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龜臺,距離耀京約百里之地,乃是一片平坦寬闊的山間林地,本是耀皇狩獵離宮所在。
此地現在的位置也巧得很,恰好處於聯軍展開的扇面圓心之處,距離適當,環境適合,便成了此次諸侯議事之所。
諸位諸侯得知議事之地並不在川神秀中軍大營,而是在這裡,也是鬆了口氣,尤其是那些不怎麼服氣川神秀指揮的北方平原諸侯和南山丘陵諸侯們,他們本來就是投機分子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對好處的時候爹媽都得放一邊,更何況川神秀這麼個聯軍主帥?
聯軍聯軍,有心聯合才叫聯軍,沒聯合的心思了,還不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也因爲這樣,對於此番議事,一開始的時候,這些本性多疑的諸侯們心中是犯嘀咕的,擔心是川神秀要教訓他們,可現在開會地點選在靈龜臺,那就沒太大問題了,至少說明,川神秀自己也是心虛的,擔心着他們這些人的實力。
這其中,汀州州牧範培最爲鬆一口氣,在違逆川神秀命令的諸侯中,以他最跳,因爲他的子侄爲了上京大業都犧牲掉了嘛,還爲了大局,忍了藤師一族一口氣,怎麼看都屬於功勞大大的苦主,跳一點是“情有可原”的。
實際上麼,他自己都清楚,雖然那名倒黴的子侄之死的確可惜,對於他來說,卻也不過如此,這年頭富貴人家哪個不是人丁興旺?值當爲一個子侄就盡起大軍?
當然是爲了利益而來啊,一個子侄,甚至加上一部分兵力,換取掠奪京畿,獲得天大好處的機會,這個賬每一位諸侯都能算得很精明的,子侄之死只不過是一個完美的藉口罷了。
而在這場京畿大掠奪中,汀州軍也是下手最狠的,狠得範培自己都有些肝顫,其他諸侯軍或者謀財,或者謀技術,或者搶掠女子,唯有汀州軍不僅搶奪,搶奪不走的還又燒又殺,可以說,汀州軍的行徑和日軍的三光政策沒什麼太大差別,不同的是,日軍屬於侵略外國,汀州軍卻是殘害國內同族,更加令人髮指與可恥。
然而不等他哼着小曲前往靈龜臺,就有謀士站了出來阻止。
“大人此去不詳,那川神秀是皇族之後,又身負皇令使之職,此番進京,絕非往日諸侯觀兵帝京,煊赫武力於天下之舉,到是以輔政大臣,輔佐天子之忠臣自居,這等雄心之人,即便身爲女兒身,也斷然不能容忍我等破壞京畿風華之過!”
“況且,大人馭下以寬,官吏士卒皆得大滿足,卻至京畿一路殘破,士民怨恨,若川神秀施以狠辣之策,以收京畿民心,必然對大人極大不利,此番前去,危機重重!”
“因此懇請大人,暫留營地,以觀時機,最好現在就稱病勇退,率衆而走,方爲萬全!”
謀士的勸誡雖有道理,可範培想了想,又覺得他們多慮了,此番前去,論功行賞的可能性到是更大一些,再者說了,他也是個自詡智計百出的,並不喜歡謀士們對他的決策過多指手畫腳,哈哈大笑道:“你們實在是多慮了,這天下,早已亂得不成樣子,各路諸侯相互征伐,破城屠戮之事都此起彼伏,未有斷絕,我等不過是收集民財的過程操切了些,卻又怎及得上嚴州之屠、光遠軍之覆滅?”
嚴州之屠、光遠軍覆滅都是這百年動亂以來,震動天下的大屠殺事件。
前者事發西北,涉及耀朝立國之前就從極西東傳的某個邪教,該邪教一直妄圖在耀朝裂土建國,弘揚邪法,併爲此準備了極其長久的時間,以信教異族爲骨幹,吸納前來耀朝的各方胡種,並不斷蠱惑、吸納耀民中背宗忘祖之徒,壯大力量。
到了隆光之亂的時候,這些邪教徒更是依附叛軍,爲非作歹,卻也進一步壯大實力,佔據了嚴州,成了割據一方的異族諸侯。
等到隆光帝逝世,後續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耀朝動盪,天下不安,各地割據勢力林立,衝突不斷的時候,這些邪教徒認爲時機到了,趁勢而起,強行在其佔據的嚴州施行邪教教法,凡不尊者,盡數以異教徒之名屠戮。
由於邪教不尊先祖,不法先王,不忠帝君,不孝父母,與耀朝傳統背道而馳,遭到了耀朝民衆激烈反抗,邪教徒則以屠刀應對,並且開始向四周擴張,凡是不信邪教的耀民都被屠殺殆盡,即便留下活口的,也都是作爲奴隸等私人財產分配給邪教衆人,以饗其力。
最終,這邪教到底是被周圍諸侯聯手撲滅,可事後統計傷亡等數字,令人膽寒。
事發前,嚴州約有一百五十萬戶,人口六百餘萬,事發後,以異教徒身份被屠殺的耀民高達三百萬之巨,超過嚴州原本總人口的一半,而且大多是全家遇難,滿門被屠殺,而之後諸侯聯軍對邪教進行滅殺的報復,又有近二百萬人被屠殺,再加上戰亂、饑荒、疾病等因素導致的人口減少,整個嚴州竟是差點找不到幾個原住民活人!
光遠軍之覆滅雖然和嚴州之屠情況不同,是當時觀兵帝京過的強勢諸侯對光遠軍的滅亡之戰,可是過程很殘酷,接連屠城八座,被屠殺人口超過百萬,導致光遠軍區域內人口十不存一,同樣爲天下所震驚。
而那位強勢諸侯也因此被稱爲“人屠”,沒得到好下場,最終竟是因爲爲人太過殘暴,被刻意隱瞞身世,習得本領的某位女子,以其侍妾身份混入府內,一刀割頭暴斃。
範培舉這兩個例子,正是想說明汀州軍雖然殘暴,卻終究屬於這個時代較爲正常的戰爭掠奪,是問不到屠殺這等罪過的行爲。
謀士們見主君如此剛愎,不敢再勸,只能哀嘆擇主不慎,同時祈禱這是自己多慮,川神秀不會真的對付範培。
而範培見謀士們都被自己說得啞口無言,也不免得意,更是覺得自己說得很有道理,川神秀若不想失信於天下,揹負苛待盟友之類的名號,是不會對自己怎麼樣的,便率衆往靈龜臺而去。
他這一動,北方平原諸侯們自然也會跟從,通往靈龜臺的道路上頓時煙塵滾滾。
與他想得差不多的還有南山丘陵的諸侯們。
因此,等到了川神秀在靈龜臺附近安排的會議營寨,諸侯們暗中觀察,除了少數人沒來,大家竟是悉數來得齊了,也都放下心來,靜待會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