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

第260章 皇權與相權之爭

“羞辱?難道你以爲朕立下的律法就是爲了羞辱你們嗎?”老朱聽到李節的話卻有些生氣的反問道,他之所以將律法設立的那麼嚴苛,主要還是用於震懾,如果那些官員不想着犯法,根本沒必要在意刑法是否嚴苛。

“我當然知道陛下的用意,但陛下的震懾卻已經超過了一個度,比如我身爲官員,本來應該兢兢業業的爲朝廷賣命,就算是真的犯了法,大不了讓朝廷依法處置自己就是了,但現在陛下卻牽連到他們的家人,而且還要送到教坊司任人凌辱,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羞辱,而這也必將對官員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影響。”

李節說到這裡長吸了口氣接着道:“對於官員來說,朝廷的這條律法已經超出了他們的底線,使得他們很難與朝廷同心同德,甚至會讓官員從內心對皇權產生極大的警惕,在這種情況下,陛下可知道會發生什麼?”

“會發生什麼,難道他們還要造反不成?”老朱冷哼一聲十分不屑的反問道,他還真不怕有人敢造反。

“造反他們當然不敢,可是他們會有意或無意的聯合起來,想辦法來限制皇權,這很可能會成爲所有官員的共識,也許陛下在位時不需要在意這些官員的想法,可陛下您想過沒有,日後您的兒孫還會有您這樣的能力嗎?”李節最後拋出一個十分長遠的問題道。

這下老朱也愣住了,的確,他不怕下面的官員搞事,甚至他直接把宰相給廢了,以便於自己大權獨攬,可是他的兒孫們卻沒有他這樣的威望與能力,別的不說,朱標的身體就承擔不了太過繁重的政務,日後也勢必需要大臣的輔佐,到時也必須給大臣們放權,而一旦大臣掌握了實權,也就有了與皇權對抗的資本。

“陛下!之前的歷朝歷代,皇權與相權即相輔相成,又互相牽制,最理想的狀態是達到一種平衡,陛下現在雖然廢棄掉了宰相一職,但相權並沒有消失,因爲所謂相權,說白了就是天下官員共有的權力,除非陛下能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不需要依靠任何官員,否則相權永遠都不會消失!”李節這時也一咬牙說出了一段心理話。

老朱廢掉了宰相,但等到他的兒孫登基時,大學士卻成爲了新的宰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恰恰是歷史上皇權與相權爭鬥最激烈的朝代,甚至皇帝爲了從大臣手中奪權,不得不依靠身邊的太監與特務機構,這也導致了明朝的太監當政,以及錦衣衛與東廠等機構的強盛。

不過就算是這樣,大明的皇權也幾次被大臣們給壓了下去,曾經有三位皇帝都是常年不上朝,特別是那位萬曆皇帝,更是二十八年都不上朝,但大明的朝廷依然照常運轉,這對於老朱來說,估計都是無法想像的。

只見老朱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後終於擡頭道:“你的意思是說,因爲朕的嚴刑峻法,那些官員日後可能會聯合起來,從而限制帝王手中的權力?”

“不是可能,而是肯定,皇帝就算是擁有天下,但依然需要依靠官員來治理天下,這些官員在見識到皇權的可怕後,必須會想辦法一點點的限制皇權,甚至這可能會成爲天下讀書人心中的一種共識,而且時間越久,他們對皇權的限制就越大,最後很可能會造成皇帝的政令不出皇城的情況!”李節十分肯定的道。

李節說的這些也都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明朝中後期時,皇帝的權力已經受到極大的限制,上面說的三位長年不上朝的皇帝,都出現在這個時期,他們不上朝本身也是一種對大臣不滿的反抗。

甚至到了大明最後一位皇帝,也就是崇禎皇帝時,竟然連稅都徵不上來,堂堂一個帝王,竟然要求着官員們捐錢,但官員們卻只捐了二十萬兩銀子,結果等到李自成殺進京城,卻從這些官員家裡搜出數千萬兩白銀,雖然明朝的滅亡與崇禎皇帝的亂來也有很大的關係,但當時皇權被壓制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聽到“政令不出皇城”這六個字,老朱也一下子瞪圓了眼睛,一股火氣也直衝頂門,做爲皇帝,這種情況是他最無法容忍的,甚至一瞬間他有種殺掉天下所有官員的衝動。

然而很快老朱就冷靜下來,就算他把天下的官員全部殺光,也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他依然需要新的官員來替他管理天下,到時這些官員依然會想辦法來限制皇帝,而且他們完全不用急於一時,只需要一點點的來蠶食皇帝手中的權力,遲早會成爲李節說的那種情況。

“也許你說的有道理,但就算朕把律法變得寬鬆,那些官員就不會對皇權產生警惕了嗎?”老朱沉默良久最後再次問出一個更加深刻的問題。

“會!但事情都是相互的,陛下恩威並重,自然比一味的示之以威要強得多,即使有官員對皇權產生警惕,也不敢做的太過分,因爲他們也樣也擔心帝王對臣子產生警惕,就像我剛纔說的那樣,帝王與大臣之間永遠是相輔相成,卻又相互牽制的情況,最好是能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只有這樣,一個國家纔會更加的穩定!”

李節說到這裡忽然再次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出一句改編於後世的話:“當一支箭還在弦上未發射時,它的威懾力纔是最大的時候,因爲誰也不知道這支箭會射向何方,但當這支箭離弦時,它的威懾力反而會下降,因爲它的軌跡已經暴露了!”

李節的這句話也再次引起了老朱的沉思,所謂的箭,其實可以看做是老朱手中的皇權,他現在利用皇權實行嚴刑峻法,而且事無鉅細全都規定的明明白白,這相當於把箭射了出去,反而不如引而不發的威懾力更強。

“陛下,將犯官家屬沒入教坊司雖然看起來解恨,但卻觸犯了官員的底線,這就像是您射出來的一支箭,雖然看起來十分凌厲直指要害,但也失去了它的威懾力,而且還會引起官員們的警惕,所以在臣看來,這根本就是得不償失之舉!”李節最後再次勸說道。

其實李節有些話並沒有明說,像這種把犯官妻子送進教坊司爲妓的事,已經顯得有些下作了,如果是土匪流寇來做這種事倒也正常,但堂堂一個帝國來做這種事,說出去都有點丟人,甚至這也暴露了老朱出身底層,在某些事情上目光狹隘的缺點。

看到老朱沉默不語,李節也靜靜的站在一旁等候,該說的話他都已經說完了,接下來就該看老朱自己的決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教坊司的這件事,老朱只是開了個頭,真正發揚光大的其實是他的兒子朱棣,朱棣在奪得皇位後,把支持朱允炆的許多官員妻女都送進教坊司,而且她們所生的兒女也是男爲奴、女爲娼,簡直是永世無法翻身。

不過就在這時,李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不用回頭他也知道來的肯定是朱標,因爲只有朱標纔有資格進暖閣時不需要內侍稟報。

朱標進來後也一眼看到沉思是的父親,又看到旁邊站立的李節,這才讓他也立刻放慢了腳步,然後悄悄來到李節旁邊低聲問道:“怎麼回事,父皇在想什麼?”

“這個……事情有點複雜,一時間解釋不清楚。”李節倒是想解釋,可這麼複雜的事情他都不知道該從哪解釋。

“能有多複雜,難道比你從教坊司搶人還要複雜?”朱標似笑非笑的看着李節再次問道。

“咳~,殿下也知道這件事了?”李節聞言也露出尷尬的神色道,還真是壞事傳千里,這纔剛發生的事,結果朱標都已經知道了。

“剛纔玉寧告訴我的,她擔心你這邊再出什麼問題,所以就請我來看看,不過我不管你是什麼原因,以後你要是敢對不起玉寧,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朱標說到最後也板起臉道。

“這個您不必擔心,我對玉寧可是一片真心,絕對不會辜負於她,不過剛纔陛下已經說了,過了年就要讓我們完婚,我覺得殿下與其擔心這些,還不如花點心思給玉寧多準備點嫁妝,比如在北平給我們劃出一塊地皮建個公主府什麼的!”李節笑嘻嘻的回道。

要遷都了,北平的地價肯定會飛漲,不過最值錢的土地肯定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因爲北平城的規劃還沒有定,哪怕一塊不值錢的土地,朝廷也能讓它變得寸土寸金。

“你小子還真是貪心,都把主意打到北平府了……”

朱標聞言也有些無語,不過剛說到這裡時,書桌後面的老朱也終於從沉思中清醒過來,當他看到朱標時,也並沒有露出意外的神色,而是向朱標招了招道:“太子來的正好,剛纔李節向我提了一個建議,你也來幫我參詳一下!”

(本章完)

第165章 高麗大局已定第237章 “大寶寶”朱標第845章 大結局(上)第754章 倭國 呂宋 交趾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645章 被扣押的使團(下)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503章 朕的時間不多了第658章 金雞納樹皮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781章 再提削藩第574章 破案了?第375章 朱棣來信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743章 黃二與狗頭金(中)第183章 歷史上的“敏敏郡主”第208章 初見蒲城郡主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86章 你在和朕講條件?第339章 交待後事第129章 在鎮撫司請客第96章 故人見面,拔刀相向第633章 要建城了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233章 至此爲止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401章 態度第185章 武學第383章 誰在掌管銀行?第311章 受打擊的朱玉寧第630章 朱雪晴的提醒第667章 神火天降第253章 押送朱樉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483章 相親(下)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793章 寧王朱權第684章 埋伏第737章 未來的趨勢第436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131章 李節的誠意第216章 你爲什麼幫我第510章 乾清宮外第9章 “常青樹”湯和第512章 駕崩第155章 拜見四叔第614章 武學的爭鬥第701章 送禮第402章 求真書院分院第776章 楊家突變(上)第71章 風雨欲來第732章 李節的辦法(下)第315章 朱允炆聽獄第275章 開始賣書了第553章 削藩(下)第176章 常遇春的孫子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325章 災民營(上)第248章 吹牛一時爽第456章 利益分配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400章 詹徽的擔憂第285章 朱允熥的異常第534章 李節現身第638章 參觀第343章 張定邊談合作第741章 美洲見聞(下)第157章 對馬島的情況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26章 沐英之子第23章 火器局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477章 處罰第708章 不省心的弟弟第162章 開城之亂(下)第341章 麻將的傳播第481章 相親(上)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48章 降維打擊第721章 工匠鬧事(下)第246章 寫而優則仕第50章 爲科學獻身第45章 出名了第717章 私下接觸(上)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160章 開城之亂(上)第508章 權力的限制與平衡第147章 舟山島上的漁民(下)第554章 蒸汽船第399章 分化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817章 太傅第679章 決戰(中)第567章 替死鬼第361章 給你一個機會(下)第420章 轉動的蒸汽機
第165章 高麗大局已定第237章 “大寶寶”朱標第845章 大結局(上)第754章 倭國 呂宋 交趾第279章 活字印刷第645章 被扣押的使團(下)第556章 湯和的信第220章 煩惱之源第503章 朕的時間不多了第658章 金雞納樹皮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781章 再提削藩第574章 破案了?第375章 朱棣來信第178章 海運搞起來第743章 黃二與狗頭金(中)第183章 歷史上的“敏敏郡主”第208章 初見蒲城郡主第613章 朱允炆的信第86章 你在和朕講條件?第339章 交待後事第129章 在鎮撫司請客第96章 故人見面,拔刀相向第633章 要建城了第234章 京城諸事第233章 至此爲止第166章 明船之災第401章 態度第185章 武學第383章 誰在掌管銀行?第311章 受打擊的朱玉寧第630章 朱雪晴的提醒第667章 神火天降第253章 押送朱樉第109章 持刀而立的少女第483章 相親(下)第782章 潭王朱柏第793章 寧王朱權第684章 埋伏第737章 未來的趨勢第436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131章 李節的誠意第216章 你爲什麼幫我第510章 乾清宮外第9章 “常青樹”湯和第512章 駕崩第155章 拜見四叔第614章 武學的爭鬥第701章 送禮第402章 求真書院分院第776章 楊家突變(上)第71章 風雨欲來第732章 李節的辦法(下)第315章 朱允炆聽獄第275章 開始賣書了第553章 削藩(下)第176章 常遇春的孫子第458章 安南之變(上)第102章 海禁之惡第325章 災民營(上)第248章 吹牛一時爽第456章 利益分配第211章 朱樉的十大罪第400章 詹徽的擔憂第285章 朱允熥的異常第534章 李節現身第638章 參觀第343章 張定邊談合作第741章 美洲見聞(下)第157章 對馬島的情況第558章 主糧的補充第307章 驚見方孝儒第26章 沐英之子第23章 火器局第140章 砸不碎的玻璃第477章 處罰第708章 不省心的弟弟第162章 開城之亂(下)第341章 麻將的傳播第481章 相親(上)第118章 即將改朝換代的高麗第48章 降維打擊第721章 工匠鬧事(下)第246章 寫而優則仕第50章 爲科學獻身第45章 出名了第717章 私下接觸(上)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160章 開城之亂(上)第508章 權力的限制與平衡第147章 舟山島上的漁民(下)第554章 蒸汽船第399章 分化第429章 南下的船隊第817章 太傅第679章 決戰(中)第567章 替死鬼第361章 給你一個機會(下)第420章 轉動的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