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君與百姓共治天下

郝仁的策論除了講十億兩白銀怎麼借,第二個重要的點就是十億兩白銀怎麼用,以什麼名義來用。

白銀是借的大夏百姓的錢,當然不能夠讓火車商會這種‘民營’公司完全管理,剛好天后不是想要拆分火車商會嗎,但郝仁卻逆着來,不是拆,而是加。

第一階段,火車商會增發四千萬兩白銀的股票,這增發的股票由大夏中央銀行完全購買,相當於大夏中央銀行持有火車商會一半的股權,其中的利潤上繳到每年的國庫之中,同時大夏中央銀行購買的方案是向債市再發四千萬兩專項債券,從而保證火車商會至少從收益上一半屬於國家,剩下一半纔是官僚,貴族和一部分參股的百姓。

第二階段,設立鐵道司作爲國家司級部門,監管火車商會的營運,防止中間出現貪贓枉法。火車商會管事同時爲鐵路司的右司長,工部一位侍郎兼任左司長。

第三個階段,地方要修建鐵路的縣衙成立地方鐵路局,依照火車商會的管理辦法,地方縣衙派遣局長,火車商會派遣副局長作爲技術指導。

從整體上來看,火車商會這次提出的改革並不是沒有提出讓步,反而給了一個巨大的‘讓步’,但這種讓步不是分割火車商會的固有利益,而是像吹氣球一樣,再次膨脹火車商會擁有的財產和管轄權,將周黨管不過來的方面分配給了朝廷和地方。

這可以說是朝廷成功獲得了火車商會的管理權,也可以說是周黨成功通過火車商會,將管理權從中央埋下了地方。

等這篇策論讀完,羣臣們反而沒有立刻出言反對,而都是沉吟起來。

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好像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辦法。

既然聖上和周鐵衣現在分不出勝負,兩人都需要大夏富強來保證自己的聖道,那麼核心點反而不是爭鬥,而是繼續讓大夏強盛起來,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權力的爭鬥可以有,但要在合規合法的途徑中進行。

同時周鐵衣提出的方案中也沒有隻想着他和聖上的利益,這增發的股票,地方鐵路局對於在場其他百家學說都有十分巨大的操作空間。

這也是大夏聖上看完之後,沒有勃然大怒,甚至打斷董行書,讓薛明浩讀出來的原因。

天后與聖上當了那麼多年的夫妻,知道此時聖上其實已經被說服了,這個大框架沒有問題,但是聖上不能允許所有的變數都被周鐵衣掌握。

所以她開口,引出一個頭,“這鐵路司如何有左右司長,不分正副,此言不妥。”

雖然按照朝廷的慣例,以左爲尊,但是正副顯然比左右更加明確,即使是九部,也先有尚書,尚書之下才有左右侍郎之分。

周鐵衣對這件事倒是寸步不讓,“新的鐵路司的成立和火車商會擴大,乃是向大夏百姓借了十億兩白銀,這火車商會管事既是朝廷之官,也是百姓推選出來的行動人,爲右已經是輕了,如何能夠爲副,此乃朝廷與百姓共治天下,乃儒家,道家,佛家聖人所言,天后此言莫不是與民爭利,當然若天后願意擔保這十億兩,也不是不可以商議。”

天后鳳目微寒,她敏銳意識到周鐵衣這不僅是要爭鐵路司的正副,同時還是爭權出於民,還是權出於上的法理!

若今日同意了此番言論,那麼即使不是權出於民,但也不是權出於上。

至少是共治!

當週鐵衣提出這個觀點的時候,董行書張口欲言,又反覆停止。

他知道周鐵衣在歪曲儒家的理念。

實際上儒家到現在的‘共治’,大多數時候都是君臣共治,或者君臣勠力同心。

百姓確實是儒家學說的核心,但很多時候,儒家並不認爲所有的百姓都有參政之權,因此儒家贊同法家將百姓化爲士農工商四個階層,其中最下的工商是百姓,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沒有參政之權。

而正常情況來說,農也沒有參政之權,唯一有參政權的是‘士’,是百姓之中讀過儒家學說,贊同儒家理念的‘士’。

甚至可以說這套共治理論是‘君與儒家共治天下’。

現在周鐵衣提出的這個觀點,就是重新審視‘共治’。

君與百姓共治天下,這點其實儒家是沒有資格反駁的,因爲反駁了,就相當於儒家站在了百姓的另一面,不承認儒家來源於百姓。

但贊成的話,又會讓儒家喪失很多天然的‘特權’,比如代表百姓說話的特權,最直接的就是郝仁這個‘商’在這件事上也可以代表百姓說話了。

所以董行書才反覆爲難。

就在董行書和天后都因爲自身身份,難以找到反駁點的時候,七皇子李昊站出來,拱手說道,“啓稟父皇,天后,兒臣有一對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七皇子李昊的身上,對於李昊站出來,他們並不奇怪,他們只是好奇李昊會提出什麼對策。

大夏聖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講。”

李昊看向郝仁,“剛剛郝仁管事所講,都圍繞着我大夏鐵路,但如今天下之變,又非鐵路這一件事物,相反無論是墨家和公輸家成立的蒸汽飛艇公司,還是四哥和寧王辦理的蒸汽輪船公司,都和鐵路一樣,利國利民,梳理天下交通。”

“既然事情的本質是一樣的,我們今日僅僅處理火車商會顯然是不夠的,不如同時成立另外兩司,分管空中和水路交通,三司合管大夏交通,再將工部管理的天下馳道撥進去,如此大權統合爲一個新的部門,爲朝廷的交通部,同樣設立尚書,侍郎管理。”

如果說周鐵衣的提議是向下管理,那麼李昊的提議就是向上管理,將部門的權限繼續擴大,擴大到九部的層次,那麼再設立尚書和侍郎,統一歸中央管理就沒有問題了。

李昊提出這個辦法,讓羣臣微微頷首,這個辦法不難,但是能夠這麼快想出來,肯定是事先做好了‘功課’的,這個功課不在於如何想出這個辦法,而是如何說服周黨同意這個辦法。

大夏聖上看向羣臣,“你們對此策有什麼意見?”

四皇子李靜站了出來,“兒臣認爲七弟之策實乃良策,如今盛世,阡陌四海,貫通天地,天下百姓莫不心向玉京,拳拳之心非唯感恩,亦能助力,倘若使天下百姓能一日於玉京和地方往返,那麼天下可治矣。”

李靜說出了交通部最重要的一個職能,若天下的普通百姓都能夠輕鬆一日往返玉京山和地方,那麼皇權就能夠真正下鄉,這是以前皇權不下鄉,只能夠和地方門閥共治的最主要弱點。

大家都知道李靜後面站着的是誰,但是當聽到李靜這番加強皇權的話,都忍不住看向周鐵衣。

連大夏聖上都看向周鐵衣,“周卿以爲如何?”

周鐵衣灑然笑道,“聖上這是在考校臣嗎?天下百姓若心慕皇權其實與臣想的盛世並無衝突,在談論那最後一步前,先將路修好,纔是對臣和天下百姓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皆是空談。”

周鐵衣將話說的很直白,同時蘊含的意思極爲豐富,但皆光明正大。

董行書輕嘆一聲,然後拱手道,“七皇子之策老臣也覺得是良策。”

羣臣用略顯詫異的目光看向董行書,因爲如果純粹從儒家的角度出發,現在董行書兩方煽風點火,攪亂,至少拖延纔是對的,因爲儒家是在這次謀劃之中獲利最少的一方,董行書完全可以藉助煽風點火爲儒家爭取利益。

但是羣臣們這麼一想,反而明白董行書爲什麼說話前一嘆和周鐵衣說這番話的目的了。

既然周鐵衣都光明無礙,那麼想要和周鐵衣爭奪聖道的話語權,以如此小心思煽風點火,即使贏下小利,但是卻失了道義,所以董行書沒有選擇反對,而是在這個時候反而促使大夏聖上同意。

交通部。

大夏聖上目光沉凝,不斷在心中盤算利益得失,這其實已經是周鐵衣讓的第二步了,本來到這一步,他甚至可以用‘勝’來結束。

但是他卻總感覺自己‘輸了’,無他,因爲每一步都在周鐵衣的預料之中,都沒有出現例外。

而反過來打破這所有的利益關係,重新定一套新的,能夠促使大夏民生交通發展,又能夠讓各方利益妥協的框架,好像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就像周鐵衣剛剛的話一樣,聖道之爭在於最後一步,至於之前,無論他還是周鐵衣,先將路修好,不然連走上去的資格都沒有。

大夏聖上沉吟不語的時候,李昊再次抓住時機,從袖子中拿出一篇策論,“父皇,兒臣另有一策。”

“遞上來。”

薛明浩連忙下了臺階,從李昊手中接過策論,送呈了上去,御座之上,大夏聖上同樣不過十幾息就看完了整篇策論。

策論很簡單,就是之前周鐵衣提的《官吏一體策》的簡化版,《恩科錄取策》。

大夏聖上微微頷首,第一次在讀後發表評論,“好策論。”

這篇策論好的地方不是內容,而是時機。

他含笑着對薛明浩說道,“讀。”

薛明浩也臉上帶着喜意,拿着策論讀了起來。

羣臣聽了四分之一,就明白這是要摘周鐵衣的桃子,但不得不承認,李昊或者李昊背後的謀士很有水平,能夠選在這個時間點上出這篇策論。

既然交通讓百姓從玉京山到地方不過一日的功夫,既然新出了一個交通部,和中央銀行,從中央到地方新增了無數官位,既然周鐵衣想要和李家爭奪民心所向,那麼李家就用最簡單的辦法。

天下什麼人不想要當官啊!

等薛明浩讀完,大夏聖上笑着問周鐵衣,“這天下何人不想要爲官,何人不想要施展抱負,你不當官,有的是人想要當官,周卿,你說是不是?”

這是周鐵衣當日用來嗆儒家的話,今日大夏聖上反過來問周鐵衣。

當官的誘惑啊。

周鐵衣並沒有因爲李昊‘抄襲’自己的策論而輕視,同一個策論,放在不同的時候,作用自然也不同,爲什麼之前大夏聖上不願意用《官吏一體策》,不就是擔心中央朝廷自己所謂的周黨鬥完了儒家之後一家獨大嗎?

現在周黨想要通過交通部深入地方,那麼朝廷也可以反過來用《恩科錄取策》將地方優秀的人才送到朝廷之中來。

不過這個‘有福同享’的局面,周鐵衣當然不能夠自己獨享,他專門看向旁邊的司民董行書,“是篇好策論,董公認爲如何?”

剛剛還感嘆完周鐵衣光明正大的董行書好懸一口氣沒有喘上來,他本來就有道傷在身,被周鐵衣這一激,猛烈地咳嗽起來。

羣臣們看到這一幕,無聲感嘆道,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周家小子即使當了聖人,也一樣是混蛋!

太學院祭酒張事忠既是儒家的人,也是董行書的親密戰友見此狀況,連忙上前,取出一塊珍貴的紫氣七蓮暖玉,放在董行書胸口,舒緩董行書的症狀,同時對周鐵衣怒目而視,“君子爲人正,則聰而明,不正,聰而奸!”

周鐵衣輕笑道,“怎麼?張祭酒覺得這不是好策論,想要和七皇子辯解一番?本侯倒是想要洗耳恭聽。”

張事忠手掌抓得緊緊的,恨不得現在就上去揍周鐵衣兩拳,但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周鐵衣這番借力打力讓他有些失了分寸。

不辯,那麼儒家確實在這篇策論中吃虧,成爲今天朝局之上唯一輸的人,但若是真的和李昊辯論,豈不是中了周鐵衣的計謀,讓儒家和大夏聖上起了新的矛盾,讓周黨隱身,這隻會輸得更多!

在小輸和大輸之間選擇,在沒有想到贏的辦法之前,還要被周鐵衣氣和拉來當擋箭牌,怪不得即使董行書都要猛然咳嗽了。

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634章 外面的世界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433章 孔雀第214章 離經叛道的書生,劍開新天的少年第169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14章 鳴金休戰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209章 進修選調製度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517章 賞罰分明第612章 東南王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519章 周天有五仙第432章 權柄的猜測第252章 釣蟒蛇第455章 聖人如夢,人生如棋第65章 周母教子第126章 十年之後,自當再論輸贏(月票三千第139章 太虛幻主第278章 鐵路,鋼鐵廠,地脈之力第454章 三個徒弟第121章 蠢貨和聰明人第96章 掌中舞第126章 十年之後,自當再論輸贏(月票三千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700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501章 學宮的作用第448章 預熱第298章 拔山之威第24章 軍陣之法第8章 拜佛的天后,修道的聖上第210章 吃飯,睡覺,打太子第240章 司民買文,一字千金第568章 神道核心第486章 始作俑者第257章 墨家,全靠你們了第19章 我年紀小,就喜歡會疼人的姐姐第164章 資本士紳VS封建士紳第362章 好文章第698章 十方俱滅第498章 覆盤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20章 衆正盈朝,不外如是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123章 儒家四品‘繼往’第213章 山雨瀟瀟,故人相逢,有勞了第398章 猜忌第216章 小天宮第509章 請玄武上橋第418章 陰陽演太極第79章 那小僧,你看我像什麼第142章 小心小說家第328章 人械合一,機械飛昇第560章 坐而論道第682章 天帝復甦第124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600章 生死繼位第268章 察惡奏善神君第89章 五帝寶誥第608章 衆生紅塵第305章 罪不在此馬車啊!第336章 吏治第638章 人性和聖心的碰撞第465章 生死帝君第109章 送禮,是一門學問第542章 凡以此志,人可勝天第674章 混元胎衣第670章 天下大勢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389章 月分雲雨八百里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364章 各有謀算第259章 《通古紀略》(三)第655章 大鬧天宮第178章 小說家:忠義,志怪,親歷,春宮第97章 相師二品從龍第676章 破滅星辰第140章 祖先封神法門第155章 收服胡文郎第62章 天下之大,皆可殺第646章 神秘的天帝第265章 天后之願,光耀十方幽冥第647章 混淆真假第675章 鳳祖媾和第585章 慈悲青手如來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408章 簞食壺漿第402章 獸潮將來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91章 師姐,你的手好涼啊第470章 債轉股第436章 太陰顯化,決定戰局第331章 十八路窯主第497章 虛魚天鵬變第554章 名正言順第47章 小心刀利第401章 股份改革
第203章 和尚,我這掌中佛國如何?第634章 外面的世界第442章 上中下三策第433章 孔雀第214章 離經叛道的書生,劍開新天的少年第169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14章 鳴金休戰第327章 七十二般變化,人造墨石第209章 進修選調製度第6章 既分勝負,也分生死第517章 賞罰分明第612章 東南王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519章 周天有五仙第432章 權柄的猜測第252章 釣蟒蛇第455章 聖人如夢,人生如棋第65章 周母教子第126章 十年之後,自當再論輸贏(月票三千第139章 太虛幻主第278章 鐵路,鋼鐵廠,地脈之力第454章 三個徒弟第121章 蠢貨和聰明人第96章 掌中舞第126章 十年之後,自當再論輸贏(月票三千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700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125章 儒家!兵家!第501章 學宮的作用第448章 預熱第298章 拔山之威第24章 軍陣之法第8章 拜佛的天后,修道的聖上第210章 吃飯,睡覺,打太子第240章 司民買文,一字千金第568章 神道核心第486章 始作俑者第257章 墨家,全靠你們了第19章 我年紀小,就喜歡會疼人的姐姐第164章 資本士紳VS封建士紳第362章 好文章第698章 十方俱滅第498章 覆盤第365章 殺心已顯第320章 衆正盈朝,不外如是第319章 周鐵衣離開後的朝會第123章 儒家四品‘繼往’第213章 山雨瀟瀟,故人相逢,有勞了第398章 猜忌第216章 小天宮第509章 請玄武上橋第418章 陰陽演太極第79章 那小僧,你看我像什麼第142章 小心小說家第328章 人械合一,機械飛昇第560章 坐而論道第682章 天帝復甦第124章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600章 生死繼位第268章 察惡奏善神君第89章 五帝寶誥第608章 衆生紅塵第305章 罪不在此馬車啊!第336章 吏治第638章 人性和聖心的碰撞第465章 生死帝君第109章 送禮,是一門學問第542章 凡以此志,人可勝天第674章 混元胎衣第670章 天下大勢第510章 死中求活第389章 月分雲雨八百里第593章 各方收穫第364章 各有謀算第259章 《通古紀略》(三)第655章 大鬧天宮第178章 小說家:忠義,志怪,親歷,春宮第97章 相師二品從龍第676章 破滅星辰第140章 祖先封神法門第155章 收服胡文郎第62章 天下之大,皆可殺第646章 神秘的天帝第265章 天后之願,光耀十方幽冥第647章 混淆真假第675章 鳳祖媾和第585章 慈悲青手如來第190章 老夫一向不善舞文弄墨第408章 簞食壺漿第402章 獸潮將來第80章 曰慈,曰儉,曰不敢爲天下先第606章 改僧還俗第91章 師姐,你的手好涼啊第470章 債轉股第436章 太陰顯化,決定戰局第331章 十八路窯主第497章 虛魚天鵬變第554章 名正言順第47章 小心刀利第401章 股份改革