面的這幾次,每次出海,內監都會把大船裝滿各種商品,而船隊後面,也會跟着衆多勳貴以及大臣們派的商船。

跟原本的歷史相比,目前商業環境寬鬆了許多。但是,依舊是隻有關係比較硬的人能參與海貿,那些普通民衆,只能選擇把貨物賣給達官貴族們,纔有希望賣出海。

這種壟斷當然是不利於商業發展,但是在目前的大明來說,朱棣能允許除了內監之外的達官貴族參與海貿,本身就是進步。

而與大明關係最緊密的朝鮮和東瀛,這兩個也是大明的最大貿易國,依舊被內監緊緊把控。

沒有任何人能單獨做這兩個國家的貿易,只能通過整個內監繫統來運營。這些年,內庫充裕,主要就是靠的這些貿易盈利和關稅。

不過朱棣大手大腳慣了,這些錢幾乎都被他又花了出去,光是修建一個武當山道宮,就要花三百萬兩白銀。

而這還不是大頭,因爲修長城花的錢更多。這次還是因爲打了一個大勝仗,加上在草原發現了銅山,他才決定把修長城的人工調集到草原上去修路。

對於朱瞻基來說,他一致認爲長城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漫長的邊境線,靠防哪裡防得住?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只有利用一切手段,瓦解敵對勢力,纔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所以,這次在草原上發現了銅山,這龐大的利益讓朱棣,讓軍隊將士都捨不得放棄,他們纔會下定決心,將自己的勢力一直拓展到草原腹心去。

當然,更主要的是利益,是成本,解決了成本問題,這個時候的大明,不會畏懼任何敵人。

抱着統計的資料走神,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朱瞻基擡起頭來,很快就看到李亮興致高昂地衝了進來。“殿下,大喜。馬副使,不……是馬所副向太孫殿下貢獻新式望遠鏡,據說能達到四十倍!”

朱瞻基心中一動,站起身來,望向了他後面跟着的劉萬,說道:“拿來我看看。”

抱着盒子的劉萬立即走到近前,將盒子放在了朱瞻基面前的矮几上,然後打開了盒子。

初一咋看,這個望遠鏡與現在的望遠鏡區別不大,但是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了,知道這種東西,可不能只看外表。

將這個望遠鏡拿在了手裡,朱瞻基望向了宮牆外永壽宮院中的一棵大樹。

望遠鏡的效果不錯,但是就是鏡頭抖動的厲害。

這是正常的,不管是折射望遠鏡,還是反射望遠鏡,倍數越高,對穩定的要求也就越高。

像那種天文望遠鏡,根本不能用手拿,否則根本什麼都看不清。需要安裝一個底座,才能慢慢調整到最佳視角。

一點微小的難以察覺的顫動,對於幾十倍的望遠鏡來說,就是幾十倍的顫抖效果。

所以哪怕是軍用望遠鏡,最多也就是十倍二十倍,再高的倍數,就不適用了。

朱瞻基又坐了下來,李亮他們立刻識趣地退到了旁邊,讓出了視線。

朱瞻基將一支手臂放在桌面上當支撐,然後對準了那棵樹,開始慢慢調整鏡頭。

他長期練武,穩定性很好,也讓鏡頭的抖動不是那麼厲害。

鏡頭拉近了,看清了,清晰度還不錯,這也讓他很好奇,究竟是怎麼做出來的。

他在前世的時候,小時候也沒有接觸過望遠鏡,後來就是軍營裡面裝備了各種望遠鏡,卻也沒有閒心去拆開看看什麼原理。

他只是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能組成望遠鏡,凸透鏡和凸透鏡也能組成望遠鏡,但是具體原理一點不懂。

他雖然掛了一個發明望遠鏡的名聲,但是望遠鏡的改進,實際上還是工部的工匠們一點一點試驗出來的。

比如他最開始研究出來的望遠鏡,看出去的景色都是上下顛倒的,雖然能當望遠鏡用,但是看東西很費力。

後來還是工匠們利用光線折射的原理,加一個凸透鏡,增加一道折射,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現在的鏡頭不僅看的更加清晰,也沒有顛倒的鏡像,所以就讓他比較好奇了。

放下了望遠鏡,他問道:“你剛纔說,是馬副使製造出來的?他不是昨日剛回家嗎?”

李亮笑道:“雖然是馬所副貢獻的,卻不是他研製的,研製這個望遠鏡的人是馬所副的侄子,比殿下還要小一歲呢!”

朱瞻基這纔有了一絲好奇,笑道:“想必你也把他了解清楚了,回稟上來吧!”

李亮把馬致才一家的情況做了一番介紹,見朱瞻基對馬迪感興趣,也把馬迪精通算學,雖然才十五歲但是這個望遠鏡卻是他獨自發明的,介紹了一番。

“他們是外臣,不能入宮,所以奴婢今日並沒有帶他們回來,入宮殿下想要見他們,奴婢立刻安排。”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我明日準備去農莊檢閱幼軍,就讓他們叔侄明日到農莊見我吧。”

第二日,朱瞻基在農莊見到了比他還小一歲的馬迪。

十五歲的馬迪相貌清秀,如今還沒有束髮,看起來像個小女孩。而他的神情也像極了一個遊俠恐懼,有些好奇的小女孩。

一板一眼地跟着他的伯父行了個大禮,朱瞻基賜坐之後,他纔敢擡頭偷偷地看向朱瞻基。

除了缺一副眼鏡,頭髮長了一點,他跟後世的一個初中生區別不大。

如果只是看他本人,很難相信他竟然精通算學,能獨立推算出三角內和的方程式。而且能根據光線的折射原理,計算出望遠鏡的倍數。

特別是後面一點,朱瞻基現在自己都算不出來。

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六分儀的計算公式,海洋航行的港口距離測試公式,因爲這是當初當一個船長,必須要精通的。除了這些,他最多也就還記得幾個方程式,剩下的全部忘記光了。

他和聲和氣地問道:“馬迪,昨日你跟李少監說自己精通《楊輝算法》,《算學啓蒙》,此言可是真的?”

他立即站起身來,躬身作揖說道:“小民不敢有欺。家外祖於公乃雜家之後,於家在前宋時期一路南退到福建一帶,但是最終國破家亡,於家最終也難免落入元人之手。不過依靠祖傳算學,在前元時期,也能以此謀生。家外祖這一系就是前元時期被元人移居松江,幫助他們統計海貿獲利。

小民家居姑蘇,因曾向大周進貢,被判附逆,不得科舉,家外祖無後,待小民如同己孫,將家傳算學,包括前元蒐集的《歐幾里得幾何》授予小民。”

精通數學,並且家學淵源,又會打磨水晶,琉璃,還會加工雕刻,這一家子,還真的是朱瞻基現在急需的人才。

隨後朱瞻基又問了他是如何改進望遠鏡的,聽說在望遠鏡裡面還要加上一個三棱鏡,朱瞻基也有些懵逼了,他以前沒有拆過望遠鏡,根本不知道望遠鏡裡面還要加這樣一個配件。

不懂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他也不再去想。試了一個眼色,他把自己以前抄錄下來的不多的幾個方程式讓劉萬遞給了他。“既然如此,我也考你一考,如果能讓我滿意,幫你們除了罪籍,也有可能。”

他大驚之下擡起了頭,看着朱瞻基滿眼的驚喜。“殿下,小民願意一試。”

馬致纔想要提醒自己的侄兒一下,卻又不敢開口。

所謂附逆,罪籍,除了不能科考,其實整個蘇州府並沒有多少人在乎。因爲大半個蘇州府的人,都是罪籍。

也因此,一個蘇州府,承擔了整個大明將近一成的稅負,這是當初太祖因爲蘇州府都支持大周的懲罰。

他被徵用了九年,才由民入流,擔任從九品的副使,也跟他的身份有關係。但是,他現在已經變成官了,雖然是最末流的官,這個罪籍其實就相當於已經取消了。

馬迪雖然聰明,但是從小沒有學過四書五經,沒有學過八股,如今想學也已經晚了。

現在再去學習四書五經,參加科考,還不如藉着望遠鏡的機會直接爲馬迪謀一個出身。

所以,馬迪沒有想清楚這裡面的門道,但是對一輩子都在研究這些問題,想要儘快脫籍的人來說,一瞬間就想明白了。

太孫這個承諾對其他家族可能是大恩大德,但是對馬家來說,最多隻是錦上添花,沒有實際好處。

不過,侄兒的赤子之心說不定更能討太孫滿意,所以不提其他條件說不定結果會更好。

(先申明,主角雖然叫朱瞻基,但是絕不搞那個基。嘿嘿)

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四章 爵位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章 處政第十八章 驚喜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章 工匠第八章 鄭家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章 林家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章 老人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六十章 新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九章 變化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
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十四章 爵位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二章 處政第十八章 驚喜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章 心態第七十章 工匠第八章 鄭家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四十四章 行軍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二一四章 班師回朝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一一三章 新年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二一六章 文化與經濟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十三章 震撼第十章 林家第四十二章 青壯派第一九零章 父子之爭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五十五章 利益第一八六章 娶親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二章 變天第一三七章 禪位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二十五章 大案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三十章 總攻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十一章 逆反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六章 社會穩定的基礎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五十章 老人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六十章 新生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十九章 變化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七六章 清查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