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

在大一統的儒家時代,任何行爲都必須要包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標籤。

哪怕是戰爭,也要標榜自己是仁義之師,仁義之戰。

朱棣想要打擊瓦剌,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爲他們現在勢力崛起,跟韃靼的勢力不平衡了,需要削弱,這樣讓他們跟韃靼繼續鬥爭下去。

要不然朱棣瘋了,四年前打韃靼,現在又過來打瓦剌。

保持草原的勢力的平衡,不讓一家獨大,這就是朱棣的目的。

但是掀起這場戰爭,朱棣當然不會這樣說,只會以不服王化的名義來教訓瓦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北元分裂的一個部落,現在竟然敢跟中央王朝作對,就該接受一下教訓。

可是要讓儒家耍嘴皮子,或者是教化民衆可以。讓他們真正來策劃一場戰爭,或者是構劃一個完整的方略,他們就會一推二做五,這非我儒家的責任。

他們什麼事都會插一手,不然就是暴君,昏君,可是遇到事,需要擔責任就會推脫。

當然,這是他們本身的限制,也是時代的限制。

他們就相當於是一家公司裡面拿技術入股的股東,什麼都要按照我的來,賺錢我要分,虧錢就是你無能。

但是他們從來不會真正去考慮,他們那一套技術落伍了沒有,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根本不想去搞技術革新。

等到公司破產了,倒閉了,他們想要技術革新也晚了。

朱棣雖然不喜歡儒家,但是也不得不用儒家的一套來治國。因爲在封建王權時代,也只有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纔是一個帝國穩定的基礎。

何況,輿論也掌握在儒家的手裡,他可不想在史書上,自己變成一個昏君。

討伐瓦剌人,自然也有儒家爲他製作了一篇道德之師,仁義之師的誥文。

聽到朱瞻基這樣說,他就順嘴說道:“原由是瓦剌大汗不服王化,目的嗎,當然是想把瓦剌打服,至於意義嘛,我倒沒有仔細考慮過。”

朱瞻基笑了起來,看他的表情,就知道這個爺爺這是在考驗他了。

在宮中朱瞻基不知道,但是出發這幾天來,每天朱棣都跟一幫大將,朝廷文臣在商討戰爭的各個細節,怎麼可能沒有仔細考慮過。

朝廷的文武大臣來了一半隨駕,這些人,可都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才。

不過他喜歡這種考驗,因爲通過這種考驗,他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闡述出來,影響朱棣。

朱瞻基搖了搖頭說道:“皇爺爺雖然說的對,卻一點也不全面,根本沒有說清楚戰爭的本質和大明打這場戰爭的終極目的。我在閒暇之餘,也對歷代以來發生的戰爭進行了一番分析,列出了戰爭本質的分類。”

朱棣好奇笑道:“基兒此言勾起了我的興致,願聞其詳。”

“孫兒分析了過往發生的戰爭,基本分成了三類。一爲基於地理環境,爲爭奪一定的生存空間和自然資源引起的。”

“何爲地理環境?何爲生存空間?何爲自然資源?”

“地理環境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這萬里江山,南到交趾,北到奴兒干都司的大明國土,就是我們的地理環境。生存空間,就好比我們與北元之間的交界,雙方對對方國土的影響。而自然資源就包括了許多,比如糧食,比如人口,比如水源,比如礦山。”

朱棣想了想,點了點頭說道:“我們與北元之間的戰爭,就是屬於這一類。”

朱瞻基沒有回答,又繼續說道:“第二類戰爭,是因爲人口過剩和飢餓,腐敗橫行,壓迫過甚等原因引起的反抗戰爭,例如漢代秦,就是屬於壓迫過甚,民不堪重負。晉代漢,則是朝廷衰落,民不聊生,因黃巾起義導致的反抗戰爭。”

“第三類戰爭,則是野心家利用中央朝廷衰落,軍閥割據,形成的權力戰爭。例如唐代隋,五代十國取代唐,都是主要因爲這個原因引起的。”

朱棣想了想問道:“那你是想說明什麼道理呢?”

朱瞻基說道:“解決好了這三個問題,孫兒就能保證我大明不能說是千秋萬代,但是也能超過周代八百年國祚。”

這個問題可謂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最關注的問題,但是除了周代八百年,還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延續超過五百年。

特別是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國土大大增加,這以後的朝代除了兩漢夾帶一個新朝才超過了四百年。

受於歷史的侷限,朱棣自己也不知道這歷史形成的真正原因,所以聽到朱瞻基這樣說,可謂是目瞪口呆。

他立即對王彥使了一個眼色,王彥會意地讓四周伺候的人都站遠了一些,讓他們聽不見兩人的對話。就連他自己,也不敢再聽下去,此事若是泄露,他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

朱棣這才低聲問道:“此話何解?”

朱瞻基笑道:“分析清楚了戰爭的本質,依此反推,就能有效避免戰爭的發生。皇爺爺,在孫兒看來,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戰爭問題,不過是政治問題的終極手段。解決好了戰爭問題,其實也就是解決了政治問題。”

政治一詞的出現很早。先秦諸子就使用過政治一詞。《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

封建社會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

朱瞻基前面分析了戰爭的三種形成原因,現在又講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直接就把戰爭與政治問題放在一起解決。

其實這也是朱瞻基的無奈,在現代社會,他雖然貴爲社會的頂層,但是那是靠他的錢以及暴力集團來維持的。

對於政治的研究,他不比一個小白強多少。政治的複雜性,根本不是靠臆想,靠了解一些皮毛就能解決的。

因爲親身經歷了政治的複雜性,所以他很清楚,只是靠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玩轉政治,哪怕他現在是在古代。

但是同時,他很清楚如何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威,那就是軍隊這個暴力集團。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信息不暢通的年代,控制了軍隊,就等於是擁有了最有效的武器。

只要皇權牢牢把控了軍隊,任何對手,任何敵人,都無法撼動皇權。

而解決了軍隊問題,戰爭問題,也等於是粗暴地解決了政治問題。

在這種穩定的基礎上,再一點點地解決政治問題,讓局勢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發展,就是朱瞻基想要做的。

那麼,在這樣的時候,大明的武力系統,絕對不能任由朱棣就這樣白白消耗。

因爲想要解決草原問題,只是靠打,是沒有太大效果的。

勞師動衆來打人家,人家直接起來跑了,你能怎麼辦?

草原問題,打肯定是要打,但是更關鍵的還是治理。

“皇爺爺動用五十萬大軍,十幾萬匹軍馬,四十萬民夫,十萬匹馱馬,遠赴萬里來打一場仗。如此大的軍力,瓦剌人當然要跑,絕對不會跟我們正面作戰。而如此多的人,如此大的負擔,也註定了我大明的戰爭不能持久。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爲難的循環。人少了,打不過,人多了,對方跑。所以只靠戰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就回到了我問皇爺爺的問題,戰爭的目的是什麼?意義是什麼?我大明打這場戰爭,想要獲得什麼結果?”

這個時候,朱棣也認真地說道:“最次的結果,是想削弱瓦剌的實力,不讓他們一統草原。較好的結果,當然是想把瓦剌和韃靼都歸順大明。最好的結果,當然是想把草原也變成大明的牧場。”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那麼,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利用一切手段達到最好的目的,所有的行動,包括戰爭,都應該爲了這個目的服務。而不是爲了戰爭而戰爭,爲了威懾而戰爭,爲了面子而戰爭。”

“基兒有何妙策?”

朱瞻基笑道:“孫兒這次出征,纔在皇爺爺的允許下接觸軍務,孫兒現在連各軍的將領是誰,有何能力都不知道,能有何妙策?”

這話說道朱棣有些慚愧,因爲這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行事,他可從來沒想現在就放棄大權。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而是說道:“不過,孫兒認爲,大軍不可輕易出動,出動耗費的就是無數的錢糧。而是因爲將軍力和政治因素聯合起來,對草原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穩步蠶食草原的勢力。”

朱棣卻說道:“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可不發,大軍一直不動,就連三軍將士也會不滿。”

“皇爺爺要打當然也可以,但是,也要注意戰爭與政治目的的配合。”

雖然每一個字朱棣都聽得懂,但是朱瞻基說道話,每一次都要讓他想一想才能明白在說什麼。

偏偏朱瞻基的用詞雖然生僻,卻似乎中能用簡單地話把意思表現的非常明顯。

他呵呵笑道:“好,我很想知道,如何把戰爭與政治目的聯合起來。”

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八章 驚喜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四章 悲與喜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四章 西北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七章 遷都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四章 悲與喜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十七章 白左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章 碰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章 皇宮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九章 旅途
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圖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訂閱,求保底月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二十三章 發明帶來的欣喜第一二五章 海權(搖搖搖頭盟主第一更)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三二章 英雄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三十四章 理清脈絡第一一零章 工序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三章 新生活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三十章 總攻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七十一章 反轉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十八章 驚喜第九十八章 劉江抵京第四章 悲與喜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四章 西北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七章 遷都第一七二章 達成第四十章 殺無赦(八千字大章)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五十章 卡爾索利一家第六章 東洲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十五章 斬殺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四章 悲與喜第三十五章 真相大白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一七八章 最後的據點第十八章 驚喜第四十二章 刀第一八零章 試驗第七章 呂宋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十七章 白左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五十四章 戰略與戰術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五章 碰撞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七十章 工匠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四十九章 風暴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五十九章 一場婚禮第三章 皇宮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五十九章 代理人第五十七章 軟禁(Libra~汐牧羊人盟主加更)第四十七章 引以爲戒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九章 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