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廣場舞

“《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這首詞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巧妙地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戀意中人的纏綿情思融爲一體。

“佇倚危樓風細細”。說登樓引起了“春愁”。全詩只此敘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像一幅剪紙那樣突現出來了。“風細細”,帶寫一筆景物,爲這幅景物添加了一點背景,使畫面立刻活躍起來了。“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極目天涯,一種黯然銷魂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點明瞭時令。對這“愁”的具體內容,詩人只說“生天際”,可見是天際什麼景物觸動了他的愁懷。從下一句“草色煙光”來看,是春草。芳草萋萋,盡還生,很容易使人聯想到愁恨的連綿無盡。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經倦遊思歸,也表現自己懷念親愛的人。那天際的春草所牽動詞人的“愁”懷,究竟是哪一種呢?詞人卻到此爲止,不在多說了。

此詞沿着春愁,漸漸鋪展,轉向相思,卻不肯說破,只從字裡行間向讀者透露一些消息,眼看就要寫到了,卻又煞住,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迴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像大白。詞在情感達到高氵朝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迴盪,感染力更強了。

這闕詞好在何處,他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名家柳永所寫。

可是聽在兩位少女耳中,卻是極其的震撼。她們雖然沒有那麼深的生活感悟,但是,天天學習詩詞,欣賞水平卻是很高。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黃小婉喃喃吟誦着,眼角閃着晶瑩的淚花。

諸葛均一看要壞事,怕她們深問,不敢再停留,就推說有事,拿起圖樣就走。

第二天清晨,諸葛均打了一套少林長拳,熱了熱身後,拿着劍對着院子牆角的一顆樹練習劈刺

“咦,你在幹嘛?”隨着清脆悅耳的聲音,院門口露出兩張秀美的小臉,好奇地看着他。

不用回頭,他就知道是自己小妹泠兒。說到:“我在練劍吶。”

“什麼呀,我看你在耍猴吶。”諸葛泠笑道。

她經常見兩個哥哥練劍,但都是練習套路,很是好看。諸葛均現在練習的是西方的劍術攻防技術,腳步不停的跳動。她第一次見他這樣做,感到好奇。

他收住劍勢,轉頭一看,見黃小婉也在,兩張小臉都有些微微的蒼白,這就是所謂的亞健康。主要是長期兩頓飯的習慣的影響,還有就是缺乏鍛鍊。

他忽然來了興致,說到:“看你們臉色都不太好,明顯是缺乏鍛鍊。我教你們一個舞蹈,保證你們小臉健康紅潤。”

在大學裡他就是文藝骨幹,會的舞蹈可不少,可是兩個少女單薄的身子,做不了太激烈的動作,他就想起放假時陪老媽跳的廣場舞。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什麼樣的節奏是最呀最搖擺,什麼樣的歌聲纔是最開懷。

……”

他唱着《最炫民族風》,跳了起來。

歡快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一下子就吸引了泠兒。她拍着小手叫着:“好看,我要學。”

黃小婉顯然也被這種奇怪的舞蹈和激情的歌聲感染,雖然沒有什麼表示,眼中也流露出渴望的神色。

泠兒可不管那麼多,上前拉起她的手,走了過來。

廣場舞動作很簡單,年輕少女接受起來更快,一會兒,兩人就跳得像模像樣了

廣場舞之所以受人歡迎,因爲它跳起來確實美觀大方。連大媽們跳得都好看,何況兩個美貌的妙齡少女。

這時,兩人已經完全放開了,兩張小臉因爲運動漲得通紅,更顯嬌豔。

諸葛軍一邊唱着歌,給她們打節奏,一邊欣賞她們的舞蹈。

黃月英來找他們吃早飯,聽到歌聲來到前院,也被她們吸引了。

從此以後,廣場舞成了諸葛家早晨的必修科目。

午飯後,諸葛均想起早飯時答應泠兒出去遊玩,看看中午還算暖和,就叫上兩女出了院門。

隆中的景物,羅貫中是這樣描寫的:“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光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交親,送篁交翠。”

諸葛軍曾在暑假時去過隆中風景區,建設的很好,因爲諸葛亮的緣故,從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後世更是增添了許多景物,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山巒疊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園淡薄風光。

此時當然沒有那些人爲的景物,天高雲淡,青山疊翠,更顯自然的風光之美。

三人沿着小路慢慢散步,談些應景的詩詞,在兩人探尋的追問下,又請出詩仙李白做了一首詩: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時,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李白的《思春》,又把二女感動得一塌糊塗。

諸葛十分滿意現在的生活。富裕而悠閒,沒事了騙騙女孩子們的眼淚。

三人正遊興盎然,忽然前面走來兩個男子,諸葛軍均禁眉頭一皺。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第100章 麗仙兒的故事(一)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323章 平壤戰役(一)第201章 馬超鬥將第76章 化解仇恨第21章 新野災民第75章 生死時刻(三)第121章 馬匪又現第278章 曹操的選擇第154章 三個諸葛亮第194章 密碼通信第337章 上海造船廠第142章 拜見岳父母(三)第297章 統一倭奴國(三)第255章 匈奴問題(三)第6章 廣場舞第286章 軍火販子的信用第232章 新武器開發第161章 意外的大戰(二)第89章 西涼釀酒第107章 謀國之戰(六)第140章 拜見岳父母(一)第238章 刺殺司馬懿第185章 天山雪豹營(一)第68章 趙雲vs馬超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294章 因果之穿越第205章 城下之盟第150章 我要換二哥第101章 麗仙兒的故事(二)第130章 許昌之行第361章 都不是傻子第93章 驚天圖謀第283章 孫權來訪第149章 溫水煮青蛙第97章 望柳鎮客棧(一)第335章 睹物思人第212章 營救行動第122章 重新洗牌(一)第70章 諸葛亮的疑問第56章 又遇刺殺第326章 平壤戰役(四)第328章 平壤戰役(六)第20章 又見孫尚香第288章 鐵甲船初戰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79章 陶瓷潔具第109章 誰當國王第40章 誰家美女如畫第312章 海上伏擊戰(二)第105章 謀國之戰(四)第1章 風流死法第26章 黃月英發威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262章 大唐號火車頭第367章 倭寇的刺殺第3章 三少爺的戲法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8章 教導隊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18章 邀月山莊第270章 朝鮮半島失陷第243章 神人黃月英第73章 生死時刻(一)第192章 曹植髮騷第110章 民主推舉(一)第327章 平壤戰役(五)第346章 浮動炮臺第357章 東吳的出路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126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228章 張掖圍城第102章 謀國之戰(一)第221章 曹靜遇襲第46章 玻璃鏡子第5章 黃小婉第223章 送上門的藉口(二)第42章 曹靜來訪第307章 諸葛均發火第288章 鐵甲船初戰第352章 商議對策第2章 初到漢末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102章 謀國之戰(一)第170章 國號大唐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334章 來自本州島的消息第231章 我的喬兒第220章 這就是命第9章 極品白毫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295章 統一倭奴國(一)第144章 諸葛瑾來了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49章 拍賣會餘波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315章 上海血戰(三)
第100章 麗仙兒的故事(一)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323章 平壤戰役(一)第201章 馬超鬥將第76章 化解仇恨第21章 新野災民第75章 生死時刻(三)第121章 馬匪又現第278章 曹操的選擇第154章 三個諸葛亮第194章 密碼通信第337章 上海造船廠第142章 拜見岳父母(三)第297章 統一倭奴國(三)第255章 匈奴問題(三)第6章 廣場舞第286章 軍火販子的信用第232章 新武器開發第161章 意外的大戰(二)第89章 西涼釀酒第107章 謀國之戰(六)第140章 拜見岳父母(一)第238章 刺殺司馬懿第185章 天山雪豹營(一)第68章 趙雲vs馬超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294章 因果之穿越第205章 城下之盟第150章 我要換二哥第101章 麗仙兒的故事(二)第130章 許昌之行第361章 都不是傻子第93章 驚天圖謀第283章 孫權來訪第149章 溫水煮青蛙第97章 望柳鎮客棧(一)第335章 睹物思人第212章 營救行動第122章 重新洗牌(一)第70章 諸葛亮的疑問第56章 又遇刺殺第326章 平壤戰役(四)第328章 平壤戰役(六)第20章 又見孫尚香第288章 鐵甲船初戰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79章 陶瓷潔具第109章 誰當國王第40章 誰家美女如畫第312章 海上伏擊戰(二)第105章 謀國之戰(四)第1章 風流死法第26章 黃月英發威第287章 海外租界第262章 大唐號火車頭第367章 倭寇的刺殺第3章 三少爺的戲法第257章 劉備吐血第8章 教導隊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18章 邀月山莊第270章 朝鮮半島失陷第243章 神人黃月英第73章 生死時刻(一)第192章 曹植髮騷第110章 民主推舉(一)第327章 平壤戰役(五)第346章 浮動炮臺第357章 東吳的出路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126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228章 張掖圍城第102章 謀國之戰(一)第221章 曹靜遇襲第46章 玻璃鏡子第5章 黃小婉第223章 送上門的藉口(二)第42章 曹靜來訪第307章 諸葛均發火第288章 鐵甲船初戰第352章 商議對策第2章 初到漢末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102章 謀國之戰(一)第170章 國號大唐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334章 來自本州島的消息第231章 我的喬兒第220章 這就是命第9章 極品白毫第204章 韓遂偷營(二)第295章 統一倭奴國(一)第144章 諸葛瑾來了第173章 糜爛的戰局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91章 煤炭和鐵皮爐子第49章 拍賣會餘波第166章 好事連連第315章 上海血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